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94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文言虚词教学应在“文”的视野下进行文言文教学应该摆脱过去“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刻板、低效、短视的应试模式,应该以“文”带“言” ,在“文学、文章、文化”的视野下展开。这一理论认识既体现了作为古代文化典籍的文言文的本质特征,也为文言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理论的成功建立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具体实践操作的变革依然任重而道远。以文言虚词为例,在教学实践中以应考为原则,以“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为蓝本的套路还根深蒂固。本文试图从以文言虚词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其“文”的意义。 一、挖掘文言虚词在表现人物方面的意义 由于虚词意义比较抽象,一般是指起帮助造句的作用,所以我们往往容

2、易忽视它在表意方面的作用,更不用说在塑造人物上的特有意义了。实际上文言虚词在传纪等写人的典籍中,在表现人物方面恰恰有不着痕迹而意想不到的特殊作用。例 1: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例 1 是范增说的话。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两句话真正的区别不在于“若属” ,与“吾属” ,而在于后一句的“矣”字。如果仅仅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来考虑, “矣”在这里是作语气词用,相当于“了” ,教学到此似乎差不多了,但这样一来,它真正的意义却被掩盖了。2从语境中来考察。 (1)句是范增对项庄下达击杀沛公命令时说的,“不者,若属皆

3、且为所虏” ,是指如果不杀掉沛公的后果,句末不加语气词,语言干净有力,让项庄明白杀沛公的必要和迫切。 (2)句是范增在项羽失去杀沛公的机会,让沛公安然“间至军中” ,且欣然受璧之后说的。一个“矣”字,体现了范增对项王的失望,对楚汉之争前景的敏锐洞察,对局势不可挽回的慨叹一个谋略家的眼光与胆识就在这两句中,在这“矣”字的有无中展现无遗;而此中深意与作者匠心,仅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中如何见识得了? 二、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意义 贯通文气本来是文言虚词的“分内工作” ,但我们的教学却仅仅关注其意义和用法,以备考试之需,实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 2: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吾党菁

4、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节选的文字文气贯通而又一波三折。实现这种效果的关键是“然”和“顾”二字。第一段用“然”字,自然将文意和文气分成两层。第一层写黄花岗起义“吾党”损失之大,牺牲之惨烈;第二层用“然”字一转,写此次起义的巨大影响与价值,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对起义的历史意义作出公允的评价。如果说第一层因为牺牲惨烈而显得沉重,则3第二层通过歌颂其意义而义气昂扬。第二段相对上文又是一个转折,此处用“顾” ,转折意味没有第一段“然”

5、那么强烈,是“只是”的意思,带有可惜、遗憾的言外之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死有如上文说的如此巨大的历史意义,那么至今对其事其人不能有“编纂” “立传” ,岂不可惜!这样,两个字,将“死事惨烈” “历史意义” “竟无纪传”三层含义巧妙承转,有放有收,让人读来顿觉一气呵成,思来不禁扼腕叹息。 要真正把握文言虚词在贯通文气方面的作用,一要有整体意识,从整段文字甚至全文入手,理清文意与文脉,二要多诵读玩味,读出文章的意脉,形成感性的积累。两相结合,才能摆脱词句的局限,在“文”的视野下去关注文言虚词。 三、体味文言虚词在修饰语言方面的意义 在文言虚词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为了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争得面红耳赤,

6、看似各自理由充足,实则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文言虚词除了表达一定的抽象意义,还有修饰语言的作用。这一点,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例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例 3 中每一句都有一个虚词(第一句有两个) 。从其意义和用法来说,有的很明确,比较容易把握,有的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之” , “抱明月而长终”的“而” ,就不那么好理解了。然而,笔者以为,我们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我们需要思考,这些虚词除了表4意上的作用,是否还有其它更重要的

7、功能。其实,如果我们将上面的加点的虚词都去掉,其意义并没有什么不同和变化。那作者为什么在行文时不求简而求繁呢?这就要注意本文的文体特点了。本文是一篇“赋” ,虽然是一篇散文化的赋,但其整句还是很讲求语言的整齐和对称的。本段文字除了开头“况吾与子” ,都是两两对称的。我们知道“赋”又叫“四六句” ,在“赋”的初期,基本就是四字句和六字句,本文在语言上就保留了赋的一些特点。所以,本段的虚词,固然有表意方面的功用,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其作为补足音节方面的作用是更重要的方面。这个作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有了这些虚词,形成了六字句的句式特点。二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并让节奏更为舒缓,从而更利于抒发感慨。 较一般现代文,文言文更注重语言的音韵之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文言虚词修饰语言,形成音乐的美感方面引导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诵读方面下工夫。就本例来说,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诵读,看看有这些虚词和没有这些虚词到底有什么区别。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有了这些虚词,则显得语气舒缓,节奏感强,感慨的意味非常鲜明;如果没有这些虚词,语气显得急促,节奏感也没那么强烈,也就不便于抒发伤感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