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81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摘 要:红楼梦被评为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和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本文选取红楼梦杨、霍和邦英译本,从“底本选择、修辞使用和文化负载词”三个方面对章回题目翻译进行了探究,旨在归纳总结可借鉴的中国典籍章回题目外译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 章回题目 英译研究 一、引言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座宝塔。20 世纪 80 年代, 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面世。1980 年,中国翻译名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出版了红楼梦全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共三卷。1986,英国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

2、n Minford)合作完成了全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共五卷(文军、任艳,2010) 。直到 2004 年7 月,香港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主页发布了英国传教士邦索尔(Rev.Bramwe11Seaton Bonsa11,中文名彭寿)的 PDF 版红楼梦全译本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自此红楼梦的英译研究有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道路更为宽阔。下文将这三个译本简称为杨译本、霍译本和邦译本。 邦索尔的红楼梦英译本电子版发行八年之后,笔者于 2013 年 6月 14 日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国内涉2及到邦英译本

3、的论文已有 23 篇,其中还有两篇专门研究该译本的硕士学位论文和一篇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在对邦译本的专门研究方面,刘柯宏(2012)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对红楼梦的诗歌意象翻译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诗歌意象语料。在红楼梦不同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方面,董乾(2010)应用语料库语言学及定量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对红楼梦的四个英译本进行了韵律诗的译者风格考察。石磊(2012)归纳总结了红楼梦四个英译本关于拟亲属称谓语的翻译特点。在红楼梦章回题目英译研究方面,张妍一(2009)就杨译本和霍译本探讨了红楼梦章回翻译的审美;屈纯、王鹏飞(2010)从语言、形象、意境和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邦译

4、本章目再现原作美感;张莉(2012)在目的论视角下分析了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章回题目的翻译。笔者认为对杨译本、霍译本和邦译本进行比较,从而考量红楼梦章回题目的英译是实际可行的,并且具有新的启示意义。本文拟从“底本选择、修辞使用和文化负载词”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杨、霍和邦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归纳总结可借鉴的章回题目翻译策略。 二、章回题目英译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该著作文备众体,语言精美,其修辞多变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章回题目是这部文学作品不可忽视的亮点。小说每一回的章回题目生动凝练地概括出本章故事的中心脉络,加之其自身的巧妙措辞和构句,使读者过目难忘。纵观全书,章回题目意义

5、非凡。因此,在将这样一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时,它独特的章回3题目的翻译至关重要(张莉,2012) 。 红楼梦章回目录运用了中国传统修辞技巧,极具艺术性。每一个章回题目都是工整对仗的两句,各有八个汉字。 (一)底本问题 在探讨像红楼梦这样的典籍译本比较时,应该首先考虑底本问题。忽视底本的歧异而对译本进行各种评析,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对译作本身和译者来讲都有失公允(李晶,2012) 。从目前学界对杨、霍和邦译本所参考的底本研究来看,已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李晶(2012)在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底本研究初探一文中,通过文献佐证的方式,从章回题目回译的视角得出: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回

6、目,多数依据有正本 ,少数以庚辰本为据。而庚辰本缺失的内容,有些依据有正本 ,有些根据程甲本补足。在有正本与程甲本出现歧异的时候,译者选择的底本也或此或彼,不可一概而论。在鲍德旺(2010)所写的霍克斯红楼梦英译笔记述介一文中,对笔记的内容进行简要地介绍和梳理,得出程乙本是霍克斯先生翻译红楼梦主要参考的底本,但是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在邦译本的前言中,关于底本的参考有如下陈述:这个译本完整无缺,力求表达原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翻译中所一直遵循的版本为上海广益书局本 。然而,也参考了其他版本,在某些情况下还采纳了异文。注释中的很多信息来自已故的翟理斯博士编写的汉英辞典和中国人物传记辞典 、中华书局出版的

7、辞海 (大字本)以及 1957 年北京作家出版社的版本(王金波、王燕,2010)。 4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对学界所探讨的杨、霍和邦译本的底本参考问题成果只做有代表性的陈述,借此想表达在研究红楼梦这样的典籍翻译时,对于底本的考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案例一:第五回的题目 杨译原文和译文: 灵石迷性难解先机 警幻多情密垂淫 The spiritual stone is too bemused to grasp the fairys diddles, The goodness of disenchantment in her kindness secretly expounds on love. 霍

8、译原文和译文: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曲演红楼梦 Jia bao-yu visits the land of illusion; and the fairy disenchantment performs the dream of golden days. 邦译文: Chia Pao-yu wanders in spirit in the region of the Great Vacancy. The fairy Ching-huan presents the song of the Red Chamber Dream. 上文已提及邦译采用的底本主要是上海广益书局本 ,笔者迫于条件有限无法参

9、阅该版本,所以在此回译邦译本一看究竟。上述邦文回译后大致意思为:贾宝玉在大的空境里神游,警幻姑娘演奏红楼梦曲子。5从回译结果来看,邦译本第五回参考的底本应和霍译本相同或者相似。 案例二:第九回的题目 杨译原文: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杨译:Devoted Friends Join the Clan School Mud-Slinging Boys Brawl in the Classroom 霍译原文: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霍译:A son is admonished and Li Gui receives an alarming warning; A pupil i

10、s abused and Tealeaf throws the classroom in an uproar. 邦译:A worthless son is admonished. Li Kuei receives a warning. A mischievous lad is scolded. Ming-yen sets the schoolroom in an uproar. 邦译文回译成中文大致意思为:训诫了不上进的儿子,李贵也受到了警告。顽童受到了训斥,茗烟把教室搞得乱哄哄的。从邦译文及回译的结果来看,与霍译文及参考的底本大同小异,可以推测邦译第九回参考的底本应和霍译本相同或相似。 (二

11、)修辞翻译 章回小说红楼梦的回目在语言层次上既有传统回目格式的特征,又有独特的语言美感。语音上叠音叠韵,双声平仄重复出现,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抑扬顿挫,流畅婉转;字词上,处处锤炼,其回目体6现了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艰难;句式上对仗工巧而又自然天成,互文错综,整齐划一而又灵活多变;辞格上比喻、借代、戏名频繁运用(刘永良,1973) 。 在红楼梦的章回题目中运用了诸多的叠词叠韵手法,探讨三个英译本中章回题目的叠词叠韵翻译有助于考量各译本再现原文语言美的程度。 案例三:第二十九回题目 原文: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杨译:Favourites of Fortu

12、ne Pray for Better Fortune An Absurd, Loving Girl Falls Deeper in Love 霍译:In which the greatly blessed pray for yet greater blessings And the highly strung rise to new heights of passion 邦译:One in the enjoyment of happiness, when his happiness is profound, prays for more happiness. A girl of much af

13、fection, when her affection is weighty, pours out her affection the more. 原文中“福”和“情”字重复出现三次,赋予了原章回题目的语言美。三个译文均注意到了原文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只是在译作中再现的方式有所差异。杨译文中上句有“favorite, fortune, for, fortune”,在修辞上称之为押头韵,达到了和原作相似的效果。下句的译文也出现了“love, loving”,任然是在押头韵。霍译文中,上句的7译文有两对押韵的词,分别是“greatly,greater” 和“blessed,blessings” 。

14、下句译文中“highly,heights”也是押头韵的处理。邦译文中”happiness“和”affection“也是三次重复出现,译文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原文是两个对仗工整的短句, “深”对“重”, “还”对“愈” ,是典型的三二三式。译文注重了两个短句的句式一致,每个短句有三个小句这一特点,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文的语言美。 案例四:第四十五回题目 原文: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杨译:Two Girls Pledge Friendship After a Heart-to-Heart Talk A Plaintive Poem Is Written One Windy, Rain

15、y Evening 霍译:Sisterly understanding finds expression in words of sisterly frankness And autumnal pluviousness is celebrated in verses of autumnal melancholy. 邦译:An agreement of close friendship opens out words of close friendship. In the melancholy of a windy and rainy evening is composed a poem of

16、wind and rain. 在汉语中,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的修辞方法叫作反复。源语中“金兰”与“风雨”两词分别出现了两次,出现的位置也相同,正是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将原作语言美表现得8淋漓尽致。在杨译中,此回目反复的修辞手法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不过,杨译对此作了相应的补偿处理。译文中的“Heart-to-Heart”是一种重复(repetition) ,而“Plaintive Poem”是押头韵(alliteration) , “Windy, Rainy”也是押韵(韵脚是/i/) 。霍译中重复了“sisterly”和“autumnal” ,已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语

17、言音韵美。除此之外,上下句的句式结构都是主谓宾+介词短语。而介词短语“in words of”和“in verses of”更是极大程度上的相似。由此,霍译文在注重语言美的同时,也兼顾了句子的对仗美。邦译文中分别用“close friendship”与“wind and rain”来重现“金兰”与“风雨”重复出现的语言美。 “wind”与“rain”两词的运用,突出了英语独具的腹韵美感:/in/与/ein/两个元音反复出现,构成腹韵,夹杂在其他元音中间,时隐时现,抑扬顿挫,增强了听觉效果,给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之感。 (屈纯、王鹏飞,2011) 从案例三和案例四来看,在进行汉语典籍的修辞外译时,

18、可在译文中进行修辞上的仿拟或替换。仿拟是指译文仿用原作使用修辞,以达到修辞上的再现。如: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重复“金兰” )译为”An agreement of close friendship opens out words of close friendship“(重复“close friendship”) 。修辞替换是指译作使用不同于原作的修辞手法,以达到与原作相似的语言效果。如: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重复”风雨“)仍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 “A Plaintive Poem Is Written One Windy, Rainy Evening”使用押头韵(Plaintive Poem)和押韵

19、(Windy, Rainy)的方式使译文读来有一种音韵美。不管是修辞上的仿拟还是替换都是试图再现原作中使用修辞所产生的语言美。9(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是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语或对应语(包惠南,2004) 。 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仅在章回题目中就有不少文化负载词的出现。对其进行研究会对中国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别是章回题目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参考。在红楼梦的章回题目中就数次出现中国文化中的典故,而汉语的典故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等语。汉语中的典故往往含有很深的文化色彩,也可以称为浓厚的文化负

20、载。 案例五:第七十九回题目 原文: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杨译:Hsuen Pan marries a fierce lioness and repents too late Ying-chun is wrongly wedded to an ungrateful wolf 霍译:Xue Pan finds to his sorrow that he is married to a termagant And Ying-chuns parents betroth her to a Zhong-shan wolf 邦译:Hsueh Weh-chi regrets that he m

21、arried a virago of Ho-tung Chia Ying-chun by mistake is married to a wolf of Chung-shan 10“河东狮”与“中山狼”是汉语中的典故。前者出自宋代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河东为柳姓郡王,河东狮形容陈妻柳氏的凶悍;在红楼梦中, “河东狮”代指薛蟠之妻夏金桂,突出其妒悍。 “中山狼”一典源于一则寓言故事。明代马中锡著寓言中山狼传 ,记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狼中箭受伤,被东郭先生所救。狼不报恩,反欲吃掉东郭先生。后人遂把忘恩负义、凶狠残忍之人喻为“中山狼” 。此处的“中山狼”指的是迎春所嫁之人孙绍(郑红,2009) 。这

22、两个典故暗含了夏金桂和孙绍祖这两个人物的生动形象。两典故在杨译文中为“a fierce lioness”和“an ungrateful wolf”。 “a fierce lioness”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凶狠的母狮子,而“an ungrateful wolf”意为忘恩负义的狼。杨译文在留存原文“河东狮”和“中山狼”形象的同时传递了内在的含义。邦译文分别译为“a virago of Ho-tung”和“a wolf of Chung-shan”。 “Virago”在英语意为悍妇、泼妇的意思;“wolf”在英语中的寓意与汉语基本一样。邦译文留存了“河东”和“中山” ,保留了中国的“异国情调” (exoticism) ,强调了中国文化或者语言特质,较好地传递了异国风情。他有意地使用了不地道的英文,让目标文本显得模糊含混,而非流畅透明,从而实现了目标文化与源文本的“不隔” ,如此产生的模糊美感是比较成功的(卲路,2013) 。霍译文前半句中的“a termagant”抛弃了原文的意象,只是留存了内在的含义,笔者认为下半句的“Zhong-shan wolf”和邦译文产生的文化效应相似。 案例六:第二十七回题目 原文: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