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欧风格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摘 要:北欧风格又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人文主义设计精神相统一,避免了功能主义严谨刻板的几何形式,创造了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本文以北欧风格的作品为案例分别从材质美和功能美上对其加以分析阐述,更全面的论证了北欧风格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北欧风格;材质;功能;以人为本 孔子在论语 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所谓“质” ,即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文”通“纹” ,既纹饰、装饰。 “野”就是野蛮、粗野,缺少文采和装饰;“史”就是华丽,也
2、可理解为虚华、矫饰。孔子主张中庸即中和与平常,対“文胜质”和“质胜文”这两种片面倾向持扬弃的态度,认为应在不狂不燥不偏不倚的的端正态度中做到文质彬彬,追求文与质的和谐统一。这与北欧风格现代设计满足人对实用功能与审美的统一的本质追求是一致的。 北欧风格又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富有人性、个性和人情味的现代美学风尚。下面我将从材质美和功能美上来论证北欧风格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一.材质之美先质而后文 周礼 冬官 考工记将材质之美作为造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2“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造物的材质与天时、地气等自然因素一样重要,是造物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说材
3、质的重要,就文与质的关系而言,必先质而后文,正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枯木朽株其质已损,纵有技艺再高超的大师巨匠也无可奈何。材质是纹饰的基础,这是人类造物的一条基本定律,必须先质而后文。在一定材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美质经过装饰加工赋予其适当的形式与功能,使其本质得到升华。这是造物过程中装饰艺术赋予美的行为,也包括现代设计中追求材料、结构、功能特性的所谓“无装饰”的美,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种装饰。瑞典家具就体现了这种“无装饰”的功能美。 瑞典家具设计中対自然材质之美的喜爱,突出的表现在大量传统自然材料的使用上,他们设计的家具以传统的木质、皮质材料为主,特别是木材,例如桦木、山毛榉木、柚木等优
4、质硬木。在器物的造型上,强调传统风尚和自然品格并从中吸取设计灵感,以人的需要而不是以产品的制造做为设计的出发点。全面的考虑到人在日用品的使用过程中对安全、实用、卫生、舒适等因素的诸多要求,又不失对北欧传统设计价值观的尊重,对装饰保持适度的节制,在设计中参考造型简单但是风格典雅的传统家具样式作为新产品的设计参考。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瑞典家具在设计上具有强烈的自然感同时传承了北欧风格所独有的设计文化,将富有个性和人情味的现代美学观念融入到略显刻板僵化的功能主义设计中,将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与现代主义设计精神相统一,既注重产品的人文主义因素又不乏对产品实用功能的注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3有开创性的设
5、计哲学。 瑞典家具设计对自然材质之美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尊重,在著名设计师马斯森的作品中表达的最为清楚。马斯森开创性的使用工业化生产的轻薄而坚硬但又易于热加工成型的层积木板来制造坚实、轻巧、紧凑、舒适、典雅的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木质现代家具。他于 1936 年设计的具有北欧设计风格的扶手椅(图 1-1) ,是采用弯曲木构架和层积木板制成的,另外的材料仅是纤维编织物,充分利用了木质材料的特性,椅子的曲线优美而且富有弹性,形成了自然、简洁、纯朴的设计风格,体现出人与自然材料的亲和性。在马斯森的其他设计作品中对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自然且柔软的藤条、竹片和纤维织物被广泛采用。这些传统有机材料
6、的使用不仅使马斯森的设计作品具有一种温馨的自然情调,而且创造了一种瑞典设计独有的接近自然的设计语汇,与丹麦、芬兰和挪威等国的现代风格共同构成了北欧风格的独有气质。 1939 年,瑞典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自己的家具设计产品,对自然材料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北欧文化传统的尊重使瑞典的家具和室内设计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典家具成为世界杰出家具的代名词。这种自 20 世纪 30 年代就确立的家具设计风格,至今依然兴盛,许多作品超越了时尚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言论不仅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且具有明确的艺术哲学价值, “先质而后文”表达了先秦思想
7、家们对于审美的一个基本认识,既强调“质”的第一性。 “先质而后文”中的“文”首先是一种工艺,4一种创造性重建事物形象的工艺。从根本上说, “文”是人充分利用材质之美对旧有事物改造重建使其新生新质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造形于质美形美质的活动。离开了这种创造性之“文” ,本质之美是难以进一步呈现和确立的。 而瑞典的现代家具设计,是从质起步,赋予质一定的文,以至“文质相半” ,在不偏不倚、不狂不燥中做到“文质彬彬” ,即文与质的协调、和谐与统一。这与孔子所崇尚的自然之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功能之美取情而去貌 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篇中以玉卮和瓦器作比,来阐述其实用价值观,他写道:“堂谿公谓昭侯曰:今有
8、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 。 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 ,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熟注浆哉? ”精美的玉质酒器价值千金,但中通而无当,从实用功能来说,不能盛水,也不能用来盛酒,没有使用价值,虽然貌美但失去了实用的合目的性之美,它不如那些至贱的瓦器,瓦器之美在于它的实用合目的性的功能。韩非子提出“取情而去貌”的审美思想, “情”即事理, “貌”即形貌、外表,把实用合目的性的功能作为美的先决条件,认为造物的美在于满足人对实用合目的性的功能的需要,而不是外形的虚华与矫饰。 人的需要决定造物的功能。人作为生
9、物体其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食物、饮水、住所、睡眠和氧气的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强烈、最显著的一种需要;又有来自心理方面的需要,包括5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需要是个性的一种状态,他表现出个性对生存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个性能动性的源泉。 ”功能即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产品作为有用之物而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没有功能的产品是废品,有用性既强调产品的功能性是第一位的。从根本上说,造物的实用价值伏根于人的生命价值,其他价值是在实用价值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因为造物的功能价值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合乎人的实用目的性,所以使人感觉到满足的愉悦
10、,继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功能之美。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们对实用合目的性的功能的需要。 人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系统结构组成的,当人类的造物历程发展到 20世纪 60 年代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确立,促使人对自身复杂的系统结构以及人与物的互动关系研究的开展,最典型的是人机工程学的推广与普及,人机工程学又称为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间工程学等等,这是一门理解和把握人体的自然尺度,全面了解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度,以解剖学、人体测量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与机器与环境相协调,使设计的产品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结构的特征,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
11、优化匹配,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和不同条件下的人能安全、有效、健康、舒适的进行工作和生活的科学。 人机工程学的推广与普及也影响到了北欧各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工业设计。由丹麦工业设计师汉宁森设计的 PH 吊灯(图 1-2) ,依据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数据,从科学的角度实现设计中人机6环境的最佳匹配,并使“为人的设计”落实到科学的实际的功能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理想中。 PH 吊灯在设计功能上体现了人机工程学的特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光照效果,通过多层灯罩的设计,使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以上的反射才能到达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光照效果,并避免了一般吊灯所具有的清晰阴影;多重灯罩的反射作用
12、,对白炽灯的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已获得更加适宜的光色;灯罩的光感作用,降低了吊灯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适量的光线溢出,来防止吊灯与黑暗的背景形成过大的反差,造成使用者眼睛不适;在多重灯罩的遮挡下,使用者从任何角度都不能直接看到光源,避免灯泡眩光对眼睛的刺激。 就 PH 吊灯的设计功能而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是其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设计师遵循了人的自然尺度即来自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特性。人作为自然之子,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其自身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包括多个分系统,各分系统又有自己的子系统,且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人机工程学中,一般将这些复杂的系统划分为感官、神经、肌肉、骨骼
13、、动能五大系统,这些系统也是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主要方面。 感觉系统是人类接受外界不断变化的事物和刺激产生感觉和反应的机构,具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系统。在这些感觉系统中,视觉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的反映,80%以上是经由视觉传入大脑的,这种重要作用在人类生命初始阶段就已经用以探索世界的诸多特性与变化。视觉系统感知的刺激主要来源于光,人的眼7睛将环境中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觉细胞将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活动。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神经的感受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受性也随之变化。人眼对光刺激变化的相顺应功能称为适应性。人的眼睛虽然具有适应性
14、的特点,但当视野内明暗急剧变化时,眼睛却不能很好的适应,从而引起视力下降。另外,如果眼睛需要频繁地适应各种不同亮度时,不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满足人眼对适应性的需要,设计师汉宁森通过对人视觉系统生理学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寻找到适宜的人机工程学参量,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在 PH 吊灯照射下的工作面亮度均匀且不产生阴影,多重灯罩的光感作用,避免了眼睛频繁的适应亮度变化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和视觉过早疲劳。实现了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满足了人对实用合目的性的功能的需要。 由汉宁森设计的 PH 吊灯,取实用功能之“情”去虚华矫饰之“貌”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
15、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在1925 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丹麦的工业设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最值一提的是汉宁森设计的 PH 吊灯在博览会上获得好评,被评为与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的世纪性建筑“新精神馆”齐名的优秀设计,并获得了金牌。在 PH 吊灯的基础上汉宁森又发展出了 PH 系列灯具,至今仍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为生活的设计,因此,设计的发展始终应以人为中心。而人对设计的认识,也会随着其自觉而日益深化,并最终8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体现出来,产生更多、更优秀、更符合人的需要的产品。崛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北欧风格现代设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
16、” 、 “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总体来说,北欧各国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北欧各国多样化文化的融合,以及对传统设计价值观的尊重,对自然材质之美的热爱,对装饰的适度节制,对形式与功能统一的注重。北欧风格设计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人文主义设计精神相统一,避免了功能主义严谨刻板的几何形式,创造了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唐济川等.现代艺术设计思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唐济川.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李砚祖.造物之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何人可.工业设计史 (修订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6丁玉兰.人机工程学 (第三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