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1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摘 要:在一个文化多元、媒体多样的时代里,如何打破单向性灌输模式,多维、互动地发挥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基于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基于核心价值如何具有巨大而持续的情感能量、如何实现符号内化等基本问题,通过总结、反思中国典型引领中的价值功能,引入互动仪式链视角,寻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机制以及社会认同机制。 关键词:树典型;典型引领;价值功能;互动仪式链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6-0100-04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颇受关注。从柯林斯把“911”事件中的消防兵

2、作为团结符号的案例分析1135-144,到国内学界对汶川、玉树地震集体哀悼仪式的团结意义研究皆表明了典型引领的功能问题和情感能量、符号内化所能动员的价值认同紧密相关。2009 年 12 月, 人民论坛的调查报告表明,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已然成为最严峻的问题之一。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主流价值必须借助有效载体来推动。2012 年中宣部强调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雷锋精神。树典型活动无疑是典型引领的重要载体之一。故此,本文拟在吸收学界社会价值观研究、典型引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互动仪式链视角来分析之。 2一、研究现状述评 (一)社会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

3、心价值观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郑杭生认为作为“大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英政治文化)只有回到大众性、人民性,贴近日常生活的“小传统” ,为民众所接收、所认可、所认同,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软实力”2。李友梅认为福利渗透、意义系统和社会组织构成了社会认同的基础性领域。意义系统由象征符号构成,一般通过传媒、教育、人际互动等途径发挥作用3,进而实现文化自觉。马伊里强调通过合理的仪式互动与紧密的情感交流能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4。王处辉认为社会价值观在结构上呈现为制度化形态、知识化形态和生活化形态的“三位一体” ,它需要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推行,内化为行动的指南,社会秩序才会长期稳定5。毛寿龙认

4、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社会,都非常重要,价值观的迷失会导致道德滑坡和信任缺失。要重建社会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理清价值观,形成复合的价值观6。刘少杰认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发生从单位传播向社会传播变迁的同时,还发生了感性传播对理性传播的地位替代。感性传播和理性传播是就意识形态传播内容的展开形式而言,感性传播是以感性形象、影视画面或符号象征传播意识形态观念,而理性传播则是以文字语词、报刊书籍或有声广播传播意识形态观念7。这些研究从结构、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价值观如何在互动中实现内化的命题。树典型活动显然应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仪式。典型引领的作用大小视乎价值观能否转变为可持

5、续的情感能量和可接受的内化符号。 3(二)典型引领的功能分析与归因研究。典型引领包括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政治和社会动员的基本方式等方面。Maurice Meisner 认为,树典型活动对中国政治运动与社会运动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8。Borge Bakken 指出中国通过树典型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公民9。吴海刚10、陶东风、吕鹤颖11总结了雷锋作为一种伦理符号,起到了“一种道德模型”的主要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在道德模型建构过程中所起的自觉作用。冯仕政的南街村研究表明,国家与先进典型之间的关系网络,既是意识形态灌输的通道,也是资源动员的捷径,并为村庄制度变迁提供了行动者、

6、理念和资源,树典型是政治权威为加强对基层社会的动员、控制和整合而采取的一种社会治理策略和技术,典型能够有效地将政治权威的意识形态灌输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12125。陈映芳认为国家和成年人通过树立典型,来塑造他们所期待的孩子形象,孩子图像成了国家对孩子实施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13。任俊英强调典型报道与典型的规训化作用14;刘方玲指出建构政治典型的过程也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及其诠释的过程15;魏爽结合符号资本理论来解释模范形象的主体建构问题,对模范形象塑造中反映的意识形态问题、权力关系进行了分析16。叶扬兵研究了当代农村变迁中的标兵与典型,认为时代造就了标兵和典型,标兵和典型也影响了时代17。刘俊

7、彦、程旭辉认为典型的社会功能可以归纳为指导、教育、示范、激励和社会整合作用18;彭怀祖强调典型引领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作用19。潘玉腾、陈赵阳认为先进典型引领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20。苗春凤认为树典型活动是一种基本的引领社会4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管理手段21。邓智平指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从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领域寻求内在动力,强调雷锋精神对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价值22。刘勇认为树典型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有效技术路径23。薛国林等认为典型人物是代表国家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宣传一种典型可以塑造一种信仰,达到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典型引领的意义在于确认、肯定并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

8、值观24。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中,我们应重视对典型引领这一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归因研究方面,典型引领之所以是一种普遍存在,是和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利益机制、权力运作等方面紧密相关的。刘林平、万向东认为树典型普遍化的社会原因,在于我国民族心理中的群体主义取向和计划体制下的政治本位、领导本位的价值取向等因素25。魏沂指出树典型是德治社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力技术,是推行新德治的需要26;冯仕政认为中国特殊的“中心边陲”二元结构,导致人们一方面需要依靠典型进行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另一方面需要典型符号扩大化来引起中心权力的关注12125。孙立平认为谬赏主义导致树典型活动普遍化,其结果会是树典型活动

9、的泛滥化,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遭到削弱27。不过,董颖鑫进一步发现树立政治典型既寄托了理想价值,又赋予了工具功能,主要有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和“鲶鱼效应”等多维因素28。苗春凤认为树典型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渊源,主要源于“大一统”传统、道德教化传统、义务价值观传统和旌表传统29。可见,功能研究和归因研究的已有文5献多集中在宏观结构性分析和个案解读上,忽视了宏微观的连续性。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及其引入。在社会学界,互动理论研究颇有渊源,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到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互动仪式论皆是其中的典范。柯林斯汇流而综,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Interact

10、ion Ritual Chains) ,强调互动仪式的宏微观连续性,认为互动仪式的后果体现在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情感能力、符号的群体性认知和思维内化、彰显群体正义感和道德感当中12-4。互动仪式链理论从引入中国大陆伊始就被用于解释大学生逃课现象30、旅游体验的互动机制31等日常生活研究。有学者在德育研究中将其引入价值功能的分析,指出当前德育活动的形式化导致空洞或强迫的互动仪式出现,德育活动空间的虚拟化使会话际遇脱离了现实,德育的个体化倾向导致群体团结的减少和神圣物的祛魅。改变现有困境需要重构已有的互动仪式,增加真实情境下的会话际遇,让互动符号与群体道德返魅32。总体来看,柯林斯非常重视情感能量

11、和符号资本的内化,试图借此从知识社会学上激活涂尔干模型。国内学者的引介和运用为多维地、多向互动地进行典型引领,发挥主流价值社会整合功能铺垫了理论基础。 二、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研究展望与思考 由上可见,在一个文化多元、媒体多样的时代里,如何打破单向性灌输模式,多维、互动地发挥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基于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基于核心价值如何具有巨大而持续的情感能量、如何实现符号内化等基本问题,通过总结、反思中国典型引领中的价值功能,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寻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机制以6及社会认同机制,是一个新视角。引入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分析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不仅要回答

12、创新在哪里,更要回答怎样创新问题,即典型引领怎样创新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典型符号与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关系 树典型活动是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是引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手段,是权威机构进行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关键。树典型活动成为社会文化价值变迁的动力和机制,引导着社会文化价值变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重视社会价值观的建设和管理。在一个社会中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绝对的,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求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多元社会价值观念及其冲突予以引导。社会价值观念是社会群体的精神“黏合剂” ,决定着社会群体主体行为中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33。应在文献综述和现实考量基础上,归纳典型引领

13、的功能,突出其价值功能,亦即梳理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典型的价值功能,提出反思典型引领与塑造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之必要性。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需要重视感性传播,感性传播是以感性形象、影视画面或符号象征传播意识形态观念,典型符号的引领是一个形象和具体的感性方式,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传播,实现其生活化,有利于公众的认同、内化和践行。 (二)建立能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互动仪式模型 以符号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以权威机构树立的知名度较高的典型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与颁奖仪式为案例,分析树典型活动的完整程序和各种具体形式(仪式) ,说明在互动情境中创造典型符号的过

14、程,7建立能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互动仪式模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符号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进而着力分析在互动仪式中,如何将主流价值转化为公民的内化符号,使之具有持续性道德整合能力。2. 阐释树典型活动的完整程序和各种具体形式(仪式),分析树典型活动中的互动仪式(报告会、表彰仪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与颁奖仪式等)与典型引领功能和效果的相关性。3. 在以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为重点的同时,梳理柯林斯互动仪式的组成要素、过程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能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互动仪式模型。互动仪式链的核心是“互动” ,不同于单向式的灌输和说教的传统方式,作为“树”典型的政府或管理者

15、,如何发挥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并使公众对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践行;作为公众,如何在参与中自我调适,重塑社会认同。这是构建互动仪式必须考虑的。典型符号在互动情境中才会获得所具有的情感意义和发挥价值功能。 (三)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分析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和建议 树典型要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内嵌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权力运作的逻辑。具而言之,社会情景决定了树典型的类型与规模。典型功能的发挥与社会发育程度和公众认同程度相关。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为适应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

16、思潮更加多变的新形势,典型引领也需要创新。通过实证调查,揭示目前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现状和效果;针对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与价8值的时代背景,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分析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在研究方法方面,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呈现公众对典型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我国目前典型引领功能和效果的基本状况。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仪式的运作和知名典型引领社会价值等案例,研究典型符号如何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与发挥引领功能。用比较分析法,进行传统与当代树典型、官树典型和民树典型以及中国和西方国家树典型的比较,借鉴经验。 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是否需要树典型?树什

17、么样的典型?怎样树典型等等问题亟需我们从学理角度进行解答。典型的功能问题尤其是价值功能问题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因此,运用符号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研究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树典型是主流价值符号塑造和传播的过程,发挥着符号引领的作用。树典型活动中的仪式化运作,尤其是互动传播和颁奖典礼(情感模式)的结合,可以实现典型与公众的互动,进而实现符号内化和情感能量维持。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能否发挥,取决于符号选择是否具有持续的情感能量动员,取决于符号实现思维层次的内化。树典型活动必须基于此才能发挥引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成为社会管理的有力手段。树典型活动中的仪式化运作,可以调动公众情绪和

18、情感,在仪式化的活动和互动情境中,建构典型符号和实现符号内化,完成权威机构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宣传、推广和公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践行。因此,树典型活动是如何以互动仪式形式,将核心价值观投射到形形色色的公众面前,9调动公众情绪,提供价值参照系,完成将核心价值观置入其中的使命,建立能发挥典型引领价值功能的互动仪式模型以及典型引领怎样创新等问题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郑杭生.论社会建设与“软实力”的培育一种“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社会学视野J.社会科学战线,2008(10):200. 3李

19、友梅.重塑社会认同与探索社会自我调适系统J.探索与争鸣,2007(2):11. 4马伊里.仪式互动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J.探索与争鸣,2008(4):6. 5王处辉.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与和合N.社会科学报,2010-02-04. 6毛寿龙.社会价值观重建要靠制度变革J.人民论坛,2011(20):15. 7刘少杰.新形势下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72. 8Maurice Meisner,Maos China and After: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Free Press,1999:96 9田晓丽.道德教育与新英

20、雄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EB/OL.http:/ 10吴海刚.雷锋的媒体宣传和时代变革J.二十一世纪,2001(4):137-142. 1011陶东风,吕鹤颖.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J.学术月刊,2010(12):103. 12冯仕政.典型: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J.学海,2003(3). 13陈映芳.图像中的孩子社会学的分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53. 14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从福柯的视点出发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 15刘方玲.话语的诠释:意识形态对政治典型建构的操纵J.理论探讨,2006(4):171. 16魏 爽.模范形象建构的社会学解读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17叶扬兵.当代农村变迁中的标兵与典型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323. 18刘俊彦,程旭辉.多学科视野下的选树青年典型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41. 19彭怀祖.典型引领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1-12-12. 20潘玉腾,陈赵阳.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兼论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 21苗春凤.“树典型”活动的历史演进及其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