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1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索【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柳州这座传统工业城市的特点和现状问题,结合“百里柳江”景观概念控制性规划的具体实践,对传统工业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设计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业城市 滨水区 景观概念规划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有水而兴,失水则衰” ,古今中外众多滨水城市因其优良的自然条件,而成为世界闻名的胜地。城市中的河流、湖泊及沿岸绿带构成了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形成城市的“蓝脉” 、 “绿肺” ,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城市魅力所在。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拥有丰富且独特的

2、景观资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城市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体现城市地域风貌特色、丰富市民活动空间场所等方面的独特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传统的工业城市,伴随着工业的发展,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进入了一个萧条、衰落的阶段;而当后工业时代到来,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中的重要区域。本文以柳州为例,探讨了滨水区景观改造对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与复兴的作用。 1 柳州 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 1.1 城市概况 柳州,又名“龙城” ,因“八龙戏

3、水”的典故而得名,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桂中商埠”之美誉。这座屹立在桂中的传统工业城市,现有工业企业 2100 余家,有 4 家企业进入国家 500 强,有 11 家进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现已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涵盖 30 多个行业、4000 多个品种的现代工业体系。20 世纪后,柳州市国民经济整体上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1.2 现状问题 近年来,柳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柳州市的环境陷入了亚健康状态,城市规划滞后,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处于瓶颈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 1、景观:城市与滨江缺乏联系,未能充分体现山水地域文化特色,整体景观形象不够突出,各景观系统缺乏联系与协调,大多数区段景观过于平淡,缺乏特色与层次,缺乏节奏与变化。 2、用地:工业区与居住区混淆,工业用地布局不紧凑、位于城市的上风上水方向;滨水公共活动空间不足,滨水环境质量不佳;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3、建筑:旧城建筑密度大,建筑破旧,风格杂乱,缺乏绿地与空地,高度整齐划一,体量缺乏变化,单体质量不高,地域风貌不突出,使得城市沿江界面平淡、无序,缺乏通透感。 4、堤岸:掠夺性破坏活动仍在继续发生,水流域自然生态功能的失调。为了防洪不少岸线高筑堤坝,柳江日益渠化,城

5、市与水体被隔离;堤岸处理生硬僵化、利用率低,景观效果差。 5、交通:道路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主干道较窄,城市交通不顺畅;联系滨江路的道路密度低,大部分地段滨江路尚未形成,沿江地区交通可达性差,滨水空间与城市的联系不紧密。 6、绿地及开敞空间:城市绿地偏少,多呈散点式分布,植物凌乱,绿化层次单调,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可达性差。沿江活动广场缺乏,开敞空间的布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7、市政:桥梁、取水口等滨水市政设施杂乱,景观效果不成系统。 面对着城市影响力日益下降的局面,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压力的关系,如何彰显城市特色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以达到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带动历史街区

6、的更新和改造、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城市决策者和建筑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2 柳江 一条独特的城市生命线 2.1 独一无二的山水城市格局,多元复合的城市滨水区特征 柳江滨水区对柳州城市空间的扩展具有强大的引力作用。 1、柳江是柳州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然生长轴 柳州的山水城市格局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城市的结合,相辅相成。柳江属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流域,全长 600 多公里,流经柳州市河段蜿蜒曲折,穿城而过,在面积 649 平方公里的柳州市域内绵延了约 74 公里。江水时而南转,时而转东,时而北上,独特的河道流向把柳州市北部市区绕成三面临水的 U 形半岛。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

7、用“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形容弯曲回环的柳江河流。 2、柳江是构筑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和纽带 柳州的柳江,不但河道独特,弯蜿回环,而且沿江两岸汇聚了众多的自然生态景观、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红花水利枢纽建成后柳江具有河和湖的双重特性,即具有流动与平静景观因子的双重特性。水位上升后,市民生活更加接近水面,使城市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较为稳定的滨水景观。 3、柳江是创造未来柳州城市形象和展示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柳江上游是自然郊野景观,与拔地而起的孤峰遥相呼应,进入市区后沿岸转为工业、住宅、商业、办公集中交汇的都市景观,在市中心区流域奇石林立,中游进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再次

8、呈现出自然生态景观,拐弯进入下游,看到的又是集中的都市景观,之后又是自然郊野景观。这样的山水景观组合,在世界上的城市中几乎是决无仅有的。 4、柳江是柳州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廊道 “百里柳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廊道,由多个功能有别的生态子系统构成,其中包括喀斯特地貌石山植被生态系统、河流及堤岸生态系统、城市城区生态系统、城郊及村落生态系统。 2.2 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复兴蓝图 走进 21 世纪,柳州城市氛围正逐渐从传统的工业生产型城市向宜居型的现代化工业花园城市转变,城市文化从生产型的平淡化城市向现代化、风情化的多元城市文化发展,城市色彩也从以工业意向为主的灰色调走向以蓝绿色调为主的多彩

9、和谐山水园林现代城市。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改造属于一个复合的概念范畴,它通过改善、美化与改造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全面振兴,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城市滨水区全新的景观形象。 3 “百里柳江”景观改造 柳州城市再生的载体 根据“构建柳州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工业花园城市,寻求新城开发与旧城整治相结合的最佳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时序,并为未来城市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柳州市决定进行“百里柳江”景观改造,对柳江穿越城区两岸地段进行规划与建设控制,通过整合一条江的滨水景观,激活这座传统工业城市的再生和复兴。 柳江与城市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是城市多种活动的载体。柳江沿岸优美

10、的山水景观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汇聚成了柳江多层面的风貌。因此,多元复合性成为了“百里柳江”滨水区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内涵。 3.1 七大发展概念 在现状分析及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本规划分解了发展功能及形象定位,提出了未来柳江发展的七大概念。 1、生态柳江 从生态的角度强调城市所形成的“蓝脉绿网”的生态格局;通过在沿江不同区域分别建立生态廊道、生态模块及网络状的道路绿化带,促进生态流的循环和渗透。 2、山水柳江 强调对沿江山水景观资源和山水城市格局的保护,通过建立鱼骨状的绿化通廊,保持山水与城市间的联系,开创“山水城市”的对话空间,营造南国“山水城市”风貌。 3、文化柳江 充分挖掘柳州地方特色

11、文化,分区段营造,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柳州特色文化,将“百里柳江”打造成柳州文化展示轴。 4、活力柳江 引导城市向江边发展,沿江设置了各类旗舰性大型公共项目,以作为滨水地区开发的前奏和触媒,带动滨水及周边区域的发展。 5、动感柳江 建设大型水上运动中心,开展多种水上活动;有机地布置生活休闲活动场所和体育运动绿带,开辟传统龙舟大赛线路;建设多层次立体堤岸,通过体育运动和节庆活动体现出柳江动感的魅力。 6、生活柳江 整合沿江土地,强化柳江生活功能,优化生活居住形态;创建沿江景观步行道,打通市民日常生活与滨水的联系;体现出柳州正向宜居型花园工业城市转变这一特点。 7、民俗柳江 规划沿江布置民族风情歌舞广

12、场,开辟民族对歌等活动场所,设置民俗村、地方传统特色滨江小吃街、民俗风情商业步行街、农业观光民俗园,组织民俗节庆活动。 3.2 景观空间结构 根据沿江自然地形条件和规划发展概念,方案建构了“一江系两壶,龙城耀四彩”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江”即指柳江。柳江与城市联系紧密,是一条生活、生产、文化之江,也是景观的主轴线,将沿江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百里柳江”的景观序列。 “两壶”即指人文之壶和生态之壶。以柳州人文基因为依托,紧扣柳江发展的生态之路,通过再造城市新壶的方法疏散旧壶(老城区)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在柳江流域形成两壶互补、两壶自净的平衡发展。 “四彩”是应和城市用地、机理,进行文化基因渗透

13、形成的四种景观格局,是城市两壶结构在沿江两岸的进一步深化,为整个沿江景观刻画了四种色彩,四种内容,四种标识,四种记忆,强化四个景观格局给城市添彩。 棕彩区突出工业景观,利用两岸工业构筑物塑造一个工业色彩的景观小品带,与山水景观形成自然衔接。 红彩区协调自然山水和建筑物,显示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时代特征。 绿彩区强化生态的自然景观。 蓝彩区展示崭新的厂房和无烟无污染的现代化高新工业景观。 3.3 十大景观控制要素 为了进一步完善“百里柳江”景观形象,规划提出并着重设计了构成“百里柳江”景观意象的十大关键性控制要素。 1、城市工业 规划逐步搬迁这些旧的工业厂区,在柳江上游沿岸保育并利用自然林地资源建设

14、生态公园,并布置以工业为主题的雕塑园;将壶西桥下游修船厂原址改造建设成船舶博物馆;利用锌品厂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一个工业博物馆,与新的商业次中心相呼应。 2、十字中轴 确立了潭中路与跃进路构成的“十字中轴” ,强调其城市商业发展轴线和城市绿化景观轴线的双重身份,与柳江 U 形水体相互交织,形成“百里柳江”景观格局的重要轴线。 3、建筑风貌 对柳江沿线旧建筑的改造整治和新建筑建设进行引导,以形成能够体现柳州城市特色和历史人文特点的现代建筑风貌。 4、历史文脉 规划充分挖掘并保护柳州地方特色文化,分区段营造,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柳州特色文化,将“百里柳江”打造成柳州文化展示轴。 将红光桥至文昌桥一带作为城

15、市的历史文化精华积淀带,北岸整治明城墙遗址公园曙光路东门城楼古街区,南岸建设驾鹤山东台山蟠龙山历史文化长廊;在一桥西侧至南车码头一带设水上碑林,纂刻柳州历史文化名人的诗词歌赋;突出西来寺、灵泉寺、天主教堂的多元宗教文化。将沿江的兰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陆道岩摩崖石刻、九头山汉墓、响水新石器时代遗址串联,再将碧芙蓉景区纳入,打造一个集古人类文化、生态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娱乐、科普教育基地。 将静兰桥头一带作为柳州的奇石大门户,结合滨江公园奇石岸线和文昌路奇石景观大道,凸显柳州的奇石文化。在窑埠村到区卫校一带建设一个体现南方特有集市文化的柳州老土圩;在三门江渡口以北建设柳州风情园;在

16、洛维观光农业区建设民俗文化村。 5、城市飞虹 柳江穿城河段蜿蜒曲折,沿线建造了 13 座不同类型、结构、形态各异的桥梁,这是百里柳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桥梁造型丰富,但由于对桥梁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不足,自身景观效果被弱化,建设年代久远的桥梁,装饰面色彩灰暗,景观效果不佳。 规划通过整合、修缮、美化现有桥梁设施,强调新建桥梁的个性,突出柳州桥文化特点,形成一桥一景,建构柳江新地标。将旧铁路桥改造成为步行景观桥,串联两岸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既保存了铁路桥遗址,又实现了柳州两岸的缝合,全新阐释柳州“铁路枢纽中心”的城市内涵。桥头建铁路博物馆展示柳州铁路枢纽城市风貌。 6、多元岸线 柳江岸线蜿蜒曲折,形态

17、优美,现状河堤与水边线之间由于水位上涨,岸线呈间断性分布。堤岸建设与利用在确保柳江的防洪要求下,按不同使用功能重新规划并整合了 5 类岸线。分别是:生态防护岸线、生活休憩岸线、商贸服务岸线、体育休闲岸线、港口码头岸线。根据堤岸建设的不同形式,又分为自然式、分级式、多级式、组合式、挑台式、直落式等 6 类堤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重塑滨水区多元复合的岸线景观资源,打通滨江绿化与腹地绿化景观通廊,使江体的生态廊道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与融合。 7、绿色通廊 百里柳江滨水区开敞空间的布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沿江防洪堤的建设只顾防洪功能,大大忽略城市绿化系统和开敞空间的作用,阻断了柳江与城市

18、内部的联系。 强调对沿江山水景观资源和山水城市格局的保护,结合水系支流、山体、道路、绿化广场等形成沿江鱼骨状绿色通廊系统,强化城市与自然山水的联系,开创“山水城市”的对话空间,营造南国“山水城市”风貌。 8、生态湿地 电站蓄水后,市区柳江常水位上升到 78.5m,萝卜洲湿地大部分被淹没,仅在行政中心沿岸有不足 5000m2 的面积露出江面。目前萝卜洲上原有的植被已所剩无几,景观质量不佳,且失去植被覆盖的江洲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 通过对江中萝卜洲的生态改造,局部垫高增大萝卜洲露出水面的面积,并通过人工培养、维护和新技术的运用,保育一个珍贵的生态湿地系统。在行政中心绿轴滨江端点设置中心广场,与萝卜洲遥相呼应,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