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60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摘 要豁免制度,作为反垄断法一项重要制度,伴随着反垄断法理论的成熟逐渐发展并完善。区别于反垄断法对垄断的原则性禁止,豁免制度允许某些合理垄断的存在,这体现着反垄断法维护有效竞争、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置、追求反垄断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反垄断法于 2008 年 8 月正式实施,对限制竞争性协议、控制企业合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政垄断等方面进行了规制,但其对豁免制度的规定还较笼统。文章试从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概念入手,论述其适用的范围和模式,并以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关键词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电信联通

2、;适用 一、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概念及表述 豁免又称为适用除外,是指某种行为形式上虽然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因其实质符合法律法规责任豁免的规定而免于追究或处罚。虽然说豁免制度违背了法律规范的稳定性、普遍适用性等基本特点,但该制度能灵活适用于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可消除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垄断”原意是独占,即市场上只有一个经营者。这是“垄断”在经济学中的定义,它的状态是用市场上经营者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法律意义上的“垄断”更多的指的是一种行为,即经营者为达到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目的,以独占、联合等形式,凭2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1而对于垄断行为的处罚不

3、能一概而论,要酌情衡量,这就涉及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指对于形式上符合反垄断法禁止的行为,因为其符合免责规定的条件而将其从反垄断法规定的适用中排除。其核心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特定行为或特定时期的特定情况,允许某些垄断状态和垄断行为的存在。当前学术界对于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提出的“合理垄断” 、 “合法垄断”等概念,2概括地说就是:反垄断法对垄断状态和行为豁免的前提是其在合理性基础上取得了合法性,并对该状态或行为予以明示,从而不予追究或处罚。 二、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的范围和模式 纵观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其适用范围通常涉及以下领域:一是特定行业,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电力、电信

4、、煤气和自来水供应、铁路运输等) 、银行业、保险业、农林渔业等。二是知识产权领域,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但为防止知识产权占有者限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各国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一般采取合理利用知识产权的豁免与禁止滥用并存的方式) ;三是特定组织和人员,包括工会、消协、自由职业者、企业协同组织等;四是特定的卡特尔,如中小企业卡特尔、出口卡特尔等。 国际上反垄断法对经济领域的覆盖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统一适用、例外豁免” ,即反垄断法在一国经济的所有领域内统一适用,然后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重要价值目标,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或经济行为授予豁免权,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都以该模式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3

5、模式,3比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American Antitrust Law)是普遍适用的,但其又专门立法,豁免制度具体规定在韦布波默林法 、 出口贸易法等法中;第二种是“有限适用” ,即反垄断法只能在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适用,即使该法与其他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发生冲突,前者也要服从后者。从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做法看,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应属于“有限适用” ,但这一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我国反垄断法对豁免制度的相关规定有五条,分别是第七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八条、第五十五条和第五十六条。 (一)以欧盟为参照的中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特点 相似点:在列举可以被

6、排除在禁止范围之外的要件之前,先对限制竞争协议作出原则性禁止,如果满足这些要件,就可以得到法律的豁免。如中国反垄断法第 13-15 条与欧共体条约第 81 条(1) 、 (3) 。4 不同点:首先,将反垄断法第 15 条与欧共体条约第 81 条(3)作对比会发现, 反垄断法没有要求审查限制竞争条款对实现协议效率的必要性,没有阐明限制竞争条款不能获得豁免的条件。可以这么认为,即使限制竞争条款不是必须的,该条款在任何情况下也是有效的,依旧可以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而得到豁免。其次, 欧共体条约第 81(1)规定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提高经济效率,而反垄断法第 15条相关规定的根本目的并不只为经济效率的提高,

7、而列出了包括节能、环保等多种情况。再次,中国的法律不仅规定其他法律法规可以对豁免4制度作出规定,同时也授予相关行政机关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而欧盟的反垄断法律则没有相关规定。 综上,我国反垄断法较欧盟的相关法律来看,其规定较为笼统和宽松。具体地说,中国反垄断法关于豁免制度的规定,已不仅仅是在微观层面上评判某企业的日常行为,其已经与国家政策、社会效益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环保、节能、公益、促进社会和谐等等都是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涉及并重点考虑的内容。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许多机制还不健全,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立法方式会对执法部门造成困扰,也影响了企业和公众对该法律基本精神的客观把握,从而导

8、致该法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但 201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宽带接入问题,对传统法律意义上享有垄断豁免权的行业企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这一事件引起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各界对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及其豁免制度新的认识。 (二)从中国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事件看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2011 年 11 月 9 日,发改委表示启动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并可能处两家公司以数十亿元罚款。这是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生效以来国家查办的第一件涉及大型企业的反垄断案,被广泛视为反垄断法实施的里程碑。电信和联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宽带接入市场已是多年不争的事实,总结

9、这次业界反响如此巨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反垄断法在起草 13 年、出台 3 年后,终于第一次“亮剑”,显示出政府破除垄断的决心。对此,社会舆论和学界基本形成了以下观点,一是“电信联通垄断事实确凿” ,该观点主要认为中国电信、中国5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违反了反垄断法有关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二是“电信联通的垄断依据站不住脚”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认为电信行业是特殊的行业,由于该行业必须建设庞大的通信网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相应采取适度竞争、有效控制的严格管理政策,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规

10、模经济的作用,因此本身带有天然垄断性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况且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其他网络运营商在价格上的战争一直都是硝烟弥漫,不存在垄断之说。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豁免制度在我国适用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如前文所述,我国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模式是“有限适用” ,该模式最主要的弊端是容易“架空” 反垄断法 。国内有学者提出要保证豁免制度的限制性、条件性和动态性, “反垄断法豁免的范围不能过宽,尤其不能迁就现实,传统上认为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并非天经地义,要注意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适时地在一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反垄断法的豁免并非全面的、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5我国的垄

11、断行为很多情况下是行政垄断,反垄断法也主要针对行政垄断,如此便造成执法者既是垄断制造者也是反垄断法规范对象的特殊现象,极易形成法律适用的不明确。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我国,要真正发挥反垄断法的作用必须明确豁免制度的适用范围与完善执法机构建设。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保证和落脚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缩小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涵盖范围,坚持行为豁免为主的豁免6制度。从发展趋势上看,鉴于垄断的危害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用原则性豁免规定,反垄断立法过程中逐渐淘汰行业豁免。在我国,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状态的存在原则上并没有禁止,多数情况下是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规制,即以行为豁免作为

12、豁免制度的采用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外部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是处理好豁免制度与行政垄断的关系。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是追求社会公益、公平和道德价值,以达到其最终的立法目的。受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的影响,我国仍存在部分以行政垄断为主体的垄断形式,它们往往举着“国家利益” 、 “社会利益”的旗帜,严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并混淆着垄断与豁免的视听。我国的反垄断法应对行政垄断行为严格规制,避免行政部门滥用豁免权,在践行的过程中,要以建立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科学并严格区分二者的不同并处理好二者关系。 三是构建豁免制度应增加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上述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事件

13、中,反垄断调查本属于一个真正的法律事件,但社会公众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纷纷猜测隐藏在事件后的动机和背景,集体回避对专业法律问题的探讨,对该案例的分析更多的是情感宣泄和幕后花边,导致本该在法律层面上严肃探讨的问题演变成“罗生门”的公共问题,这也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反垄断法执法的信心缺失。当执法机构开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公众却普遍认为这是“机构间的内讧” 、 “神仙战”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反垄断法及其相关制度的参与度还很低,该法还未在公众心中树立起应有的地位。实际上,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某个行业7是否垄断,其垄断状态或行为是否损害了公众利益,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他们的感受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

14、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公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如果能在反垄断法及其豁免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搭建一个民意反馈平台,加强对反垄断法及其豁免制度的宣传,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权力主导豁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是加强对反垄断法豁免的程序控制和监督。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实施程序一般是企业先提出申请,反垄断执法机构受理并审批,可以说反垄断豁免审批是一种行政审批权。有权力就要有监督,要预防出现对反垄断豁免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的行为,一是要完善反垄断法豁免权审批程序的立法,二是建立权力制衡机制,防止审批权滥用。笔者建议建立司法救济机制,允许对享有豁免权的行业企业存在异议的社会公众,拥有提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渠道。对于异议

15、成立的,执法机构应当撤销该豁免决定;异议不成立的,执法机构应当公开书面向异议申请人说明理由,异议人对异议不成立的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收到答复后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加强对获得豁免权的经营者的监督,防止豁免权滥用。 参考文献 1李俭,施君.论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及其必要性.经济师,2007, (1). 2孙祥俊.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58. 3Aurelio Pappalardo, Huang Yong. Exemptions in Competition Policy: Evolution of the EU System and Prospects 8for C

16、hina,EB/OL. http:/ 2008-01-20. 4欧共体条约第 81 条(1)规定, “所有可能影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以阻碍、限制或扭曲共同市场内的竞争为目的的或有此效果的企业间协议、企业协会的决议和一致行动,均被视为与共同市场不相容而被禁止,特别是下列行为” 。第 81 条(3)规定, “但下列协议、决定或一致行动,如果有利于改善产品的生产或销售,或有利于促进技术和经济进步,同时使消费者能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并且(a)不对企业施加对这些目标之实现并非必不可少的限制;(b)不致使企业有可能在相关产品的重要部分消除竞争,则第(1)项的规定不适用” 。5史际春,王先林.必要的监控手法中国反垄断法应规定的限制竞争里垄断行为.国际贸易,1998, (12). 作者简介陈筱彬,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