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赣方言武宁话的特殊三音节词摘 要:赣方言武宁(上汤)话有一种特殊的三音节词,它是由一个表音词头加一个单音节动词再加词缀“子”构成,三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语素,相当于普通话的多音节单纯词。本文从语音结构、性质、来源、句法功能等方面对这类三音节词进行分析,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实例。 关键词:赣方言 武宁话 三音节词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北与湖北省阳新、通山二县接壤,东与德安、永修二县为邻,东北界瑞昌市,南接靖安县,西连修水县,总面积 3567 平方公里。 武宁话属于赣方言的南昌片,武宁(上汤)话中有一种特殊的三音节词,它们是由一个表音词头加上一个单音节动词再加词缀“子”构成的。我们用“P”表示
2、表音词头,用“V”表示单音节动词,整个结构记作“PV 子” 。三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语素,相当于普通话的多音节单纯词。其中表音词头本身没有语义值,书面上也没有相应的汉字,是典型的有音无字音节。这类三音节词在语义上表示动作的持续和反复,即某个动作持续不断地发生。如: 抖子ti51 t?u51 ?(不停地抖动) 动子t?in33 t?33 ?(不停地移动) 滚子kin51 ku?n51 ?(不停地滚动) 2冒子mi33 mau33 ?(不停地冒出) 摆子pi51 pai51 ?(不停地摆动) 摇子i21 i?u21 ?(不停地摇动) 缩子si?54 si?54 ?(不停地收缩) 弹子t?in21
3、t?an21 ?(不停地弹出) 下面我们从语音结构、性质、来源、句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对这类词进行分析。 一、 “PV 子”语音结构 “PV 子”在语音结构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表音词头 P 的声母和单音节动词 V 的声母完全相同。第二,表音词头 P 的韵母一定为i或in。一般来说,单音节动词 V 如果是闭音节(即以n或?收尾) ,表音词头 P 的韵母必为in;单音节动词 V 如果是开音节(即以元音收尾) ,表音词头 P 的韵母必为i。第三,表音词头 P 和单音节动词 V 的声调相同。 在许多方言中都存在表音词头加上动词词根的构词法,贺巍(1980) ,张万有(1998) ,李剑冲、郭丽君(199
4、8) 、董琳莉(1999)等都有过论述。不过,这些方言所涉及到的表音词头和武宁话“PV 子”结构的表音词头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武宁话的“PV 子”结构中的表音词头 P 有音无字,而其他方言中的表音词头有音有字,如“圪、日、卜、忽”等;二是武宁话的“PV 子”结构中的表音词头 P 数量多,包括武宁话声母与韵母iin能组合的所有音节,而其他方言中的表音词头数量极其有限,这也正是武宁话三音节词“PV 子”的特色所在;三是武宁话的“PV 子”3结构中的表音词头 P 只能加在动词性语素前,其他方言中的表音词头既可加在动词性语素前,也可加在名词性、形容词性语素前。 二、 “PV 子”的性质 在“PV 子”中
5、,V 是“PV 子”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它是整个词义的核心,V 只能是单音节语素。从语义上看,能够进入“PV 子”结构的 V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持续性的 V 可以,如“看、笑、等、歇”等,非持续性的也可以,如“杀、摔、扑、撞、结(婚) ”等;不仅反复性的 V可以,如“拍、摇、眨、跳、举”等,非反复性的也可以,如“寄、吞、贴、收”等。但一些表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的 V,如“猜、想、爱、忆、怕、愁”等则不能进入“PV 子”结构。 P 是一个有音无字的成分,我们说不清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只知道它的作用是和 V 一起,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所以只能将它们看作附加成分。 “PV 子”中的“子”是
6、一个词缀,但它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名词后缀“子” ,在“PV 子”中, “子”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PV”只有和“子”在一起才能表示动作的持续反复,单说“PV”是不通的。 “子”有“样子”的含义, “PV 子”的意义是“动作持续反复的样子” ,所以我们猜想“子”可能是“样子”在语流中脱落的结果。 武宁方言中的“PV 子”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结构,我们认为它总的性质是一个“大音节”词。 石毓智(1995)提出了汉语中“大音节”的概念,指出汉语中有一种大音节词,和一般的复合词不一样,其中的两个音节只代表一个语素,4或者其中一个音节无自身的语义。文章列举了现代汉语词典收集的大音节动词 40 多个,如“提溜
7、、耷拉、翻腾、掂掇、捣鼓”等等,并概括了这类大音节词在语音上的结构原则:原则一,第二个音节的声母的响度必须等于或者高于第一个音节的声母的响度;原则二,第二个音节的韵母通常比第一个音节的韵母复杂;原则三,两个音节的声调具有整体性。综观武宁方言的“PV 子”结构,它完全符合上述大音节词的语音结构特征:就原则一看,武宁方言的表音词头 P 和单音节动词 V 的声母相同,所以第二个音节的声母的响度必然等于第一个音节的声母的响度;就原则二看,武宁方言的表音词头的韵母仅为i或in,单音节动词 V的韵母形式多样,既有单元音、二合元音、三合元音,也有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比第一个音节 P 的韵母复杂得多;就原则三看
8、,武宁方言的表音词头和单音节动词的声调相同,所以两个音节的声调必然具有整体性。因此,武宁方言的这种“PV 子”三音节词符合大音节的结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大音节词。 三、 “PV 子”的来源 如前所述,很多方言都存在用表音词头加词根来构造新词的情况,但表音词头数量极其有限,那么武宁方言的“PV 子”结构中的表音词头P 数量为什么如此之多?表音词头 P 为什么有音无字?我们认为, “PV 子”来源于另一种“VV 子”结构, “PV 子”结构中的 P 是“VV 子”结构中前一个 V 在语流中发生音变而弱化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武宁方言中“PV 子”结构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发现 P和 V 在语音上有明显
9、的特点:P 和 V 除了声母、声调完全相同外,其韵母5有如下关系: V 的韵母如果是闭音节,如“an、en、on、?n、a?、?、?、i?n、uen、ia?、i?”等,P 的韵母都为“in” ;V 的韵母如果是开音节,如“a、o、e、?、i、u、y、au、?u、ai、uo、ia、i?、i?、iau、iou”等,P 的韵母为“i” 。从中不难看出,V、P 两个音节的韵母有两个明显的对应关系:V 韵母:复元音P 韵母:单元音;V 韵母:低元音P 韵母:高元音。 我们知道,元音的弱化主要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单元音弱于复元音;另外,元音的强弱也和舌位的高低有关,高元音弱于低元音。上面 V、P 两
10、音节韵母的对应关系表明,P 是 V 在语流中发生音变而弱化的结果。 既然“PV 子”来源于“VV 子” ,那么, “VV 子”在武宁话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VV 子”在武宁话中数量不多,常用的有“眯眯子mi34 mi34 ?、推推子t?i34 t?i34 ?、吸吸子?i?54 ?i?54 ?、洗洗子si51 si451 ?、移移子i21 i21 ?等等,它们的特点是 V 的韵母是“i” 。 “VV 子”中 V 的韵母仅限于“i” ,究其原因是,如果 V 是其他韵母, “VV 子”中前一个 V 就弱化, “VV 子”就变成了“PV 子” 。 其实,在武宁话中,还有一种“连 VV”结构,它和“P
11、V 子”结构的性质、功能基本相同,阮绪和(2003)已从动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连 VV”结构进行了探讨。 “连 VV”和“PV 子”是武宁话中表示动作持续、反复的两种常用结构,如果把“连 VV”“PV 子”和“VV 子”这三种结构综合考察,可以总结出如下的源流关系: 6“连 VV”“VV 子”“PV 子” 在汉语词语的发展史上,词义(语素义)的虚化往往引起语音的弱化,武宁话“PV 子”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四、 “PV 子”的句法功能 (一)入句功能 “PV 子”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状语、补语,语义上说明主语所指的人的动作行为或物的运动变化,不过, “PV 子”在表示动
12、作行为或运动变化时,叙述性很弱,描述性很强。 1.作谓语 (1)水在流子。 (水在不断地流着。 ) (2)树上个叶子落子。 (树上的叶子不断地落着。 ) (3)伢崽在路上跑子。 (小孩在路上不停地跑着。 ) (4)大哥个眼子眨子。 (哥哥的眼睛不停地眨着。 ) “PV 子”作谓语,语义重在描写动作行为所处的状态,动作本身已处次要地位。 2.作状语 (5)眼子睩子看。 (眼睛不停地转动着看。 ) (6)在身上摸子搜。 (在身上不停地摸着搜。 ) (7)伢崽跳子走了。 (小孩不停地跳着走。 ) (8)大雪飘子落。 (大雪不停地飘着落。 ) “PV 子”作状语,结构中动词语素和句子的谓语动词在语义性
13、质上属于同一语义场,意义差别不大,如例(5)中的“睩”和“看” , 例7(7)中的“跳”和“走”等。 3.作补语 (9)她吓得抖子。 (她吓得不停地抖动。 ) (10)我急得转子。 (我急得不停地转动。 ) (11)桌子破得摇子。 (桌子破得不断地摇动。 ) (12)树吹得摆子。 (树吹得不停地摆动。 ) “PV 子”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必须有助词“得”作标志。从形式上看, “PV 子”是补语,实际上,全句的主语可以后移,和“PV 子”构成主谓结构,再充当补语。如:例(9) “她吓得抖子”可以说成“吓得她抖子” , “PV 子”的语义指向还是指向主语的。 (二)组合功能 1.可以进行“PPV
14、V”式重叠,重叠后词缀“子”脱落。如: 翻翻?in34 ?in34 fan34 fan34 爬爬p?i21 pip?i21 p?a21 p?a21 锤锤?i21 ?i21 ?y21 ?y21 掏掏t?i21 t?i21 t?au21 t?au21 缩缩si?54 si?54 s?54 s?54 冒冒mi33 mi33 mau33 mau33 这种“PPVV”的重叠和普通话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同,但意义是不同的。普通话双音节形容词“AABB”重叠的作用是加深、加重语义,而武宁话这种“PPVV”重叠的作用却是减轻、减弱语义,这正好和普通话双音节动词“ABAB”重叠的作用相反。事实上,普通话中也
15、有一8些动词是可以进行“AABB”式重叠的,吕叔湘(1999)列举了“商商量量、凑凑合合、对对付付、吵吵嚷嚷、来来往往”等等。 2.“PV 子”不能带宾语。在武宁话中,当动词 V 进入“PV 子”结构,V 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状态特征,而不是动作特征,所以不能带宾语。 * 爬子山。 (不停地爬着山。 ) * 拍子桌子。 (不停地拍着桌子。 ) * 冒子汗。 (不断地冒着汗。 ) * 吞子饭。 (不停地吞着饭。 ) * 拖子东西。 (不停地拖着东西。 ) 3.“PV 子”不能受“很”修饰。如: * 很拉子xen54 li34 la34 ? * 很抹子xen54 mi?54 m?54 ? * 很捏子x
16、en54 ?i?54 ?i?54 ? * 很拖子xen54 t?i34 t?o34 ? * 很吻子xen54 in51 u?n51 ? * 很舞子xen54 i51 u51 ? 从“PV 子”的组合关系可以看到, “PV 子”是一个不及物动词。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J.中国语文,1995, (3). 2贺巍.获嘉方言的表音字词头J.方言,1980, (1). 3张万有.简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特点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 报(汉文哲社版) ,1998, (1). 94李剑冲,郭丽君.论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词汇的几个特点J.内 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 (2). 5董琳莉.周至方言的词汇特点J.汕头大学学报,1999, (3).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J.江西 教育学院学报,2003, (2). (阮绪和 江西九江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