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皮中运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603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表皮中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表皮中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表皮中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表皮中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表皮中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表皮中运动摘要:公共性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可以说是其“灵魂”并反映着这类建筑的开放程度。在塑造公共建筑的公共性方面有一种日趋成熟的手法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的表皮空间并容纳人的活动。这篇文章目的是为了探讨表皮空间的演进与塑造,以期提高公共建筑的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建筑;公共性:表皮空间;运动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10-0107-02 1 前言 一直以来,公共空间作为社会共有的文化价值和民主的理想体现,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平等自由的行为场所。这种消除排他性的公共空间往往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

2、多元文化的载体。之所以称之为“公共建筑”是因为其提供了一个公众活动、交往的平台,有着必然的开放价值,这样公共性才能得以体现。 近年来,在公共建筑的创作上一直在强调“关注民生、回归大众” ,无疑是为了强化此类建筑的公共意识。当然,公共建筑的公共性表达有着多种手法。但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仅探讨在表皮空间中运动的角度来塑造公共建筑的公共性,以期提高其开放程度。 2 表皮设计的演进 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人物柯布西耶曾将建筑划分为量体、表皮和平面三个要素。但从他的实践情况来看,他似乎在极尽展现几何量体的雕塑美感与受光感,相比较而言,皮层所构成的立面仅限于辅助体量本身的构成,并无多大意义,光线与

3、体量才是主角。尽管表皮从原来的承重体系中独立出来,获得了形式的自由,但是没有太多引起这一代建筑师的关注。 表皮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渐渐地与结构脱离,将视点关注于建筑立面上单纯的表述,而并没有深入到内部空间中,在材料的利用上可以有多选择性的随机组合与叠加构成。此时建筑皮层突出了视觉感官上的感受性,其自我意识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组织与自我表达来实现。这种自主性的表达,引发了“如语言结构般的建筑成为抽象的哲学思考并以此表达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或者成为完全自主的有机体而成为另一种自然II” 。这一类的建筑师比如当代的为数众多的日本建筑师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石上纯也、隈研吾等(图 1) ,以及欧洲的

4、建筑师彼得卒母托、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图 2) ,都在追求一种表皮层面的极致化表述,使立面成为内外领域的一层薄膜,这层类似于介质的薄膜突破与超越了以往窗与墙所组构的形式,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立面的印象,也改变了材料上的功能,将立面表皮上的材料提升到设计中主要思考的位置,使表皮成为可感知的界面。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材料与结构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元审美的价值取向。皮层材料的可选择搭配性造就了超越传统建筑上的量体与里面的操作,表皮在设计、材料与工艺上的复合性被提出,并最终达到整合一切功能性的内容。建筑内部秩序的可以被感知,活动与流线能够被表皮容纳并被观察,这些都是表皮运用的结果,这些似乎成为了表达公共建筑的

5、公共性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3 表皮空间的体现 皮层发展到此时开始有了“浅薄的空间体现,有着可以参与艺术表现的感性能量,加入了时间就成为建筑隐性的艺术文本” 。时间之于建筑,有着历时性的参与过程,这个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表皮材料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出现的附加“阅历”沧桑感的体现。如同卒母托设计的瓦尔斯温泉浴场(图 3) ,浴场室内走道墙壁上经年累月形成的锈渍就有一种唯美的时间姿态和城实的建造态度。在时间的轴线上,建筑既消耗着自身,又创造着自身:消耗的是物质,创造的是精神。其二是以“人”为主体的运动参与表皮空间其中,这也许是反映公共性的一种很讨巧的设计方法。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态度让空间变得轻巧与暧

6、昧,皮层成为了内部空间的延伸表达,也就有了深度感。其不再仅限于单面叠加的语法,而是一种皮层空间的透视延伸,可以借由皮层感受到空间的创造。在大舍建筑设计的作品上海青浦私营企业协会办公与接待中心(图4)项目中,从外观可以看出建筑的表皮被一分为二,并从属于各自不同的结构系统,至此皮层具有了层次和深度,并且两层表皮各自担负着自己的语言表述功能。被分开的表皮最宽有四米的距离,在其中引入景观并将人的流线安排在其中,一条缓长的坡道在内外两层表皮中穿梭, “恍如隔世”般的进行现实与理想的文本置换,陌生与熟悉在这里夹杂碰撞,进行着对艺术文本的解读。 4 运动最终在表皮中实现 在皮层的演进过程中,似乎遵循着界面感

7、逐渐降低、暧昧性逐渐增强、空间层次也越来越丰富的规律。表皮开始尝试与内部空间的功能作分离的考量,而且表皮在分离考量的同时也自成为空间的一部分,即一种内部空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转换空间。表皮至此有了厚度深度,有了层级性与层级感,表皮的空间完全可以容纳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最终,运动在表皮中得以实现。 此时,表皮多层面的意义也开始加深,突出了性格与调性,带有一种反传统与反文化的表述,展现出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在张雷设计的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展览馆的项目中,由于其在城市中公共空间的角色与定位,开放与漫游成了此项目对外表述的象征语言。建筑以一个简单的几何量体出现从而将注意力引向了对表皮的关注,半透明的表皮加上底

8、层架空区域以轻盈并谦虚的姿态贴近场地,诠释着设计师对当地独特人文的理解,编织着属于自身的浪漫语调。类似于具有表皮一空间倾向的其它作品,被一分为二的皮层具有了“不可言说”的深度与层次感。而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建筑,为了体现其开放程度,设计者将参观流线部分安排在皮层空间内,交通系统贯穿着建筑内外,在里外被拉开距离的两层表皮中“自由驰骋” ,忽明忽暗的空间感受、室内外的双向过度一切在暗示着这个复杂建筑的空间秩序,这是仅通过表皮的外部观察难以探知的。 “边缘开放”于是也就成了一套独立于其他建筑的自我语言。换一种更为明确的表达:这是一种借助于将人的行为流线(即运动)组织到表皮空间内而来塑造公共建筑的公共性的。不仅公共性得到一个贴切、适度又“时尚”的表达手法,而且在空间效果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结语 当皮层具有了深度与层次,也就具备了容纳人的活动的基本功能。将运动贯穿其内并借助透明轻量的最外层表皮被人所探知,逐渐成为表达公共建筑公共性的常用手法,合理并适度利用可以增加建筑的人文气质与开放程度,甚至空间感受也会得到加强。这种自我组织化的架构有着多重语句以及语义向度使得建筑中所呈现的语言非中心化。毋庸置疑,这种多元性的思考也带来了传统建筑思维模式的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