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产能过剩问题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对产能过剩概念、原因、度量和预警等方面研究的回顾,总结出相关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和原因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在度量和预警方面还缺乏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产能过剩;概念;原因;度量方法;预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10-0117-04 我国工业领域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时间并不算长。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所有工业产品均处于短缺状况。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导致当时产品品种单一、质量粗糙,无法满足社会消费需求。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企
2、业竞争加剧,迫使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现在我国许多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 GDP、争上大项目,致使钢铁、水泥等产业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适度的产能过剩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进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但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产品价格疲软、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困境,影响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危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影响因素、度量研究
3、和预警分析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产能过剩概念研究 一是从生产能力角度阐述产能过剩的概念与内涵。如,王兴艳认为,产能过剩是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下生产能力存量的过剩,即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周劲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当某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该产业的实际产出数量,或者说超出行业正常范围时,表明该产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二是从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角度阐述产能过剩的概念与内涵。如,李江涛认为,随经济周期波动而出现的有效需求远低于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导致了产能过剩现象。张保权认为,产能过剩是指由社会有效需求低于实际生产能力所导致的竞争加剧、产品积压、价格下跌等后果
4、。王立国和张日旭认为,产能过剩是由于周期性、结构性及体制性原因而造成的实际产量和消费量与一定技术水平下全要素投入的最佳产出的严重偏离现象。曹建海、江飞涛认为,产能过剩是指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超出了均衡价格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与过度竞争、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以及过度投资是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述。卢锋认为,产能过剩以特定部门和产品为研究对象,属于微观经济现象,意指在工业部门,闲置的生产能力超出了某种合理界限,致使价格降低、利润下降乃至持续亏损。三是从分类与判断角度阐述产能过剩的概念与内涵。如,张晓晶认为,产能分为微观产能和宏观产能。对应的,微观产能过剩是指企业的资本边际收益维持在边际成本时出现的产出过剩;
5、宏观产能过剩是指资源未充分利用、经济活动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王岳平认为,产能过剩可以分为预期过剩和即期过剩。预期过剩是未来某一时期内预期需求与预期生产能力的比值超过合理的范围,表现为在建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即期过剩是当前生产能力与需求量的比值超出了维持市场良性竞争的必要限度,主要表现为产销率和设备利用率低、产品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甚至低于成本、企业亏损面扩大。 二、产能过剩的原因研究 一是从体制方面阐述产能过剩的原因。如,基姆(Jaehong Kim)认为,政府的规制行为会使原有企业节省掉阻止新进入企业需花费的成本,而且原有企业会保有较多的剩余产能,迫使政府设立更为严格的准入限制。谢国忠和立方认
6、为,由于行政干预过强,产能过剩行业总是在过剩与紧缺之中摇摆。郭庆旺、贾俊雪认为,地方政府出台违规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引发了企业过度投资,造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最终形成产能过剩。刘西顺认为,我国信贷集中于银行,而银行对有限大企业客户的争夺导致大企业在信贷供需中处于有利地位,因而可以获得廉价资金。这激励了大企业寻找更多的投资出路,盲目投资热门行业,结果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布鲁斯等(Bruce Blonigen.etl)通过分析出口中产能过剩与政府补贴之间的关系,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对出口企业的过度补贴。波斯彻等(Bossche.etl)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微观经济的
7、过度干预,认为应对这种产能过剩的最好方法是放开私人部门的投资。斯夸尔斯等(Squires.etl)认为,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投入要素的产权具有公共属性,这导致企业过度消耗资源,并引起产生过剩问题。王立国、张日旭认为,正是由于政治集权、经济分权、土地产权模糊、预算软约束以及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过度的产能投资和重复建设,进而出现产能过剩。马杰、杜永喜认为,银行既是产能过剩的助推器,又是产能过剩的受害者。银行的信贷歧视破坏了大型企业与小企业的共生关系,加剧了生产资料产品的过度生产。二是从结构方面阐述产能过剩的原因。如,吕政、曹建海
8、认为,产能过剩是由现有企业退出困难和新进入企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共同作用导致的。梁金修认为,市场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和投资渠道不健全等导致行业扎堆进入的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产业集中度低且重复建设严重。万岷认为,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是造成钢铁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市场集中度偏低直接造成钢铁企业“大者不强,小者不弱”的局面,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加剧了生产能力的过剩。韩英、罗守权认为,产业集中度低导致我国在进口铁矿石谈判中陷入被动,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增加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能过剩。黎友隆等认为,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必然造成资源浪费
9、和环境污染,阻碍产业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无法发挥品牌和资源的集中优势,往往导致无序竞争或竞争过度。而地方保护和政策改革落后使得钢铁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很难实现,其后果必然是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在市场机制中自我修正。三是从市场方面阐述产能过剩的原因。如,何彬认为,厂商的理性决策也可以导致资产闲置的产能过剩状态:为了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厂商会利用过量的生产能力,以此形成壁垒、威胁潜在竞争者;为了向客户与合作者展现自身实力而保持一定的过剩产能。萨卡尔(Sarkar)认为,产能过剩与投入要素产出弹性、信息对称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查图尔维迪认为,当供应商的供给能力与消费者
10、的预期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时,企业不得不考虑增加原材料购入水平以及现期商品产出,以确保不丧失市场机会,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尹中立认为,钢铁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主要由于房地产投资减速。何记东、史忠良认为,市场需求的长期性和产业政策的反向激励是当前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情况下企业仍然继续扩张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产能过剩的度量研究 一是运用生产函数法对产能过剩进行度量。生产函数法是通过由实际产出与一定时间内在给定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相比,来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状况。如,罗尔夫等(Rolf Fare.etl)等利用生产函数法对行业产能利用水平进行度量,认为以生产理论为理论基础可以估计生产
11、效率以及产能利用水平。韩国高等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对我国 19992008 年重工业和轻工业 28 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发现有七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且大部分属于重工业。二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产能过剩进行度量。DEA 法是由库珀(Cooper)等人提出的一种主要利用线性规划技术度量给定投入条件下最大潜在产出的测度方法。如,黛安等(Diane.etl)使用 DEA 法分析了美国渔业产权制度的变化如何影响渔业及具体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何彬根据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法,利用19922005 年 30 个省份的平减数据,测度了各地区工业
12、产能过剩序列,并通过制造业中 28 个行业利润水平和产能过剩间的模型,证明利润预期会导致产能过剩。三是运用峰值分析法对产能过剩进行度量。峰值分析法是科普曼斯和法雷尔在早期统计水平较低、数据获取较难的情况下提出的比较简单的度量产出效率的方法。如,边雅静、沈利生利用峰值分析法计算了我国的资本设备利用率,在对劳动力参数进行调整后得出我国的潜在生产能力。詹姆斯(James E.)认为,在数据可得性有限时,峰值分析法可以用来度量产能利用率。但峰值分析法没有考虑经济结构、资本变化等的影响,而把产能变化都归因于技术进步。四是运用生产要素拥挤度对产能过剩进行度量。生产要素拥挤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一部分生产要素
13、数量不变,其他一种或多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投入要素过多所形成的生产淤塞、产出降低的状态。如,苏恩森等(Suensson.etl)通过案例证明生产要素拥挤现象普遍存在性。罗尔夫等(Rolf Fare.etl)基于生产理论中技术的可处置性,认为生产要素拥挤状态是一种无效状态。詹姆斯等(JesseJames.etl)研究了公地资源的产能利用率,认为产能利用率低意味着公地资源的过度投资,厂房、设备和可变要素的过度投资造成分配无效率和经济资源的浪费。 四、产能过剩的预警研究 目前,国内外产能过剩预警研究的相关成果还不多。如,王兴艳在论述现有产能衡量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产能过剩评级指标
14、体系,提出了产能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目标。产业产能过剩应可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来完成,并从固定资本与投资、产需与库存、行业效益与价格水平及劳动四个系统层出发,构建产能过剩评级指标体系。建立的预警模型以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为基础,设定一定限值,将产能利用状况分为产能不足、产能利用充分和产能过剩,通过这三种情况下产能利用情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产能利用适度区间。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对区间做出科学的量的估计,正确诊断和评价行业产能利用状态,将未来趋势值与各种状态边界值及其预警信号区间进行比较后实施预警。刘晔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及预警制度的基本思路、指标体系和重点步骤,并以我国焦炭行业为例,给出了焦炭行业的产能预警区间。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 5 个一级指标和 14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行业产能过剩指标评级体系,并以19992006 年我国规模以上焦炭企业数据为样本,对焦炭行业的产能状况进行界定、确定预警区间。 综上所述,在产能过剩概念和原因方面,国内外研究已较为成熟;在产能过剩程度的度量方面,仅通过衡量产能利用率这一单一指标来判断过剩程度,缺乏较为科学的度量方法和评价体系;在产能过剩预警方面,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因此,未来应着重研究较为科学的产能过剩程度评价方法,并加强对产能过剩预警的实证分析。 (责任编辑: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