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日租房现象探讨:基于 90 后恋爱观的视角【摘 要】当今,大学生日租房现象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所面对的一项重要话题。90 后大学生恋爱是日租房出现的主要诱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90 后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一些重要特征。大学生日租房会导致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正确解决日租房问题。 【关键词】日租房;90 后;恋爱观;思想政治工作 如今,在许多高校的校园中以及周边随处可见张贴的各种日租房小广告。小广告上标注了日租房的地点、设施条件、各时间段价格、 “拎包入住”等。日租房的名称也颇具诱惑力“温馨家园” 、 “快乐小屋” 、“浪漫之约” ,等等一系列充满玫瑰甚至暧昧色彩的字眼。 根
2、据胡建军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知道日租房现象;有 1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日租房的经历;认为周围同学有日租房行为的达21.6%;有 20.2%的学生对日租房行为表示赞成;11.6%的学生表示反对;4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日租房用途较广泛,其中恋人约会所占比例最大,占 42.1%,同学聚会占 20.8%,学习考研占 17.7%,开展班团活动占 10.1%,其他占 9.1% 而王科军等人的调查表明,用来做异地情侣“团聚”的地方,这种情况在日租房中大概占 50%以上;学校恋人们共度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 ,大概占 20%;同学周末聚会或者生日聚会,大概占 20%;用于
3、安置来访同学、考前临时抱佛脚等,大概占10%左右。鉴于他们调查所选择样本的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大学2生恋爱、约会是日租房最主要的用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笔者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发现,还存在其他因素,如大学生为方便社会兼职或看球赛、上网、打牌等娱乐的需要;与舍友关系不融洽,在外租房回避与同学的矛盾;学生公寓条件不理想,在外租房,享受个人空间等情况,大学生也会选择日租房(但这些情况在日租房中所占比例很少) 。特别是2004-2007 年连续下发了 3 个文件,要求严格大学生租房问题的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考虑,基本是杜绝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于是不少学生就通过日租房来与学校老师“打游击”
4、 。 大学生日租房已不是个案,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日租房问题对大学生思政与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带来了很大挑战,已成为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当前大学校园的主体90 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视角对日租房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90 大学生恋爱观概况 90 后大学生已成为校园主体。90 后不仅仅是年龄上的界定,更是社会学或文化学意义上的定位,它代表的是某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其群体内部也千差万别。90 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相对充裕而出生、成长的;许多是
5、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他们也是伴随着快餐、流行歌曲、享乐文化以及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而长大的。相比于 80 后、70 后来说,90 后开放大胆、主动性强,更加注重个性、自由。但是,也相对自我主义、个人主义一些,所以,社会往3往给他们贴上自我、另类、非主流、前卫甚至“脑残”等标签。 当带有这样特质的一群 90 后从中小学应试管理的压力棒下脱身出来,远离家长的约束,步入大学校园后,所面对的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又与中学有着很大区别,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所以,他们一下子被抛入“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境况。此时,他们的恋爱问题就愈加彰显出来,除了一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强,较好处
6、理恋爱问题外,大多数 90 后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眼前性,他们的恋爱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少大学生“跟着感觉走” ,崇尚个性“自由” ,性观念日益开放,将人生的意义定位为追求生理需要、感官刺激, “传统的从一而终 、 贞操观等观念已被很多大学生笑话为落伍” 。 何为恋爱观?概括而言,即一个人对于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观点以及在婚恋实际行动中所持的价值取向。 (一)90 后大学生恋爱观表现 1. 恋爱观念:主动性、开放性、自我性更强 90 后大学生对爱情的追求更加主动、强烈,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在恋爱、性等方面观念更加解放、开放、超前,渴望提前享受“二人
7、世界”卿卿我我的甜蜜。 他们的恋爱现象更加普遍,更为公开、 “高调” 、自主、个性,同时,也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的状况。在他们看来,爱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因为爱,所以爱” 。据一项网上调查,甚至许多人的初恋年龄都在初一初二。 42. 恋爱动机:五花八门,相对功利 90 后恋爱动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既有为了追求纯真、美好未来与幸福生活,爱情, “情投意合” 、 “比翼双飞” ,相互关爱,不怕牺牲自己的恋爱;又有“为了消除寂寞而恋爱;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为了功利性、现实性目的而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恋爱;为了满足性的需求而恋爱”等情况。90 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什么苦,乐于享受,往往
8、希望找到一个条件好的恋爱对象,现在非常流行的择偶目标“高富帅” 、 “白富美”就是其婚恋观形象的写照。 3. 恋爱行为:重过程轻结果,注重当下感受 不少大学生中恋爱中重过程、重体会、重“感觉” 、重“眼缘” ,轻结局、轻责任,他们对恋爱常常抱“没有什么大不了”态度,比较贪图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对其他方面考虑甚少、甚浅。往往注重恋爱的过程,轻视结果,把爱情与婚姻形而上地分开看待,将二者脱节,似乎爱情与婚姻是泾渭分明的两码事, “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婚恋的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不少 90 后将恋爱异化为时尚攀比,用恋爱来证明自己所谓的“能力” 、 “魅力” 。 4. 恋爱方式:形式化、表面
9、化、快餐化较明显 90 后大学生恋爱时往往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追求快餐化、短平快。大捧的鲜花似乎比真诚的感情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立竿见影似乎比好事多磨更能博得他们的心动。有的人甚至将恋爱娱乐化、 “拒绝崇高” ,存有一定的游戏人生的心理。至于真正的恋爱、婚姻意味着什么?双方要承担哪些责任?他们就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与行动了。他们只是沉溺5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爱情神话,至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的幸福、怎样经营,他们则无从考虑。一项国家“十一五”项目课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有 60%左右的大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
10、%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 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不成熟、不负责的恋爱以及发生的行为无疑会给双方特别是女方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 5. 恋爱心理:相对滞后、不成熟 90 后大学生正成为社会一个越来越凸显的群体,他们急于“登上时代的舞台” ,急于适应社会, “青年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成人生活方式的预演” ,90 后大学生的恋爱有一种宣告自我成熟、长大成人的“预演”的意蕴。但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心理往往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妥善面对和处理恋爱乃至恋爱的结果婚姻问题的程度。 (二)90 大学生恋爱观形成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
11、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大学早已不是遗世独立的“象牙塔” ,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冲击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 “以钱取人” 、 “以貌取人” 、 “享乐主义”等不良取向有所泛滥。传统德道逐渐淡化,网络及各种媒体上呈现的恋爱价值观念也渗透着 90 后,爱情电影、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等在消解着传统6恋爱观,正不知不觉地重塑着他们新的恋爱观。同时,大学生有时追求新奇、虚幻飘渺的感觉,选择网恋,网友会面, “最佳”场所便是日租房了。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出于有利可图的“商机”考虑,将大学生当做“摇钱树”
12、 ,纷纷开辟日租房,更是为大学生日租房提供了市场。 2. 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90 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包容心、责任心不强,注重享受爱的“权利” ,但对爱的“责任” 、 “义务”履行的不够。90 后大学生处在后青春期,青春期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在其身上还会有所延续。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对异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情感、性的渴求乃至冲动比较强烈;社会阅历、人生经验较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大学的学习压力相对中学比较轻松,离开了家人、老师全天候式的监督、管理,加之离家较远,一下子轻松、自由起来,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精神和情感出现一定空虚,这些都导致 90 后大学生对异性、恋
13、爱产生了一定依赖心理, “以恋补虚” 。也有大学生抱着证明自己的“魅力”的虚荣心理,认为大学不恋爱就是枉来一场,甚至认为恋爱越是“多踩几只船” ,越是有“能力” 。 3. 相关手段的滞后 一直以来,学校、家长对大学生婚恋、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管理相比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严重滞后。大多数大学生对婚恋、性等的认识也是零零散散,主要通过影视、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道听途说”进行科普启蒙,正规的、系统的引导不多。进入大学后,学生7的升学的压力解除了,家长、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包容度越来越宽,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大学生的恋爱之风愈吹愈烈,但对他们相关指导、管理却没有
14、及时跟进,不少大学生婚恋观出现偏差,爱情、婚恋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强,恋爱与学习、生活、事业的关系处理不好,影响成长发展,有的甚至酿成情感纠纷和悲剧。 二、大学生日租房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日租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可以锻炼提升租房者的独立性、自主性、担当意识;可以为他们向成人生活(社会化生活)的过渡提供一种“预演” ;也“弥补了学校后勤的缺陷,为学校提供方便” 。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日租房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更多、更大。 (一)不利于学校的思政管理 日租房使大学生租房期间脱离了学校与老师的管理和监督,出现管理上的“空白” ,容易引发各种事故。90 后年轻人一般比较贪
15、玩,自律性不是很强,租房在外,无人督促,他们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学习进取心减弱,迟到、早退、逃课等。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外日租房更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恶习乃至因不良环境的“染缸效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安全、卫生等问题等不到保障 由于租房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日租房的床褥、洗漱、洁具等用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日租房的门锁钥匙多人转手,易造成物品失窃;许多日租房都不具备出租资质,没有到官方登记备案,管理不规范,出8现问题往往难以维权,变成“吃哑巴亏” ;甚至有些日租房由违建或者危房改造来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缺乏保证;不少日租房位于“城中村” ,居住环境不佳,所住人员复杂
16、,不法分子侵害租房者的行为或者出现事故的概率要远大于住在校内学生公寓。 (三)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人是交往性、社会性的存在,特别是 90 后大学生,其“三观”还未定型,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若隔三差五地去日租房“浪漫” ,脱离了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氛围,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这将不利于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观念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租房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活场所不断从学校到日租房之间来回变换,用会导致他三心二意、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工作,这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 (四)易形成畸形的恋爱观 日租房现象冲击甚至颠覆着
17、大学生的婚恋观、价值观、道德观。租房者易产生与加剧及时行乐、纵情欲望、游戏人生、游戏爱情、性自由性解放、 “拒绝崇高” 、无所谓、无所惧等不良思想,导致他们在恋爱问题上的庸俗化、随意化、片面化,此时的一些问题若处理不好, “为情所困、为情所伤” ,甚至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留下“后遗症” 、心理留下“阴影” ,并且他们的行为还会为其他学生树立“负面榜样” 。特别是因同居怀孕采取人流措施对女生可能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三、大学生日租房问题的对策 9“大学阶段是追求学业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时期,却不是解决终身大事的最佳时期。面对情感的冲动和相恋相爱的渴望,当代大学生应该善于用理智把握感
18、性的风帆,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努力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爱情之舟最终驶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方便恋爱而在外日租房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两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分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婚姻、恋爱与人生等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树立积极的理性恋爱观,端正恋爱态度,培育恋爱心理,规范恋爱行为。小谋者谋其利,中谋者谋其器,大谋者谋其义,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恋爱观,恋爱观又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要
19、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爱情意味着责任担当,其核心要素在于彼此的忠诚、包容、信任、奉献乃至牺牲。纯洁的爱情是双方的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相濡以沫,共同追求美好理想、创造幸福生活。恋爱充满激情,但不能以激情代替理智,要将爱情升华,将恋爱的热情、激情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恋爱是两个人的个体性行为,同时又是社会性行为,恋爱中双方也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做到自尊自爱,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分辨真假爱情,保护自我,远离各种伤害与犯罪。 (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10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少高校的学生住宿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宿舍、食堂等条件与学生要求还
20、有较大差距。为了减少日租房现象,需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若学生宿舍的电视、网络、空调、洗浴等设施配备到位,食堂饭菜的质量跟得上,学生明白在学校住宿比在外日租更经济、更方便、更舒适时,他们自然会减少日租房行为。 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引导、陶冶等重要功能。文化育人往往比管理、制度育人的效果更深刻、更长远,要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文体活动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租房大学生体会到在校住宿,自己有一种融入集体的“家”的主人翁感觉;而在外日租,则有被抛弃的、 “孤立人”的感觉,这样他们自然会更乐意住在校内。只有当大学生带着
21、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 DNA走向社会时,才能进一步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三)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加强恋爱课程、性健康课程 受传统文化观念与应试管理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引导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许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渠道或通过“实践”来摸索恋爱、性知识等问题,而通过正规课程、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则寥寥无几。 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注年轻人恋爱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恋爱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减少因该方面 引导的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虽然与媒体炒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们的恋爱观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