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与思考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语文教学有很多任务,但最重要最简单也是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让学生喜欢语文,让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感兴趣。有了兴趣,语文学习便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的生命个性与学习相结合的一次次诗意的旅行。可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 比如阅读,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文字的敏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的滋润,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舒展生命的活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白,语文需要酝酿,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面对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策略
2、,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滋润。 1 立足文本,突出阅读的效用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而每个学生对于阅读的期待,几乎都是读有所获、读有所得。对于学生阅读后的感受,教师不应该去肤浅的迎合,而是要选择直面文本,找到挖掘文本的机枢。 对于艰深晦涩的文本,则需要教师用自己真实的思想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有时需要教师大胆的“示范” 。尽管这种“示范”之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在教师的示范和启发下形成的,但是这种理解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深层阅读。即教师有思想,学生能模仿。在我们刚刚学过的逍遥游就是较难读的篇目,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或感悟直接传递给学生:“蜩与学鸠”是可笑的,
3、大鹏比“之二虫”视野广阔,这就是空间层面的“逍遥游” 。那么其他的理解也就应运而生:“小年不及大年”,不管你的年限多长,总归是天地一瞬,这是时间层面的“逍遥游” 。 对于较长的文本,需要教师能够以新鲜的视角走进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开始,就是教师进一步推进深层阅读的起点。所以,阅读中的教与学应该是:教师需智慧,学生感兴趣。因此面对较长的文本,如果换个切入的方式借用当下热播影视剧常用的手法“穿越” ,问学生祝福哪些内容采用了“穿越”的写法?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就把祝福中“倒叙”的部分筛选出来。进而追问学生:这些内容都写了哪些事?于是,学生顺着这个思路,逐步展开对文本
4、叙述内容的阅读。 2 把握文体特征,体验独特情感 散文是以抒发作者独特感受、传达作家真实“自我”的个性和感情为第一要义的体裁。所以,散文阅读往往需要与作者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作品来了解、感受作家这个人,通过作家这个人来分享、领会他所写的散文这个作品。文因人异, “有一种人便有一种散文” 。反过来说,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个人思想情绪的再现,是作者人格的体现,品读散文就是在倾听作者本人的心声。散文中所呈现的是作者个人思想、精神、情趣甚至是作者生活原生态再现。散文丰富的内涵正是源于这种丰富性才呈现独立、自由、多样性。 同样是写北平,郁达夫故都的秋所描绘的他喜爱和眷恋的北平秋景,虽是“清、静、悲凉”
5、的,但却最投合他的心境。老舍想北平是他用心的倾诉,倾诉二十年来观察、感悟和享受到的北平。林语堂动人的北平眼光则更全面,他看到的是北平整体的形象、整体的生活、各色人等的生活。这些散文所反映出来的人事物以及主观感受、所寄寓的情感、所描绘的生活片段都是各有特色的。 3 寻找文本的内在联系,挖掘深层含义 阅读教学一定要坚持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文字中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当我们面对文本表象的、显性的意义不断追问,才有可能向文本的深层含义进军。而对于经典文字的研读,并不是无目的的探究,更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借助选文与选文单元的内在联系,
6、去寻找内在的解读规律,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解读文本时,不只抓住文本之间一两个相似点,文本与意义之间的相似点越多,理解越深入,思维也就越严密。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者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生物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包身工的结尾处,作者由包身工联想到捕鱼的墨鸦;还有马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那些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创作成的经典文章了。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诗歌,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这样的表现也很突出。这首诗歌可以解读为是一位老者抒发人生将近的忧伤,同时也是抒发一位诗人对王朝衰败的感喟。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
7、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 ,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 ,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文本与意义之间就有了
8、更为密切的关联,学生就会认识到,文本的情节和形象是有血肉有精神的。正是有了旺盛的血脉和健壮的肌肉,才会散发出如此昂扬的精神。 因此 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坚持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思维的严密。 4 品味语言,替换比较,体味文字的音律之美 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作者而言,锤炼语言就是在锤炼思想,语言的丰富体现了内心的丰富;对读者而言,品味语言就是透过文字直达作者内心,得到更多美的体悟。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的品味落到实处而不是隔靴搔痒?品味语言,替换比较,就是很好的方式。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每个字的声音”所以,我在品味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推敲字义,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要推敲声音,体悟文字的音律之美。学生对文字愈发敏感,审美素养就会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 千里不辞行路远”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旅程。旅途中,我会更加坚定执著于自己的信念,在漫长的时光中收获一路的情趣、愉悦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