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何以可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62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人”何以可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人”何以可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人”何以可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态人”何以可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态人”何以可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生态人”何以可能摘 要“生态人”是在人性的自我反思和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而产生的,融生态意识、生态智慧、生态行为于一体的一种新的人的范式。这是一种对接生态时代的更高境界的人性假设,具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功利主义的渗透和消费主义的盛行给“生态人”的培育提出了巨大的困境,为此要变革思维方式,确立生态思维;要变革消费方式,践行低碳消费。 关键词生态人;人性假设;生态消费伦理 中图分类号X71/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4-0013-06 作者简介曾建平(1967) ,江西新干人,哲学博士,井冈山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等研究

2、;(江西吉安 343009)黄以胜(1984) ,江西南康人,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 (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消费生态悖论的伦理学研究” (11AZX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伦理学视野下的消费生态悖论研究” (10YJA720005)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消费生态悖论视角下的低碳消费伦理问题研究”(ZX1303)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Why “Ecological Man” is Possible 2Author: Zeng Jianping & Huang Yisheng Abs

3、tract:“Ecological Man” is the result of self-reflec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answer to the current dilemma of human existence, and its a new human mode with ecological awareness, ecological wisdom and ecological behavior blended together. As an assumption about human nature of a higher state orie

4、nted to the ecological age, ecological man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its existence. Utilitarian penetration and consumerism prevailing gives trouble to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man, so thinking mode and consumption mode should be chang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th

5、inking and the practice of low-carbon consump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man; assumption about human natur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ethics “生态人”是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中对人类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体悟、澄明,并努力通过自我的内在调整与规范,实现外部自然生态与内部自然生态的平衡,构建良好的人类生存生态。 一、 “生态人”何以理解 “生态人”是人类自我反思的产物。在自由主义那里,关于我们的基本事实是,我们是理性动物,因而是“理性人” ;在保守主义那里,

6、关于我们的基本事实是,我们是文化的创造者,因而是“文化人” ;在社会主义者看来,关于我们的基本事实是,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因而是“社3会人” 。生态主义并不否定我们是理性的、创造文化的和社会的动物(因而是道德的) ,而是认为,关于我们的基本事实是,我们是自然性动物。在我们本质中的这些因素,都是以“我们是自然性动物”这个事实为条件的,因而我们是“生态人” 。只有意识到这样一种事实,才能使我们对同类其他生物的道德诉求变得更加敏感。因为,无论是近代的达尔文生物学说还是古代部落的传说,我们与这些生物都是同根同源的,我们的福祉和命运与其他生物的福祉和命运是相互依存的。这是生态主义的觉醒之处,也是与其他哲学

7、思想对人性假设的不同之处。 “如果说,当初生态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在审慎的激励下来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那么,现在它已经引导我们关注关于我们的基本事实,而这种基本事实没有得到其它意识形态和哲学立场的应有关注。 ”“生态人”是在人性的自我反思和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而产生的,融生态意识、生态智慧、生态行为于一体的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为准则,以人的生态性存在为目标的一种新的人的范式。 “生态人”抛弃了近代以来机械论世界观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坚持以生态优先的有机论自然观,以整体的思维和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及其社会作为生态系统母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子体,其一

8、切活动必然深深打上生态系统母体的烙印,必然受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限制与约束,必然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没有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转化与互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生态人”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认可自然的内在价值,强调外部自然生态与内部自然生态的平衡。4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既是自然解放的前提,更是人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这些社会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传统发展观的缺陷是毋庸置疑的,它难以助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优先的有机整体论的世界观下, “生态人

9、”从人与自然、人、社会整体的互动关系维度去把握发展的内涵,坚持以全面、整体的价值视角来审视发展问题,以生态的原则来处理发展问题,坚持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综合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上开辟了一条有利于自然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发展之路。 “生态人”并不单纯追求直接的物质利益,同时追求包括更高的精神需求、社会需求和生态需求在内的生活质量与价值意义;并不单纯追求代内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而且追求代际的公平与和谐。在“生态人”的视野里,没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永远的生态,时刻将生态安全摆在首位,时刻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时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蕴涵的综合价值来衡量发展的质量,以实现经济、社会

10、与生态以及代内、代际的“双赢” 。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但“经济人”是结果论者,其动机和行为的目标就是追求个人利益,在人生观上表现为只看重功利或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生存价值观。马克斯韦伯在弥补、克服“经济人”的伦理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人”的概念,然而,其出发点也只是关注人的生存价值,未能意识到自然的生存价值。由此可见, “经济人”和“道德人”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5用。但是,从现代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和生态时代的伦理要求来看,它们都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难以有力地为人类“分忧解难” 。从某种意义来说,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的价

11、值观的危机。与“经济人”和“道德人”相比, “生态人”的生存价值观不是静态的、只看结果的价值观,而是动态的,更加注重生命过程的价值观。从生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看,任何生命的存在都只是物种延续的一个过程,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很小部分。人生的价值在于生命过程的和谐,在于生命的不断延续和循环,这就是“生态人”区别于“经济人” 、 “道德人”的本质特征。因此, “生态人”的人生观就是一种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它化解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价值冲突,符合生态、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要求。 “生态人”作为一种新的人学范式,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的背景下,无疑是一种良药。 “生态人”理论对于推进

12、人与消费的生态化转向和、建设生态文明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 “生态人”何以存在 “生态人”从可持续、整体观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和承载力限度原则,赋予自然生态与人类平等的价值主体地位,倡导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关怀与责任,这些正是责任伦理、关怀伦理与价值论的伦理取向。 责任伦理的视角。韦伯在 1919 年题为作为职业的政治的演讲中首先提出了责任伦理概念,并将责任伦理与良知伦理进行了区分。此后,忧那思、雷德及伦克等对责任伦理都有过论述。忧那思在责任之原则6工业技术文明之伦理的一种尝试中指出,对于培根而言,知识是达到幸福的手段,但自近代以来,知识在人类的滥用中已逐渐变成了灾祸

13、与不幸。在当今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的科技时代,我们有必要发展出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它以未来的行为为导向,是一种预防性的责任或前瞻性的责任或关护性的责任。新的责任模式是发散性的,以许多行为者参与的合作活动为导向,代表着一种事先责任,以未来要做的事情为导向,是一种积极性的行为指导。 责任伦理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从时间维度看,责任伦理超越了传统伦理的近距离性,注重长远性。忧那思认为, “以前没有一种伦理学曾考虑过人类生存的全球性条件及长远的未来,更不用说物种的生存了” 。在传统伦理的视野中,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及思维的限制,人们考虑更多的只是当下的伦理,涉及当代人之间的直接关系。

14、特别是特定文化圈范围内的当代人之间的关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领域、广度、深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生态之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不断加强,传统的近距离伦理难以适应出现的新情况, “新的力量种类要求要有新的伦理规则” ,人类不仅需要协调好代内人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对未来人类的义务、责任,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人生存基础自然生态的义务。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伦理中道德关系中的对称性。严峻的生态困境和现代社会的实践已经揭示了人类对后代人及其生存基础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空间的维度看,责任伦理强调整体性。现代社会各种要素的联系性不断加强,其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此时个人的力量就显得单

15、薄了。当前出现的人类的生态困境,是任何个7体或组织都难以单独解决的。责任伦理强调整体的思维,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维坦” (霍布斯的术语) 。 可以说,责任伦理的这两大特点为“生态人”准备了丰富的理论养料。失去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的“生态人” ,将难以为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生存提供持久的保障。 关怀伦理的视角。关怀伦理是主张以关怀与爱来建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填平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伦理理论。关怀伦理强调关怀的普适性。20 世纪 6080 年代,作为女权主义的关怀伦理更多的是强调差异,强调女性的关怀特质。90 年以后,关怀伦理逐渐将视角延伸至公共领域,研究社会的道德生活。其内涵和外延都超越了传统伦理只限

16、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缺乏对未来关怀的伦理限度,为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也启发着人类解决当前生存困境的思维与灵感。关怀伦理非常注重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关怀伦理主张从自然的利益出发,尊重自然界的整体性,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利益链条,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只是整体世界利益链条中的一部分,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关怀伦理赋予自然生态系统的所有存在物以生命,尊重它们的内在价值,认同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联性。 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女性主义生态伦理学渗透了关怀伦理的价值理念,她们认为,只有关怀与爱的德性才能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与生态是相互

17、关联的。鉴于人对自然的高度依赖性,人类必须学会保护自然生态,这是人类生存的必需视角,同时更需要人类对自然生态承担责8任。关怀伦理所倡导的关怀与爱是解决人与自然困境的一剂良药,它以关怀的视角唤醒了人类与生态的关联意识,号召社会成员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关怀自我、关怀人类、关怀生态的良好氛围。在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中,关怀伦理的关怀理念与价值为培育有着整体意识、关联意识、责任意识的“生态人” ,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价值论的视角。价值主体论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集体、社会的意义。从价值主体论层面角

18、度看, “经济人”已经毁灭了人类自身真实的需要,丧失了人类存在的合法性。 “道德人”虽然强调人类需要的至上性,凸显和肯定人类的主体地位,但是,它把价值主体和认识主体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认识主体就是价值主体,只有认识主体才具有内在的价值,而其他事物只不过是为人类而存在。 “生态人”在坚持人的唯一价值主体性基础上,也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关注人的可持续需要。价值客体论认为,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主体实践、认识和价值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是价值关系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生态人”既承认人的价值评价能力,又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坚持了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三、 “生

19、态人”何以实现 “生态人”要从理想走向现实,必然会面临许多的现实困境。功利主义的渗透和消费主义的盛行给“生态人”的培育提出了巨大的困境。 功利主义的渗透。功利主义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对自身利益的追9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功利主义的影响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功利主义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趋乐避苦的自然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功利主义是通过对人性的考察和一般的经验描述中的事实来探索人类行为的动因,它以自然主义人性论为其理论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是来追求利益和幸福的。人类可以按照自身的自然本性随意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这样,人类的一切不道德与无度行为都可以得

20、到功利主义的“赦免” ;二是以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为行为出发点。在功利主义的推动下,人们无暇顾及整体的、长远的、共同的利益,而是不顾一切地、永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以满足不断膨胀的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狭隘利益;三是以效果或结果作为行为的评价标准。行为结果是一切善恶的评价标准。这种功利化、表面化的思维方式往往容易得到广泛的影响与支持。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序言中所说的,功利主义之所以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功利主义一直得到一系列创立过某些确实富有影响和魅力的思想流派的杰出作家们的支持。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功利主义者像休谟、亚当?斯密、边沁和密尔也是第一流的社会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他们所确立的

21、道德理论旨在满足他们更宽广的兴趣和适应一种内容广泛的体系。功利主义在调动个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培育了许多短视型的个人和社会组织,这对于处于生态困境中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在人与自然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今天,需要呼唤越来越多的人站在维护人与自然关系平衡的高度自觉审视自身的消费行为,积极摒10弃消费不良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而功利主义大肆张扬自然主义人性论,坚持以眼前利益为出发点,等于肯定和助长了本能型消费,引导广大消费者争做自私自利型消费者,导致精神沦丧。此时,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的不再是消费者期待的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货币价值。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借助

22、大众媒体不断地消费分层、制造新的消费时尚, “迫使”消费者按照他们设计的消费模式进行消费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对“生态人”的培育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消费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滥觞于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使资本主义社会告别短缺时代,进入到生产相对过剩时代。面对生产的相对过剩,消费的作用不断在强化。在西方享乐主义价值观和现代传媒的推动下,消费主义犹如星星之火,从发达国家席卷全球。改革开放后,消费主义也开始在我国蔓延,冲击着传统的消费与价值观念。据陈昕对京、津两地样本中 500 多个案例的消费主义倾向调查, “非消费主义倾向 127 人占 22.7%,消费主义倾向 433 人占 77.3%”。 “在英文中, consumerism一词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运动,即要求在包装和广告上诚实无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运动;二是指一种认为逐步增长的商品消费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理论;三是指对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或财富的迷恋,崇拜并热衷于奢华消费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这里,消费主义指的是第三种含义。消费主义是指以消费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终极价值,以占有更多的物质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