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 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我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核心任务。从管理学科的独有特征入手,借助组织双元创新理论,提出并分析了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内涵,在全面分析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表现特征的基础上,从结构双元、情景双元以及领导双元三个方面建构了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以期为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进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双元创新;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87-05 高等教育尤其是最
2、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基础,不仅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反映高等学校知识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整体创新水平。研究生创新能力则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志与灵魂,只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才能是今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的执行者。在国家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背景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2:一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研2究,即从不同的结构视角进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如从解决问题
3、的视角入手,创新能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创造性思维视角入手,创新能力就是头脑的操作能力。二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结论普遍表明我国现阶段研究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不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数据显示:9%和 38%的导师和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为“优”和“良” ,相比较而言,53%的人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为“一般”和“差”3。而且,研究生的自我评价也比较低,51%的硕士生选择“一般” 。三是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即从观念制度、环境营造、创新精神、研究生培养体制等视角提出了培养研
4、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然而,多数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设计针对一般意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理论的梳理,并没有区分不同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差异化,只是笼统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定义,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具体学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因而,相对于具体学科而言,现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测量和分析缺乏一定科学性。 本研究从管理学科入手,探讨该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体系的构建。管理学科作为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学科发展中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管理学科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其研究成果为管理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
5、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随着管理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进步,管理学科研究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招生比例不断增多。3但是,在我国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某项先进技术或某种理论,应该结合我国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这就要求管理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超脱性4,5。不同于以往管理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借助心理学概念进行辨析,并且据于此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了大量的体制机制创新途径。本研究则借助管理学中“双元能力”概念,提出并解析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内涵,从如何避免能力陷阱的角度分析双元创新能力耦合的比较优势,并试图从结构双元、情景双元以及领导双元方面建构研究生双
6、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进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一、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分析 (一)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管理学科作为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管理学科的特征体现在社会需求大,实践性强,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面对所有组织,应用面广,需要多学科的支撑与融合。从研究主体来看,管理学科非常重视研究主体的特征。因为个体或群体研究者的行为往往会影响研究客体的行动或产出。因此,管理学科需要将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进行结合而进行科学判断。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以系统论为基础,从微观个体到社会经济系统或管理系统看
7、作一个“大系统” ,将这个“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范畴来看,不同于一般工程技术对硬件的设计与制造,管理学科研究不仅包含工程技术的硬件部分,还包含与这些“硬件”设计相关的“软件”研究部分6。由此可见,管4理学科不仅注重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基础,而且具有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管理科学学科更侧重于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前沿,研究方法也更多地应用定量化的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因此,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是管理科学的基础,如管理科学突出优化方法、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等数学的应用。 (二)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内涵 学者
8、们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但是现有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剖析大都认同把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并没有区分不同创新类型的能力差别,这样就弱化了创新类型与能力需求的耦合,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管理学科要求高校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务实型人才。这类研究生,具有灵敏的形象思维,更强调对组织、沟通、环境的适应和机遇的把握等软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管理学科要求高校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只有通过研究生教育才能较好地培养学术型人才,以满足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这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更强调论证、综合和理论创新的能力。因此,本文依据
9、双元理论的研究7-9,按照当前知识或是技术路径偏离程度所提出的开发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的概念,给出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双元创新能力,如图 1 所示。 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是指在学术或是学习过程中利用现有知识进行开发性创新的开发能力,以及旨在以创造知识进行探索性创新的探索能力。开发能力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提炼、传统惯例的承袭以及提高效5率等活动的能力。而探索能力是指从事变异、试验、颠覆等活动的能力,涉及新的技术、新的理论等发明与创造。对于研究生所参与的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一般是依赖开发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企业现实的管理问题,注重进行开发式创新应用,与应用动手实践有关,而政府委托的纵向课题,则需
10、要研究生的探索能力,主要是运用探索能力进行探索性创新理论,进行科学研究10。 二、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 (一)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框架 根据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探索性活动还是开发性活动,一旦过度,就会导致能力陷阱,尽管其结果是不同的。过度从事开发性创新而排斥探索性创新的研究生,有可能陷入一种次优的稳定平衡状态,并且会不断增加其有可能已经过时的开发能力;过度从事探索性活动而排斥开发性活动的研究生则可能在巨大的惯性推动下陷入无休止的探索,并且承担不会带来很大收益的大量沉默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往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设计,主
11、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研培养和导师学术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创新能力的剖析大都认同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并没有区分不同创新类型的能力差别,这样就弱化了创新类型与能力需求的耦合,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因此,我们提出了依托科研团队培育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途径,即以科研团队作为培育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科研团队来优化结构配置和增强培育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双元性。基于结构双元、情景双元和6领导双元三个角度,进一步细化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如图 2 所示。 (二)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培养手段与方法 依据图 2 所示,本文首先从结构双元的视角,通过
12、任务分离和时间分离来实现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分离,即构建产学结合、学研结合的两个研究平台,分别培养开发性和探索性创新能力,以序贯轮换来实现两者间的间断式平衡。第二,从情景双元视角,提出采用环境营造、制度设计、导师队伍的建设来培养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策略。第三,从领导双元视角,提出以学科交叉和项目引领等措施,培养或提高研究生的吸收能力,从而达到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加强,形成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手段与方法如下: 1.产学结合 通过产学结合,培养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开发性创新能力。首先,实训基地的建立,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
13、方面,与兖矿、新矿、枣矿、平煤、同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调研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二,鼓励科研导师参与到企业中去,从而丰富导师的实践与教学经验。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结合管理学科特点,选择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作为教师的实训单位,借助企业实际运作,加深了研究生导师对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改进,从而提高了其培养研究生开发性创新能力的水平。第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夯实研究生的开发性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积极7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或技术人员充实导师队伍,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多
14、数研究人员是各个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成员、理事或专家,这为掌握管理学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动向、把握管理学科前沿提供了条件,也为管理学科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学研结合 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探索性创新能力。首先,以学科带动教学与研究的共同发展,组成科研团队。我们依托山东科技大学组织治理与竞争研究所搭建了三个运行良好的科研团队,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的双元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开拓知识面,而且可以拓宽其科研思路,科研团队则可以加强其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深度,有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其次,依托科研平台,深化合作范围与合作领域。通过共建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共建
15、虚拟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应用、人才联合培养等模式,提升管理学科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从而为研究生的探索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第三,开展丰富的研究生学术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举办学术沙龙,讨论兼有学术性与时事热点的问题,邀请在教育界、企业界的学者,以及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具有广泛影响的专家,与研究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实践证明这些学术活动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制定各项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既开阔了视野,加强了学术交流,更激发了他们的学术研究热情。 83.导师队伍建设 从导师自身来说,他们既是教育
16、工作承担者,也是科学研究者和教育研究者。因此,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培养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挖掘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首先,导师应当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导师的理论知识与能力虽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条件。研究生导师要能够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并付之于实际行动,才有可能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道德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提高导师学术水平,甄别研究生的双元创新能力。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价值取向已大体定型,很难按导师的愿望做彻底调整。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导师选择
17、双向交流”制,寻找相互“匹配” ,即指对方是否有自己所最看重的东西。从导师的角度出发,我们看重的是一名学生有志于从不同科研工作中发现乐趣,即使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但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逐步提高。第三,导师根据研究生的不同创新能力,把握研究方向。在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方向选择过程中,作为导师不能强加给学生选题。否则,不能够较全面地挖掘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求每个研究生就学习过程中,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切身体会进行交流。同时,某些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可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其提出的某些想法或建议,有时对导师的研究也可能具有启发作用。 4.科研过程管理 针对研究生双元创新能
18、力的培育,我们主要从选题、文献整理到学9位论文的完成,进行科学研究全过程管理。同时,把这两种创新能力和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地融为一体,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首先,对研究生的选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依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创新能力特质,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这要求导师本人必须对管理学科的历史和自己的研究领域充分了解,结合管理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制定出不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攻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团队一直研究企业家与公司治理等问题,要求和鼓励学生学会整理、阅读、评述文献,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相关问题有关的最新动态,并形成定期汇报机制。其次,注重文献综述的能力
19、。在研究生开题准备阶段,着重指导他们真正学会阅读他人的论文。具体做法是:学会收集国内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然后略读和精读这些相关文献,进一步追踪所研究问题的脉络。只有通过这样的反复研读,才能透彻理解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他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创新性工作。在我们的科研团队中,设立了有关文献综述方面的学术讨论和报告会制度,并建立了文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以实现知识并享,开拓研究生研究视野,更好地掌握自己所研究领域中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最新成果和动向。经过这样的科研训练,启迪研究生的灵感,找到研究工作的突破口,来确定自己的研究类型。第三,注重学位论文。针对开发性创新能力培养,这类研究
20、生的学位论文的选择,主要考虑实践性。将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最好能将科研成果进行实际应用的转化,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针对探索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充分10发挥研究生的智慧与潜力,努力为提高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创造条件。 5.环境营造 研究生的科研道德、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但其本质就是要给研究生一个宽松的、可自由发挥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建立了“讨论课的机制” ,即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学术讨论。形式多样,有时由教师提出话题、学生自己大量查阅参考书和资料,并准备数周,动态抽取学
21、生进行工作汇报,大家共同参与点评;有时,以概论性教材作某个研究问题的入门基础,由学生自选经典文章和优秀的研究范文,把握问题的起源与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现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一般来说,每周讨论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要交叉选择应用性和基础性的选题,同时不能把研究方法、路线等都详细规划好,缩小了研究生的思考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不能较好地甄别研究生的开发性能力和探索性能力。其次,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举办重要的学术讨论会、外籍专家的学术研讨会,以及邀请来访外国专家的个人之间学术交流等途径,为学生创造接触本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的条件和机会,深入培养研究生的研究爱好。第三,在科研团队内营造宽松、自由、平等而又严谨的学术气氛。鼓励研究生进行创新性活动,对于研究生可能产生的“空想”或“走捷径”的想法,要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引导。导师在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讨论问题时尊重研究生的想法。把研究生看成为是一个有积极思维的创造者,对其存在一些想法,无论是对实际现象的解释,还是对问题的抽象提炼,都让他有充分的发言权。不能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