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动机及京外就业问题研究关键词: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动机就业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高校聚集,文化荟萃。自 1999 年实行“指标控制、择优留京”政策以来,外地生源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日趋困难。在我国实行特殊的户籍制度体制下,户口与许多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相挂钩,在京工作生活但没有北京户口将丧失许多社会福利待遇。尽管如此,目前留京工作的研究生的比率却持续攀高。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留京的动机是什么?这些动机是否具有共同点?影响因素又该如何界定?本文将通过抽样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的方式,对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动机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心理等角度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2、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研究方法 1.抽样法 本研究的主体是北京林业大学 2012 年和 2013 年毕业留京的非京籍研究生。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结束后,结果输入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22.问卷法和访谈法 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 28 种可能动机,也对毕业生进行了访谈。经分析,这些动机可以归为四大因素:个人自身因素、重要他人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 研究结果 1.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四大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个人自身因素。在个人自身因素中,多数人留京是因为“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71.2%) “为了挑战自我” (53.6%) ;有部分人是因
3、为“到京外找工作路途遥远不方便” (33.3%) ;还有少数人是因为“留京让我觉得很自豪” (19.0%) “留京是件光宗耀祖的事” (9.2%) 。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在个人自身因素方面,绝大多数人是从个人习惯和追求自我挑战的角度来考虑的。多年在京求学的经历,使得很多人熟悉、适应并认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形成了行为惯性。相较于大部分非京籍学生的家乡和其他一线城市而言,北京是一个充满机遇、相对公平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方,是许多想要挑战自我、追求个人更好成长的理想沃土。 便利性是不少毕业生决定留京的原因之一。首先,在求学之地寻找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时间成本较低,而成功概率相对较高。其次
4、,在繁忙的毕业季,学生们忙于论文、课题、考博等,应接不暇,如此情况下,外地求职容易与其产生时间上的冲突。再者,从调查对象的基本3情况中可知,大部分被调查对象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往返外地的交通费用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无论是从时间、金钱还是成功机率的角度看,在京求职无疑更加便利。 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留京的原因是家庭因素,这是因为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来北京求学是他们自己甚至是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梦想,到了找工作阶段,依然把留在这里看作是一种荣耀之地,不仅个人倍感自豪,而且还能以此光耀门楣。 二是重要他人因素。为了孩子将来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是许多人留京的一个重要动因。北京汇集了大量的名校和
5、优质的师资,非京籍学生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这一梦想的前提便是自己首先在北京有一立足之地。怀着这一动机的人不在少数,在“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和“这里的其他条件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两题中作了肯定回答的比例分别达到 56.2%和 52.9%。 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是大多数非京籍毕业生留京的直接推动力,比例分别高达 50.4%和 59.4%。人是社会人,选择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地点既是个人的事,也关乎家人和朋友的利益。因此,亲朋好友的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毕业生的选择。如果他们持中立的态度,毕业生留京的动力会大大减少;如果他们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大力支持,甚至能够献
6、计献策或是提供便利资源,就会为毕业生留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一部分非京籍毕业生来说,有重要他人在京同样也是促使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对象/爱人留京” “这里有亲朋可以依靠”和“有其他我很在意的人在这里”而留京的人分别占439.2%、38.6%和 35.2%。可见,有重要他人在京是非京籍毕业生留京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有 43.7%的被调查者认为多年来在京积累的人脉关系也是他们留京的动机之一。 研究生和本科生略有不同,前者会有一部分本科同学或者是硕士生同学工作了。这些同学的工作经历与生活情况可能成为他们留京的参考。但是,从数据结果来看,这方面的影响并不大。相较于“朋友离
7、京后悔”(9.1%) ,更多的人认为“留京朋友生活得不错” (17.6%)是自己留京的动因之一。此外,还有极少数的人(6.6%)是因为在京求学期间家庭迁居北京而留京。 三是生活环境因素。把生活环境的四个方面作为自己留京动机的人均超过半数,也比较平均,比例分别为 66.7%(文化氛围) 、65.4%(生活配套设施) 、51.6%(社会福利)和 65.4%(治安状况) 。 这与北京本身的生活环境较好不无关系。名胜古迹、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氛围浓厚,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公共交通便捷等因素无不吸引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与政府管理研究院 2012 年 10月发布的2012 年中国省级地方政
8、府效率研究报告显示,在代表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居民经济福利”一项中,北京排在全国首位。至于治安状况,北京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因此,生活环境因素的这四个方面成为许多人留京的动机。 四是工作环境因素。分别有高达 84.3%、75.8%和 64.7%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里的工作机会多” “职业发展前景好”和“工作起点高” 。作为首都,这里的工作单位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数量大、种类多、层次高,5毕业生可供选择的范围大且起点高,职业发展前景相对来说也会较好。因此,绝大多数留京的非京籍研究生选择留京。 认可“就业公平”和“心仪单位在京”为本人留京动机的被调查者也占有较高比例,分别为 67.3%和 62.8
9、%。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 “就业公平”主要是相对于地方来说。许多被访谈对象纷纷表示,地方上的某些“热门”单位常常需要靠“关系”才能进去,而北京相对比较公正。此外,对于一部分求职目标明确的毕业生而言, “心仪单位在京”成了他们选择北京的理由。 在工作环境因素中,把“创业环境好”和“收入高”作为自己留京原因的人相对较少,但还是分别达到了 58.9%和 56.2%。与工作环境因素的其他方面比较,肯定“创业环境好”为留京原因的人之所以较少,或是因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学生很少。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2012 届1,127 名研究生毕业生中登记创业的仅有 2 人。但是,与其他数据结果相比,肯定“创业环境好”为
10、原因的人还算较多,可能因为有些人不排除自己未来有创业的可能。因此,提前把创业环境纳入自己考虑的范围。“收入高”在工作环境因素中受认可度最低,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北京普通居民的平均收入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太高;二是现在的毕业生能理智看待眼前的经济收入,仅把它看作择业的一个考虑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 2.四大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上文分别从个人自身因素、重要他人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这 4 个方面对非京籍研究生的留京动机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6本研究还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道排序题,采用被调查者自评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自身因素是自己留京的首要影
11、响因素,而重要他人因素是四个影响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多数人会作出这样的排序并非偶然。如今的研究生毕业生基本都是“80 后” ,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赋予了他们个性主义的特点,因此在做重要决定时虽会参考他人意见,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价值。对于研究生来说,更高的学历、更多的学问、更广的见识以及多年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的经历也都强化了他们这种独立的意识。因此,个人自身因素成为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首要影响因素,而重要他人因素成为最不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影响因素中居其次的是工作环境因素。如果说过去 20 余年,学习是这些毕业生人生的主要内容,那么,未来的 30余年,这一主要
12、内容将由工作取而代之。因此,把工作环境作为选择留京的重要考虑因素合情合理。 在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四个影响因素中排名第三的是生活环境因素。虽然北京的文化氛围、生活配套设施、社会福利和治安状况比较令人满意,但一路飙升的房价、拥挤的交通状况和不尽如人意的环境质量,使人们对这里的生活环境总体评价大打折扣。因此,生活环境因素对非京籍研究生留京的影响相对较小。 结论与建议 7综上所述,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动机可以分为个人自身因素、工作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和重要他人因素四个方面。大部分留京的非京籍研究生是在综合分析、理智比较后作出留京决定的。虽说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但他们对个人自身、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重要
13、他人这四个方面都有所考虑,并且多数人能够主要从个人自身和工作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同时适当参考生活环境因素和重要他人的意见。 然而,对于那些加入留京大潮中的毕业生们来说,留京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恐怕未必,尤其对于“北漂”一族来说,北京的诸多诱人之处可能只是个海市蜃楼,看得见却摸不着。对于北京的高校而言,每年都要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有业不就,只因要寻觅能够给自己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却放弃了京外收入高几倍的单位。孩子的执著也给父母带来压力,早早便开始托朋友、找关系,甚至不惜重金给孩子求购北京户口。北京这座城市,也因每年毕业生的大量滞留而越来越不堪重负。 高校,作为培育人的地方,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引导毕业
14、生到京外就业,这既是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更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高校已纷纷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并初显成效。本文提出一种解决模式“引导毕业生到京外就业模式” ,与同仁探讨。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毕业生不愿到京外就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可以归结为个人无意愿,外因则比较复杂,既有对京外单位缺乏了解的因素,又有时间、金钱等因素。内因为本,外因为辅,但其中任何一方起作用,都有可能阻碍京外就业行为的实施。因此,解决问8题须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有消除内因和排除外因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为毕业生到京外就业扫清障碍。 1.消除内因 内因为本。首先从消除内因处着手。应该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将
15、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回省就业、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国家要有政策引导,高校也要有教育导向,这种理念应从入学时开始渗透,并融入到整个培养环节中去。针对毕业生,则应采取专项指导,如通过开展政策说明会、优秀基层工作者报告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毕业生了解基层、亲近基层从而最终走进基层。有了正面的教育引导,加之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效果则会更好,如可以因校制宜地制定面向西部就业和基层就业的奖励办法、为西部就业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欢送会等。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低年级的学生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 2.排除外因 内外因是相互作用的。如
16、果个人有京外就业的意愿,在行动中却频频受阻,刚刚燃起的愿望很可能就会因此消退。因此,高校还应为毕业生京外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做好京外就业市场开拓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工作。既要走出去,有针对性地参加各地的就业洽谈会、与重点单位有效对接,还要引进来,举办京外单位的专场招聘会。还可以鼓励教学、科研岗的教师加强与京外对口单位的联系,把教学中的实习实践环节安排在京外进行。 在拓展好京外就业市场的同时,还要打通学生获取京外就业信息的9渠道。通过提高京外就业信息的发布比例;制作专门的就业网站,把各省市的招聘信息分类呈现;还可以充分利用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平台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总之,要为学生创造最为便利、最为快捷的信息获取平台。 调查结果表明,时间和金钱是学生到京外求职的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尤其要协调好做论文和找工作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帮扶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加强人文关怀并提供经济资助。 当然,无论是个人意愿还是就业市场都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区间的社会福利差异、生活环境差异、教育质量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等,然而这些问题就不是高校本身有能力解决的,因此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只要社会各方齐心协力,相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会更加理性,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