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458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社会保障法学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社会保障法作为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成为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但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方兴未艾,虽然已有不少优秀研究成果出现,但总体而言尚有很多的学术研究任务有待我们做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当前学界关于社会保障法学几个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梳理,旨在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法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关于“社会保障权”的探讨 社会保障权作为现代社会基本人权和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已构成人权谱系的新内容,理论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讨。其中,富龙飞(2011) ,从社会保障权概念界定、权利属性、法理基础、权利

2、保障救济等视角,以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社会保障权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李运华(2006) ,从社会保障权孕育的客观历史背景入手,阐述了社会保障权的形成发展,并指出由于我国特殊的法制国情,要使社会保障权真正成为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有待对宪法有关条文做出完善。赵海军(2012) ,从宪法考量出发,指出社会保障权既是社会权利、经济权利,更是宪法权利、基本权利,认为确立社会保障权的宪法地位对于发挥其保障作用尤为关键。肖巍(2012) ,从社会保障权实现角度,指出社会保障权实现必须考虑国情水平,我国社保体制的定位是“发展型福利” ,所以既要尽可能实现普惠,又要量力而行,特别是把权利与

3、责任挂起钩来。 二、关于“社会保障法价值理念”的探讨 目前,理论界对社会保障法价值理念这个社会保障法基本问题讨论较多,具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组:一是强调以“安全” 、 “公平”为核心。郑鹏程等(2001)通过对社会保障法的公平、效率价值观考察,指出社会保障法的基本价值理念既不是公平,也不是效率,而应该是安全,包括个人生活安全和社会安全;刘传刚等(2007) ,认为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是保障社会安全、实现社会公平、达到效益最大化;曹艳春(2003)则认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安全、实质正义。二是强调以“公平” 、 “效率”为核心。杜乐其等(2007)认为,社会保障法价值的理性诉

4、求应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并与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相一致;孙宪腾(2009)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并提出效率自身属性和我国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决定了社会保障法在优先考虑公平的同时必须兼顾效率;魏业彪、朱锴(2003)认为,公平是社会保障法核心价值理念,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协调容纳了公平和效率两种价值取向;三是强调以“公平”为核心。杨雅华(2005)认为,在社会保障法基本价值序列中,公平价值总是优先于秩序、效率;张超(2011)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保障法应把公平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并特别指出,一般来说,影响社会分配公平因素有竞争起点、机会、过程以及分

5、配结果等,故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要在竞争起点、机会、过程以及分配结果等方面体现公平价值优先原则;四是强调以“公平” 、 “正义” 、 “共享”为核心。李志明等(2008)指出,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理念应是公平、正义、共享,其中公平是首要理念、正义是基本价值目标、共享则是价值理念的皈依。 笔者在认同安全、公平、正义与共享价值的基础上,也十分认可效率价值,即通过社会保障的实施,使社会运行更加有效率。 三、关于“社会保障法特殊对象”的探讨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价值在于追求公平、正义,理论界比较关注失独老人、残疾人、服刑人员等几类特殊人群的保障问题。一是对失独老人群体的保障研究。失独老人群体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

6、 30 多年来产生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养老保障和情感寄托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目前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严重缺失。如何构建失独老人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理论和实务关注的热点问题。陈协平(2012)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保障体制,即尽快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保障法律制度;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减缓失独老人产生等,为解决我国这一新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参考。二是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余向东(2011)通过对美、德、日三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简要介绍,对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赵启峰博士(2011) ,深入研究了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演进历程和保障现状,确立了残疾人社会保障

7、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提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思路。三是对服刑人员社会保障研究。张晓敏(2012) ,通过重点分析日本、美国、意大利的立法研究,提出解决服刑人员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的一些建议,如通过立法将服刑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和服刑人员社会保障应以保障服刑人员刑释后的基本生活、降低再犯罪率、最终实现服刑人员社会保障权为目标和原则等。四是对运动员社会保障研究。蔡晓卫,唐闻捷(2004) ,从法律、经济角度阐述了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定位和立法模式选择,并提出了运动员社会保险基金的多种筹集渠道,对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制定有所裨益。五是对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杨国栋(2009)

8、针对我国养老保险的问题和我国现有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提出为农民工单独立法,出台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汪良军(2006)认为应制订专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 ,使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获得法律保护。以上观点都认为,弱势社会群体一样都具有人格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创造者,这是现代文明社会通行的法律和道德准则,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正能量释放。 四、关于“社会保障比较法”的探讨 学者周培(2010) ,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从立法技术层面提出了一些对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借鉴作用。常甜甜(2009) ,对社会保障法萌芽地英国社会保障法演变和改革进行梳理

9、,并提出有关建议。林俏博士(2012) ,对美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特点、问题及改革过程进行分析,对处于转型期中国给出了启示性建议: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立运行要以立法为保障,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应积极应对即将进入的老龄社会带来问题。陈培勇(2007) ,比较了智利和墨西哥的社会保障立法,重点分析了两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立法历程、保障待遇、融资、基金投资运营以及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体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目标。陈亚东(2006) ,对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两大法系的社会保障模式给予系统的利弊分析评判,比较研究了中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0、以更好地吸取精华,洋为中用。宋锡祥(2010) ,深入探讨分析了台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轨迹,指出台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早,社会保障品种较为齐全,涵盖面广,注重法制先行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推出“全民健康保险制度” ,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却引发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而入不敷出,昔日的“台湾奇迹”面临巨大挑战,亟需调整、梳理和整合。五、关于“社会保障法实施机制”的探讨 迟玉华(2012)认为,中国并存的二元经济是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主要障碍,要通过制定立法规划、明确立法路径、构建合适的法律体系,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行政法与刑法的协调,不

11、断加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骆梅芬(2013)强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是保障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今后应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作试点基础上,形成常态化对用人单位全面动态监管,实现对劳动争议早期预防和及时介入。张新生(2011) ,从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协调机制、司法及其救济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机制,其主要观点有: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人民法院也可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案件,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的效果;构建社会保障法的争议解决机制,确保社

12、会成员真正切实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六、关于“社会保障法实施责任”的归属探讨 姜彪(2012) ,在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政府责任现状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提出,要明确国家(政府)责任与其他义务主体责任的界限,界定政府的“公的责任”和社会的“私的责任” ;要在坚持社会保障以国家(政府)责任为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和扶植社会化管理机构或组织,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等。程蕾(2012)指出,作为一项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和壮大中产阶级;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为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度走向做出一种有理性的预期等发挥重要的国家责任。金韬(2010) ,提出国家、雇主、个人应分担社会保障责任。 总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学界通过对社会保障法关于保障权、价值理念、保障对象、实施机制等问题的研究,对启发我们的研究思维、推进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相关法律适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很值得广大有志于研究或从事社会保障领域工作的同仁加以关注。 作者简介:张爱萍(1980) ,女,山西孝义人,讲师,现供职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主要从事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领域研究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