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603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法制视域下如何加强“城镇化”的环境问题治理摘 要 2012 年 12 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然而,在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侧重于经济效益而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搁置在了一边,造成“城市病”和“农村病”进一步恶化,影响美丽中国的建设。本文在法制视域下通过分析过去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来探讨现在及以后城镇化过程中避免环境问题产生的方法。 关键词 法制 城镇化 环境 作者简介:潘韬,福州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171-02 在经济增速不

2、断回落的今天,很多人都在思考今后 10 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而城镇化再度被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或是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带来经济增长、促进投资、推动服务业发展、扩大内需等好处,他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比如,大部分城市都在扩建新区,都在搞大景观建设,建设形象城市、生态城市,修大马路和大广场,完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浪费资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与在十八大上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背道而驰。 一、城镇化过程

3、中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人口膨胀 通常情况下,特大型城市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市中各项自然资源消耗负担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生活垃圾、污水、废气等废弃物的排放。城镇化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人口增长。但如果城镇的人口增长过快,一旦其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排泄量超出了城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就会带来城镇环境污染。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

4、于不注重事前规划,加上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乱伐乱砍、违法占用耕地、随意破坏湖泊、沼泽等现象不时发生,破坏了生物的固有栖息地,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进而制约了城镇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盲目扩大,耕地减少。在城镇化建设初期,由于对城镇的功能、性质认识不清楚,定位不准确,一些城镇在追求向大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等问题,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土地被圈占闲置等现象。这样就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降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四)环境污染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农民的非农就业是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而被

5、同步带动起来的。而在带动农民非农就业过程中,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眼下中小城镇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承接过程中,很多地区以牺牲环保、资源枯竭、农民土地利益损失为代价。工业生产活动在城镇地区的集中,如果治理不周,工业企业所排放出来的废水、废物、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会在一个位点上集中。当这些污染物排放超过自然系统本身的净化能力后,就会产生环境问题。一些城镇尚无系统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而就近排放;有的城镇其生活垃圾还主要采用的是露天堆放等简单处理方式。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和随意堆放的固体垃圾,极易对城镇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五)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我国支撑城

6、镇化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等都到了极限,人口和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社会管理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以水资源为例,全国有 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 110 座严重缺水,缺水总量达 105 亿立方米。“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过度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质量增长,造成城镇化发展对土地、水等资源过度依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二、规避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具体举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

7、人口总量,但是自然资源却远远不足以全面满足所有人口的小号。在我国先进的情势下,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呈逆相关的态势。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但是人均可以利用的资源却紧缺匮乏;而在西部边远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与开发条件。这就造成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矛盾丛生的困难局面,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城镇化问题中又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城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样一来,才能尽我们的所能保证在有限资源这一制约的基础上,加强合理的资源分配,调控

8、东西资源、技术、经济条件的不平衡,维持我国经济长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为努力建设美丽城镇,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做到保证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必须以同样长期稳定有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故相关法律制度的维护和保障便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加强优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国家要站在战略高度,根据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和东西经度跨度差异所引起的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因地制宜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符合具体国土国情科的

9、城市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各地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本地区人口、土地、环境、资源分布等情况,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现社会生产高效集约、人民生活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根本,对于这一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极大的重视。在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地区为了修建交通设施、发展商品房经济,将许多原来应该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侵占,用以发展地区经济。然而这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往往便是存在极大局限性的,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破坏是根本而不可逆的。土地肥力与生物群落的恢复力都是有限的,工程项目的

10、建设的破坏基本都是远远超出其恢复能力的限度。故我国应带在立法上进一步加强对于土地使用规范化程序化、审批的严格化的完善,保障土地的合理使用。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等相关法律,全面促进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各地区在发展城镇经济过程中,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依托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聚集产业和人口,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低耗能经济、循环经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在城镇化过程中,注意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一方面采用先进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水源;另一方面,淘汰高耗水企业,推进水循环利用,建

11、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在我国看似不算紧缺,然而实际上我国的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却并不高,再对应上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工业用水量,基本上我国可以认定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我国必须在重复利用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方面加强立法、司法的双重监管,同时加强对违反用水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与个人,尤其是该污染企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加大城镇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对以前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按照城市标准,对城市噪音、污水等污染物进行

12、达标处理和控制,增加城市绿地和林地面积,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的环境保护是一项复合型的技术难题,与之相对应的是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也是一样技术性强、对司法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放在一个着重的位置来看待,加大力度对环境法学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各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扶持与帮助。集中力量尽早出台一部更加完善、有效、复合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国际环境地位的环境保护法典。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城镇化建设中,首先,政府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不在唯 GDP 为最终目标;其次,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源交易平台,以利于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因势利导的方式引导光带群众的黄静保护意识,提高居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城镇经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