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复习材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148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复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科学复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科学复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科学复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科学复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内科学期中复习材料 此份重点由甲乙两班整合,有不全之处请大家参照课本复习 期中小测题型: 大题 目录 :一 .消化系统: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 二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略) 三 .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 一 消化系统 1.胃炎(老师讲本章大题不多) 1.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 1) 应激,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精神紧张。 ( 2) 药物,常见于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特异性环氧合酶抑制剂。 抗肿瘤化疗药物,口服铁剂、氯化钾及辣椒。 ( 3) 酒精 ( 4) 创伤和物理因素,如放置鼻胃管

2、、剧烈恶心或干呕、大剂量放射线照射 ( 5) 十二指肠 -胃反流 ( 6) 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 2.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重症可有呕血、黑粪、脱水、酸中毒或休克;轻症患者可无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可发现。 2)体征:上腹部压痛 3.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 1) Hp 感染( 2)十二指肠 -胃反流( 3)自身免疫( 4)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4.A型、 B型胃炎有什么区别 A型胃炎:即胃体胃炎,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少见,常有厌食、体重减轻及贫血,甚至恶性贫血表现。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多有高胃泌素血症,抗壁细胞抗体阳性,抗内因子抗体阳性

3、。 B型胃炎:即胃窦胃炎,常由 Hp 感染所致,胃酸分泌正常,胃泌素水平降低,存在抗壁细胞抗体。 5.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 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6.慢性胃炎的镜下特点 慢性非 萎缩性胃炎( CSG):黏膜呈红黄相间,或黏膜皱襞肿胀增粗 萎缩性胃炎 (CAG):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而平坦,黏液减少,黏膜变薄,有时可透见黏膜血管纹 7.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一) 对因治疗 ( 1) Hp

4、 相关胃炎: 1 种 PPI+2 种抗生素或 1 种铋剂 +2 种抗生素,疗程 714天 ( 2)十二指肠 -胃反流:助消化、改善胃肠动力 ( 3)自身免疫:糖皮质激素 ( 4)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补充复合维生素,改善胃肠营养。 (二) 对症治疗 抑制或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恶性贫血者终身注射维生素 B12 (三) 癌前状态处理 口服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 ;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含硒食物。药物不可逆转且确定没有淋巴结转移时,可在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并随访;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时考虑手术治疗。 (四) 患者教育 食物多样化;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

5、食物;避免过于粗糙、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戒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分睡眠。 8.按悉尼标准慢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可分 充血渗出性胃炎、平坦糜烂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皱襞增生性胃炎七种。 9.Hp 的检测有哪几种方法 ( 1) 非侵入性方法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 Hp 检 测的金标准之一) ( 2) 侵入性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金标准之一)及细菌培养 10.慢性胃炎的组织学变化:炎症,化生,萎缩,异型增生。 2.消化性溃疡(老师讲本章可出大题) 1.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病因 ( 1) Hp 感染 ( 2) 药物,如长期服用非甾体

6、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 3) 遗传易感性 ( 4) 胃排空障碍 ( 5) 其他原因:应激、吸烟、长期精神紧张、禁食无规律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是 上腹痛或不适,具有下列特点: ( 1) 慢性过程 ( 2)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交替,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 ( 3) 节律性:疼痛呈节律性并与进食明显相关 ( 4) 腹痛可被抑酸或抗 酸剂缓解。 3.消化性溃疡重要性并发症 ( 1) 上消化道出血 (2)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 4.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的主要临床表现 ( 1)突发上腹部疼痛,疼痛剧烈,持续加剧,迅速向全腹弥漫 ( 2)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 ( 3

7、)腹部压痛、反跳痛、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 4)腹部 X 线透视发现右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影可确诊 5.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 呕吐是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呕吐次数不多,但每次呕吐量多,吐后症状减轻,呕吐物含发酵宿食。伴有反酸。嗳气。上腹饱胀。反复呕吐可出现脱水及营养不良。体征有上 腹部胃型、胃蠕动波及震水音。 6.消化性溃疡合并癌变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多在 45 岁上,溃疡疼痛的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病情逐渐加重,内科疗效差。 7.消化性溃疡重要的治疗药物,并举例 ( 1)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 PPI

8、( 2)根除 Hp: 1 种 PPI+2 种抗生素或 1 种铋剂 +2 种抗生素,疗程 714天 ( 3)保护胃黏膜:铋剂,弱碱性抗酸剂 8.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的治疗措施 ( 1) 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以解除胃潴留 ( 2) 静脉输液,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 ( 3) 每晚用生理盐水洗胃并抽出 胃内容物以减轻炎症和水肿 ( 4) 营养较差者及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 ( 5) 应用 H2受体拮抗剂及 PPI 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应用吗叮林、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 6) 经 12 周积极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9.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和治疗措施 消除病因,控

9、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3.胃癌(老师讲要求不高) 1.胃癌的癌前期状态(癌前变化)包括以下疾病 ( 1) 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 2)胃息肉( 3)胃溃疡( 4)残胃炎 2.胃癌按病变形态如何分型 ( 1)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又分为隆起性(息肉 型)、平坦性(胃炎型)和凹陷性(溃疡型)。 ( 2)中晚期胃癌:即进展期胃癌,病变侵入肌层和全层,常伴有转移,分为息肉样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多发癌。 3.胃癌的并发症 出血 幽门或贲门梗阻 穿孔 4.胃癌侵袭与转移 1)直接蔓延:直接侵入邻近器官 2)淋巴转移:最早最常见,最初多局限于胃大、小

10、弯和胃周围的淋巴结,而后至远处淋巴结如左锁骨上淋巴结 (Virchow 淋巴结 )、腋下淋巴结等 3)血行播散:累及肝肾多见,其次肺、腹膜、肾上腺 4)腹腔内种植:癌细胞脱落入腹腔可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 Krukenberg 瘤 4.溃疡性结肠炎(老师建议两病对比学习) 1.溃疡性结肠炎(缩写 UC)的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 UC 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 ( 1)临床类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最多见),慢性持续型,急性型 ( 2)临床严重程度:轻度:腹泻 4 次 /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贫血轻或无,血沉正

11、常;重度:腹泻 6 次 /日,有明显黏液脓血便,发热,脉搏加快,血红蛋白 100g/L,血沉30mm/h。中度:介于二者之间。 ( 3)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左半结肠炎,全结 肠炎。 ( 4)病情分期:分为活动前和缓解期。 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 1) 目的:控制急性发作,黏膜愈合,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 2) 措施:控制炎症反应: 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患者教育。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 4.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要点(列表) 溃疡性结肠炎 (UC) 克罗恩病 (CD) 累及部位 左半结肠 右半结肠 腹痛部位 左下

12、及下腹部,排便后缓解 右下腹及脐周,排便后不缓解 腹泻及脓血便 多见 少见 病理表现 黏膜及黏膜下层 肠壁呈全 层性炎症 结肠镜检查 结肠袋消失,黏膜充血水肿,分泌亢进 呈跳跃阶段分布,黏膜呈鹅卵石样,非干酪性肉芽肿 5.消化道出血 1.简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头昏、心悸、出汗、黑蒙、口渴、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严重休克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2.简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血象的变化 ( 1)早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不大。 ( 2)34 小时以上才出现红细胞、血红蛋白数值降低

13、。 ( 3)出血后 2472 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 ( 4)24 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 ( 5)大出血 25 小时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血止后 23 天恢复正常。 3.简述提示严重大出血的征象 (输浓缩红细胞的指征) ( 1)收缩压 30mmHg ( 2)心率增快( 120 次 /分) ( 3)血红蛋白 5ml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每日出血量 50ml 黑便 胃内积血量 250ml 呕血 一次出血量 400ml 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全身症状 短时间内出血量 1000ml 休克 7.判断出现是否停止 ( 1) 反复呕血或黑粪(血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肠鸣音活跃 ( 2) 周围循环状态

14、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继续恶化 ( 3)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 4) 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6.急性胰腺炎 1.简述急性胰腺炎水肿型的病理变化 急性胰腺炎水肿型的病理变化是肉眼见胰腺肿大、苍白。显微镜下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腺泡坏死和散在点状脂肪坏死,血管变化不大。 2.简述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的变化特点 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于起病后 212 小时开始升高, 35 天后恢复正常; 超过 500U/L即可诊断本病。血淀粉酶高低不一定反应病情轻重。尿淀粉酶于起病 1214

15、小时开始上升, 12周后恢复正常;超过 1000U/L具有诊断价值。 3.简述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 1) 持续性上腹部剧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 2)恶心呕吐及腹胀( 3)高热( 4)休克 ( 5)胰腺外组织受累( 6)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4.简述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原则 ( 1) 一般治疗:补充体液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 ( 2) 减少胰腺分泌:如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使用生长抑素 ( 3) 胰酶抑制剂的应用 ( 4) 抗生素的使用 ( 5) 对症治疗 5.简述消化性溃疡穿孔与急 性胰腺炎的主要鉴别点 消化性溃疡穿孔有溃疡病史;腹膜炎体征,如肌紧张,肝浊音界缩小 X

16、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血淀粉酶不超过 500U/L。 急性胰腺炎无溃疡病史,可有胆道疾病史,常于暴食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上腹部疼痛,呈束带状;无肝浊音界缩小; X 线膈下无游离气体;血淀粉酶增高。 6.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 1) 胆道疾病: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 2) 酒精:可促进胰液分泌 ( 3) 胰管阻塞: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可引起胰管阻塞和胰管内压增高。 ( 4)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球后穿透溃疡、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憩室炎 ( 5) 手术与创伤:腹腔手术腹部钝挫伤损伤胰腺组织 ( 6) 代 谢障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钙血症 ( 7)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磺胺类 ( 8

17、) 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可继发于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甲型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9) 其他:各种自身免疫性的血管炎、胰腺主要血管栓带等血管病变。 7.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一) 轻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腹痛,多位于中左上腹部。常见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少,轻度脱水貌。 (二)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痛持续不缓、腹胀逐渐加重。 (三)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介于轻症急性胰腺炎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之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器官衰竭多在 48 小时内恢复。 二 .风湿性疾病 7.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1.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 ( 1)环境因素( 2)遗传易感性( 3)免疫紊乱 2.类风湿关

18、节炎关节表现的特点 ( 1)晨僵( 2)关节痛和压痛( 3)关节肿( 4)关节畸形( 5)关节功能障碍 3.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表现 ( 1) 类风湿结节( 2)类风湿血管炎( 3)肺、心、神经系统、干燥综合征 4.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1)血象( 2)炎性标志物:血沉和 C反应蛋白 ( 3)自身抗体: RF、抗 CCP 抗体( 4)免疫复合物和补体 ( 5)关节滑液( 6)关节影像学检查: X 线平片, CT 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1) 晨僵 1 小时 ( 2) 至少同时有 3 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 ( 3) 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 1 个关节区肿 ( 4)

19、对称性关节炎 ( 5) 有类风湿结节 ( 6) 血清 RF 阳性 ( 7) X 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6.类风湿关节炎与以下疾病鉴别 ( 1) 骨关节炎( 2)强直性脊柱炎( 3)银屑病关节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 5)痛风 7.X 线平片:初诊至少应摄手指及腕关节的 X 线片 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关节端骨质疏松 期:关节间隙变窄 期:关节面出现虫蚀样改变 期: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老师讲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出大题 三 .循环系统疾病 8.心脏瓣膜病 1.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哪些症状 ( 1) 呼吸困难( 2)咳嗽( 3)咯血( 4)血栓栓塞 (

20、 5)其他症状:左心房显著扩大、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右心室衰竭时可出现消化道淤血症状 2.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见哪些体征 ( 1) 严重二尖瓣狭窄体征: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起病于儿童期者心前区隆起;明显右心室扩大时剑突下可触及收缩期抬举样搏动。右心衰竭时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肝大、双下肢水肿 ( 2) 心音:二尖瓣狭窄时,心尖区可闻及亢进的第一心音,呈拍击样,并可闻及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 ( 3) 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特征性杂音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局限,左侧卧位明显,用力呼气或运动可增强,常伴舒张

21、期震颤;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导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格斯杂音;右心室扩大时,胸骨左缘第 4、 5 肋间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听诊时可发现哪些阳性体征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 3/6 级或以上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向左腋下、左肩胛下部传导。 4.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 (一 )症状 ( 1)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 ( 2)慢性 无症状 严重返流者早期出现疲乏无力,晚期发生呼吸困难 最终出现左心衰、右心衰 (二)体征 . 心尖抬举样搏动 . 心音 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分裂

22、. 心脏杂音 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前叶损害,杂音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后叶异常者杂音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传导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 心房颤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较常见 体循环栓塞 心力衰竭:急性者早期出现,慢性者晚期发生 猝死: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的患者 6.哪些疾病可导致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如何鉴别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关闭不全、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均可在心尖区或整个心前区听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是由于左室扩大及二尖瓣扩大导致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但二尖瓣无增厚及钙化,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发现各疾病

23、的特征性表现。 7.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见哪些周围血管征 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双重杂音、劲动脉搏动明显以及随心搏呈节律性点头 运动等周围血管征。 8.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有哪些症状 ( 1) 呼吸困难( 2)心绞痛( 3)晕厥 9.风湿性心脏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常见哪些主要并发症 ( 1) 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栓塞(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肺部感染 10.风湿性心脏病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各自适应症如何 ( 1) 经皮气囊瓣膜成形术:适用于单纯瓣膜狭窄者。适应症:瓣叶活动度好,无明显钙化,瓣下结构无明显增厚者

24、;高龄伴有严重冠心病,因其他严重的肺、肾疾病及肿瘤等不宜或拒绝外科瓣膜分离、替换手术者;妊娠伴严重呼吸困难;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者 ( 2) 二尖瓣闭式 分离术:临床少用 ( 3) 二尖瓣直视分离术:适用于瓣叶严重钙化、病变累及腱索和乳头肌、左心房内有血栓或狭窄的患者 ( 4) 人工瓣膜替换术:适应症: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级或级,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有明显主动脉瓣和 /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致左室明显增大者;瓣膜广泛钙化而不能分离或修补者 9.高血压 1.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哪些 ( 1)血压调节机制失衡( 2)遗传学说( 3)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 4)钠盐摄入过多( 5)精神神经学说

25、( 6)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 7)胰岛素抵抗( 8)其他:肥胖,吸烟 2.高血压 1 级, 2 级, 3 级的分 级标准 1 级:收缩压 140159mmHg 和 /或舒张压 9099mmHg 2 级:收缩压 160179mmHg 和 /或舒张压 100109mmHg 3 级:收缩压 180mmHg 和 /或舒张压 110mmHg 3.高血压病应与哪些疾病(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 1) 肾实质性高血压( 2)肾动脉狭窄( 3)嗜铬细胞瘤 (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6)主动脉缩窄 4.高血压治疗的的降压药物有哪几类,并列出 12 个代表药 ( 1) 利尿剂:

26、噻嗪类:氢氯噻嗪;袢利尿剂:呋塞米;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 2)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 3) 钙拮 抗剂:硝苯地平控释剂 (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 ( 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氯沙坦 ( 6) 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新版教材没列出) 5.简述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个人建议熟悉) ( 1) 迅速降压:硝普钠 ( 2) 降低颅内压:呋塞米;甘露醇 ( 3) 制止抽搐: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6.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特点 ( 1) 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 ( 2)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

27、下降后即可消失。 ( 3) 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并发症 ( 1)脑 血管病( 2)心力衰竭和冠心病( 3)慢性肾衰竭( 4)主动脉夹层 7.诊断标准 ( 1)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 140mmHg 和 /或舒张压均 90mmHg 可诊断高血压 ( 2) 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正常,也诊断为高血压。 一旦诊断高血压,必须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8.高血压治疗原则 (1)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

28、)降压药物治疗对象:高血压 2 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 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患者;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血压控制目标: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 140/90mmHg。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130/80mmHg。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 150mmHg 以下,如果耐受可降至 140mmHg 以下。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9.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 1)小剂量(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3)联合用药( 4)

29、个体化 10.联合方案 ( 1) ACEI/ARB+二氢吡啶类 CCB; ( 2) 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 ( 3) 二氢吡啶类 CCB+噻嗪类利尿剂; ( 4) 二氢吡啶类 CCB+受体拮抗剂。 11.高血压急症治疗原则 ( 1) 及时降低血压( 2)控制性降压( 3)合理选择降压药( 4)避免使用的药物:利血平、强力的利尿药。 12.原发性高血压伴肾脏损害和肾实质性高血压鉴别 原发性高血压伴肾脏损害 肾实质性高血压 长时间高血压控制不佳后出现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不良后出现高血压 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夜尿、低比重尿)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蛋白尿) 面色红润 面色苍白(合并贫血) 血压较容易控制 血 压高且难以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