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45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社会公益属性看生态博物馆建设摘要:在论述生态博物馆的内涵与实践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在生态博物馆的本土实践的经验和历程,从分析生态博物馆的非盈利性、参与性、利他性等公益属性及表现出发,剖析了我国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中理论层面的本土化理论体系不完整、规划层面的生态博物馆类型的多样性不足与经济利益驱动、实施层面的建设速度缓慢、保护力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不协调现象,进而提出围绕社会公益属性为目标完善本土化理论体系、倡导模式多样性及健全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设。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公益属性;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69-13

2、一、生态博物馆的内涵与实践活动 (一)生态博物馆的产生及相关定义 生态博物馆的产生,有直接的理念源泉和社会文化推力。生态博物馆的先驱者法国博物馆学专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认为,瑞典 1891 年建立的斯堪森(Sknsen)露天博物馆是生态博物馆的前身;挪威 20 世纪 20 年代的“民俗博物馆”主张的把文化遗产与地方环境结合保护的理念,是启发生态博物馆遗产保护理念的源头;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博物馆运动被认为是生态博物馆理论产生的直接社会文化因素。雨果?德?瓦兰:20 世纪 60-70 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2馆用词和概念的起源 ,张晋平译, 中国博

3、物馆 ,2005 年第 3 期。新博物馆运动中,产生了一些试验性和非传统性的博物馆,如墨西哥创建了以著名的人类博物馆为核心的六大博物馆建设,本土的“专家”展出和讲解他们自己的文化;美国诞生了关爱非洲裔居民的以阿那克斯亚邻里博物馆为代表的“邻里博物馆”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Scandinavia,指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罗马尼亚也建立了多个户外博物馆。英国生态博物馆学家彼得?戴维斯(Peter Davis)指出,这些“博物馆”的存在主要是迎合了日益高涨的环保主义思想,以及实现一种政治需要和时代需要 Peter Davis: Ecomuseum: A Sense of Place ,Leice

4、ster University Press,1999,p.3.。 针对生态博物馆定义的研究很多。早在 1980 年,法国博物馆学专家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 Henri Riviere)最早提出了这个理念,他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全篇 700 余字,描述近乎散文,主要强调了生态博物馆是处于不断进化中的,被他本人称之为“一个进化的定义” 。 在里维埃提出生态博物馆理念的第二年,法国政府就颁发了更为简洁明确的官方定义:“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机构,这个机构以一种永久的方式,在一块特定的土地上,伴随着人们的参与,保证研究、保护和陈列的功能,强调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以展现其有代表性的某个领域及继

5、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 , 中国博物馆 ,2001 年第 2 期。该定义是根据法国政府官员弗朗索瓦?密特朗 ( Francois mitterrand) 、马克?凯瑞恩(Max Querien)的一份文化改革报告的精神制定的,强调文化遗产应该做原地3保护而不是将遗产博物馆化。 同年 3 月,国际博协自然历史委员会推出的定义中,较为全面详细的解答了生态博物馆的性质、本质、表现手段等问题:“生态博物馆是这样一个机构,通过科学的、教育的,或者一般来说的文化的方式、管理、研究和开发一个特定社区的包括整个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个传统。因而这种生态博物馆是公众参

6、与社区规划和发展的一个工具。生态博物馆在管理上使用所有手段和方法来准许公众以一种自由的和负责的态度来理解、批评和征服它面对的问题。本质上,生态博物馆是为了达到其意愿的变化,使用工艺品、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具体的环境作为它的表现手段。 ”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 , 中国博物馆 ,2001 年第 2 期。 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引进人苏东海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是:“生态博物馆是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形遗产、无形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和居民自我保护,从而使人与物与环境处于固有的生态关系中并和谐的向前发展的一种博物馆新理论和新方法。 ”苏东海:生态博物馆的思想来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7、(摘要) ,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 3 期。他认为生态博物馆有整体保护、原地保护、自我保护与动态保护四个特点,并强调生态博物馆由居民自己拥有、自己保护的重要性。(二)生态博物馆的本质及特征 关于生态博物馆本质和特征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博协瑞典国家委员会主席科吉尔?恩格斯托姆(Kjell 4Engstrom)与法国学者瑞伍?里瓦德(Rve Rivard)的观点。 科吉尔?恩格斯托姆根据他的实践经验,概括出生态博物馆的五条特征:(1)多学科性。与传统博物馆按一个学科划分博物馆不同;(2)地区性。不是指行政地区,而是由文化传统,自然传统和经济生活的融和体。如一个矿区

8、、河谷、村镇;(3)开阔性。不局限于建筑;(4)协调性。和当地居民协调起来,反映他们开拓记载和介绍自己历史的愿望,不是简单的兴建研究中心。 瑞伍?里瓦德关注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差异,强调生态博物馆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利用当地居民的共同记忆,并于 1988 年提出了两者的对比公式: 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 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记忆+居民 生态博物馆虽然并没有找到一个固定准确的模式,但国际学者普遍认可其最主要的四个特点:整体保护、原地保护、自我保护与动态保护。生态博物馆是“正在生活着的社会的活标本” ,它的理念建立于文化遗产应尽可能原状地保护和保护在其所属社区及其环境中,并且着重强

9、调原居民生活与展示的主客关系。 (三)生态博物馆的发展 (1)生态博物馆在国外的实践 20 世纪 60 年代末,乔治?亨利?里维埃建立了一座“法国地方天然公园” 。天然公园的建设目标不仅包括文化体验和建筑展示,而且还致力于保护居民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居民进行居住环境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全面教育。 “法国地方天然公园”被认为是法国的第一代生态博物馆,获得了5巨大成功。这种以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创建的法国地方公园模式随后不断发展、演变,并在 70 年代中期形成了法国地方公园系统。与此同时,生态博物馆的另一位倡导者雨果?德?瓦兰在 1974 年引导了法国老工业区索勒特索煤矿区(Le Creusot)向

10、索勒特索生态博物馆的成功转变,并以最早的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让世人知晓。 在新博物馆运动的推动下,生态博物馆经历了由法国推广至全世界的社会化与大众化的过程。1978 年,加拿大开始创建魁北克生态博物馆,这是法国生态博物馆向世界推出的第一个试验区的成果,此后,加拿大先后建立起“岛上居民之家”等六座生态博物馆。加拿大的生态博物馆并没有简单地生搬硬套法国生态博物馆的经验,更加强调的社区与博物馆的互动关系,以体现了社区性与大众性的思想原则、以建立解释中心大力提高居民认知的工作方法闻名于世。 随着 80 年代以来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土著文化逐渐被关注,开发与保护民族文化的意义逐渐业界的共识。因

11、此现代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中更多地注重民族文化开发和保护为主的文化性思想原则。如 1987 年美国建立的亚克钦印第安社区生态博物馆、1990 年以来日本建立的朝日町生态博物馆、1998 年中国建立的梭戛生态博物馆等,都是贯彻这一思想原则的实践,笔者根据资料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外生态博物馆实践情况,见表 1。 (2)中国生态博物馆的本土化实践 1985 年,时任中国博物馆杂志主编的苏东海和副主编安来顺在该刊上连载了多篇介绍国外生态博物馆的学术论著的译文,将6“ecomuseum”一词引入国内,并将其翻译成“生态博物馆” 。1995 年,在挪威专家约翰?杰斯特龙(John Aage Gjest rum

12、)的直接参与下,与苏东海、安来顺、胡朝相等人共同组成了“生态博物馆课题组” ,提出了在贵州省梭戛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被列入19951996 年中挪文化交流项目计划。至此,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贵州梭戛苗族乡建立了。 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建立迈出了中国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的第一步,开创了运用生态博物馆这种理念对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保护的先河,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中挪两国又继续合作,再建贵阳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黎平县肇兴乡安堂寨侗族生态博物馆、锦屏县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形成不同文化类型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群。 2005 年

13、是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成的时间。在总结贵州经验的基础上,广西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1+10”规划方案,即“1”个“龙头”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10”个民族生态博物馆的有机组合。同时,内蒙古达茂旗敖伦苏木、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等等地区也先后建立起生态博物馆。这些生态博物馆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保护对象大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民族文化原始独特;他们大多承担着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责任,在遗产保护区外扩建居民新区;信息资料中心是其标志性建筑,作为保存记录、展示交流、居民参与的核心场所。这些生态博物馆的保护领域都属于传统乡土聚落,它们的内容基本包括遗产保护区、资料信息中心和居民新区三部分。以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例

14、,资料信息中心是其7硬件标志,主要用于记录、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以陇戛寨为中心的 12 个箐苗聚居村寨;居民新区作为村寨的扩展基地。专家倡议、政府主导和国际合作是中国博物馆产生的三大影响因素。挪威政府为中国生态博物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梭戛生态博物馆编:中国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资料汇编 ,黔新出(图书)内资字第 091 号,1997 年,第 125-130 页。 2006 年,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提出了我国生态博物馆在巩固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向我国富裕地区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对生态博物馆拓展的思考与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核心理念;2010 年,在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方案

15、研讨会上,苏东海发表书面发言,提出将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和抢救安吉文化遗产的建设思路。苏东海:在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方案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 中国文物报 ,2010-12-29(第 6 版) 。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作为富裕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于 2010 年 5 月正式开始运行。 到 2011 年止,我国已建立生态博物馆 24 座,见表 2。 二、生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 生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盈利性 生态博物馆不以盈利为目的。挪威博物馆学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在梭戛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之初,不主张生态博物馆承担过多的发展经济的责任。旅游不能成为乡村的支

16、柱经济,生态博物馆不能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手段。农村应以最根本的农业为主,保持长期和谐的生8活生产状态,保持传统文化的纯正,才能不在对外开放中沦为弱势文化。苏东海在总结梭戛生态博物馆经验时说:“居民是自己文化的主人,政府和专家只是当地文化的暂时的代理人,只有实现了居民从名义上的主人到达了实际上的主人的角色转变,生态博物馆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博物馆也才能真正得到巩固。 ”苏东海: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 , 国际博物馆 ,2008 年第 11 期。 (二)参与性 生态博物馆的参与性很强。一方面体现于旅游者亲自参与劳动工作,有更多的机会与当地居民共同工作与交流,能更深刻的了解到真实的社区

17、文化;另一方面体现于当地居民对于生态博物馆规划建设的参与,并因自己为当地的改变所做的贡献而感到满足和自豪。这种参与性在加拿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中特别突出。加拿大生态博物馆强调公众参与,重视社区往事的共同回忆,加强信息资料中心的建设,并且面对当地居民开设大众博物馆学课程,使专家与社区居民取得共同认知。 (三)利他性 生态博物馆具有利他主义色彩。生态博物馆的目的地不同于普通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生态博物馆大多建立于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或经济较落后的传统村落。参观者或研究人员是抱着对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环境、社会有所付出和贡献的主观意愿而前往的,生态博物馆社区因此而获得旅游者在某方面的帮助

18、,也同时因旅游者在当地的消费而获得经济利益。简言之,旅游者可以通过生态博物馆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一定贡献。 9(四)教化性 生态博物馆不仅保存过去的历史,而且把历史和现在、未来联系起来,以发展为目标,强调居民不应该从他们生活的社区分裂出来,而应对社区的保护和开发做出贡献。生态博物馆的教育意义是其不同于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特征所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高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二是增进游客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三是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平台。正如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到的生态博物馆的“镜子”属性:“生态博物馆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当地居民为发现自己的形象观察自己,寻找对所处的土地及其先民的解释”乔治?

19、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个进化的定义 ,安来顺译, 中国博物馆 ,1986 年第4 期。 。通过这面镜子,居民认识自己的文化,增加文化自豪感,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自我拥有、自我保护”的最终目的;游客通过生态博物馆这面镜子,走进村落、认识村落,观察并体验当地文化,从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的弥足珍贵;同时,生态博物馆也方便了相关研究者获取资料,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记录、统计、保存、展示与传承建立良好的制度与平台。 (五)可持续性 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包括当地文化和环境两方面。 生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它将积极保护当地的文化、环境,并帮助社区

20、获得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建立一种当地村民、参观者与社区和谐共生的关系。文化独特的保护价值应该继承下来,良10好的生态环境应该继续维持下去,但我们不能阻挡他们向现代化演变,在发展中将要消失的东西,都用现代手段详细的记录下来,收藏并展示在生态博物馆的资料中心,当地村民的后人与外来的参观者都将会看到他们文化延续的轨迹。从这一点来说,传承当地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博物馆公益属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 生态博物馆的保护对象是属于公共产品的景观资源,如法国的索勒特索生态博物馆,以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为特征,法国的博莱塞生态博物馆,是为了保护当地候鸟和淡水龟栖息地而建,加拿大的“岛

21、上居民之家”生态博物馆,是为了保护一个因盲目开发旅游业而日益受到破坏的自然文化区。保护这些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球资源的科学意义将使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受益。 三、中国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中的公益属性表现 生态博物馆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已经历了近 20 年时间,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中,都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保护文化、提高村民文化自觉性的成功经验,但也有偏离公益属性的种种不协调现象。 (一)理论层面 生态博物馆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其西方性特征明显:目的是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展示、运行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民间主导和管理、资金供给主要源自民众和企业的集资。而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多为由政府与专家发起的行为,对当地居民来说,生态博物馆的理念是被强加的,保护本土文化的行为是被动接受的,这种“保护”始终都是为了满足外界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