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谈中小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对改革不同阶段国际业务经营主体以及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其次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外汇管理体制 改革历程 中小银行 国际业务 作为金融服务的一个概念和范畴,我国银行开办的国际业务最初产生于计划经济的外汇管理体制,之后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而不断发展。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各阶段的国际业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外汇管理体制也不断随之改革,以市场体制下的市场调节占主导代替了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支。与此相应,产生于计划经济的国际业务作
2、为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业务经营模式,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国际业务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以及经营规模都随着金融改革,尤其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而不断变化,是我国经济金融管理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的各项政策改革在银行经营领域的一个反映。具体来看,我国银行国际业务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 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汇资金缺口很大,几乎没有外汇收入,为了能够保证必要的外汇资金开支,当时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外汇管理体制,对外汇的收支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授权下行使外汇管理职责。在此阶段,我国的国际业务由中国银行一家垄断。国家按计划价
3、格统一收购私人部门所有的外汇收入,然后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二)专业经营时期(1979-1985 年)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之后金融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开放决策确立后,我国在外汇管理领域也逐步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改革。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1978-1985 年,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 21%的速度快速发展。 1979 年,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 ,国务院于当年 3 月批示同意,并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1979 年 10 月,国家提出“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
4、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之后四家国有专业银行相继恢复或成立,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但该阶段四大银行的分工比较明确,仍然只有中国银行才能办理外汇业务。中国银行在专营时期,依靠独特的垄断地位,国际业务发展迅速。 (三)多家参与时期(1986-1993 年) 在本阶段,中国银行对国际业务的垄断局面被打破。1986 年 12 月,邓小平要求“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此后我国国际业务经营主体格局发生了改变,国有专业银行不再被限制专营范围,而是可以跨领域开展业务,同时还放开新主体准入,批准设立了多家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外汇业务;多种金融机构参与外汇业务的格
5、局初步形成。1986 年 7 月,作为第一家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国有股份制、综合性、全能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率先打破了中国银行在国际业务上的垄断。1988 年四家国有银行也纷纷转型,打破了专业分割。后来陆续又设立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 年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成立,1988 年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成立,1992 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成立,1996 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成立就开始经营国际业务。 由于历史的原因,外汇业务是中国银行的核心业务,已形成了竞争优势。而其他银行的外汇业务比中国银行晚了几十年,无论从业经验还是人才储备在短期内都
6、无法比拟。虽然各行对国际业务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市场份额和发展速度都并不理想。 (四)商业化初期(1994-2004 年) 1993 年 11 月,国家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要求人民币币制和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4 年进行了一系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 年,我国宣布接受 IMF组织第八条款的规定,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一系列的改革使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家银行也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快了国际业务的发展步伐。 1.“行中行”模式。除中国银行外,其他各家银行为应对市场竞争均采取了强化机构的做法,即设立
7、了专门的经营机构国际业务部。国际业务部既搞经营,又抓管理,人、财、物权相对独立,俨然成为各家银行中的一个“小中国银行” 。 1996 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防止各家银行在机构名称上的不平等竞争,规定各家银行的经营机构不得以业务名称命名。各银行基层行的国际业务部门被迫更名,但对内仍然保留了国际业务部的机构设置,继续行使经营和管理的职能。这种“行中行”的模式在开办国际业务初期,可以迅速集中人员和各种资源优势,对初期快速发展业务是有利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 在此期间,国际业务的竞争变得激烈,但这时的竞争主要是“价格战”和“融资战” ,各行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价格,放宽融资条件。
8、 “行中行”的模式不利于风险控制和本外币业务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加上当时经济过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措施的缺失,结果造成国际业务的大批坏账产生。 2.本外币一体化经营。1999 年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 1.4 万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加强风险内控,国际业务也逐步摒弃了“行中行”的模式,而是改为按条线进行管理,实行“全行办外汇” ,国际业务不再是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在全行网点中扩散,开始走“本外币一体化”的道路。 3.对外开放。这一时期,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在入世的当天,我国向所有外资银行承诺开放对所有客户的外汇业务,同时,我国逐步扩大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从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为此后外资银行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