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633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以重庆市为例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西部城市重庆为例,从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论述了重庆市生态工业的发展成效。进而针对重庆市生态工业构建现状,从工业内部结构、生态环保意识、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论述了生态工业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立足于已有的构建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两大模式的确立、两批试点的推进,阐述了“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强化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生产模式 生态工业(ecological 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

2、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重庆市近年来的生态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生态工业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环保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所以,延续已有的发展成效,针对实际中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笔者认为,加快重庆市生态工业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面向于“两大模式的确立、两批试点的推进” ,即确立生态工业的消费模式、生产模式,推进生态园区、生态型企业的试点建设。 一、重庆市发展生态工业的实践成效 1.“节能降耗”的效果显著。近几年来,重庆市坚持一手抓资

3、源开发,一手抓节约工程建设,始终把节约放在工作首位,并逐步形成了节水、节电、节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所以,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总体发展水平挤居全国前列。 (1)城市节能工作取得骄人成效。2012 年,重庆市能耗水平居全国前列,0.710吨标准煤/万元的单位 GDP 能耗,相比较于发达国家,呈现出越小的能耗水平差距;(2)在节材、节地和节水等方面,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在节水方面,通过对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产品、耗水行业等,实施严格的水定额管理,并依托节水型器具的推广,全面开展工业节水节。据有关统计来看,在“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工业增加用水量呈下降趋势,2011 年

4、就下降 12%左右;在节材方面,重庆市的散装水泥发展迅速,在 2008-2011 年间,累积散装水泥量达 3 亿吨,跃居西部省市前列;在节地方面,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多层建筑标准化建设。 2.资源综合利用进展明显。 (1)全市资源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当前,重庆市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值方面,已超过 120 余亿,就 2012 年综合利用的废弃资源达 4 千余万吨。全市现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有十余家,日处理垃圾六千余万吨。而对于建筑垃圾、废旧建材、废旧轮胎等的综合利用,也在大力的推进之中;(2)与之配套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为资源综合利用建设提供了保障。在固体废

5、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初步建立了循环利用体系,而对于电子产品、建筑垃圾轮胎等废弃垃圾,以形成了资源回收处理体系雏形。同时,基于技术创新,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效化、清洁化。 3.生态园区建设势头良好,大批落后产能被淘汰。 (1)在过去的五年间,重庆市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稳步推行,相继关停小火电机组、炼钢厂、造纸厂等,并大力改造了 1200 台低效工业锅炉,关停 1210 座粘土砖瓦窑,淘汰 1607 万吨的落后水泥产能。所以,全市积极推进结构产能转变,并以创新的姿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相关任务;(2)稳步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出台额一系列的建设文件及意见,鼓励等地区开展生态园建设及改造工程。 4.

6、扎实推进企业“节能、清洁”生产。随着清洁能源促进法的不断贯彻实施,全市针对化工、造纸、热点、印染等行业,及工业园区的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行全面的清洁生产的推进工作。从实际来看,全市安排了 1 千余家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并已有过半企业自愿审核。 二、重庆市发展生态工业存在的问题 1.工业内部结构不完善。在重庆市的工业经济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传统产业的比重呈现居高不下的情形,一些传统产业污染严重,且所占比例较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规模化发展,符合生态工业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仍需进一步推 。不过,近年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取代

7、传统产业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对工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2.生态环保意识薄弱。从实际来看,消费者和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形成较大偏差。当前,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一些环保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依托于高技术和较大资金的投入,这就使得中小企业无力支撑。同时,绿化环保产品在质量要求上,高于非绿色产品,这样一来,产品的成本价格高,削减了企业的经济创收。相比较于发达国家,重庆市的消费水平较低,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能力却总体较弱。 3.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生态工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强调人力、物力等的大量投入。目前,重庆市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

8、,以激励生态工业的发展。并且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即使在现实中已形成的扶持领域,也存在扶持力度缺乏、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所以,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建设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对于节能、节水产品的研发、生产及使用,市财政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对节能技术、产品、设备等的研发及推广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4.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庆市在生态工业的发展建设中,存在责任不明确、多头治理等问题,特别是机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职责交叉等情形。所以,全市在大力推进生态工业的建设过程中,仍需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工作,以形成协同互助的工作局面。同时,生态工业发

9、展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科学的节能排放指标、监督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等。 5.科技支撑力度缺乏。生态工业建设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先进技术、工艺等的有力支撑。当前,在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再生等领域,相关关键技术仍不成熟、在应用方面表现出较大难度。并且在生态工业链中,产品的生产、流动等过程,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以至于生态化改造成效甚微,一些先进管理、理念无法发挥其真正效力,进而限制了物资资源化和再利用等过程建设。科技水平不高,是重庆是发展生态工业的突出表现,大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阻碍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三、加速重庆市生态工业

10、建设的措施 1.明确生态工业的生产模式。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模式,是发展生态工业的基础,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需求。一体化生态工业模式,即资源循环利用、资源消耗减量化、区域工业常态化等一体。 (1)确立资源消耗减量化,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在生态工业的建设过程中,将资源消耗减量化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生态工业发展的目标。在节能方面,对于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利用热力和余压、余热,实现梯级的能源利用模式;加快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及利用,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在节水方面,在纺织、动力发电等高耗水行业,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节水工作,强化定额用水管理效力,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1、;积极推广污水、雨水等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快淘汰相关落后产品、设备等。在节材方面,大力推进材料节约代用,实施“以竹代木”的节材模式;严厉整治粘土砖瓦窑,提倡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与使用等。 (2)确立资源利用循环化,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基于我市的市场机制优势,大力扶持与发展资源利用企业,提高废弃资源的利用水平;扶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展,强化对废纸、金属等资源的回收利用;建设废旧资源再生基地,积极建立废旧轮胎、家电等的回收利用体系;引导企业间废弃资源的交换使用,以提高资源利用价值;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对社会各类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做大做强再生资源企业。 (3)确立企业生产清洁化,推进企业排污减量。在

12、稳步推进生态工业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企业生产清洁,减少企业排污量,是实现工业生产资源减量化的关键。针对水泥、冶金等高消耗行业及工业园区,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的覆盖率,以推进全市企业清洁生产。着力抓好年取水量在 30 万立方米以上、年耗能在 5000 吨标煤以上企业的审核工作,对于污水、有毒材料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企业需要责令整改,并依法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4)确立区域工业生态化,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全市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并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形成以生态为导向的产业结构;构建完善的生态工业产业链,形成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生态工业体系;以风能、生物能、光热等能源为重点,有序推广新能源的规模

13、化研发、使用;紧紧依托核心技术,有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强化自主研发力度,并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新环保技术的国产化,这是促使工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落实生态工业园示范区建设,有力推动产业密集型发展,并强化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依托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重视生态性企业群建设,以实现全市经济板块的转变。 2.确立支撑生态工业的消费模式。生态工业的消费模式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绿色认证” 、 “认识采购”和“绿色消费” 。 (1)鼓励企业绿色认证。通过政策激励的强化,创造有力条件,鼓励企业推广使用 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取得进口国家的绿色标志。例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 、

14、德国的“蓝色天使”等。 (2)积极引导企业绿色采购。强化企业绿色采购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环保意识;积极指导企业绿色采购,落实好采购的各个环节,并及时对绿色产品目录进行完善;强化绿色采购监督,构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绿色采购情形;整合现有认证资源,实现绿色采购标准的科学统一。 (3)大力倡导社会绿色消费。强化绿色消费引导,提升民众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而进行绿色消费;倡导民众使用绿色健康产品,重视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转变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强调“健康、自然、环保、舒适”的消费观念,进而提高消费者可持续消费行为。 3.推进生态型园区和企业试点。生态工业的构建中,积极建设一

15、批试点生态型企业和园区,形成重庆市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建设再生资源基地为重点,并在现有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进行重新整合;引导工业园区建立共生关系企业,转变传统的工业园区模式;对工业园区内的物质流、水流、能流等进行重新集成,建立企业间的循环利用渠道和机制;针对共生关系的企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改造;对于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要一手抓规划设计、一手抓项目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的途径,建设试点生态工业园区,以促使生态城市建设。 四、结束语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大力推动生态城市构建的进程中,生态工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生态工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强调重庆市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形成完善的生态工业体系与机制,以促使生态工业健康发展,进而促使重庆生态城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国迎:中国西部城市生态工业系统构建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164. 2张立霞: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58-60. 3李春发:生态城市建设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2009(09):23-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