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94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问题探讨:既要“抛”也要“泡”随着苏教版三种教学方式研究的不断深入, “文本研习” “活动体验”两种教学方式研究初显成果,唯独“问题探讨”方式的研究欲步又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感到没有具体抓手,不知如何开展“问题探讨” 。有时所谓的“问题探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理答的层面,且不说有些问题本身就是为“问”而问,问的意义并不大。 其实, “问题探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首要任务是以“问题”为依托,实现思维的提升,进而发展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结合文本进行有效的“问题探讨” 。 那“问题”从何而来?又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这也是实施“问题探讨”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目

2、前教学实际看, “问题探讨”的“问题”来源有两条:一是教师“抛” ,二是学生“泡” 。前者着眼点是“预设” ,后者着眼点是“生成” 。一、 “抛”问题要单一而不凌乱 所谓教师“抛” ,就是教师在精细阅读文本、精心思考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课堂师生活动的框架,为学生预设“主问题” 。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文本,在具体研读文本中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意义。这样,避免了课堂上那种浅层次的“碎问碎答” ,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条件。 2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确实,

3、主问题设计精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层挖掘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抛”出问题时一定不能兴致索然,而应考虑到每一个问题能否结构起课堂上一个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能否在课文教学过程起主导和支撑作用,从而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如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提问:“这篇文章充盈着悲愤之情,那本文的主题是否就能概括为:对死难烈的哀悼,对反动政府血腥屠杀的揭露,对反动文人阴险论调的驳斥。说说你们的看法?”设计这样的“主问题” ,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这“非人间”的生存环境下,生活着各种

4、各样的“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执政者,学者文人;真的猛士) ,而这些“中国”人在面对“非人间”的生存环境时,都有各种具体的表现和态度。作者写这几类人的态度,究竟有什么用意?这正是我们对作品能否有新的解读的关键。透过文本叙述和议论的相关文字,我们看到个体汇集成群体,他们都各自走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中,对“中国人”群体生命而言,这样的发展后果是什么?就是民族的灭亡。文章中表达的深意由此明了:作者在思索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应以何种姿态在这个社会生存。 从以上教学环节中设计的“主问题”来看,主要目标指向学生的思3想,学生的内心,启发他们思考文本、思考人生,进

5、而对自己生命个体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然,这样的“问题探讨”有时往往用一组主问题,形成“问题群”来建构课堂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整地拎出来、串起来。这是个循环往复、不断由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一手抓文本(句段) ,一手抓学生的心(思想) ,把二者结合起来,让“主问题”构建出全新的学习内容,让问与答的过程成为学生思考的台阶、探索的步骤。 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一要依据单元提示。就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而言,每个模块都有一个解读与鉴赏的阐述,模块内各篇教材也有更具体的学习思考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阅读、小组合议时,应力求激发学生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巧问。二

6、要考量问题价值。一般提出的问题将会涉及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文本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深刻内涵。要追求设问的梯度,总的问题统领若干个小问题,这样既解决了语文基础知识,又理解了文本内涵,从而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巩固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所以,教师“抛”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能引发学生推敲并调整问题;2.要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质疑;3.要能促进学生产生出新问题。总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持续思考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提供一个平台。 二、 “泡”问题要深入而不肤浅 在“问题探讨”教学方式中,不仅是教师“抛”问题,还需要学生“泡”问题,且后者更显重要,因为惟其如此

7、,才能引领学生生发出新4的问题、新的思考。 新课程强调课堂预设与生成统一,但生成必须遵循文本的规定性,指向文本解读,不是脱离文本的“信马由缰” 。现实中,有的课堂生成过多,转移了学习重心。例如,有位教师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 ,讲到“小乔初嫁了” ,就联想到大乔,从而得出周瑜凭借与孙权的特殊关系才成就事业的结论。分析至此,尚有利于诗词解读。但接下来,教师又投影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饶有兴致地向学生讲述诸葛亮曲解曹植的铜雀台赋 、故意激怒周瑜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已经忘记了诗词,而沉浸在三国故事中。其实,生成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文本,脱离了文本,则无法使思维聚焦。

8、要使学生“泡”出问题、 “泡”得开问题,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留足思考的余地,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教授祝福一课时,教师在简单介绍鲁迅后,板书“祥林嫂这个人在鲁镇死了” ,紧接着问学生:“祥林嫂这个人是为什么死的?又是怎样死的?”这是一个“主问题” ,学生讨论后“泡”出若干值得探讨的“子问题”: 1.“祥林嫂先是精神死了,然后才是肉体的死亡。 ”对此你有何看法?2.祥林嫂精神上所受的打击来自于哪些方面?自身原因多还是外部原因多? 3.有人说祥林嫂是在鲁四老爷(代表封建儒教教义) 、鲁四婶(代表道教教义) 、柳妈(代表佛教教义)的“三教合围”下惨死的,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解。 5从上面这则教学片断看, “问”是串起文脉的纲目。 “问题”提出后学生“泡出”若干问题,或深入思考、直指文章主旨,或批判质疑,都注重对文本内容的恰当解读、对文本精神世界充分开发,且注重对学生自身精神世界的开发。 基于“问题探讨”非常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文本学习的目的不应限于对具体作家和单一文本的解读,而应在“问题探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精神。所以,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每一次叩问,都将使其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趋向丰富和升华,每位学生的精神世界会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 “问题探讨”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不闻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