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358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词探究摘 要:模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网络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语言模因论,着重探讨网络新词模因的形成原因、传播方式及其对网络语言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词 模因论 传播方式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生活。网络新词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作为公共社交媒介的功能与意义(秦秀白,2003) 。虽然网络新词的发展尚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但网络新词在数量上显然已经呈现“井喷”之势。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搜索栏中输入“网络新词” ,找到相关论文 726

2、 篇,但其中从模因论角度探讨网络新词的文章却只有 9 篇,约占 1.24%。以往对于网络英语新词的研究多从传统的词语构词法或是新词规范方面入手,鲜有从认知语言学范畴的模因论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新词汇的产生、发展实际上是语言使用主体的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本文尝试从模因论这一维度对网络新词展开研究。 二、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meme) ”一词是由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Dawkins(1976)在其所著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2首次提出。何自然(2005)将“meme”一词译为“模因”是有意让人们想到它是一种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3、。模因现象古来有之,我们文化的传播传递乃至整个文明的延续,模因都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模因像病毒那样感染和传播,它可以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或者传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而一个人一旦被这种“病毒”感染,它们便会寄生在其大脑中(何自然,2005) 。此后,这个人会将这种“病毒”传给他的下一代或者其他人。这种现象从来就很常见,例如服饰、口号、习惯用语的流行。网络语言、网络体的“人云亦云”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像“hold 住姐” “hold 住爱” “hold 不住啊”等就是语言模因的结果。模因的对象很广,它包括字词层面、句子层面、语篇层面甚至整个文化乃至社会实践生产层面。本文重点探讨网络新词中的模因现象。模因可

4、以是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模因与模因之间相互支持,形成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就是模因复合体。多数的模因选择相互结合成群组成模因复合体,因为“作为复合体的整体组成部分比处于分离状态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比简单模因更大的影响” 。如网络流行语“闪婚族” “月光族” “拼车族”等“XX 族” 。 “族”的汉语基本释义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摘自新华字典 ) ,传统上有“汉族、家族”等词语,但“闪婚族”等词汇显然不存在具有亲属关系的基本遗传特征,但他们具有的共同点是都是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某个群体,因而“共同特征下的某个群体”变成了模因,由此扩展出去的词汇便大量出现。 三、网络新词模因的

5、传播方式 传统词汇学的构词方式包括常见的派生、复合、缩略等,它们侧重3于从词汇内部形态上构成新词。虽然传统的构词法能衍生出大量的新词,但这种方法会导致词汇脱离文化语境而显得单调零散,而且有时网络新词的构词不符合传统语法规范而无法有效归类。而本文从语言模因角度分析新词产生、传播的方法则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比如“CU(see you ) 、88(Bye-bye) ”这类网络用语很难将其归类到传统构词法当中去。模因大体有两种传播方式:一是模因基因型传播,所谓基因型就是模因过程中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另一种则是模因表现型传播,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一)模因基因型传播 这种模因实质是“换汤不换药” ,内

6、容不变只是“外包装”加以装饰修改。网络语言的传播主要以基因型为主,信息传递过程中形式发生变化但内容却保持不变。模因基因型传播信息内容总是保持不变,而形式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但少数情况下形态会保持不变。 1.信息相同,形态发生变化 英国语言学家 Blevins(1983)提出了语言简约效应。在社交网络中这一点体现得更为充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最大量的信息,就出现了网络语言信息的删减和文字符号混用的情况。但信息表达形式的五花八门却未影响信息意思传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有一些网络用语采用谐音的方法来达到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的效果。 (1)词型缩略 NZ:New Zealand; CEO:Chie

7、f Executive Officer; 4BTW:By The Way(顺便提一下) ; LOL:Laughing OutLoud(大笑) ; TIA:Thanks In Advance(先表谢意) 以上这些缩略的模因,如“BTW”就是从它的完整表达“By The Way(顺便提一下) ”中复制过来的。其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未发生改变。 (2)谐声字 网络用语中常见的一些习惯用语,比如在网上聊天常用结束语“88” ,它是“bye-bye(再见) ”等的谐音形式。 “B4=before”(利用 4 的发音来代替音节“fore” ) 。 “13579”表示“odd”的意思,因

8、为“1、3、5、7、9”这些数字都是“奇数”和英文的“奇怪”用的是同一个词。 “大虾”是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们,或者是网络技术高超的人。“你 out 了”中的“out”是“out of date”的意思,指“落伍” “落后”,表达起来风趣幽默,听的人并不会感到反感或不被尊重。 (3)借代的大量使用 传统修辞学中的借代是指用部分特征来指代事物的整体,反之亦然。部分特征其实是语言中的模因被不断地复制加以传播从而衍生出大量的借代词汇。典型的如最近流行的“坑爹” 。意指与本人意愿有很大出入,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因为“爹”在汉语中有“老子”的意思, “老子”也是“自己”的一种霸气的说法,所以“坑爹”意为

9、“坑人”或“坑我” 。虽然这两者在意义的表达上相差无几,但是在情感语体色彩上“坑爹”较为形象生动。 (4)符号的大量使用 5网络符号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信息载体,它以网络新词的形式在现代网络生活中也大量存在(朱立志、王岩松,2006:103104) 。例如:“=_=”代表温馨的微笑;“:) ) ”代表大笑;“(-_-) ”代表暗自窃喜等,这些符号都是“笑”的模因。正如 Cassirer(1985)所指出的:“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 ,网络符号的大量出现正是集中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2.信息内容的直接引用 这类信息的模因是指不改变信息的内容和结构

10、直接加以应用。例如“水货”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现代汉语版)。 中国足坛在引进外援时不时冒出 “水货” 问题在于把关不严。英超劲旅阿森纳队在引进球员时所表现出的 更令人可悲的是,我们还在为能请到了这些名牌 “水货” 而庆幸!没有人会相信中国足协为了几个钱而故意挑选一个名不副实的 “水货” 对于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来说 上面几个句子中“水货”的意思都是指质量差、不合格。我们可以将“差劲”看作是“水货”的模因。 (二)模因表现型传播 模因表现型传播是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内容的模因。模因事物复制过程中只保留其形式而换以新的内容,这种以“旧瓶新酒”的方式横向扩散传

11、播的是模因的表现型,因而这种传播方式实质是形式相6同,内容各异。何自然(2005)提出表现型模因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 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 这类模因保留原来结构,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但其意思已发生改变,实为“形似神不似” 。比如“特困生”是指“上课特别想睡觉的学生” , “讨厌”是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 2.同形联想嫁接 这类模因是指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 2008 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语“做人不能太 CNN”。其中的“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但在上述语境中“CNN”是指“无耻”的意思,指 CNN 电台在

12、报道西藏“打砸抢”事件时严重歪曲事实,颠倒是非黑白,严重危害了我国国家安全。此后网上“CNN”这一新词便流传开来。由此可见“邪恶的行径”便是“CNN”这一词汇的模因。 3.同构异义 最近网上流行的“表哥” “房叔”等并非指代传统意义上的亲属关系,而是分别指“手上戴着名表的地方官员”和“拥有多套房子的城管官员” 。这些看似亲切的称谓实际上是对当下官场风气的一种讽刺和鞭挞。现如今“XX 门”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模因,随处可见“爆炸门” “骗补门”等各种“门” ,很明显“XX 门”已经成为一个强势的语言模因。而它最初形成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的“水门事件(The Watergate Event)

13、 ”,本该成为历史的“XX 门”却因为“艳照门”事件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现在被用来指代各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公共事件,和它原本有的“政治丑7闻”的含义相去甚远。 四、网络语言模因机制对语言环境的影响 语言的模因机制对语言本身乃至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何自然(2005)在语言模因论中指出模因与大脑、语言和文化这三者之间都存在密切关系。模因论作为各学科的交叉点在翻译理论、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直接体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在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话语习惯,模因机制对它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模因机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创造新词以及新的话语结构,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 网络语言

14、模因机制有助于创造出传统词汇系统中不存在的词汇和话语结构。如“被 XX”类新词汇的构词方式,以往常见的结构是“被 X”,而“被 XX”(“被就业、被全勤、被代表”等)结构的出现则是一个创新,也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2.后现代性在网络语言中的彰显 网络语言的超时空性使它可以脱离语言主体和语境的束缚而具备更广阔的意义空间(卡西尔,1985) 。最近由于古装剧甄嬛传的热播,网络上更是盛行起了甄嬛体。笔者从网络上随意摘抄了几段话, “方才见淘宝网上一只皮质书包,模样颜色极是俏丽,私心想着若是给你用来,定衬肤色,必是极好的” “这五一的假期真是极好的,虽然没有明媚日光的照耀,凉风习习倒也十分清爽。只可

15、惜欢乐的时光总是消失得极快的,如果能将这闲适多留住一日,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甄嬛体中出现的一些“方才” “极是” “私心” “极好的”等带有复古味道的词语使句子8读来别有一番书香味,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网民对个性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彰显。 (二)网络语言模因机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 “脑残体” “火星文”等别字的使用使得语言文字的规范受到很大的影响。 “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the oln

16、y iprmoe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be at the rghit pclae.The rset can be a tota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but the wrod as a wlohe. Amzanig!” (摘自百度百科) 。虽然句子大致意思能读懂,但段落中“错字连篇” 。有人说这是自我个性的张扬,但若这种现

17、象持续并大行其道将危害传统的民族文化。 2.语言的美感下降,语言深度模式被削平 从“犀利哥”到“章鱼帝” ,从“凡客体”到“羊羔体” ,从“蒜你狠”到“团购” ,2012 年的网络新词一波接着一波,很是热闹。网络新词依靠现代网络和强大的社交媒体在广大网民中进行传播,但很多网络新词的流行只是由于一传十十传百,很少有人去追根溯源。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语言的传播缺乏文化意义上的持久性和经典性。 五、结语 模因是人类心理认知的基本机制,对语言的发展有无法替代的影响。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了解模因对网络语言产生9的影响,网络新词模因的传播方式以及模因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对

18、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今后,此类研究还可以延伸到模因对网络语言作用机制的具体过程、语言模因机制和认知的关系等。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WW11YB“中国学生汉、英词汇推理加工机制研究”的部分成果。 )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范琳教授的悉心指导,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 2Dawkins,R.The Self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 3Levin

19、son,S.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 4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 (6). 5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 (6). 6黄慧君.论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J.中国校外教育,2009, (S3). 7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 (2). 8于根元.中国现代应用语言学纲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02005 . 9张仕海.网络词语探源、探因及其理论阐释以“五毛”新义的产生、流行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 (9). 10周红照.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体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 (6). 11郇昌鹏.从模因论角度解析 2009 年网络流行语J.语文学刊,2009, (10). 12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 (1). 13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 14朱立志,王岩松.从符号学角度审视“网络语言”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1). (方少华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