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产业的发展,面对化石能源耗尽、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形势,世界能源产业亟需向供应多元化和消费低碳化过渡,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是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内蒙古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煤炭起步,近年来在风电等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能源产业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在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内蒙古能源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内蒙古在经济社会发展“8337”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建设绿色能源输出基地目标,对未来内蒙古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2、回顾 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能源产业为内蒙古乃至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内蒙古能源产业不仅实现了从最初单纯的能源资源开采到加工的转换,也实现了从单一的传统能源产业扩展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并重的格局,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能源产业结构逐渐多元,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能源体系。 (一)煤炭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内蒙古的煤炭产业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能源产业发展极其缓慢,能源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全面计划经济的时期,内蒙古煤炭产业的发展始于对大炼钢铁运动的支持,以国有大型煤矿开发为主,煤炭的生产和消费
3、环节均遵从于政府计划,通过对产量、价格和运力的干预调节生产和资源分配。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内蒙古能源产业平稳发展,于“九五”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 年,内蒙古原煤产量为 10.4 亿吨,焦炭产量为 0.26 亿吨,分别较 1995 年增长约 15 倍和 6 倍。2012 年,内蒙古原煤销售中区外与区内比例、原煤外运中通过铁路与公路的比例都约为 3:2,内蒙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地位凸显。这个时期内蒙古煤炭产业经历了先发展后整顿和不断升级转型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加强,煤矿数量、平均单井产能及原煤产量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涌现
4、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推动了内蒙古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发展煤化工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内蒙古在建和规划了大量煤化工项目,通过煤炭的本地转化实现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二)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起步较煤炭要晚,大概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勘探投入不足、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的状态。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勘探投入的增加,内蒙古在“十一五”以来发现了大量油田和气田,为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同时,煤制油及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
5、的投产,增加了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供给。总体上看,内蒙古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以油气田勘探开发和探索煤炭转化为主要路径。从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来看,内蒙古原油和天然气发电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从“十一五”末期开始基本保持在 6%左右的水平,原油发电量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天然气发电量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煤炭产能快速释放的时期,天然气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十二五”期间原油加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内蒙古成品油生产较“十五”末期有升有降,其中,汽油和燃料油产量略有下降,柴油产量基本实现翻番,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成品油的需求,要依靠区外调入。 (三)电力工业的
6、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缓慢。1949 年,内蒙古仅有电厂11 座,发电装机容量 1.48 万千瓦,发电量 0.12 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国家电力工业的建设浪潮,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受到国家建设重点转移的影响,内蒙古电力工业始终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从 “七五” 末期到 “九五” 计划末期,内蒙古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下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在 “十五” 和 “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迅猛发展,是一个提量提质的过程。这个期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外送电量等多项指标实现连年增长并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内蒙古电力工业也逐渐由一煤独大的电力生产结构逐渐向多元化
7、发展过渡。一方面,受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制止无序建设和加强对火电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内蒙古火电快速扩张有所减缓;另一方面,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刺激,内蒙古风电、水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得到快速发展,丰富了内蒙古的能源供给结构。 二、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受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内蒙古能源产业进入一个缓和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能源管理体制还在不断深化,能源产业市场化也在逐步推进。但短期内,内蒙古煤化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难以改变。在应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给予节能减排
8、、水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和产能过剩等制约因素更多关注,这些制约因素是内蒙古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需要破解的首要难题。 (一)节能减排形势趋紧 在内蒙古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矛盾及纠纷造成了不良影响。内蒙古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以及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均占到九成左右,煤炭开采、运输、加工转化过程均存在一定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以煤为基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必然要面对节能减排的约束。2013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 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
9、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这对治理相关地区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是利好政策,但对煤炭产区则会产生巨大冲击,倒逼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敦促煤炭产业实现由煤炭外送向煤电外送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发电过程中的污染和排放将更多的留在区内,节能减排形势并不乐观。 (二)水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 不同发电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水资源消耗。内蒙古占全国 12.3%的国土面积上仅有全国 1.86%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并不容易。水资源是生物质能发电能否成功走向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因素,也是风电调峰需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条件。此外,煤化工属于水资源密集型
10、产业,吨产品耗水量达 10 万吨以上,大量煤化工项目的投产需水量巨大。水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现状,会直接导致能源企业对水资源的争夺。新建水库、水权转换及水资源跨区域调蓄等措施对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作用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水资源由行政调控向市场配置的转化是必然趋势,能源产业用水成本也将逐步提高。 (三)产能过剩存隐忧 “窝煤窝电”是近年来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最为社会关注的现象,供需矛盾是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始终存在的问题。过去的几年里, “窝煤窝电”现象集中出现主要源于公路、铁路及电网等外送通道建设的滞后,这是发展瓶颈造成的能源供需关系扭曲。持续增长的需求是保持内蒙古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当前
11、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同时,由于本地建设高载能项目和对外部市场对煤炭及煤电消费政策的限制,能源需求对内蒙古能源产业中煤炭生产和煤电产业链的发展支撑作用将明显减弱。除此之外,新能源产业中风电也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弃风窝电普遍存在,有并网难的技术因素,也有电网建设的滞后因素,这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投资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三、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应该也必须是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加快天然气及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来破解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实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巩
12、固内蒙古在我国能源战略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一)积极推广洁净煤技术 从国家能源战略选择角度考虑,积极推广洁净煤技术是必然选择。综合市场需求、技术成熟、环境保护、生产成本、能量转化效率、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因素,应在技术选择、项目批准、科技创新等层面严格把关,以适合本地情况、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引导煤基产业链的洁净化发展。同时,针对我区煤炭资源褐煤居多的情况,加快煤矸石处理、粉煤灰利用等煤炭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煤炭相关企业取得的洁净煤技术创新给予税收优惠,建立专项基金用于补贴能源企业引进洁净煤技术及设备。 (二)努力破解水资源矛盾 一要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分布和水资源供给,调
13、整能源产业布局;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合理调整能源企业水资源配额,同时,通过水权置换达到农业节水灌溉和满足工业需求的双赢,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通过政策和成本激励机制,提高能源相关企业的水资源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煤化工项目废水处理的监督,通过工艺升级和改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新水消耗和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水平,实现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能源产业政策协同机制 电网建设、电力消费是能源产业链下游的关键环节,也是导致内蒙古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环节。现有制度安排及政策导向对能源产业发展瓶颈及下游产品销售渠道关注较少,能源产品供需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使得煤炭相关产业发展受阻、新能源的投资效益也难以尽快实现。一方面通过加快输煤输电通道建设打通煤、电等能源产品外送瓶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寻找能源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积极探索能源跨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清洁能源产品外送。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