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279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海德格尔“此在”研究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思考作者简介 周德义(1956) ,男,湖南武冈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理论与哲学史. 摘要 海德格尔的“此在”是存在“在世界之中”的“在” ;是人在。本体论研究应当追问有人的世界之外的存在;时间、空间、因缘,三者应当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关联的,是可以相互说明的存在。凡事只有“彼在” ,即在时、在场、在缘,方才可能存在,实在。让我们随从众多的“存在者” ,通过海德格尔指示的“此在” ,和我们揭示的“彼在” ,去探寻回归“本体”的道路吧! 关键词 本体论;存在;彼在;此在 中图分类号 B5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

2、)06010606 一、海德格尔的“此在”是存在“在世界之中”的“在” 。此在既存在于现实的日常生活里,存在于说话、言语之中,也存在于历史中。 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是因人而在的。有人,才有世界;没有人,就没有世界。所以说:“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 ”1p131 那么,没有人的时候,漫长的史前存在,是没有世界存在的呢?这无疑是一种对于世界存在的看法。因此所谓世界史研究的开端是由人的起源开始的。世界史实质上是世界文明史。 生存是“此在”在世的本质。而在世是此在的生存论环节。因此,2世界是此在的一种性质。海德格尔认为,在存在者层次上,世界是存在者的总体;对于存在论意义上,世界是包括形形色色的存在者在

3、内的一个范围的名称。在生存论层次上,世界是此在生活在其中的东西。 “世界在这里具有一种先于存在论的生存上的含义” 。作为在存在论和生存论二者共同意义上的概念,世界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而绝对不是指世界之内的现成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世界之内的现成存在者我们叫作属于世界的或世界之内的”1p76-77。也就是说,有“此在”而有世界,有世界这个范围,才有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内的存在者。 “就此在在世的基本建构来看,此在本身在本质上就具有空间性,与此相应,空间也参与组建世界。 ”1p131 沿着海德格尔“有此在而有世界”的思路,世界之为世界,是因为此在,也即是人在。通过此在的生存现象,操心地去认识存在者。

4、此在通过“操心”地与其他的存在者打交道,使各个存在者的天性显现出来,也就是与其他的存在者“共生”与世。那么是何种存在者成为此在的操劳对象呢?应当是纯粹的“物”性,即是所有物体物件的抽象存在之物性,而不是具体的实物。 当下被在者为了某某目的而有所作为的功能,正是存在者如其自在的本质规定性。而对其他存在者的观照,是在存在论范畴的规定性。世界性,或者世界的存在,是因为“此在”之操劳所及的存在者的照面而显现出来的。因为“有”世界是因为世界之在。海德格尔指出:“对于操劳在世来说,随着世内照面的存在者,也就是说,随着存在者在世界之内这一基本性质,世界这样的东西不是已显现出来了吗?”也就3是说,所谓世界性,

5、是因为人在通过操劳的形式而显现出来的,或者说,是“此在”之“在”揭示了所有的存在者之在,也就亮出了世界之在。“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合法性。 ”此在之“在手”的性质揭示当下与之相应的“上手”的东西,同时也就揭示了合用共生的东西,同时也就揭示了短缺的东西。 “面对所短缺的东西束手无措,就是操劳的一种残缺样式,它揭示着上手东西的仅还现成在手的存在。 ”也就是说,在人的需要的指引下,人类创造世界,而不是已有的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之物的一一地显现。凡是需要的都是上手的。在手的都是已在的。 “所以,世界就是此在作为存在者向来已曾在其中的何所在 ,是此在无论怎样转身而去,但纵到海角天涯也还不过

6、是向之归来的何所向 ”1p86-89。世界是此在的本质特征。 此之在,从现身出发“寻视而操劳着让某某东西来照面而具有牵连的性质” 。与此相关联的“世内照面的东西”逐渐地现身使此在世界“敞开”1p160。生存是此在的本质,由于生存,此在感知所需所能的共同的此在,现身是生存论意义上的一种展开方式,同样的有各种各样的在世的现象,包括被抛的境况和在世中的展开,以及世界之为世界。 “此在作为在世是会惧怕的 。 ”即人是具有“怕”的情绪。 “怕是现身的样式” 。 “怕之何所怕,乃是害怕着的存在者本身,即此在。唯有为存在而存在的存在者能够害怕。 ”“怕主要以?夺方式展开此在。 ”是与时间、与空间、与缘由有关

7、的具有威胁性质的内心恐惧。 “怕总也是因而所以怕” “但细究起来,因害怕就是为自己害怕。 ”1p166 此在作为在此是会惧怕的,怕是一种在世的样式,也是可以升级变化的,如4由害怕而惊吓,由惊吓而恐怖,由恐怖而惊骇。 在世的“此在”是须要现身的存在者,如果不现身,怎么知道有“此在”呢?其现身的方式,是通过“领会” (理解)存在的基本样式生存地表现“此”之在。但是,情绪影响着领会的表达,因而衍生出多样的表达形式即“解说” 。此在是有生存状态的存在者,而其他的须要在此在“关怀”下呈现出来。 “在生存论上,领会包含有此在之为能在的存在方式。 ”“此在原是可能之在。此在一向是它所能是者;此在如何是其可能

8、性,它就如何存在。 ”“此在作为它所是的能在”存在于若干的能在的状态之中, “领会”是这种能在的存在。可能性造就了繁荣的存在论者和存在者。 此在存在于说话、言语之中。说话、话语,是存在者用言语把“存在”展示出来。所以说,人说话,话说人。 “借助于所谈的东西把所涉的东西公开出来,从而使他人也能够通达所涉的东西。 ”1p38 这就是逻各斯所展示的结构。通过说话,把话题所及的存在者从其掩藏的状态里走出来,让人们观察、分析与判断,才可能知道“真”或“假” 。海德格尔认为, “有多少假象就有多少存在 。 ”当一种现象被揭示, “存在”复又沦入其它的遮蔽状态,重新被“掩埋”起来。真理存在于众多现象中间,它

9、只是诸种现象的一种。而存在于无穷的探索里。 “所有属于展示方式与解说方式的东西,所有构成这种研究所要求的概念方式的东西都叫做现象学的 。 ”“现象学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科学,即存在论。 ”“现象学描述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解释。 ”“此在的现象学就是诠释学。 ”通过诠释、解释,整理出一切存在探索之所以可能的条件, “存在的本真意义与此在5本己存在的基本结构就向居于此在本身的存在之领会宣告出来。 ”1p43-45 命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1.命题首先意味着展示2.命题也等于说是述谓3.命题意味着传达,意味着陈述出来。”“命题是有所传达有所规定的展示。 ”“世界就是展示出来的东西由之照面的世界。 ”而

10、“命题是根据已经在领会中展示的东西和寻视所揭示的东西进行展示的。 ”1p180-183 关于世界的整体意蕴通过有所领会的命题而“作为”存在者被逐渐地“从意蕴上割裂下来” ,这样通往属性的道路被打开, “而正是意蕴把周围世界规定为周围世界的。 ”1p185 系词“是”是对于“存在者”的揭示与展示。 “存在可能性” 、 “现成存在” 、“形式上有某某东西存在的那种意义上的存在”?“这个是(在) 及其阐释终归要同存在论分析工作的问题联系起来。 ”1p187 意义属于此在。 “意义”是相对于“关系” 、 “关联” 、 “结构”而言的,正因为有关,才会有意义。而这种关系是因为上手状态、照面、领会语言、话

11、语表述这些关系,可以表达意义而成为根据。语言是意义的形式(外壳) ,“言词吸取含义而生长,而非先有言词物,然后配上含义。 ”“任何话语中都有一个话语之所云本身,也就是在各种关于某某东西的愿望、发问、道出自身等等之中的那个所云本身。在这个所云中话语传达它自身。 ”“此在通过话语道出自身”1p189 生存论的状态或存在的样式,有“望(看、观察) ”“闻(听) ”“问”“切(把脉) ”等感官的与“领会”有关的“此在”对于存在者的揭示方式,此在与存在者则一直共在于世界。共在因为“望” “闻” “问” “切”而形成。 “此在”由于有所领会而寓于被领会的东西。关于“此在”的认6识是丰富的,居于两端之间的类

12、型。其中, “一端是在操劳领会中还全然隐绰未彰的解释,另一端是关于现成事物的理论命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着形形色色的中间阶段:关于周围世界中的事件的陈述,上手事物的描写,时事报道,一件事实的记录和确定,事态的叙述,事件的讲解”1p185 等等。 海德格尔认为, “良知”及其“良知的呼唤”是“召唤此在趋向最本己的罪责存在。 ”1p308-309 在这里,海氏把“良知”的选择自身存在为“决心” ,以为“此在”是通过“决心”实施选择而成为“存在者”的。他所言之良知的呼唤并不是用话语表现的,用声音表示的,只是一种形容而已,是一种内心的呼唤,表述一种强烈的“推动”和“陡然惊动”的心领神会,是一种“于无声

13、处听惊雷”的心灵震撼。这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良知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在”呼唤的对象,是什么?没有规定性。呼唤是什么,也是无。被召唤者,这种呼唤的本身是什么,仍无规定性。唯有一点是肯定的, “呼者唯致力于向唤起 。 ”“此在在良知中呼唤自身” , “呼声出于我而又逾越我” ,使我成为自我,常人成为真正的人。从而证明“此在实际上存在着” “它作为这样一种存在者生存着;这种存在者不得不如它所是的和所能的那样存在。 ”1p315-316 也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东西,一定会在一定的程度以一定的方式显现出来。先于自身的呼唤,人性的“良知”与“愿为良知” 。 “愿为良知,作为最本己能在中的自我领会,是

14、此在的展开状态的一种方式。 ”决心是此在展开状态的一种突出样式。是畏与敬畏之心,此在在呼唤中自我领会到最本己的能在,因为“关系” ,因缘展开了“此”世界,即是此在的7“世界” 。我以为,海德格尔所谓决心生存的此在即是“我在” 。 “在世”“展开状态”是包含有某种空间性的特征, “空间性奠基于展开状态之中”。我们所找寻的存在者是“存在者的本真整体性” ,这个存在者的特征是“唯有其生存包含有存在之领会的这个存在者” ,也就是说这一存在者是生存论与存在论的统一,是具有生存意义的存在者即人。 此在既存在于现实的日常生活里,也存在于历史中。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言而喻的。海德格尔思考的路径是,先有存在,

15、再有此在,最后才有存在者。此在是离存在最近的此之在,可能之在。相对于具体的我与抽象的人,他提出了“常人”的概念,说:“此在之谁首先并非我自己,而是常人自己。 ”1p307 常人不是人。也就是说,由存在到常人之在,再到我自己之在。先有常人,然后有自己。自己只不过是常人的一种生存变式。常人,不是具体的人,但一切人都是常人。常人,是一定的日常生活方式。平均状态的存在即是常人的生存状态。常人是一般意义上的抽象的人,是“指丧失了自我的此在 。 ”1p131 常人,可以从种、类的意义去领会。因为常人不是人,而是一般的普遍的存在方式。 “我”的出现不是首先的, “我”是在一般意义之下的特殊。海德格尔指出:“

16、如果我的意义是本己的自己,那么我并不首先存在,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方面而且是作为这个常人的被给予我自己的。 ”1p151 海氏自问,是谁选择本真的存在?他说:“谁真正在选择,始终还不确定。此在就这样无所选择地由无名氏牵着鼻子走,并从而处身于不确定的可能性中。 ”能在,可能之在,必然是无限的多数,于是乎就8有“可能性” “必然性” “现实性”的关系。因为具有“可能性” ,能在则“涌现”出来。显然,是可能性,不是客观性。如果是唯一的客观的,怎么会涌现出来呢?客观的是实在的,也是唯一的真理性,能在是无限的。此在是可能的在。 “我们必须先让此在之在的整个谜团涌现出来。 ”“必须先有可能道出的东西,道出才

17、是可能的。 ”1p173-174 由此可以看出“存在”在先, “道出” (规律的存在)在后。存在先于规律的揭示。关于“先”的结构。不是存在着一种“先”的客观存在,而是作为对于存在者的领会的筹划之中,存在者在它的可能性中尽可能地展开。世界是在世者的世界,存在是在世的可能性中展开的。由于此在的操劳而使自己“紧缚”在意蕴整体或者因缘整体的筹划之中。除生存外,对于先行筹划的可能性,存在者都是“无意义的存在者” ,所谓“意义”是“此在”所独有的。 “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及先行掌握构成了筹划的何所向。意义就是这个筹划的何所向,从筹划的何所向方面出发,某某东西作为某某东西得到领会。 ”1p177 海氏曾经叹息

18、道:“我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向着无意蕴沉降,而借此被展开的世界则只能开放出以无因无缘为性的存在者。畏之所畏为世界之无;而世界之无不等于说:在畏中似乎经验到世内现成事物的某种不在场。恰恰是世内现成事物必然来照面,这样一来它便荡然全无因缘而会在一种空荡荡无所慈悲的境界中显现。 ”1p391 他认为,只有生存意义的“此”才是本真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此在到处存在而又无?处存在。 ”1p395“绽出的时间性源始地敞明此 。?出的时间性首要地调整着此在本质上具有的一切生存论结9构的可能统一。 ”1p399 因此,世界的存在者是随着时间涌流出来的。 海德格尔把“时间性设定为此在的整体性存在意义。 ”他说:“在两

19、条界限之间的一段时间是赋予此在的,此在遍历这段时间的方式是:它向来只在现在是现实的 ,就仿佛把它的时间的一一相续的现在都跳跃一遍。 ”对于生命来说, “死只是此在的终结 ,从形式上来看,只是囊括此在整体性的一个终端。而另一个终端是开端 ,是出生 。只有这个生死之间的存在者表现出所寻求的整体。 ”因此,没有死,也就没有完整的概念,包括生和过程的存在,也就没有此在,具有生存意义的存在。只有所谓“有终结性”才使此在具有存在论和生存论的意义。 二、于是,我们要追问:海德格尔的“此在”世界之外有何存在?本体论研究应当追问有人的世界之外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研究是以有人的世界存在为前提的哲学,是以人为

20、本的哲学。我们不禁要问:有人,才有世界;没有人,有世界的存在吗?有海德格尔的“此在”世界之外的存在吗? 如果有人才有世界,那么,所谓的史前世界,没有人存在的自然世界,类人猿存在的远祖存在的世界等等,又怎样理解呢?那么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对于哲学的认识来说,等于是对牛弹琴。既然没有人,有世界,也就有了空间性存在,那么世界出现在人之前、此在之前,又怎么解释得通“此在”是世界的本质,是最贴近“在”的存在呢? 我以为,人的出现与存在和地球、宇宙相比较是渺小的甚至于可以忽略的,但是当与“世界”相联系,人是“此在” 。世界本体论的意义而言,是因为人在我在此在而世界得以存在。但是相对于自然来说,人与10万物一

21、样,不过是因时、因地、因缘产生的“此在” ,万物谁不“此在” 。只有“彼在”2p36-42,即是因时而在、因地而在、因缘而在时,才会有“此在” 。因此,当人能动地改变时间、空间与条件,可以改变“此在”而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 世界是由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共同组成的。人是世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没有人的世界是纯粹自然的世界,当世界有了人,世界也就成为了人化的自然世界。 这是一个悖论,认识的误区。难道哲学还没有科学具有思辨性?科学应当成为哲学的基础,应当成为哲学的一面镜子。历史是人创造的。科学证明,史前有史,世外有世。在人出现之前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抑或是无,但是对于存在来说确是漫长的真实的“有” 。这些

22、,考古学、古生物学、地质学等等都给予了我们不计其数的充分的令人信服的证明与证据。 哲学不难说明,人是所有事物中内涵最为丰富的,最具真实性的存在。海德格尔也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作为生存论分析的出发点,那么, “不仅须得把它倒转过来,而且还需要重新对它的内涵作出存在论现象上的证实。 ”1p243 首先是“我在” ,即是我在世界之中的存在,然后才是存在于世内的存在者的种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其中“我思”属于可能性的存在之一。 如果总是,我们在探讨“本真整体存在”的时候,跳不出从人到人的路子,我们的研究还不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我们揭开的生存法则所包含的生物进化的深度,这样,我们的哲学就沦为人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