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51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儿童对焦点副词“都”的习得摘 要:自然语言中的焦点结构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但对于汉语儿童焦点的习得研究却非常少。从焦点结构的角度看, “都”是一个焦点敏感算子,它和不同的成分关联会改变句子的语义和真值条件。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副词“都”的习得研究做了综述,旨在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 焦点副词 “都” 一、引言 焦点是一个句子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说话人最想听话人格外注意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说话人通常把比较重要的新信息用焦点包装起来。值得注意的是,焦点也有可能是说话人想要强调的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的旧信息。句内存在焦点敏感

2、算子的情况下,句子的焦点结构由焦点、焦点敏感算子和预设(背景)三部分构成。其中焦点是说话人要表达的新信息,预设(背景)是已知的旧信息,焦点敏感算子最大的功能就是与焦点构成关联,焦点敏感算子本身不能准确标志句子的焦点,但是会影响句子焦点的选择,进而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 Krifka(1993)明确指出焦点化算子会给句子中某些成分赋予焦点身份,从而把句子的语义表达区分为焦点部分和背景部分,而且还会引入特定的预设。因此焦点敏感算子不同的关联对象不仅会引起句子真值不同,而且会引起不同的预设,得到不同的语义解释。与此同时,不同2的语义对象也会得到不同的语用意义。 焦点副词即副词性的焦点敏感算子。它首先是

3、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但是它也同时在焦点结构中和不同的成分构成关联,从而确定句子的焦点成分。现代汉语中,对焦点敏感的副词主要是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间副词、频度副词以及程度副词等。本文主要关注儿童汉语中的焦点副词“都” ,了解儿童如何在缺乏正式讲授(formal instruction)和负面证据(negative evidence)的条件下成功习得焦点副词“都” ,加深对儿童习得机制以及输入作用的了解。 二、副词“都”的语义特征 “都”作为一个句法成分,位置固定,只能出现在谓词的左边。关于副词“都”的意义和用法,语法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认为范围副词“都”是一个表示总括的全称量化词,其

4、基本功用在于对左面的 NP 加以全称量化。 从焦点结构的角度看, “都”是一个焦点敏感算子,它和不同的成分关联会改变句子的语义和真值条件。 “都”的关联对象一般是出现在其左边的名词组,该 NP 在数值上一般是一个含有复数意义的名词性短语。如:(1)树上的苹果都摘了。 (2)她把这些单词都记住了。 (3)这几本书我都读过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以上例句改成: (4)苹果都摘了。 3(5)单词都记住了。 (6)书我都读过了。 比较(1)和(4)我们可以看到,例(4)中的“NP”虽然没有以复数的形式出现,但在语义上仍然表示的是非单数意义,因此范围副词“都”的使用限制并不全都在 NP 的显性数值上,而是要

5、求该“NP”在语义数值上是非单一的复数式。除此之外,范围副词“都”能否使用,不仅取决于“NP”的数值,还涉及相关“VP”的性质,即该 VP 是一个可以进行多次反复的行为。如: (7)*这个苹果都摘了。 (8)*这个单词都记住了。 (9)这本书我都读过了。 (9)句成立是因为句子中的“VP” “读书”可以进行多次,就整个量化过程来看,对同一个苹果,同一个单词, “摘苹果” “记单词”都只能是一次性的,而“读书”可以是反复性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即使“VP”是可重复的,但是句子还是不合语法。例如: (10)*这个字我都看了。 (10)中动作“看”可以持续或者重复,但是“这个字”太微

6、小,不能进一步切分成更小的个体进行量化。 范围副词“都”能否使用在语义上受到“NP”数值的限制,在语用上受到主观倾向的限制。似乎“大部分人都没来”可以说而“少部分人都没来”却不能说,张谊生(2003)认为原因是因为“趋小的主观情态4与都全称量化义显然是不协调” 。如: (11)*少数人都反对这个提议。 (12)多数人都反对这个提议。 (11)不合语法并不是因为“NP”的数值,而是因为“NP”表示的是主观上的小量,这与“都”表示全称量化的性质相矛盾,所以(12)才是正确的,因为(12)中 NP 表示主观大量。所谓的大量和小量是根据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和 NP 的实际数值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

7、都”前有多个表示复数意义的“NP”时,一般离“都”位置近的“NP”较易成为关联对象,如:他们把那本计划书都看了(强调“把那份计划的每个部分都看了” ) 。 调整到前面的句法成分较易成为“都”关联的对象。如: (13)这几本书,他们都看了。 当然, “都”也可以多指,即同时指向“都”前的多个表复数的 NP。如: (14)这些人我们都认识。 “都”可以指向“这些人” ,也可以指向“我们” 。作为焦点副词,“都”在焦点结构中和不同的成分关联会引起句子的真值和语义不同,如果“都”关联的对象是“这些人” ,那么(14)的意思是,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个体,我们都认识。如果关联的对象是“我们” ,意思是我们中的

8、每一个个体都认识这些人。 在语义关联中, “都”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都”一般指向前面的名词成分,其关联对象一般在“都”前,但有时候也可以和后面的成分构5成关联。如: (15)他都写的小说。 (16)我都认识他们。 (17)他都喜欢吃什么? (18)都十二点了,还不睡觉。 值得指出的是,例(15)(17)中“都”和右边的名词性成分构成关联,是句子的焦点,但并不是“都”的约束对象。潘海华(2006)明确指出在右向关联中,“都”约束的是焦点变量,而不是由焦点本身引出的变量。因为例(15)中与“都”右向关联的“小说”并没有直接给出句子的量化域,其正确的量化域是,他写的各种东西组成的集合:他写的散文、

9、游记、评论、小说等,而不是各种不同的小说。这个正确的集合可以由焦点变量给出。例(16)中的焦点“他们”是一个复指代词,其先行语(antecedent)是句子中省略了的话题,所以,在“都”的左边就存在着一个可以做量化域的短语,即“他们”的先行语。把例(17)中的“什么”看作焦点,由一个焦点变量 y 来替代它,那么“他喜欢吃 y”就是例(12)的背景部分,即其量化域,这样,就得到:Dou他喜欢吃 yy= 什么。 例(18)中的“都”表示“已经”义。但从焦点结构的方面来考虑,“都”关联的表数量的 NP 也是一个极端成员,即在一组数量集合中,说话人有个主观的标准量,超过这个量就是一个极端数量。所以结构

10、的预设意义表示主观量大或时间晚,因此例(18)有一个特殊的预设意义:“十二点了,该睡觉了” 。 6“都”还可以表示“甚至”义,但本文不做讨论。 三、有关副词“都”的实证研究 Lee 在 1986 年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儿童有关“都”的知识进行了研究。(19)熊猫都睡觉了。 (20)熊猫睡着了。 例(19)中“都”量化的是主语“熊猫” 。Lee 把实验的儿童分为六个年龄组,即:三岁、四岁、五岁、六岁、七岁和八岁。通过图片验证的方法,给实验对象呈现两张图片,其中一张图片里是三个熊猫在睡觉,另一张图片是两个熊猫在睡觉,第三个熊猫是醒着的,然后给实验对象呈现测试句(19) ,要求实验对象选出一张和测试句最

11、合适的图片。实验结果显示,大约 50%儿童能够正确的选出与测试句(19)最匹配的图片,而 90%的四岁儿童都能选出正确的图片。基于这个实验结果,Lee 得出结论说,到四岁为止,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开始知道把“都”释义为一个全称量词。 Heish 在 2008 年也对儿童习得副词“都”的量化范围知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纵向研究的方法,他收集了一个汉语儿童从 12 个月到五岁的自发性言语,结果发现儿童在四岁的时候开始把“都”当作一个全称量词来使用。以下这些例句是由该儿童输出的包含“都”的句子: (21)什么地方都没有。 (22)什么地方都没有找到。 Peng Zhou 和 Stephen Crain

12、 在 2011 年时,对 Lee 和 Heish 的实验7进行了反思和改良。他们认为 Lee 和 Heish 对儿童习得“都”的知识研究都存在各自的缺点。Lee 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果给儿童例(15)那样没有“都”的句子,儿童可能也会选择三个熊猫在睡觉的图片。这样,我们就不能排除儿童有可能把含有“都”的句子和没有“都”的句子做同样的理解。在实验中,应该向儿童在同一语境中呈现例(21)和例(22)两个句子,才能确切地知道儿童是否在四岁的时候理解“都”的意义。而 Heish 只研究了一个儿童,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用于同龄的其他儿童,有待进一步证实。 Peng Zhou 和 Stephen Crain

13、对汉语儿童是否知道“都”是一个全称量化词,用来量化其左边的成分以及是否知道“都”是否可以量化疑问词进行了探讨。他们通过“问题-陈述”的实验方法向儿童讲述故事,测试了 3.55 岁的儿童和成年人对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 (23)谁都没有爬上树。 (24)谁没有爬上树? 例(23)中的“都”量化疑问代词“谁” ,是一个否定陈述句,表示“没有人爬上树” 。例(24)句中没有“都” ,是一个疑问句。实验的假设是如果儿童知道“都”可以量化其左边的成分,那么就会把例(23)释义为一个陈述句,而把例(24)释义为一个疑问句。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中大约 96%的儿童对例(23)回答“不对”或者“你说的不对” ,

14、所有被测试的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回答。对于例(24) ,95%的儿童和 100%的成年人会回答具体是哪一个没有爬上树。换句话说,测试中的绝大多数儿童和所有成年人都知道例(23)是一个否定陈述句,8例(24)是一个疑问句。Peng Zhou 和 Stephen Crain 由此得出,儿童在四岁时知道全称量词“都”是对其左边的成分量化,也知道“都”可量化表任指的疑问词。 四、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关于儿童的实验设计,各方面因素都需要极其细致的考虑。Peng Zhou 和 Stephen Crain 对 Lee 和 Heish 实验的反思非常有利,实验结果说明了儿童在四岁的时候开始理解全称量词“都

15、”的量化作用。换句话说,从焦点结构的角度,儿童开始理解“都”的左向关联对象,笔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可以在 Peng Zhou 和 Stephen Crain基础上,用人们广为接受的真值判断法,进一步证实儿童是否理解“都”的量化作用,同时探讨儿童是在同一时间知道“都”与右边的成分构成关联的知识。另一方面,因为周国光(2000)和孔令达(2004)研究了儿童习得副词的情况,结果都发现儿童在两岁的时候开始使用范围副词“都” ,而且是所有范围副词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把测试儿童的年龄范围扩大到 3.5 岁以下的儿童,以此进一步验证汉语儿童是否在四岁时习得范围副词“都”的关联对象

16、抑或更早。 句子焦点结构所表达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句子的字面意义,给习得带来困难。了解儿童如何从贫乏、无刺激的语言素材中掌握复杂、抽象的焦点结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汉语研究者对副词“都”的习得研究相对来说还很少,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便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参考素材。 9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张谊生.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J.中国语文,2003, (5). 3潘海华.焦点、三分结构与汉语“都”的语义解释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 C.商务印书馆,2006. 4杨小璐.儿童汉语中的限制焦点J.当代语言学

17、,2002, (3). 5孔令达,傅满义.儿童语言中副词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5). 6Lee, T. H.-T.Studies on quanti cation in Chinese.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1986. 7Hsieh,M.-L.Acquiring scope:A longitudinal studyJ. 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08, (6). 8周国光.儿童习得副词的偏向性策略J.汉语学习,2000, (4). 9Zhou P, Crain S.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Quanti er Dou in Mandarin ChineseJ.Psycholinguist Res, 2011, (40). 10Krifka,Manfred.Focus and presupposition in dynamic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Semantic,1993, (10). (卿芝花 湖南湘潭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