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891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现状及中西方研究的差异内容摘要:积极心理学在组织管理领域以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代表,以发掘员工的积极潜能,促进组织健康发展为研究取向。本文通过对 2005-2012 年我国有关积极组织管理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中西方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与西方相比,中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积极组织管理 积极组织学术研究 积极组织行为学 自二十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发起积极心理学运动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积极性”的研究已渗透到教育、医疗、经济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在组织管理领域,积极心理学促成了两大

2、并行而又互补的运动积极组织学术研究(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POS)和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 ,这两大运动的蓬勃发展组成了组织管理新的研究领域积极组织管理,以发掘员工的积极潜能,促进组织健康发展为研究取向(罗霞、陈维,2009) 。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由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 Cameron 等人倡导发起,并在 2002 年成立了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小组,该小组由多国知名大学的学者组成,旨在为积极组织与领导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的发展与传播。积极组织学术研究是关

3、于组织中积极导向的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关注组织及其成员的积极结果、过程和原因,以及为组织和个人带来积极效果的积极动力因素,如韧性、信任、组织美德、正向偏离等。它的基本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积极性,指强调研究上升的、肯定的、促进组织成长的环境和动力因素;组织性,指这些积极的动力因素如何在组织内形成和发展;学术性,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注重理论建构,为积极组织的运作、实践和培训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Cameron K S、Caza A,2004) 。 积极组织行为学起源于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盖洛普领导力研究所,由著名组织行为学家、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 Fred Luthans 提出,定义为“为提升今天工作场所中

4、的绩效,针对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可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所进行的研究及其运用” 。这一定义确定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及其所包含概念的标准,即符合 POB 的心理优势或能力必须是状态类(state-like)的、积极的、有理论和研究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并且与工作绩效有关(Luthans F、Yousse C M、Avolio B J,2008) 。根据这些标准,Luthans 等人选出了最符合 POB 研究的四项心理能力: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并将这四项能力提升为一个更高层次的核心概念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PsyCa

5、p) 。然而,心理资本不仅仅只有这四个,它是很多符合 POB 标准的能力的集合体,这些能力不仅以累加的方式,而且会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POB 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心理资本及一些潜在的心理资本变量,如:创造力、主观幸福感、沉浸体验、感恩、情绪智力、精神性等。 虽然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都研究组织的积极性,但二者的侧重点却不同:POS 更倾向于关注宏观的组织层面,涉及的是一些对绩效有影响,有可能是可以开发,也有可能是不能开发的构念,如仁爱和善良等(王蓓,2009) ;而 POB 主要从微观的个体层面出发,研究的是状态类的可开发的且对绩效有影响的构念。然而,两者并不是绝对的分离,有许

6、多重叠的研究互相支持(如:美德、韧性等) 。 国外关于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始于 21 世纪初,Donaldson SI 和 Ko I(2010)曾对国外 2001-2008 年有关积极组织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研究范围已经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发展到对影响因素、过程和结果的研究以及测量和应用。我国对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则始于 2005 年,虽然此前也有关于组织中“积极性”的研究,但却不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以 POS 和 POB 的理论为基础。随着近几年来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积极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无论从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都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为了全面了

7、解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及整体趋势,本文通过对 2005-2012 年收录在中国知网上的国内有关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文献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特点,发现不足所在,以期促进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发展。 中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数量 调查发现,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9 年是一个发展的转折点。虽然,积极组织行为学类的文献量在 2012 年(18 篇)相比 2011 年(20 篇)有所减少,这可能与研究者的统计时间有关,一些文章还未收录在中国知网,但这并不影响 POB 在中国的整体发展趋势(见表 1) 。 (二)积极组

8、织管理的文献来源 从文献来源上看,如表 2 所示,文献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我国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均主要发表于学术期刊(47篇)上,且经济管理类期刊最多。相比积极组织学术研究仅局限于学术期刊,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则在硕士论文(16 篇) 、博士论文(5 篇) 、会议论文(5 篇)和报纸(1 篇)都有涉及。可见,中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还是高等院校占主导地位,经管院校较强。这与 Donaldson SI 和 Ko I(2010)的统计结果一致,他们的调查显示:国外积极组织管理类文章也主要集中在经管类期刊,发表最多的期刊是组织行为学杂志 ,占有全部统计文献(107 篇)中的 9

9、篇。但我国并没有任何一份期刊的发表量占显著优势,发表最多的经济管理期刊也仅占有全部统计文献中的3 篇,反应出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自身独立的学术阵地。 (三)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主题 我国在积极组织学术研究方面还处在理论介绍和概念普及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尚未展开。相比之下,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题就广泛的多,除了理论探讨还有各个相关构念的研究,其中心理资本的研究最多(39.2%) ,其次是 POB 理论框架及其应用指导(14.9%) ,见表 3。然而,国外研究最多的是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工作场所和组织中的应用,心理资本在 Donaldson SI 和 Ko I 列出的 20 类研究主题中只排

10、第九。 这些特点与积极组织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传播有很大关系。2005 年,Luthans 等人发表的关于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文章就是以 422 名中国员工为被试(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Li Weixing,2005) 。2008 年,心理资本全球第一个建设性的项目在中国移动某省级公司启动,Luthans 也亲临现场跟省公司的总经理、机关党委书记一起来开展,如今,这个项目在国际上已得到非常高的评价。同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翻译的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一书在国内出版,这是 Luthans 等人合著的第一本关于其理论的综合性权威著作。2010

11、 年 4 月 1 日至 2 日,Luthans 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 EAP 与职业心理健康论坛” ,并发表题为“中国 EAP 的全新积极路径:员工心理资本的投资与开发”的演讲;同时,举办免费公益讲座,宣传“心理资本”这一新兴管理概念,开设工作坊,对中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一系列的活动直接推动了我国 POB 的发展,可见2009 年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研究的增长并不是一个偶然,尤其是 Luthans与中国企业的频繁交流,使“心理资本”的理念在我国管理界深入人心,更掀起了一股研究的浪潮持续至今。在笔者的统计中,5 篇博士论文全部是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16 篇硕士论文中有 7 篇也是

12、关于此主题。相较而言,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的传播就很欠缺,这也许是因它的学科性质所致,正如 POS 的发起者 Jane E.Dutton 等人(2006)所言:POS 并不是采用某一具体的理论或框架,而是对积极组织理论的整体描绘,POB 是它的一个研究分支。可见,POS 的包容性毋庸置疑,但理论观点相对零散,不利于系统的传播与学习。 此外,在我国心理资本的研究中,较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因素来探讨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心理资本会影响到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组织承诺、主观幸福感等,较少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心理资本自身,这无疑不利于在我们的实际国情下对心理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四) 积极组织管理的

13、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积极组织管理研究中非实证方法和实证方法随研究数量的增加都有增长,虽然非实证方法的研究多于实证研究,但在 2008 年两者的研究数量已趋于相同(非实证方法 18 篇,实证方法 19篇) (Donaldson SI,Ko I,2010) 。而目前我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还是非实证方法为主(见表 4) ,以介绍传播积极的管理理念为主要任务。也许,这体现了国人重“思辨”的思维特点,西方更重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和思维范式。当然,在一个新领域的发展初期,引入概念、思辨比较是必须的,但如果真正的想把先进的思维理念为己所用、创造价值,被动的接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主动的创新,结合我们

14、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 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并比较了中西方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与西方相比,中国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未来研究可选取更加广泛的主题,做更多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而不仅仅是跟随国外成熟的研究方向;除被试的自我报告外,采用更丰富的实验设计,如行为实验、认知反应、眼动、ERP 等多样化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将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军队、医护人员等特殊组织团体,加强本土化研究。此外,我们也不能过度强调积极的组织行为,而忽视组织中的消极现象:积极的心理能力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

15、,消极的心理能力有时却导致积极的结果。所以,进行全面的组织行为研究,就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效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最后,希望本研究能对广大积极组织管理的研究者有所帮助和启发,以促进中国积极组织管理的发展,营造幸福企业,激发企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罗霞,陈维.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积极组织管理J.经济管理,2009(10) 2.Cameron KS, Caza A.Introduction:Contribution to the Discipline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7(6) 3.Luthans F,Yousse CM,Avolio BJ.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王蓓.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综述J.科学教育,2009(1) 5.Donaldson SI, Ko I.Positiv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cholarship: A Review of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and Evidence Base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