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44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多维度分析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摘 要】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最高峰,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文章结合西方政治现代化理论研究,从政权合法性、政治结构分化、公民的广泛参与、文化世俗化、树立政府权威五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总结经验,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铺平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理论;多维度分析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各个要素持续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现

2、代化,显著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化。 一、衡量政治现代化维度的确立 政治现代化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西方,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廷顿、阿尔蒙德、伊斯顿、布莱克等,认为政治现代化既是内容也是测量手段,一方面它是国家现代化整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测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大致可以归纳为“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及大众参政化”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 。艾森斯塔特认为,现代化在政2治领域表现为社会中心、法律、行政和政治机构的权力的强化以及广大阶层对政治中心的参与、支持和民主化。 本文在整合西方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政治现代化的

3、内涵、特征以及评价标准等,提出衡量政治现代化的五个维度: (一)政权合法性: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国家,其合法性主要来源于公民的同意和认可,政府政策以公共意志为准则。 (二)政治结构分化:一个政治体系,它越是现代化,功能越是分化,结构分化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和条件。 (三)公民的广泛参与:政治现代化要求公民能够创立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的组织参与政治活动,使公民参与规范化、扩大化。 (四)政治文化世俗化:政治文化指一定时期内生性的价值观、信仰等,世俗化要求脱离传统宗教束缚,为普通公民所接受。 (五)政府权威的树立:树立政府权威是实现政治现代化并体现一国政治现代化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实现政治现代

4、化,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二、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得与失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大体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标志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在这一阶段各阶级发动了一系列“救国”的政治运动。如:统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等。这些现代化运动道路希望通过渐进方式走向现代化道路,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最终都走向失败。 (一)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3随着历史的演进,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1911 年孙中山、黄兴为首发动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为领导、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

5、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维度一:政权的合法性 政权合法性,传统合法性来自“君权神授” ,现代合法性基础来自公民的认同。亨廷顿认为:“现代化首先在于坚信人有能力通过理性行为去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布莱克认为用合法制度替代个人独断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1.“人民民主”的现代合法性取代了“天命王道”的传统合法性。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标志着人民主权时代的开端。中华民国提出 “普天之下,莫非民土” ,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临时政府建立世俗化的政府权威。 2.临时约法赋予政权法理合法性。孙中山仿照美国共和制

6、度,成立临时参议院,出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定了“主权在民”和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的基本思想。 临时约法的出台是中国政治现代的一大突破,对彻底否决封建专制,实行民主共和制做了法律保障。 维度二:政治结构分化 结构分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和衡量标准。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发展在结构方面的表现就是分化。 ”政治结构分化是“政治系统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在系统的结构、功能方面发生离异,4产生新的政治实体和关系形式,新旧部分的功能不断专门化的过程。 ” 1.确立了“五权分立”原则,构筑了现代化政治体制。在如何构建中华民国政体方面,孙中山学习借鉴西方“三权分立”政体理论,结合国情将三权拓

7、展到五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督权、考试权。虽然经过实践检验, “五权分立”并不是适合中国政治发展的最佳模式,但它有利于为新政权招贤纳士,整合各方政治资源巩固新政权的稳定,同时也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提供借鉴。 “五权分立”成为国家整体由传统转变为现代的转折点。 2.建设民主的政治构架。辛亥革命的杰出贡献之一是提出“三民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的构建搭建了平台。民主构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四大民权,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二是五大治权,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

8、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维度三:公民的广泛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了进入政治生活,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政治决策或相关活动的行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辛亥革命的爆发惊醒了民众的参与政治意识。一方面,参与主体不断扩大。知识分子、华侨、会党不断涌上政治舞台,通过宣传、物质资助、群众动员参与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参与范围扩大。议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参与范围的扩大化,有利于动员、吸纳新的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辛亥革命开创政党政治的先河。 中华民国临时5约法规定人有集会、结社的自由,带来政治气氛的活跃,一时间代表各阶级、阶层的利益的政党

9、不断涌现,民众参与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辛亥革命带来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参与要求的提高,开创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先河。 维度四:政治文化世俗化 文化的“世俗化”是指与现代社会模式相适应的自我民主性更新的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对称。辛亥革命帮助人们把封建精神枷锁在解放出来,为政治现代化打下基础。 1.从领导层看,制定条例促进现代文化传播。如: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思想,进行政治舆论宣传、号召人们参加革命,使人民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完成政治文化社会化。临时政府还颁布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的政策和法令,中国文化开始从中世纪的宗法专制意识形

10、态向现代文化意识形态转型。 2.从公民的角度看, “民主、科学”呼声越来越高。辛亥革命后出现“改造国民性”的呐喊,民主、平等观念在国民心中生根发芽,人们逐步意识到现代文化的科学性和民族性,为更深刻的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大多是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接受现代文化,在吸收借鉴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批判地继承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并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最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二)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6维度五:政府权威的树立 现代化理论认为,后发展国家要巩固革命成果,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权威。辛亥革命摧毁了传统的政治体制,打破原有的社会秩序

11、,虽成立最高立法机关,但遭到传统势力的干涉和破坏,最终被取消。政府权威未能有效建立,使得国家缺乏动员和执行政策的工具,法令政策都不到有效地落实。这就使得中华民国产生一片真空地带,为后 来北洋军阀剽窃革命果实埋下隐患。 其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客观原因主要是反动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而主观原因则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也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虽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

12、独立,不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三)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通过政治现代化前四个维度,带来并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大潮,影响着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朝着更高更深的层面不断向前发展,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辛亥革命在政治现代化中的多维分析可见下图,其中政治现代化是总体目标,外围的指标是评价政治现代化的具体维度,阴影标注的是辛亥革命未达成的维度,无阴影标注的指辛亥革命已达成的维度。 7三、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遗产 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期,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封建统治,完成其时代使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

13、百年来的现代化实践均有深刻影响。同时,不得不承认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留下了不少历史遗憾,需要我们引以为鉴。 首先,政治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社会系统,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进程。政治现代化需要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离开了经济,政治现代化就无从谈起。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合的大工程,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同时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不可以操之过急。 其次,政治的现代化的成功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14、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他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推动政治现代化的中流砥柱。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随后兴起,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迈向了新篇章。 再次,政治现代化初期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权威。中国初期的政治现代化必须经历革命的形式,打破旧势力的阻挠,建立新的政权。而8建立政权后,又必须树立强有力的政府权威巩固这一政权,保障宪法、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建立政府权威的同时,也要加

15、强对人民的政治教育,将“民主、平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最后,客观地学习和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再学习、借鉴他国优秀革命成果时,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百年辛亥革命,百年辉煌的政治现代化实践,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拥有千年文化底蕴,敢于直面外来挑战,勇于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国家。虽然政治现代化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需要几代人、多代人的共同努力,但作为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接过孙中山先生当年未竞的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美国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 以色列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何建娥.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社会科学家, 2004(1). 5 梁飞琴.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年9(5). 作者简介:陈蕴(1989.09- ) ,女,江苏泰州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1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行政管理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