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摘 要:当下,大学生的德育问题越发爱到各界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代大学生却存在诸如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学习道德缺失、就业道德认知匮乏等不足。它们的产生往往和家庭教育缺席、高校德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为了扭转现状,高校学生管理者应明确德育目标,丰富其内容,创新其方法,整合其资源,建立起与现代社会形态相协调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现状;教育;引导;生活;自律;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77-04 近年来,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对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研究主
2、要是从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探寻大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成因,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教育对策,通过研究使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道德水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虽然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完全有必要不断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以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得以更大程度地迅速提升。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 就道德这一层面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道德现状基本呈2良性发展趋势,正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那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
3、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1但是许多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体的道德现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改善。 (一)认知与行为基本脱节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远大于以前的任何时代,他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光明面”亦或“阴暗面”都有所思考,对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观认知。不少大学生对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表示认同,对诸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等行为表示尊
4、敬,并一致认为值得大力提倡和普遍推广,同时,他们还能清醒地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对于社会上那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表示出相当的反感乃至极大的鄙夷,但如果一旦当这样的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消极退避甚至盲目顺从,从而使自己不自觉地充当了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制造者。这种只在观念上认可道德需求的合理性,而并不愿意付诸于行动或不愿意按道德规范去行动的现象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严重脱节,而且这种“认知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的行为表征差不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层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3(二)学习道德的严重缺失 如果要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那就不能不
5、将目光投向大学生赖以生活、学习、成长的独特环境大学校园。大多数学生一旦走进大学校园,由于缺乏严格的自律,情况往往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有的将曾经的理想与抱负抛至九霄云 外,有的则受到诸多不良现象的耳濡目染,养成了种种与家人、社会的期许很难相容的陋习,最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在传播知识的殿堂课堂里,上演一幕幕令人担忧的闹剧旷课、迟到、早退者屡见不鲜;替人答到、睡觉、吃早餐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肆无忌惮的接听手机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一些大学生对课堂缺乏最起码的严肃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缺乏最基本的尊重感,对课堂学习缺乏最常规的追求感,这种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不仅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情绪
6、,而且也影响到了他人的认真听讲。 另外,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作弊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在对学生考试的监督和管理方面是存在疏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习道德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三)就业道德认知的匮乏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道德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诚实守信。但是我们在对大学生求职过程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往往让个人利益占了上风,强烈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已然成为其衡量价值标准的重要尺度,他们关心最多的不再是将来从事的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是关注收入的高低与待遇的是否优厚,他们普遍认为高收4入、高待遇的工作就是好的工作。大学生们这些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道
7、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导致他们和用人单位之间出现法律纠纷。透视这些法律纠纷事件,我们看到的除了是大学生门那淡薄的法律意识,还有就是缺少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大学生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反思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时刻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而现如今大学生道德层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家庭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家长和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前景,成绩被看成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2在家长看来,孩子只要能考上好的大学就会一切圆满,因而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之下,每当子女在道德方面出现问题时,家长
8、以为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无关紧要。再加上因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的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的明显变化,一个家庭往往会有五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子女大都比较娇宠、溺爱,因此对子女出现的道德问题通常都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在子女考进大学以后,不少家长不仅放松了对子女的管教,还疏于和学校保持必要的联系,对子女的真实道德状况总是一问三不知,非要等到一些恶性事件发生以后,才追悔莫及,痛不欲生。更有甚者,平日里非但不和学校的道德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反而在子女出现一些道德问题时,一个劲地将所有责任推卸给学校。(二)高校道德教育阵地的沦陷 5从幼儿园开始,每所学校都开设了道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经过
9、这一系列的教育和培养,按道理说学生读到大学时道德水平应该呈上升趋势,可事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群体因道德缺失而致种种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首当其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唯成绩”论的思想还是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也就导致了道德教育课一直都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提倡将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这种认识不到位、配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的现象必然导致很多先进的德育理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3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发展,道德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公私观:传统道德
10、中强调大公无私,有公无私的观念转变为公私兼顾观念。义利观:传统道德重义轻利的观念转变为义利并重的观念。等等。 ”4由此可见,高校如果再拿以前的道德观念来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非但不会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反而还会因为与时代脱节而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 道德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其中,认知和行为是主,情感和意志为辅。人们只有在对某件事有正确深刻的认识之后才会付诸行动。由此看来,一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是源于他们错误的认识。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年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经受着剧烈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大学
11、生既是成熟的又是脆弱的,成熟体现在智力方面的飞速发展,脆弱则表6现在转变的过程中纠结和困惑,他们在这个时候更容易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盲从甚至极端的心理。 调查表明,现在的大学生要么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是浑然不觉,要么就是处处觉得不如别人,缺乏自信,一遇挫折,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避,对自身的问题根本无法清醒地觉察到,所以出现形形色色的道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网络媒体导向的偏倚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网络,而他们也愿意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虽然网络生活带给大学生的是更丰富的咨询和更便利的
12、生活,但是在这个没有有效法律约束的信息发布平台里面,经常混杂着真假难辨的各色新闻,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往往会被网上一些片面的思想所左右,特别是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在报道那些明显有违伦理道德甚至是相关法律行为的事件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驳,还往往为夺人眼球,赚得人气,只从猎奇和不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加以炒作,甚至透露出一股难以自抑的羡慕之情。一些负面的片面的信息一经网络媒体传播,就会迅速引起青年学生的思想波动,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5这样的新闻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误解,从而认为不道德的行为和所应受到的惩罚不一定成正比,只要手段“得当”就能轻松摆平,让他们觉得做好人好事只是自己吃亏,从
13、而放弃去做好人好事的可能,这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确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7三、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 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的道德教育都是试图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再将学生的品德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社会共同生活中出现的个体和群体、利己和利他等诸种矛盾。如果离开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那么道德教育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往往只是将与时代脱节的东西想当然地硬塞给学生,这也让道德教育过多的表现为一种纯学科式的说教,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忽略了,现实生活被忽略了,因而导
14、致受教育者对现行的学校德育方式产生厌烦和排斥,使得学校的德育很难得以开展,更谈不上什么收效。这种举措也是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和满足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可以从德育生活化着手。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让道德教育从道德知识传输的老路上走出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新的道德体验模式。有学者曾经说过, “二十世纪最大的教育误区是道德教育与世俗生活相剥离。 ”6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德育内容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大学生的生活需要、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学生在活动和行动中,体验
15、道德是非,体验人生,体验成功。 (二)加快大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他律是指道德主体的行为受道德客体(如社会、他人、国家)的规8范和约束,主要强调的是道德主体行为规范所受的外在约束力,是道德主体的外因作用。自律,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和判断自己的某一行为是否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准则,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自控性的特征,体现了深刻的理性精神。7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大学生早就过了他律的年龄阶段了,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以及相关校纪校规约束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旨在通过这些外在的力量来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将他律逐步转变为自律,形成大学生自律,才能更加全面深入的看问题,能反思自己以往思
16、想和行为中的不足,并在和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管理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舆论的导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高校宿舍都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信息传媒时代,每天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传播渠道的方便、快捷也使“好事自家知,坏事传千里”的现象成为“遍地黄花” ,但是网络上层出不穷的道德负面信息也对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让网络媒体发挥道德正面宣传的作用,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强调的“正面道德宣传”并不是平
17、日里宣传的为了救人牺牲自己、为了工作牺牲家庭等等所谓的“大无畏”的精神,而是回归到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让有学问和有良知的学者发出自己的“好声音” ,倾听9他们对改善大学生道德现状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了解。 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或革新虽是必要的,但总地来说,却很难从根本上适应社会转型的实质需要。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道德教育的作用,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整合道德教育资源,建立起与现代社
18、会形态相协调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号. 2王瑾.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与高校道德教育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S1):43-45. 3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1):55-57. 4李冬娜.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及改革建议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57-59. 5张佳景,杜磊,王佳惠. “九 0 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46-49. 6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0. 7谭晓玲.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理性回归:从他律到自律J. 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 (6):242243. 10(责任编辑 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