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摘 要:新课程理念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是新时期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努力探索,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练习教学 新的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教材试行一年多来,在教学中发现了新教材的一些变化:新教材结构科学,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具时代性,练习针对性强并有所增加;在学科知识逻辑上和学生心理接受上都进行了适当改进,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简练的语言和精美的图表更能吸引学生阅读,通过调整知识板块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合作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点,旨在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 那么,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呢?我的行之有效的2做法如下。 一、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幽默、风趣的素质。教学中的趣味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条件,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死板教条的教师讲课和幽默风趣的教师讲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学生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后者学生觉得学习趣味横生。因此,教师的讲课是艺术,
3、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锤炼,讲课时力求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幽默准确,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和求知欲。 同时,生物课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变化无穷的生命现象和千姿百态的生物形体,都是活生生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领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与教材有关的事物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生物知识,用生活经验促进生物知识的学习,再通过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丰富和发展学生所学知识,感受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会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启”思 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的教学活动。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开动脑筋,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实际情况,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将阅读、讨论、讲解、练习、实验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可以在上课伊始给3学生设疑,也可以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其解决是启发,学生们通过实践或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启发,也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它充分体现出:在教学观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而是通
5、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上,强调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取知识;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增强学习效果;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并重,重视学生学习与创新并重。三、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
6、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初中课程标准把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其目的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习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4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可以是自主探究学习,但更多时候是团队合作的学习,或称合作性学习,其实质也是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发挥小集体作用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从自我探究转向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形式可分为同桌二人、分组讨论、全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
7、学习实际,不断组织全班交流研讨,对结论不断补充、完善并取得共识。通过这种合作性的研讨、分析和广泛交流,不仅使学生从集体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四、练中再发展 教材每一节都安排了课后练习,练习题教学也是充满技巧的。有的练习题针对性极强,教师可以用作教学资源使用,有的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例题练习,有的用于课外作业巩固,有的可以用于知识的拓展训练。学生通过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不仅是解决练习,而且要能解决一些生活、生产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种老师“教” 、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让学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5技能、学习方法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