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突出的组织特点、丰富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胡飒(1971-) ,女,湖南湘潭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副教授。 (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12013 年度北京市中青年骨干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82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86-02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国
2、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指导,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2005 年,团中央和教育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 一、高校学生社团群众基础广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2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不同愿望和兴趣自发组成的群体,参加者众多且影响力大
3、。2000 年,上海市参与社团的学生数达 10 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60%;2004 年,广西仅 27 所高校参与社团的学生数就达 11万;而江苏省则高达 27.7 万多人。1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个高校都有 20 个以上的社团,多则上百个,社团会员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 85%以上,学生社团正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成人有着极大影响。2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强烈,参加社团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之一。高校学生参加的活动一般有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活动,还有党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这两类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统一性、整体性和
4、刚性特点,能够从一般意义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通过校、系、班级和党团的活动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很传统、很正式的渠道。但是基于其具有较强的刚性、统一性和命令性的特点,比较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而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没有强制性和命令性。这样在社团活动时,大学生会主动遵守社团的各项要求,自觉参加社团活动,接受社团主张,接纳社团成员,这样就避免了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社团成员的主体是大学新生,他们热情好学,且容易接受社团的思想和主张,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于社团的各项活动中,社团成员易于接受和内化,这样教育的实效性是不言
5、而喻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全国高校中,已有 2000 多个学习、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红色社团。4这样的情形更突出了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3载体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社团类型丰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大学生社团主要以文学、艺术、体育等兴趣类社团为主,少有学术、科技、公益服务型社团。但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学术科技类和公益服务性社团发展较快。据 2004 年北京高校学术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类、思想理论类、文艺体育类和公益服务类社团的比例依次为:33.9%、17.6%、42.1%、41.1%。从
6、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文艺体育类和公益服务类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主体,学术科技类和思想理论类社团的发展紧随其后。文艺体育类和公益服务类社团主要是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自愿组织的群体。这种社团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了大学生的多种情趣和爱好。学术科技类和思想理论类社团主要开展学术探讨、学术交流和学术咨询。这些社团一般聘有教授或专家担任顾问,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能够陶冶学生的学术素养,增强高校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最近几年,除了文体类、公益类、科技类社团仍然火爆,红色社团的崛起是高校社团大军中的一大亮点。 大学生社团跨专业、
7、跨学科的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有利于学科定式思维的解构以及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社团活动的形式多样和自主性,有利于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4提高;各种社团活动传达着组织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不断审视、提高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所以说“大学生社团组织广泛开展的各项活动,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隐含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特点有利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高校学生社
8、团是大学校园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心理、情感、文化、生活和社会需求而自发建立的具有特定目标和一定活动规范的组织。非正式群体是管理科学中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发现的。他认为在一个组织中除了“正式群体”外,还有“非正式群体” 。这种无形的、非正规的群体,有它自己特殊的感情、规模和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进而会影响组织的效率。 “非正式群体”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时会促进生产;不一致时则会妨碍生产,导致组织目标难以实现。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群体组织形式,大都具有组织结构松散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从组织形式上看,加入学生社团没有复杂的手续,凡是学生中
9、的爱好者,一经报名(或通过简单考试)即可参加,除社团领导和部分骨干相对稳定外,一般成员流动性较大。从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学生社团成员之间感情密切,观点相同,行为一致。从社团的领导形式来看,社团领袖一般拥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号召力很大,社团成员是积极主动的追随者。另外,社团的活动方式多样、时间安排灵活。智力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同学开阔视野,5启迪心灵,扩展知识领域,也活跃了校内学术空气。 大学生社团的这种特点使其成为很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目的比较隐蔽、教育方式比较灵活,受教育者在愉快甚至是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是相对于
10、校、系、班级和党团进行的正面灌输和系统教育而言的。心理学家布雷姆曾做过一项政治宣传实验,把被试分为高控制组和低控制组,这两组被试都阅读同一篇宣传材料。只是在高控制组被试所阅读的材料中插入一些带明显控制意图的语句,诸如“除此之外皆不可信” , “其他意见不足挂齿”等,阅读之后测量被试的态度,结果是高控制组中有 50%的人接受了宣传材料的观点,有 10%的人态度没有改变,而 40%的人的态度向相反方面变化。而低控制组中有 67%的人接受了宣传的观点,有 18%的人态度无变化,态度向相反方向变化的人只占 15%。这一实验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反差心理。隐性教育容易使人们敞
11、开思想,广开言路,并且教育的效果也巩固和持久。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应认真仔细设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目标,借助于社团活动的灵活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自律与他律相6辅相成。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寻求行之有效的载体。要加强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
12、生管理队伍。对高校学生社团也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鼓励发展,积极引导 在 1952 年的院系调整中,人民教育家蒋南翔同志提出了“四支代表队”的思想,即通过政治辅导员制度培养政治家代表队,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科学家代表队,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培养艺术代表队和体育代表队。在这里,学生社团活动是与辅导员制度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地位上的。6可以看出,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反映在高校中表现为大学生的独立性、选
13、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他们追求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社团活动成了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年大一新生进校时,亦是各个社团招兵买马、吸收新鲜血液之时,在热热闹闹的迎新活动中,社团的忙碌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鼓励大学生社团适当发展是必要也是必然的。但是正是由于时代的深刻变化,也导致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利益要求等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反映在学生社团中,则表现为社团发展的良莠不齐,一些社团为了吸引眼球片面追求娱乐性和趣味性,功利色彩浓厚。社团之间和7社团
14、内部成员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生社团以其知识、青春和活力的优势获得了许多广告商的青睐,学生社团发展的社会化和商业化特点日渐凸现,这给社团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堵是不行的,正确引导才是上策。总的原则是在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差别对待,密切关注社团的商业化活动,必要时予以干预。而对社团的学术性活动、公益性活动、兴趣爱好型活动应予以积极的扶持。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使学生社团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 2.在柔性管理中加强教育 柔性管理是管理科学中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讲,柔性管理就是思想政治
15、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非硬性的工作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工作方式。7对于大学生社团而言,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高校要坚持有力的督导,在更多的时候高校应坚持对学生社团的柔性管理。学生社团是按照兴趣爱好等自愿组成的非正式群体,柔性管理非常切合学生社团独立自主等特点。柔性管理有助于高校的教育目标内化成学生社团成员的需要,使学生社团的目标与高校教育目标相一致,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柔性管
16、理中要特别重视高校学生社团领袖的教育和管理,这是做好社团工作的关键。相对于正式群体通过行政命令产生的领导,学生8社团领袖具有较强的领导素质和非权力影响力,拥有一定的个人魅力,其言行在社团内部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会使社团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所以说重视能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社团领袖的管理和教育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毅昂.试论公民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J.理论月刊,2004, (12). 2黎进.关于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12, (2). 3秦军.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研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 (5). 4董洪亮.信念风帆高高扬起 大学校园党旗红N.人民日报,2002-11-04. 5杨振华.高扬“三育人”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中国林业教育,2005, (3). 6孙威.学生社团: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 (9). 7赵光明,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