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效预习,生成美丽课堂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地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其实,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还没有体验预习的快乐。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
2、学需要怎样的预习。我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探讨。 一、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 (一)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改变学生预习态度 首先,我们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预习。因为有些内容不预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如探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结论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等新授时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会显得枯燥无趣。但是同样这个单元,探究乘法的运算律就不同了。大部分同学有了探究加法运算律的经验后,完全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2律,从而达到了通过自学构建知识的目的,也减轻了上课时的负担。 针对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设计
3、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例题,尝试完成“试一试” ;2.略看“想想做做” ,记下不懂的地方,准备好提问;3.概括自学到的知识。 (二)课堂上注重收集反馈,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第一,多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如出示例题情境图之后,提这样的问题: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通过类似的问题来检查学生们预习时,有没有抓住本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范围。 第二,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预习其实并不是完全得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主动意识到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探究,也是预习能力提高的表现。在课堂上,我们会启发同学们: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
4、算怎样解决?你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吗?逐步培养起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三,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后,我们并不急于马上让同学起来回答,而会静静的等待同学们思考片刻。有时也会说:“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点什么,试着自己说给自己听听看。 ”在自己说的过程中不断组织语言,理清思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四,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些学习内容并不能完全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应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教学画平行线的方法时,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3具尝试画一画,然后展示,找出不足,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
5、,进而一步步归纳总结出画平行线的四字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引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合理布置课后预习任务 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这样既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针对小学数学不同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 (一)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这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不
6、少学生的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并非易事,所以加强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这样,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勾一勾,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概念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了。(1)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如:我在让学生预习图形的变换时,4就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许多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7、 (2)动手实践来感觉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如:在预习最大公约数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公因数的这个概念,我让学生先做一个长 16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然后在这个长方形里摆同样大的正方形,要求正好摆满。问:“应该可以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来摆?”这样就使他们在课前就有了体会,以便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3)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 “对比”是很重要又是常用的学习方法,在预习中也是如此。在预习最小公倍数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最
8、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来进行对比把几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进行对比,找出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的关系,还能揭示新旧知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在整个小学数学内容中,计算贯穿了始终,所以计算是数学中的重头戏。 1.要看懂例题。学生是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什么教材,在计算的编排上都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到了课堂上,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52.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这是
9、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或解决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比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难点。 (三)数学空间图形的预习 “空间和图形”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探索长、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图形与位置等。内容特点是:(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2)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3)注意素材的趣味性;(4)重视空间与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不论我们采取什么形式指导学生预习,都要精心编制预习提纲,提出预习要求,做好预习指导,使学生把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预习后的课堂教学,应该先和学生交流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把握好教学的起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逐步转向侧重在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被动变为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