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 打印的法律问题关键词解释 3D 打印 3D 打印是一项利用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的工作原理,把墨水和纸张的传统打印材料换为金属、陶瓷、塑料和砂等实物原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实物一层层叠加,进而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为实体的新兴立体打印技术。 3D 打印,这个被称作“19 世纪的思想,20 世纪的技术,21 世纪的市场”的新鲜产物,在近 10 年的迅猛发展中,让人们看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曙光。它不仅可以便捷地打印出产品模型,为新产品开发前的原型检测和工程评价提供便利;而且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效应。目前,荷兰已成功实施世界上首例由 3D 打印技术制作的人工下颌骨移植手术,德国也研制
2、出适合 3D 打印血管的原材料“印刷墨水” ,英国通过改良 3D 打印机已成功合成药品从而大大降低药品的制作成本。 在人们为这一新兴技术的诞生而欢呼鼓舞之时,由此产生的纠纷及困扰也逐步让法律为此负担不可承受之重。 3D 打印初现威力 2013 年 10 月 28 日,英国曼彻斯特媒体报道,英国警方在突击检查犯罪组织时,发现了可能是 3D 打印机制造的枪支零部件,成为英国第一宗疑似 3D 打印枪支案。这一事件使得人们开始担心 3D 打印技术被不良之徒利用,进而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安全威胁。 目前,警方仍在继续调查此组织用 3D 打印机制造的部件是否为扳机。如果确认,这将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现 3
3、D 打印枪支案件。为此,武器专家也加入调查之中,正在对零部件进行分析,以确认其是否可以制造出手枪。英国警方表示,3D 打印技术将会使得枪支制造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些不良之徒将可以在家里秘密制造手枪,然后提供给犯罪集团,威胁社会治安。另外,由于 3D 打印的零部件和枪支均使用塑料材质,这将可以使得它们躲过现有的金属探测器的检查,变得更容易隐藏和进行走私。 除了刑事领域,在商事活动中,3D 打印技术也引发诸多法律纠纷。近期,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 HBO 电视网给某公司发出一封叫停函,要求后者停止销售由 3D 打印机打印、模仿 HBO 电视网发行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的 iPhone 底
4、座,因为 HBO 电视网拥有该剧所有角色和在屏幕上显示过的物体的版权。无独有偶,不久前,一家英国游戏公司也给某 3D 打印机商家发出了停业命令,原因是该商家用 3D 打印机制作了该公司的流行桌面游戏“战锤”中人物的实体模型。 在知识产权领域,3D 打印同样触礁。近期,一位荷兰设计者给一家名为 Thingiverse 的美国某公司旗下 3D 模型展示平台发送了“下线通知”,因为 Thingiverse 作为 3D 打印机设计编码的在线信息库,提供了可以让任何人在线免费下载并共享这位设计师设计成果的服务。 3D 打印的法律边界 3D 打印在吸引众多商家和客户目光的同时,目前也频频因其超越现有法律边
5、界而暴露出它的负面效应。 “只要有想象力,就能打印整个世界”是部分商家喊出的 3D 打印机的销售广告。虽然从理论上讲,拥有一台 3D 打印机和相关的数据及原材料,就可以足不出户制造自己想要的一切物品,但是,法律对此却设有明确界定。不是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 3D 打印机的打印对象,如枪械等违禁品。 我国的枪支管理法第九条规定: “各种枪支,除国家指定的工厂制造和修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私自制造、修理或装配。 ”第十条规定: “除国家指定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枪支、弹药。 ”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枪支弹药都属于违禁品。即便是枪械管制最为自由的美国,其枪械
6、的生产与流通也受到一定的管制。美国法律对枪支购买者的身份资格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购买者历史上有一级至三级的犯罪记录、精神病患者、被开除出军队者等都不能购买枪支。然而,如若 3D 打印技术能够自由地生产枪支,枪支上没有序列号,也没有销售凭证,无法跟踪枪支的去处和销售记录,那些即便不懂得枪支知识和造枪技术的人也可以在家轻松地制造枪支,那么,将导致安全失控,给社会安定带来隐患。 虽然人们都已意识到 3D 打印的潜在危害,但由于 3D 技术过于超前,目前美国并没有任何法案禁止公民使用 3D 打印机制造枪械。 面对民众的担忧,美国联邦的立法者打算于近期推动相关法案以控制 3D 打印武器,希望利用 3D
7、打印机打印违禁品的使用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受到资格审查。 与此同时,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收到一项“打印控制系统”的专利申请,该技术可以限制用户打印用作个人用途的违禁品。该专利通过一款内置在 3D 打印机里的软件进行控制,只有当用户要打印的物品符合相关规定时,比如它们没有涉及个人打印违禁品范围,才可以顺利地进行打印。 除了刑事领域,3D 打印同样还面临逾越商法边界的困扰。回到本文上述的两个商事案件,某公司销售 3D 打印机制作的“铁王座”和某商家制作的“战锤”模型实质是一种“复制”行为,而保护版权的内涵就是禁止非法复制。在这里,版权保护的是“产品的外形与结构” 。行为人通过 3D 扫描技术以及电脑
8、软件进行分析建模,该模型除了大小、尺寸与原物有所差别之外,其余外形基本没有任何差异。行为人在得到扫描模型后,未经许可,对模型进行复制、出售、修改等非合理使用的行为,则涉嫌侵犯相关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如果电视剧或者游戏发烧友出于自己使用或欣赏的目的,而使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模型,没有大规模的复制并销售,则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理论上,利用 3D 打印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取代工厂进行大批量的商品制造。于是,为防止个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大规模生产热销产品,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推出了一个针对 3D 打印保护的“生产控制系统”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
9、在任何打印任务开始之前,都要将待打印的 CAD 模型与系统数据库的模型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大比例的重合,则任务不能有效地进行。 3D 打印即将带来法律革命 面对迄今为止 3D 打印给现行法律带来的挑战,专家认为由此引发一场更大规模的法律变革也指日可待。 在 3D 打印出的刑事违禁品及商事侵权法律问题中,简单的仿冒侵权可以通过传统的知识产权诉讼解决,因为侵权者与被侵权者使用的是同一种创收模式,其实质只是仿冒者挤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3D 打印机一旦普及,则可能会出现一种类似于网络购物的新型商业模式:软件设计商免费提供软件,供给商按照接近成本的价格提供硬件和原材料,专业设计者按照客户需求提供设计
10、方案和模型数据并按市场收费,进而形成一种完全排除工厂、只需要设计者和消费者即可成行的商业模式。 如果 3D 打印发展至这一新型商业模式成型,则一场为应对这一问题而进行的法律变革将不可避免。 延伸阅读 3D 打印中的 YES & NO 使用 3D 打印机打印物品属于“私领域” ,遵循“法不禁止即为自由”原则。因此,凡国家规定的违禁品都属于禁止打印的范围: 1.威胁国家管理秩序和安全的物品,如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国家机关印章等; 2.损害社会秩序的物品,如麻醉药品即精神药品等; 3.损害国家金融秩序的物品,如货币; 4.可能侵犯市场秩序的物品,如名牌商品; 5.可能侵犯他人版权的物品,如未经他人授权而打印模型出卖; 6.其他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物品。 以上规定的第 5 条,若仅供个人使用和欣赏,一般是允许的。除此范围之外,打印任何物品皆应为合法。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 2013 年 12 月上半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