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佛教将军”唐生智时而拥蒋反共,时而反蒋拥共,真不愧急中“生智” 。 民国时期,湖南一带有一支人称“佛教军”的奇特军队,全军两万余名官兵同时受戒向佛,佩戴圆形“佛”字胸章。这支部队的首领就是“佛教将军”唐生智。他率领这支军队南征北战,迅速崛起。 北伐前锋 拥共反共 唐生智(18901970 年) ,字孟潇,出生于湖南省东安县的一个官宦之家。22 岁那年如愿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受到校长蒋百里的赏识。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陆军混成旅,从见习排长干起,一路升迁,不满十年便成为暂编第四师师长。 对唐生智来说,1926 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年头。当时湘军共有四个师,其中以他率领的第四师实力最强。湖
2、南督军赵恒惕见他虎踞湘南,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便一方面竭力施以笼络手段,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削弱他的势力。这年 2 月,唐生智与广州国民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反对吴佩孚、赵恒惕的统治。6 月,他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总指挥。随后率所部沿湘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击退叶开鑫,占领长沙城,使自己从一个地方实力派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后来曾回忆:“湘潭一带的小孩子看牛时打起架来,一个做唐生智,一个做叶开鑫,一会儿一个打败了,一个跟着追,那追的就是唐生智,被追的就是叶开鑫。 ” 2同年 8 月,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到长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北伐作战方案。会议采纳唐生智的
3、意见,继续向北进军。唐生智仍任前敌总指挥,率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连克平江、岳州等地,一周之内即冲破汨罗江防线,兵锋直指武汉。 此前,吴佩孚正在北方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没有把北伐军放在心上。直到北伐军进入湖北,他才意识到形势不妙,匆忙率部南下,却为时已晚。唐生智率领的北伐军势不可当,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接着,唐生智乘胜追击,再败吴佩孚于武汉三镇,并乘机扩编军队,成立第四集团军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控制了两湖地区的军事大权。 早在北伐初期,唐生智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明显地表现出亲俄、亲共、亲工农的态度。他曾公开宣称:“革命没有民众的觉悟参加,是不能真正的成功。 ”革命要
4、取得最后胜利, “惟有工农商学一致联合与武装同志共同奋斗” 。他取消了赵恒惕颁布的“工会章程” ,代之以广东国民政府的“工会法” 。他还训令各县县长,扶助农民运动,秉公处理民团与农会的冲突事件。进入湖北后,他又和中共湖北区委书记彭泽湘多次会谈,表示绝对支持两湖工农运动,并任用彭为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27 年 1 月,他拨出款项,资助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创办汉口民国日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唐生智仍与共产党人合作共事。他接受武汉国民政府的任命,担任北伐军总指挥,挥师进入河南,大败奉军于柳林、西平、临颍等地。蔡和森曾说过,唐生智在攻下郑州前,仍常在前方“公开讲演拥护三大政策,反对许克祥,
5、否认湖南3农民运动过火” 。 1927 年 5 月 21 日,唐生智部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 ,解散湖南省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不久,从前线归来的唐生智奉武汉国民政府派遣,查办这场反革命事变。这是促使他转变政治态度的关键阶段。他深知手下的多数将领都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 “马日事变”也是在老蒋的怂恿和支持下发生的。出于保全军队和两湖地盘的考虑,他不仅不敢过分管束其部将,而且还想拉拢他们为己所用。因此,他向武汉国民党中央建议,给许克祥等反共将领从轻处分。他认为湖南“工农运动领导失人,横流溃决,迭成恐怖” 。当部下请示如何处置“违抗”参与团体活动禁令的共产党员时,
6、他断然回答:“执行革命纪律,应从严究办。 ”6 月 28 日,共产党员萧文等四人被唐的部下枪杀。 尽管如此,唐生智“分共”与汪精卫等人有所不同。他曾对彭泽湘说:“我决定和平分共,不杀害一个共产党员。我本不想反共,如今为了团结军心去反蒋,只能如此,但仍希望和共产党做朋友。 ”在武汉,他亲自将黄克诚、陈赓、罗瑞卿、陶铸、柯庆施等共产党人送走。又指示部下,把王恩茂、王首道等礼送出境。 唐生智虽然口头答应和平分共,但仍卷入“清共”的漩涡之中。8月 1 日,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他奉命抽调驻军围剿起义部队。很明显,他已由联共、拥共走向分共、反共的歧路。 两度倒蒋 兵败下野 唐生智与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
7、早在北伐军攻克两湖初期,蒋介4石便担心他势力膨胀,将来必拥兵自重,便乘其入豫作战之机,指使各路军队进入两湖地区,以削弱他的势力。唐生智发现后方不稳,不得不抛开河南战场,迅速南下控制局势。他对老蒋的阴谋怀恨在心,发誓与其势不两立,一心寻机报复。 机会终于来了。1927 年 8 月,蒋介石在指挥津浦路作战中节节败退,唐生智看准时机,与汪精卫等密谋东征讨蒋。他在电文中指责老蒋“自立政府,擅开会议,屠杀异己” , “以军治党,以党窃政” 。接着,他率部夹江东下,迅速占领安庆、芜湖,直逼南京。当时,老蒋北有孙传芳的军队隔江对峙,西有唐生智大兵压境,形势十分不利。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何应钦火上浇油,乘机
8、联合逼迫老蒋下台。在四面楚歌声中,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回到浙江溪口老家隐居。 蒋介石下野后,武汉方面失去了东征的借口,但唐生智却不愿放弃东征。宁汉合流,国民党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 ,由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掌控。唐生智通电指责中央特别委员会“违法篡党” ,并在武汉成立政治分会,以两湖和安徽为据点,与南京政府抗衡。于是,南京政府以通敌叛党为由,免去唐生智本兼各职,并下令讨伐。心高气傲的唐生智平常与各路“诸侯”多有不睦,当南京组织西征军讨伐他时,各路军阀也借机进攻两湖。他被迫步老蒋后尘,宣布下野,远走日本。 时隔一年,蒋桂战争爆发,正在上海当寓公的唐生智忽然接到蒋介石的邀请,要他去唐山接收被桂系改编的
9、旧部。这是他东山再起的难得机会,便欣然前往,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五路军总指挥。不过,老蒋对他仍不放心,很快又把他调到南京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兼编遣会编组部主任。5名为重用,实则削权。他虽然收回了旧部,但今非昔比,在他离开军队的一年时间里,整体作战能力已大大下降,他明智地选择了韬光养晦之计,暂时为蒋介石“效劳” ,企图利用老蒋这把保护伞逐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1929 年 10 月,蒋冯战争爆发,蒋军在河南南阳被冯军击败,蒋介石又想起唐生智这员骁将,急令他率旧部至偃师、登封前线参战。他不敢怠慢,亲临第一线,与冯军刘汝明部激战三昼夜,大获全胜,一举扭转战局,令老蒋大喜过望。战争一结束,蒋介石亲赴郑州慰问唐部
10、官兵。在郑州火车站的欢迎队伍前,蒋介石显得异常亲热,不仅拥抱了唐生智,还公开赞扬道:“孟潇有军事天才,这回打得很好,我不及他。大家往后要听他的指挥,听他的指挥就等于听我的指挥一样。 ”当晚,蒋介石又把唐生智请到自己的专车上谈话,要他坐镇西安,担任西北边防军事长官,建设西北。他并不领情,直言不讳地说:“西北军队还多,地方军阀连年叛乱,我看建设西北起码是三十年后的事。 ”老蒋见他不愿去西北,便提出请他负责训练军队或者到国外考察,唐知道老蒋处处防备他,千方百计让他离开原有的地盘,所以对这些意见均婉言拒绝。 唐生智虽然助蒋讨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反蒋重任。他竭力拉拢各路地方武装,于同年
11、12 月 1 日领衔发表通电,指责蒋介石穷兵黩武,以至内战不止,外患日重。次日深夜,石友三部在南京浦口打响反蒋第一枪,唐生智立即响应,迫不及待地调动部队于驻马店、漯河一带,准备沿平汉路南下,夺取武汉。 蒋介石采取缓兵之计,急派邵力子赴上海找到唐生智的老师蒋百里,让他做唐的工作,答应唐做军政部长,条件是撤兵拥蒋。蒋百里觉得这6种做法明摆着不信任唐,实为止沸扬汤之举,当场表示反对。同时,他又密电唐生智,提出“东不如西”的建议,劝学生向西北发展,避免冒险东进。但唐生智刚愎自用,没有采纳老师这一颇具远见的计谋。更要命的是他没有立即向中央军进攻,而是听从佛教居士选定的所谓“黄道吉日”出兵,结果失去了最佳
12、战机。12 月 27 日,唐生智下达总攻命令。然而当晚突然天降大雪,部队被阻于遂平、确山之间,无法行动。原与他商定共同倒蒋的各路杂牌军以为情况有变,均按兵不动。阎锡山经不住蒋介石的威逼利诱,竟放弃与唐的口头约定,调转枪口,出兵郑州。于是,阎、蒋成夹击之势,唐生智腹背受敌,不得不再次宣布下野。 力主抗战 守卫南京 抗战爆发后,唐生智认为中国只能打持久战,且必定取得胜利。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沦陷,日寇乘胜西进,南京岌岌可危。在国民党总统府召开的高级幕僚会议上,当蒋介石提出由谁负责防守南京时,在场数十名将领面面相觑,竟无人答应。见此情形,老蒋很恼火,便赌气地说:“如果没有人守,我
13、自己守。 ”这时,唐生智站起来说,南京用不着委员长亲自去守,从前线下来的将领中派一个军长或总司令带几个师或军去守就行了,或者就让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去守。蒋说他们不行,资历太浅。 会后,蒋介石把唐生智找去,直截了当地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 ”唐生智闻言,只好说:“你怎么能够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 ”就这样,老蒋用激将法,把这个烂摊子撂给了他。 7当时南京城一片混乱,许多人都不愿留下来,唐生智只好临时拼凑一个卫戍司令部,着手调集军队,构筑防御工事。他犯有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虚弱,但他并不后悔。他经常集结官兵训话,说战争降临在我们面前,而南京是我们的首都,绝不能
14、轻易地把它奉送给敌人,保卫首都的责任现在毫无迟疑地要我们来担负,我们不能辞卸这一责任。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公开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在场的记者无不为之动容,纷纷鼓起掌来。 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必死决心,唐生智命令把下关到浦口的渡轮停开,并将所有军用民用船只看管起来。守城官兵见退路已断,只有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 12 月 8 日晚上,日军飞机飞临南京上空,在唐生智寓所投掷重磅炸弹,部下苦劝总司令搬到地下室办公,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我不能为几颗日本炸弹就吓走了。
15、 ”次日拂晓,日寇攻占牛首山,进犯雨花台。日军以六七十架飞机在南京城内外反复轰炸,投弹数百枚。日军总司令松井用飞机投下最后通牒,劝中国军队投降。唐生智置之不理,下令各部队应与阵地共存亡,擅自撤退将按连坐法严惩。又派宋希濂部负责沿江警戒,禁止任何部队渡江。 日军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向南京发起更猛烈的进攻。12 日,南京城破。唐生智接到蒋介石撤退的命令,便召集部下布置分路突围的计划。他带领少数人马越过长江,向安徽境内退却。半路上,大病初愈的他实8在走不动了,问副官有没有车,副官好不容易找来一辆沾满牛粪的板车。他觉得非常恶心,便长叹一声:“我带兵二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从未有今日之狼狈啊。 ” 日军进
16、城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三十万左右的同胞惨遭杀害,无数妇女被奸污。唐生智获悉,悲痛欲绝,亲自跑到汉口面见蒋介石,自请处分。 反对内战 走向光明 南京保卫战失败后,唐生智回到东安老家,一面潜心办学、培养人才,一面闭门读书、掌握新知。他阅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新民主主义论 ,又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书籍,思想上有了重大转变。他后来回忆说:“当时虽然体会不到这些书中的全部内容,但还是感觉到这些书中思想的正确与伟大,也感到自己的渺小无知,引起自己对过去一段时期的反省。 ”经过一番思索和比较,他开始考虑以后应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事情。 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唐生
17、智与中共秘密联络,共商和平解放湖南事宜。以后,他积极联系旧部,反对内战,呼吁和平。1948 年春节,一些老部下前来拜年,他趁机劝导他们遵循孙中山先生“顺乎天理、应乎民情”的遗训,应认清人民解放军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新形势,好自为之。他发起组织“同人会” ,誓以坦白真正、互诚互信、向往真理、追求进步之精神,为建立真正和平、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3 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 。唐生智是东安县选举的国大代表,老蒋又亲自来电邀请,但他以“修母墓茔”为由拒绝出席。 11 月,9唐生智去南京见蒋介石,老蒋希望他“能以党国利益为重,共同携手,挽国家于危难之中” ,唐却坚持认为仗不能再打了。
18、老蒋要他出任衡阳绥靖主任,也遭婉言拒绝。过了几天,他回到上海,见到李宗仁,座中有李的秘书甘介侯。寒暄几句后,甘介侯称蒋介石是干不下去了,只有让位于德公(指李宗仁) 。唐说老百姓希望和平、民主,而老蒋悍然挑起内战,结果其军队被打垮,他垮台是必定的,继起者非谋和是没有出路的。李宗仁称能战才能和,和时才能对等。唐又说:“老蒋的嫡系部队那么多,但是他违反了民意,就没有办法。我看只有一心一意地谋和,才是正道。 ”李宗仁不以为然,说美国有海军在青岛,必要时可以开入长江。唐嗤之以鼻,直言这是幻想。 李宗仁出任代理总统,邀请唐生智到南京任职。他这时正在谋划湖南和平起义,便断然拒绝道:“王八蛋才参加他们的内阁。
19、 ”4 月底,他应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之邀,赴长沙商量举义大计。后来,湖南省参议会决定成立人民自救委员会,公推他为主任委员。他致词说:“以天下人为朋友,湖南为救命而团结,能团结自救则存,不能团结自救则死,除了团结自救,没有第二个办法。 ”会后,他着手组织和平自救运动,负责编组地方武装,并串联湘南部队反对内战,做桂系部队的策反工作。 这时,白崇禧部退守湖南,派人请唐生智去广州任考试院院长,又遭严词拒绝。白仍不死心,又派部将张泽湘到东安见唐。吃了闭门羹后,张泽湘告诉唐的部下:“我们劝孟公(指唐生智)去广州是好意,是为了孟公的安全。现在这一带要清扫散匪,要坚壁清野。如果孟公硬是不见,他的安全我们就无法
20、保障了。 ”唐生智知道来者不善,等他们离开后,10急忙召集妻子儿女,嘱咐道:“他们几次找上门来,威胁利诱,手段用尽,我都没有依他们,看来他们是不会就此罢休,今晚我就要走了。从我几十年的经验看,如今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 ”当天,他趁着夜色匆匆离开家里。第二天,白崇禧果然派士兵搜捕他,扑了个空,便将他的妻子儿女抓去当人质。 唐生智在东安迎接家乡解放,并配合中共地下党策动湘南国民党部队起义。他自称是人民的“小工” ,表示要学习做好人民的“长工” 。1950 年 4 月,他应邀赴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他表示要“跟共产党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久,他出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等职。闲暇时,他仍潜心研究佛学,弘扬佛教。 1970 年 4 月 6 日,唐生智因病逝世。临终时,他寄语佛教同仁“当机弘扬,改革佛教” ,并自称“一生做人做事,是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在生活中,为国为民,当乘愿再来” 。这成了“佛教将军”留在世上最后的话。 作者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责任编辑:谢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