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 年以后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进展【摘要】对创业产业概念内涵进行了辨析,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的梳理,反思近年的研究进展,探寻我国未来开展该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创意产业;评价体系;空间发展;城市再生;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生产要素的产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后发国家,国内创意产业发展和研究方兴未艾,有必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反思,寻找适合我国实际的研究方向
2、和思路。 概念及内涵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由此被各国政界、经界和学界广泛采用和理解。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内涵包括各类产业类型中具有知识产权保障,通过独创性的思维过程,产生出智力成果,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价值链高端的行业部门;狭义的创意产业即为“文化的经济化”或“文化创意产业”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关于创意产业研
3、究进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创意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创意经济的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四倍,不仅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还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增进社会的和谐。基于此,国内外涌现多学科,多角度和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 2.1 关于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 近两年,国内外的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集中以下几方面:空间集聚规律、空间布局特征两方面。 2.1.1 空间集聚规律 近年来,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技术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都针对产业集群现象,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全球层面,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世界其它少数发达国家
4、和地区;在一国层面,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特征,这一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已是不争事实。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内部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肖雁飞(2007)在从创意产业经济空间机制入手进行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基于人脑创意创造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驱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意消费需求升级与城市经济转型压力,因此,完成工业化进程、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动力越强。 更多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学者更从微观层面,分析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试图以此为基地,探讨城市促进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其中,国内学者更多以创意产业较发达的大都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耿斌(2008 年)以上海市经委分 3
5、批颁布的 50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借鉴集群理论中的技术创新说,认为影响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特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产业集群因素、文化因素、景观环境因素、交通因素、管理因素等,其背后的主导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市场双方。 2.1.2 空间布局特征 为解决创意产业空间布局问题,学术界结合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厉无畏认为,上海创意产业空间布局主要有四种模式:1)依托高校而建;2)由老厂房、老仓库改建,是城市内部产业转移的结果;3)完全新建的;4)依托传统基础进行升级。黄鹤(2009)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对象,研究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具有一定区
6、位选择性,重点考虑交通条件、房屋租金、配套服务、产业基础等因素。周灵雁、褚劲风等(2006)从地理学角度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位特征表现在,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 2.2 关于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研究 创意产业的提出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城市经济转型和衰败旧城复兴,即城市再生需求。国外学术界对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关系及其对策方面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特别是规划和地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实践。理论研究方面,
7、集中在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空间提升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高伟、林云(2008 年)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历史城区保护的促进作用。汪毅、朱喜钢(2009 年)以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通过对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点探讨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的互动过程以及对南京城市更新的积极贡献作用。 2.3 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在全球各国和地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政府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政策背景下。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 Creative I
8、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 ,2000 年, 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 3 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 年,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国内学术界立足于本国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发展政策研究更多是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提出相关发展政策建议
9、。汤爽爽、王红扬(2006 年)以巴塞罗那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并引申出若干启示:1)整合城市文化,构建创意环境;2)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创意集群;3)扬弃城市文化,挖掘创意内涵。袁界平(2008 年)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应该具有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知识产权意识浓厚、高等教育发达、休闲设施与夜生活丰富舒适以及犯罪率低、族群和谐等基本条件。 总结与展望 创意产业的提出和发展短短十余年,各国为占领产业发展高地,政界和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研究成果侧重于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尚待加强,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
10、理论体系。 同时,国内学者密切跟踪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视角从对创意产业概念的诠释、国内外成功经验引介等方面,逐渐投射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与扩展,并开始在各自的专业理论构架之上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然而,如同国外一样,创意产业的研究仍显得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未来我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应加强研究力度。 3.1 建立适应国情的产业分类体系 国内创意产业分类体系不能照搬国外,而应考虑到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特征,更强调它与原有产业的结合,从而一方面构造并不断延伸创意产业链,另一方面推动原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由此逐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
11、,建立旨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创意产业分类体系既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3.2 注重产业发展社会环境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产业研究重经济而忽视社会研究。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与创意阶层、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或中产阶级化等社会问题关联性大,未来有必要加强创意产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社会环境支撑等方面研究。尤其是在网络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之下,创意人群与制造业从业人员不同的对于组织、空间有的依赖和要求,并进而影响到产业组织,社会文化特色保护、社会形态格局等方面研究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3.3 加大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对国内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跟踪
12、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总结我国特定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特征与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对国内其它后发城市具有借鉴指导作用。未来应加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实证研究,关注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式以及动力、不同的需求结构、空间动态过程的研究,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个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与所具有的空间意义,不断反思检讨现行发展政策和规律,总结和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袁界平.城市创意产业兴起条件探析J.2008, (6):164-167. 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J.当代财经,2009.(4):87-90. 王重远.城市更新背景下都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J.特区经济.2009, (4):54-55. 汪毅,朱喜钢.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研究.CHINA ANCIENT CITY.2009, (5):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