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86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赵本山现象”解读摘 要:历经 20 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赵本山从“小品王”到娱乐文化产业大亨,这样的华丽转身不仅为赵本山自身的事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当代文化不可小觑的一道景观。在大众传媒的推导之下,赵本山以其特有的民间乡土气质与新鲜的艺术样式不仅将乡间的笑声带到了都市的大舞台,而且因势利导迅速创建了“二人转”和“刘老根”等属于赵本山的独特文化品牌。赵本山的“三级跳”不仅使其社会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转变过程的还有其作品的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倾向的变化。关键词:赵本山;二人转;小品;乡村;娱乐 中图分类号:G124 文

2、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9008407 历经 20 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赵本山不仅逐渐走上了专业的演艺道路,而且站到了主流媒体光环笼罩的春晚舞台之上,并且稳稳地站了 21 年。尽管赵本山连续两年缺席春晚舞台,但这并不妨碍赵本山现象成为中国近 30 年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赵本山从“小品王”到娱乐文化产业大亨,这样的华丽转身不仅为赵本山自身的事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当代文化不可小觑的一道景观。而对于如今具有多重身份的明星赵本山而言,随之而来的评价与争论也从未消2停过,但无论俗与雅孰是孰非, “阳春白雪”有它的舞台, “下里巴人”也有它的

3、市场,赵本山与央视春晚 21 年的“捆绑” ,至少可以说明赵本山有其独特的魅力。从二人转演员到“小品王” ,再到影视剧产业大腕,赵本山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 。这样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依赖于赵本山自身的表演天赋和对社会较高的体认程度,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当代大众传媒这样一个有力的推手。现代传播环境成为“赵本山现象”形成的现实基础,在大众传媒的推导之下,赵本山以其特有的民间乡土气质与新鲜的艺术样式不仅将乡间的笑声带到了都市的大舞台,而且因势利导迅速创建了“二人转”和“刘老根”等属于赵本山的独特文化品牌。赵本山的“三级跳”不仅使其社会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转变过程的还有其作品的内容、呈现方式的改

4、变,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倾向的变化。我们如果在大众文化的视域下,将这一转变过程一层一层地剥开来,其中定有许多颇有意义的话题与内涵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阐释。 一、从乡村走向都市的“二人转” 二人转是赵本山的艺术起点,也是其艺术母体,这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民间小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赵本山的一生。 “二人转是在母体秧歌的基础上,与莲花落合流,并吸收乐众多姊妹艺术的营养,融合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人转本是东北农村农忙种地、农闲作艺时民间艺人的群体创作,在建国之前并未没有专职的二人转演员、编剧和导演。而当二人转走向城镇的剧场时,二人转开始从乡村田间逐渐走向都市。这里不仅是空间的位移,与之相

5、随的是表演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尤其是当赵本山将二人转推向城市舞台,继3而经电视等媒体广为传播后,改变了二人转以往松散懈怠的生存方式,为诸多二人转演员谋得了不少生计,救活了东北二人转的市场。二人转从乡村走向城市,成功地适应了市场,矫正了身份,与其说这是二人转的变化,倒不如说这是整个时代现实和文化内涵的改变。 (一)赵本山二人转的黑土地与草根情结 赵本山作为一个从广袤的黑土地上走出来的二人转民间艺人,他是地道的黑土地上的农民,具有浓烈的黑土地情怀。二人转是黑土地上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村野小戏中浸透的土野之性及热烈高亢的唱腔与东北黑土地上民众的硬直、质朴、率真之性相互融合,使得二人转成为当

6、时东北农村婚丧嫁娶的一种民间文化风俗和仪式。 二人转让赵本山对黑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意味既有来自对浓郁黑土地民俗风情气息的热爱、眷恋与回忆,也有来自于对故乡大地和底层民众的深切注视。赵本山在以二人转谋生而走街串巷的经历中看尽了、也唱出了黑土地上底层农民的人生歌哭与喜怒哀乐,村野的民间二人转就是东北黑土地民俗的样本。我们透过二人转可以看到黑土地上底层农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宗教巫术、信仰禁忌、游戏娱乐、神话传说、俗语行话等民俗事象,这些都记录了底层农民的世代生息与劳作。大火炕、大渣子粥、猪肉粉条、炖蘑菇、扭秧歌、敲锣鼓、 “跳大神”等颇具黑土地文化特色的民风习俗都能

7、在赵本山演绎的二人转中展现出来,赵本山身上有着黑土地神清气朗的粗犷、自然与质朴,也有着相对传统和守旧的一面,赵本山常以农民式的自得其乐展现出他作为黑土地之子的民间本色。 4东北二人转作为赵本山的艺术起点,其中浓烈的黑土地文化不仅孕育了赵本山的黑土地情怀,而且作为一种“无意识”也深深根植于赵本山今后的艺术创作之中,以至于他的部分作品中便直接以“黑土”系列命名。从黑土地走出来的赵本山,身上总少不了一种草根情结,并且这种草根情结与他后来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赵本山的草根情结,其内涵是复杂与流动的,既有作为草根群体显性的“草”性,也有为大众所忽视的“根”性;既有与黑土地上农民、农村和乡野之间的现实与精神

8、关联,又有与城市、市民与传媒之间的网络互动;他既是底层农民熟悉的黑土汉子,又是市民眼中的草根英雄。从黑土情怀到乡土气质的草根情结,再到时尚化的“草根英雄” ,其中的变化也注定了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改造;反过来,我们从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改造中也可以看出其艺术道路与价值选择变化的必然性。 (二)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改造 二人转是一种以土野之美为本质特性的民间戏曲形式,多见于民间艺人的群体口头创作,具有丑、怪、闹等表演特征,在艺术美学形态上呈现出多元综合性的特点,但二人转仍有其固定的演剧模式,诸如单出头、 “拉场戏” 、 “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 、 “四功一绝”等。赵本山以二人转起家,其自身对二人转的深厚

9、感情自是无可置疑,这也成为他努力改造二人转,试图将二人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平台的直接动因之一。而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改造使二人转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文化娱乐形式,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二人转发展前景与未来出路的诸多思考。 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改造首先是从继承开始的。他凭借自身的艺术感悟与5自小练就的扎实的二人转基本功,将二人转中的人物构型、方言唱腔、诙谐逗笑以及诸多表演技巧传承与保留了下来,并结合自己的表演经验将二人转中的东北民俗风情鲜活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对人物的模仿令人称绝。赵本山继承了二人转的基本形态,即一丑一旦的艺术构型,一男一女的“二人”唱说扮舞,变化灵活。他延续了二人转中以两性诱惑为形,以男女

10、性爱为神,展示人类生生不息的至乐至爱的模式,这也是二人转表演艺术至今仍离不开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而巧妙地“打擦边球”的特色之一。二人转传统的丑角表演与出相的展示也在本山二人转中保留了下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小飞的“吊死鬼” 、老翟头的“对眼相” 、孙小宝的“五官移位” 、王金龙的“大猩猩”等。同时,赵本山还继承了二人转的东北方言特色,使得二人转的唱词保留了东北的地域特色,不仅生动地刻画出了东北农民的率真形象,而且东北方言又给人带来了幽默、诙谐与趣味性。 然而,伴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图像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赵本山在对二人转继承的同时,也有改造的一面。他

11、推崇的“狂欢化”的爆笑二人转在满足以感官快适为审美追求的今天便“转”得如鱼得水,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宠儿。观众今天几乎看不到传统“二人转”中“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的音乐唱腔,二人转传统的叙事模式已被通俗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以及杂耍、魔术、小品等表演所取代。传统的二人转说口也被改造为一种随意性的开放式说口,不必遵循于整个二人转的表演结构,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为了迎合俗众的趣味,赵氏6二人转从民间二人转中摭拾起不忌粗俗和粗鄙的内容与形式,并将其“发扬光大” ,推动其登堂入室,流布于市井街巷间。赵氏二人转中,频繁出现的“粉词脏口” ,尽管不是这个时代所独有,但缺乏节制的说

12、口不仅遮蔽了一部分民俗之味,久之也会令人乏味。赵本山进一步夸大二人转的滑稽表演,演员们常以自轻自贱和贱下的手段来满足“看客”们各种猎奇的快感,运用大量的丑态模仿达到娱乐和爆笑的目的。 当各种综艺化的节目取代了传统二人转的经典演出模式之后,二人转在各种杂糅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阶段。赵氏二人转消解了传统二人转母题的经典建构方式,二人转这种新的变体和改造为二人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让二人转突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而且适应了现代人快速的审美节奏和情感节奏,以其高度的时尚化和娱乐化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已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形式。但这种改造之后的二人转在带给观众轻松娱乐的同时,也遭到不少人的诟病。杂糅

13、之后的二人转内容的“不确定性”和零散性让一部分观众的审美期待落空了,二人转民间特质的部分流失也是一部分人所担忧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作为民间艺术的二人转今后的发展道路。 (三)二人转从民间到通俗的变异 新中国成立之初,二人转仅是一种民间文艺。 “它起源于基层民众,是自我创造和自发的,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生活与各种体验。这种本真的通俗民间文化绝不可能企望成为艺术,但是它与众不同的特色却得到了承认和尊重。 ”最初的二人转便是这样一种由民间艺人口头、即兴创作的,为底层农民农闲时提供消遣娱乐和精神寄托的民间小戏。20 世纪 507年代,二人转开始面向都市,这为二人转走向通俗文艺奠定了基础。 “大量涌入城市

14、的二人转艺人,在政府的帮助下纷纷组织起来,沈阳、抚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出现了蹦蹦剧团。国家开始重视农民喜爱的二人转,传统民间二人转被纳入新文化建设的规划中。 ”在逐步改造和规范的过程中,试图去掉民间二人转中粗俗、粗鄙的一面,但同时也销蚀了民间二人转的鲜活性与自由性。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大众消费文化的刺激下,二人转开始全面拥抱都市。赵本山进一步强化了二人转的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一代民间艺人的部分演艺传统,同时又大量拆解传统规范,将当代流行艺术形式融合到二人转的表演之中,以此来迎合现代人的大众审美情趣和情感节奏。至此,二人转由民间完全走向了通俗文艺,成为大众的文化

15、消费品。 二人转从“民间”到“通俗”的转变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为基础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而悄然发生改变,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当二人转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改造慢慢转变为一种文化工业产品时,植根于乡村具有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艺术便成为依赖于市场而存在和流通的文化商品,其内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美国文化批评家德怀特麦克唐纳指出,作为民间文化重要构成的民间艺术,同样“从下面成长起来。民间艺术是民众自己的公共机构,他们的私人小花园用围墙与其主人高雅文化整齐的大花园隔开了。但是,大众文化打破了这堵围墙,把大众与高雅文化贬了值的形式相结合,因而成了政

16、治统治的一种工具”。市场化使当代传统形式的民间艺术生产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工业8生产,经过改造的二人转通过剧场连锁经营和大量生产,成为供大众消费的产品。当传统民间艺术以商品形式出现时,便意味着其有用性和适销性优先于艺术性和文化性,在与日俱增的市场中,传统民间艺术二人转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被改造和大批量制造出来。因此,尽管二人转这种民间文艺种类被传承了下来,但如今的二人转早已改头换面。肖鹰认为,现在的二人转只能算是“二人秀”,作为民间文艺的淳朴、自然、土野的“根”性被部分地遮蔽了,取而代之的是表征通俗文化的娱乐、搞笑、狂欢、戏仿。不可否认,二人转因赵本山的改造和推动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赵

17、本山解决了二人转的历史名分问题、生存产业链问题,等等,接下来赵本山需要面对的或许是二人转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彰显二人转作为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使其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应该是赵本山必须思考的未来。 二、从小剧场走向大舞台的赵氏小品 赵本山从二人转的民间演出剧场走向央视大舞台,并非只是当年相声演员姜昆的引荐那么偶然的机遇,其中既有赵本山独特的艺术天赋,也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主导文化中对农民想象和乡土表述的需求。赵本山所带来的土野之气和民间的质朴在经过主导话语的改造之后,不仅进入了主流媒体的关注视野,而且逐渐成为宣扬国家主旋律和提供民族国家想象的盛大文化仪式春晚的顶梁柱,蝉联“小品

18、王”的桂冠。赵氏小品俨然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为当代的中国大众打造着一个娱乐化的中国梦。 (一)赵氏小品与央视春晚结缘 9赵本山从二人转的小剧场到央视春晚的大舞台,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顺理成章,其间既有机缘巧合,也有坎坷之途,既受主导文化认同机制的制约,当然也离不开赵本山喜剧表演从内容到形式与当时文化语境中审美追求的契合。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赵本山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小剧场的频繁出演在东北地区迅速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1982 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获得“天下第一瞎”的赞誉。当

19、年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赵本山善于随性表演,擅长根据观众心理,抓住社会热门话题编入台词,新鲜诙谐。赵本山的表演幽默夸张,善于细致捕捉人物外在的动作细节,朴实真切,将丑与滑稽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本山出色的模仿与曲艺功夫为今后的喜剧小品与影视剧表演也奠定了基础。1987 年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上赵本山在央视舞台正式亮相,他以其独特的东北方言与充满亲和力的农民朴实的风格,开始逐渐获得大众的关注。赵本山真正的小品之路应该是从央视春晚开始的,然而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赵本山也曾四次被拒。赵本山迈入央视春晚的大门可谓是“四进四出” ,也正是在这“四进四出”之间,他以农民的视角在仰望京城的同时坚定了拥抱城市的决心,

20、这种憧憬与渴望在他初期的诸多小品与影视剧中逐步显现出来,同时“四进四出”的经历也让赵本山对现实社会有了更多的体悟和认识。 从 1990 年开始,赵本山正式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并以小品相亲获得了观众的认可。随着表演技巧的日益成熟和人气的增长,赵本山的10小品也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三鞭子 、 昨天今天明天、 红高粱模特队等一系列小品的出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笑料和愉悦。从 1995 年至 2011 年,不但每年的央视春晚少不了赵本山,而且每年春晚节目的获奖名单上也都会有赵本山的名字。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春晚舞台的人气也越来越高。 自赵本山 1990 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至

21、今已有 20 多年,赵本山在这 20 多年间已从一个地方小剧场的二人转演员一跃成为著名喜剧演员,在主流媒体大舞台的历练、打磨与改造中,赵本山逐步领会并适应了主导意识形态所要求和期许的艺术呈现方式,在满足大众趣味、照顾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成为央视春晚的顶梁柱。从 1999 年到 2011 年,赵本山在“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评选中,连续 13 年蝉联“小品王”的桂冠。这足以体现赵本山在春晚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其他语言类节目的演员所无法匹敌的。每年春晚前后,围绕春晚的各种话题讨论和专题报道铺天盖地,赵本山总能成为其中颇受关注的对象。春晚播出前,关于赵本山小品剧本的猜测话题层出不穷,有的报道直接指出,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最高机密。赵本山和央视春晚已经紧紧地被捆绑在一起,赵本山作为央视春晚的吸睛能量,已成为春晚的另一种符号象征。 (二)赵氏小品的乡土气和民间风 乡土气和民间风是赵本山春晚小品的显著特点,赵本山活跃在春晚舞台的 20 多年间,绝大多数扮演的都是农民形象,其中既有农民的朴实与憨厚,也有农民的自私与落后,既有对农村改革开放后富裕生活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