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观音寺街的如烟往事在老北京有一条商业街,它既没有宽敞的马路,也没有高耸的商厦,却见证了一些商业名牌的兴衰。这条街就位于西城区的大栅栏西街,过去的名字叫观音寺街。 北京市档案馆有一幅民国二十一年(1932)绘制的观音寺街蓝图,标注观音寺街东邻大栅栏,西边是一个 Y 字形路口,分别连接着李铁拐斜街和樱桃斜街,街长约 330 公尺,街宽约 7 公尺。街南就是早年间以“八大胡同”著称的娱乐区,北侧则是以会馆、书局而闻名的杨梅竹斜街。 一、且说观音寺街的观音寺 观音寺街的名称源于街西头的一座观音寺,这座观音寺建于明朝,清乾隆甲申年(1764)对寺庙进行过重修,以后又历经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的重修。山门
2、坐西朝东,正对着观音寺街。由于当年观音寺的庙会规模较大,人们在上香的同时也在这里进行商业活动,这就为这条商业街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民国二十年(1931) ,观音寺的庙产记载:门牌是 52 号,占地为前面南北宽三丈多,后面南北宽六丈多,东西长二十多丈,殿宇房屋共计 58 间,其中,佛殿 11 间,群楼上下有 44 间。当时寺庙住持为 33 岁的定源。寺庙里当时还供奉着释迦佛、韦陀佛、观音像、大悲像、关帝像以及十八罗汉等,各种法器和碑记也一应俱全。解放后,人们破除迷信,今已成为大杂院。寺庙虽历经沧桑,仍保留了主2要的遗存。 二、鼎和居被摘下匾额 民国以来,观音寺街作为商街,一直比较兴盛。而最早
3、被强迫摘下牌匾的铺号是“鼎和居” 。1914 年,坐落在这里的享誉北京餐饮业八大居之一的鼎和居饭庄遭受灭顶之灾,原因是铺东姚爽斋欠下孙作善巨额债务,被告上法庭。姚爽斋无奈将鼎和居抵押,鼎和居宣告倒闭。鼎和居被查封拍卖,利大昌银号的吴荫亭出银五千两购得鼎和居的铺底、家俱。遵照大理院的判决将五千两中的四千八百两偿还给孙作善,再征收诉讼费三十两,车费、鉴定费一百七十二枚铜圆,最后将可怜的余款补偿给鼎和居的铺长张伯平。 对老北京人来说,摘下鼎和居的牌匾就相当于八大居里少了一居,情感上难以接受,所以这件事被吵得沸沸扬扬,惊动了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一旦这牌匾摘不下来,就意味着京师警察厅的威信扫地。于是,
4、他命令外二区警察署署长英熙亲自督办,出动巡长、巡警当场宣布京师地方审判庭的批示,并将铺底、家俱当面点交给新业主吴荫亭,再命人爬上去将鼎和居的匾额摘下来,至此鼎和居彻底退出了北京餐饮业八大居的行列,从这条商业街中消失了。铺长张伯平只能自认倒霉。 三、张一元的创新营销 说起张一元茶庄,大家都不陌生,它的茉莉花茶是老北京人的最爱。而张一元的发迹即始于观音寺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庚子国变之后,安徽人张昌翼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作,在观音寺街 32 号开办茶庄,起名“张一元”并请大实业3家冯公度题写匾额,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开业大吉。由于张昌翼为人实在、厚道,口碑极佳。此后十年间,连
5、开三家茶庄。张一元茶庄还有一套创新的经营手段。比如,当时张一元设有电话和函购业务,凡购买茶叶 2.5 公斤以上者,可以送货上门。另外,张一元茶庄还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招徕顾客。每次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显得买卖红火,这既是口耳相传的广告工具又是潜在的客户群。夜间,张一元茶庄还会亮起在当时京城还是凤毛麟角的霓虹灯,在众多商号逐渐黯淡下去的时候,显得独树一帜。 四、走高端路线的亨得利 1932 年观音寺街的蓝图上标注着路南的 64 号有一座亨得利钟表店。当时劳力士、欧米茄、雷达梅花、天梭、尼维达、豪利时、卡天龙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表都由它代理。当年,亨得
6、利在北京有三家,而观音寺街这家是 1927 年由王光祖独资开办的,是亨得利的总店。 亨得利走的是高端路线,代理的都是国内外钟表的大牌,这就为自己赢得了稳定的客户群。而除了经营钟表这个支柱产业,亨得利同时也经营唱机、唱片和高级金丝眼镜等业务。亨得利店规严格,技术精湛,特别注重信誉。1936 年,王光祖之子王惠椿又在这条街路北的 9 号盖起了时尚的三层楼房,一层为营业厅、经理室和修理室,二层、三层均使用大玻璃门窗,装修使用人造石和泰山面砖,在当时甚是气派。亨得利在这里书写了一个品牌的传奇。 五、物美价廉的先施化妆品 4翻开 1932 年观音寺街的蓝图,66 号有一个“先施公司” ,后来这家公司又搬
7、到 64 号,即以前亨得利钟表店的位置。如果您是老北京,就会知道它在化妆品界的名气。1922 年,先施化妆品公司在香港成立,1932年就把店开到了相对繁华的观音寺街路南,实际上就是看准了街南侧“八大胡同”的需求量。 早年,妇女化妆用的都是纯天然的胭脂水粉,制作起来成本很高,不是谁都能买的。当时的化妆品大多来自欧美国家,对象以上层社会为主,价格很贵。先施公司利用这个契机,降低制作成本,开发自己的品牌,做到物美价廉,薄利多销,迅速打开了市场。1949 年,先施公司从大陆市场撤出,但档案告诉咱们,观音寺街上曾经有一家物美价廉的先施化妆品公司。 六、在竞争中更迭的“香村” 1932 年观音寺街蓝图东口
8、南边 110 号的位置,有一个叫桂香村的名字。如果把桂香村和稻香村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有点儿牵强,但是按照蓝图上标注的门牌,再看 1948 年观音寺街的户口调查表,就会发现这里已由桂香村变成了稻香村,仅一字之差,却是两家不同的老字号在这里更迭。 老户口调查表 110 号的类别中记载这里是“新记稻香村南货店” ,所谓南货指的是点心的风味, 清裨类钞说:“稻香村所鬻,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盛于苏。 ”意思就是稻香村属于南方食品。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南京人郭玉生带着几个伙友来到北京,开办了“稻香村” ,一开张生意就非常好。 旧都百话记载:“自稻香村5式的真正南味,向北京发展以来,当地
9、的点心铺受其压迫,消失了半壁江山。 ”然而生意红火之后,1911 年,稻香村的伙计汪荣清和朱有清另立门户,在观音寺街东口路南开起了一个口味品种一模一样的南味糕点铺“桂香村”与对面的稻香村唱起了对台戏。 从 1932 年的蓝图上来看,在观音寺街上先有的桂吞村,然后才有稻香村,而前面说的却是先有稻香村后有桂香村,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当年郭玉生来到北京一开始把稻香村的铺子开在了观音寺街东口路北 6 号的位置。但是到了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时候,在北京开南式点心的商户越来越多,除了另立门户的桂香村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点心商户,使北京稻香村生意受到了极大影响,加上政局动荡、军阀混战,1926 年稻香村
10、关了张,所以在 1932 年的这幅蓝图上就只有桂香村而未见稻香村了。 稻香村虽然倒闭了,但是从稻香村出来的伙友却四处寻找商机,我们在 1936 年的档案里又在观音寺街东口路北 6 号的位置看到了老稻香村的名字,同时还发现这时桂香村已停业。后来稻香村又在观音寺街占了原来桂香村的地儿,所以在 1948 年的户口调查表中,看到了新记稻香村南货店的名字。从它们之间的交替关系,就能领略到当时在观音寺街中商户相互竞争的压力,能在这里坚持的,许多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了。 七、百代公司瞅准了戏园子的生意 百代公司成立于 1897 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许多演艺圈的明星们,都与它有关。190
11、8 年成立的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总部设在6上海,后来将业务拓展到北京,在 1932 年观音寺街蓝图上标注的众多商号中“百代公司”的门牌号是 82 号。 百代公司将办公地点安排在观音寺街,就是瞅准了大栅栏一带是戏园子扎堆儿的地方,梨园行在当时属于演艺娱乐圈,名家辈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名家、名票灌唱片、拍电影,成为当时的时尚。 紧邻观音寺街东侧的大栅栏西口,有一家广德楼戏园,许多戏曲名家都在这儿登台演出。1909 年,百代公司在此拍摄了杨小楼的金钱豹 、何佩亭的火判等电影。然而,随着戏曲表演市场的不景气,百代公司生意也逐年下滑,1937 年的档案显示观音寺街 82 号已经变成了瑞记商行,百代公司
12、的业务由 96 号的宝瑞祥代理。现在的观音寺街老门牌 82号,已是张一元的茶文化展室,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家环球大公司的办公地点。 八、从青云阁到 玉壶春 如今到大栅栏西街 33 号,我们还能看到“青云阁” ,这座有点西洋味儿的二层青砖小楼,它的老牌匾是晚清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的,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了。 这座小楼虽不起眼,却是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商场之一,其它三家是西河沿的劝业场、王府井的东安商场以及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如今风行一时的台球运动,最早就是青云阁以招揽生意为目的,引进北京城的。当年蔡锷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演绎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青云阁的茶楼还
13、是许多文化名人光顾的地方,其中就有鲁迅、7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人。 1936 年,青云阁易主为“玉壶春”茶楼,但原门楣石匾没变,可以说青云阁的招牌又为玉壶春茶楼留住了不少老顾客,其中不乏京剧名角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 九、惠丰堂饭庄的高端路线 在观音寺街老门牌号 10 号,过去是一家著名的饭庄“惠丰堂” 。翻开 1932 年的观音寺街蓝图,又找到 1948 年的户口调查表,我们发现“惠丰堂”的名字非常稳定。 惠丰堂饭庄创办于 1858 年。据说,慈禧太后品尝了惠丰堂的菜肴后大为赞赏,并亲题了惠丰堂的匾额,赐予惠丰堂可以进出紫禁城的金腰牌。清末民初,山东福山人张祖荫接手改组后的惠丰堂,依
14、然走高端路线,不断开拓经营思路,从当初只承办红白喜事扩大到承办各种酒席散座。北洋军阀的段祺瑞、张勋、吴佩孚;戏曲界的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苟慧生等也常来惠丰堂聚会。 历经百年的风云洗礼,经营鲁味菜肴的“堂”字号先后倒闭,唯有“惠丰堂”奇迹般地生存下来,成为昔日八大堂中仅存的硕果。1948 年的户口调查表显示,这里的从业人员近 70 人,是观音寺街商铺里最多的,可见生意红火。直至 1957 年公私合营后,惠丰堂迁出这条街。 十、美最新鞋店被“新”挤兑 1932 年观音寺街的蓝图上标注的门牌 7 号为美最新鞋店,而在 1948年的户口调查表上这里却是永兴货栈,美最新鞋店则出现在胡同南侧的97 号
15、。 8许多观音寺街的老照片可以看到美最新鞋店紧邻观音寺街牌坊。当年河北省青县人鲍国荣经营的美最新鞋店有一座三层小楼。商店设在一层,二层是作坊和店员的住处,三层供鲍国荣家人居住。由于位置优越,经营得当,名噪一时。后来,马路对面的 107 号易主为大兴盛鞋店,开始了与美最新鞋店的竞争。大兴盛鞋店不仅大力引进时尚货色,还雇佣乐队在门口演出。所以生意非常红火。而美最新鞋店经营的一直是传统产品,又缺乏宣传手段,门庭冷落。1936 年,鲍国荣不得不将那栋三层小楼易主给宾晏华楼。鲍国荣去世后,美最新鞋店由其子鲍景雯惨淡经营,直至退出观音寺街。 十一、福兴居的不了情 现在大栅栏西街 37 号的老墙上还保留了一
16、些老匾额和老砖雕。老牌匾上写着“福兴居”三个大字,旁边的砖雕上写着“福兴居南北酒席,内设旅馆” 。福兴居最早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家专门经营淮阳风味的餐馆。 “福兴居”的名菜有黄焖鳝鱼、清烩鳝丝、烹调爆鱼、翡翠羹等,最出名的是鸡丝面了。福兴居的老门牌是 21 号。由于楼下被分割成几间单独门面房,这里同时经营的还有泰德号、久和隆号。 “福兴居”于上世纪 30 年代中期歇业。1937 年的档案显示,这里经营着老万年银楼、志成布店和东昇祥旅货栈。 戏剧家许姬传著的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记载:1951 年,梅兰芳率团到沈阳演出时曾收到一封信,说的是:四十年前,信的作者曾与梅兰芳在福兴居吃过一顿饭,信的结尾写道:“现已多年不见,甚为怀念如不弃时,赐晤一谈,是为至盼。 ”写信的人正是小凤仙,对于四9十年前的一面之缘,历经沧桑,小凤仙还一直念念不忘。 观音寺这条既传统又时尚的商业街,就像是一座舞台,演绎出许多悲欢。1965 年,北京进行地名整顿,观音寺街的名称改成大栅栏西街,门牌序号也从过去的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的依次大排行改成了路北单号、路南双号的排列。而今,经过改造,老观音寺街的许多历史被重新展现出来,使这条老街焕发了新的活力,游人如织。老建筑和牌坊仿佛向人们述说着如烟往事,吸引着人们。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