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496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利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摘要:广州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是中国较早出现郊区化的城市之一。而近十年来,随着广州城市演变及行政区划不断的调整,新时期下的郊区化发展阶段又进展如何?本文应用霍尔城市演变模型,基于对广州各区县 1982-2010 年人口数据分析,鉴定其城市演进阶段及郊区化程度,并结合郊区化发展原因及动力机制对该模型下不同时期的不同结果做以解析和探讨。 关键词:霍尔城市演变模型;郊区化;广州;新阶段 郊区化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郊区化雏形是八十年代末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大连、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城

2、市建设改革,旧城更新,工业区外迁,城市边缘居住区等,逐渐由原来的向心集聚转变为离心扩散发展,郊区化趋势日渐明显。但是随着 2005 年广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划分及新时期下郊区化判定需要重新考量,郊区化程度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探究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来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意义。 一、模型和郊区化概念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彼得.霍尔(P.Hall)提出的城市演变模型是认识城市发展阶段与鉴定城市郊区化的经典模型,认为城市中心区出现人口负增长是城市郊区化的典型标志。该模型根据大都市中心区与郊区间聚集的向心力和扩散的离心力比较,把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分成

3、5 个阶段:(1)绝对集中阶段。郊区人口向城市中心区聚集,使城市中心区人口高速增长;(2)相对集中阶段。中心区和郊区人口同时增长,但向心聚集增长高于离心扩散增长;(3)相对分散化阶段。郊区人口增长高于中心区,离心扩散占据主导;(4)绝对分散阶段。中心区人口负增长,离心扩散明显;(5)流失的分散阶段。中心区出现“空心化” ,人口流向郊区及非都市区,进入严重的郊区化及逆城市化阶段。 应用霍尔的城市演变过程理论,可以通过第三阶段相对分散化和第四阶段绝对分散中中心区人口负增长来判定郊区化的前兆和初期现象,郊区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中心区与郊区之间集聚与扩散关系发生逆转的阶段,当离心力超过了向心力

4、,那么城市发展便进入了郊区化。而郊区化具体表现是城市中心和建成区的人口、就业、工业、商业、服务业逐渐向郊区迁移的现象。奥沙利文在城市经济学一书中归纳了郊区化的形式,即人口郊区化、制造业郊区化、零售业郊区化以及办工业郊区化。 二、广州 1982-2010 年间郊区化进程的霍尔模型检验 本文选取 1982 年之后广州的户籍人口数据,为判断霍尔城市演变模型下城市发展阶段做以人口增长计算。将广州市各区县分为中心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区三个部分。中心区包括荔湾区、越秀区、东山区以及海珠区的西北部;近郊区包括芳村区、天河区、海珠区东南部、白云区、黄埔区以及番禺区的北部;远郊区包括番禺区南部、花都区、增城市和从

5、化市。但是由于 2005 年 5 月广州市对其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广州老城区内的越秀区和东山区合并,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原有的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升格为行政区,成为新的萝岗区和南沙区。调整区划后的广州,整体上仍保持 10 个行政区和两个县级市。而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调整后新时期下的广州是否还具有霍尔模型下郊区化的典型数据结构特征。 对 1982-2004 年及 2004-2010 年的各区县常住人口变动进行统计,得出人口每年增长率或年均增率,综合整理后结果见表一及表二。表一中的四区县即远郊的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及从化。表二中的荔湾区、越秀区为 2005 年调整后两区,萝岗

6、区和南沙区为新设立行政区。 1982-2000 年,城市中心区的荔湾、越秀区出现了负的年均增长率(见表一) ,海珠区增长率也基本低于近郊和远郊的其它区。根据霍尔模型,这是城市发展第三阶段相对分散化阶段,郊区化的典型标志;2000-2004 年,越秀区保持人口负增长,中心其它区增长率也明显低于近郊区增长率,近郊的天河区这 20 年来每年保持着远高于其它远郊区及中心区的增长,满足模型第三阶段特点。调整区划后的广州,2005 到 2010 年人口增长率与之前的趋势有所改变(见表二) ,除了荔湾区出现过短期的人口绝对减少,其它各区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绝对增长(表二中 2005 年增长率栏出现较大差异,主

7、要由于区域部分剥离等原因造成,此处仅作为参考) 。2006-2010 年均增长率显示,天河区年增 4.46%,远高于全市1.44%,成为近郊区中离心扩散的代表,这组数据还显示与以往不同趋势的结果:首先,中心的越秀区出现连年的人口绝对增长,不过增长率远低于近远郊区,这是霍尔模型第二阶段的特点。其次,远郊区人口增长势头迅猛,如番禺、白云南沙以及以高于全市一倍的 2.92%增长率仅次于天河区。最后,近郊的黄浦区增率却只有全市的一半,仅高于荔湾与越秀区,这也与模型第三阶段近郊区增速应高于远郊有出入。 三、新阶段模型结果分析结合郊区化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 广州 2011 年达到城市化率近 90%,远超过全

8、国的 50%,而郊区化发展也同样迅猛。近郊区基本处于霍尔城市演进模型中的第三及四阶段,广州的郊区化趋势延续并且程度日益加深,如天河区保持了近 30 年的高速增长。广州郊区化发展特征主要是工业先于人口,带动人口的郊区化特征,先后出现了工业郊区化、人口郊区化、商业郊区化。所以尽管2005 年前广州出现了霍尔模型绝对分散特征,但是随着郊区化动力机制中户籍改革、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旧城改造、住房制度改革等动力因素发挥作用的减弱,以及新时期下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的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等原因,无论是中心区还是近郊远郊区都出现了绝对增长,出现了霍尔模型第三阶段相对分散甚至是第二阶段相对集中阶段特征。不过,新时期下

9、,广州郊区化发展新阶段也有其更突出作用的动力机制,可以为模型结果的不同趋势做以分析。首先,产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交通通讯水平的发展。多条地铁线路的相继开通,连接远郊的交通更加便捷,使得远郊区增长迅猛。其次,市民居住观念改变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私家车的增加。越来越多人变被动为主动地迁移到郊区居住,享受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如番禺区近年来商品房成交量巨大,位于全市领先地位。再次,城市整体规划的变动。如大学城、新城亚运村等的建立,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开拓使得远郊区发展同近郊区齐头并进。最后,由于本文选取的数字是常住户籍人口,这与实际居住人口数字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有人住在郊区可是户籍仍留在中心。总之,模型检验的早些时期结果和新时期结果趋势虽然稍有不同,但是总体上理论和实际是相符合的。广州郊区化发展返回霍尔模型第二阶段的状况正是广州郊区化程度加深,范围更广的体现,是城市演进中波浪式前进的新阶段特征。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北京郊区化引发的思考J.地理科学,1996, 16(3):198-206. 2谭杨威:广州城市郊区化发展初探J.广东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5 期:189-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