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经济增长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增长经由消费渠道和生产渠道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都是顺贸易偏向型的,最终综合农产品贸易效应也是顺贸易偏向型的;并且入世后,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条件是趋于改善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积极探索和发展更加适合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关注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农产品贸易正常开展时,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经济增长 农产品贸易 贸易效应 引言 入世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到 2011 年,我国
2、农产品贸易总额为 1356.43 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为 770.26 亿美元,农产品出口为 586.17 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 133.89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作为农产品贸易的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致力于合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经济增长对农产品贸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经济增长与贸易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谓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关于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Rybczynski(1955)提出了著名的“Rybczynski 定理” ,讨论了反映经济增长一个侧面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对经济体国内生产格
3、局及贸易条件的影响。Bhagwati(1973)指出,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导致该经济体福利水平的下降,出现“灾难性增长” (梁丹丹等,2005) 。 关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来考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用净出口的增量除以 GDP 的增量来表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如 Mc Combie(1985) 、王子先(1998)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课题组(1999)和彭福伟(1999)等;二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或联立方程组来分析,如林毅夫和李永军(2003) 、邱晓华等(2005) ;三是采用非竞争型投
4、入产出模型,如吴振宇和沈利军(2004) 、刘碧云等(20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等。 关于贸易与增长之间的反馈关系。Helpman and Krugman(1985)指出,由生产率增长而导致的规模经济的实现,促使出口的增加;出口的增加将导致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生产率进一步提升(梁丹丹,2006) 。鉴于此,本文在借鉴现有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并对促进农产品产出及农产品贸易的更好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理论基础 本文讨论的研究方法与框架,主要借鉴了龚关(2001)提及的分析框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的四大贸易效应分别为:消费效
5、应、生产效应、综合效应以及贸易条件效应。 (一)消费效应(CE) 消费效应是在不改变贸易品相对价格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所导致的进口需求的变化与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增长使得该经济体是更多地依赖国内生产,还是更多地依赖贸易进口。即: (1) 其中,dY 和 dY 分别为商品/服务 A 的边际消费和平均消费,EdY为 AD(进口品 A 的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且 EdY =dY /dY。如果其值大于 0,则说明进口品需求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效应为顺贸易偏向型(P) ;若其值小于 0,则消费效应为反贸易偏向型(A) ,即进口品需求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减少;若其
6、值等于 0,则说明进口品需求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保持不变,即消费效应是中性(N)的。 (二)生产效应(PE) 生产效应是反映进口品(商品或服务)的国内生产(产出)的增长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增长之间的关系。即: (2) 公式(2)中,sY 和 sY 分别为商品/服务 A 的边际供给和平均供给,EsY 为 AS(为进口品 A 的国内供给或产出)的收入弹性,且EsY=sY /sY。 如果其值大于 0,则说明进口品的国内供给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效应表现为反贸易偏向型(A) ;若其值小于 0,则生产效应为顺贸易偏向型(P) ,即进口品的国内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
7、出增加而减少;若其值等于 0,则说明进口品的国内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增加而保持不变,即生产效应为中性(N)的。 (三)综合效应(SE) 经济增长的综合贸易效应或净贸易效应是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即: (3) 如果公式(3)为正,表明综合贸易效应为顺贸易偏向型(P)的;如果公式(3)为负,说明综合贸易效应为反贸易偏向型的;如果其值等于 0,则说明综合贸易效应是中性(N)的。 (四)贸易条件效应(TE) 一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会使其进口量发生变化,其提供曲线将会移动,从而其贸易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对于大国经济,其贸易量的变化会对其自身贸易条件产生影响。即: (4) 其中: (5) 而
8、 Q1A 和 Q2B 分别表示经济体 1 对商品或服务 A 的过度需求和经济体 2 对商品或服务 B 的过度需求。当 dY 0,从而显示经济体的贸易条件是改善的;当 dY sY 时,dp/d0,从而表明经济体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即出现所谓的“灾难性增长” ;当 dY =sY 时,dp/d=0,即经济增长对相对价格水平不发生作用。 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的研究的样本时间跨度为 2002-2011 年,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是以 GDP 衡量的经济增长、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国内农产品生产等相关指标。对这些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作以下说明: 关于农产品贸易的统计数据。本文选取的农产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是根据中国统计
9、年鉴中的“进出口货物分类” ,将第一类(活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二类(植物产品) 、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和动、植物蜡) 、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等共四类的统计数据加总而得。 本文用 GDP 来衡量经济增长。考虑到与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单位的一致性,根据 2002-2011 年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价(中间价) ,计算出了其相应年份的 GDP 美元值。 关于国内农产品产出的数据。本文选取的农产品产出值为第一产业(农业)的产值,有关原始数据均从 2003-2012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并根据 2002-2011 年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
10、价(中间价) ,计算出了其相应年份的美元值。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相关的数据均为名义值。理论上,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将名义值折算成实际值。对 GDP、农业产出值而言,可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第一产业价格指数折算为实际值;但对农产品贸易数据来说,需要利用进口和出口的价格指数,而这些指数我国的官方统计部门不提供,故而本文不能将农产品贸易的名义值折实换算成实际值。因此,为保持统计数据的一致性,上述数据均采用名义值。 实证分析 (一)消费效应 由表 1 可知,在整个时段 2002-2011 年,我国经济增长经由消费渠道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顺贸易偏向型的,但前后两个时段差异较大,2
11、008-2011 年是反贸易偏向型的,而 2002-2008 年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而在 2002-2011 年这 10 年间,顺贸易偏向型增长出现的年份有 6 年,分别是 2003-2004 年、2007-2008 年、2010-2011 年;反贸易偏向型增长出现的年份有 4 年,分别是 2002 年、2005-2006 年和 2009 年。这说明,在所考察的样本时期内,以消费效应反映的我国经济增长的农产品贸易效应虽不十分稳定,但总体趋势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即表明农产品进口需求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二)生产效应 根据表 1 的结果,在整个时段 2002-2011 年,
12、我国经济增长经由生产渠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是顺贸易偏向型的。若分年度考察,反贸易偏向型增长出现的年份只有 2004 年,其余 9 年均为顺贸易偏向型增长。这说明,在所考察的样本时期内,以生产效应反映的我国经济增长的农产品贸易效应是稳定的,总体趋势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即说明,与农产品进口相竞争的国内农产品产出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减少。 (三)综合效应 由表 1 可知,在整个时间段以及两个分时间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农产品贸易效应都是顺贸易偏向型的。分年度看,顺贸易偏向型出现的年份有 9 年,分别是 2002-2003 年、2005-2011 年;反贸易偏向型出现的年份只有 1 年,即
13、2004 年。从总体趋势看,我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农产品贸易效应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 (四)贸易条件效应 在整个样本期 2002-2011 年,dY-sY 值为负,这一跨期结论与2002-2011 各年度的具体表现一致。根据前面的讨论,计算结果似乎可以证明,对我国这个农产品贸易大国而言,入世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条件是趋于改善的。 结论及启示 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经由消费渠道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是顺贸易偏向型的,这说明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国内对农产品存在过度需求,导致农产品进口以更大的幅度趋于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经由生产渠道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这说明伴随
14、着经济增长,我国农产品产出不足,导致农产品产出占国内总产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增长而趋于减少。综合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的结果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农产品贸易效应则是顺贸易偏向型的。综合考虑经济的增长、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在我国加入 WTO 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条件是趋于改善的。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的细碎化经营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和发展更加适合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增强农民在交易中的地位;关注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的趋势,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破农产品贸易的贸易壁垒,积极应对各种农产品贸易摩擦,以扩大农产品出口。 参考文献 1.梁丹丹,程大中.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5(10) 2.张汉东,胡朝麟.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 3.梁丹丹.我国经济增长的服务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龚关.国际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前沿丛书,邹恒甫总主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