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萨克族民俗对牧区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文章摘要】 本文以新疆塔城地区齐巴尔吉迭牧区为研究主体,以哈萨克牧民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将哈萨克族传统民俗尝试性地分析在牧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取民俗理论及文献研究、运用民族学中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相结合,对塔城地区齐巴尔吉迭这样一个小型的从事畜牧业的哈萨克社区进行调查,来了解当前哈萨克牧民的经济情况以及现有保存的传统民俗。以此来加工分析找出民俗对哈萨克族牧区经济的影响,最终得出民俗与哈萨克牧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关键词】 哈萨克民俗;牧区经济;传统生产方式 本文中作者对所搜集的文献和书本进行思维加工,从中认识到有关民俗习惯的理论知
2、识和民俗习惯的基本特征,了解到民俗习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文献借鉴引用了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和民俗学、人类学研究者们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文章中阐述了民俗习惯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功能。对塔城地区齐巴尔吉迭社区牧民调查和研究,进一步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 1 牧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哈萨克族具有特殊的民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民俗习惯有以下基本功能:凝聚功能 激励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2 牧区经济发展概况 2.1 新疆畜牧业的概况 60 年来新疆牧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前后累计向国家提供了商品肉畜 2 亿头,羊毛 134 万吨、各种皮张 3 亿多张,为
3、新疆和全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及全国畜种的改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6 年与是 1950 年相比,牲畜存栏由 1135.9 万头增长到 5339.71 万头,增长 4.7 倍;年出栏牲畜由 175.2 万头增加到 4063.52 万头,增长 23.19 倍;商品畜由 14 万头增加到 5193.83 万头,增长 370.99 倍;肉产量由 4.93 万吨增加到 158.21万吨,增长 32.09 倍;羊毛产量 0.68 万吨增加到 9.62 万吨,增长 4.15倍;牛奶产量由 2.1 万吨增加到 179.81 万吨,增长了 85.62 倍。 2.2 民俗与牧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个民族经济的发展,会
4、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内部因素,而这个内部因素就是一个民族传统的民俗习惯。其中有一下有力作用: (1)民俗会对旅游业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 (2)民间娱乐业手工艺术品销售、餐饮也会对经济发展有益 (3)民俗消费的最大特点,就是相似的消费在短期内大量集聚,形成强大的经济效应。 观念的落后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守常观念严重;普遍重传统、而不愿意冒风险;生产与生活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差、有较重的依赖思想。缺乏竞争、商品、科学、开放意识。 3 哈萨克族民俗对牧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哈萨克族牧区现状 哈萨克族牧民现阶段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分散居住,在市场经营中牧
5、民户掌握市场信息难、饲养什么靠感觉,生产的畜产品多了卖不出去,少了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 哈萨克传统民俗习惯在牧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3.2.1 传统礼仪开销大 哈萨克族仍然重视民族传统的各种人生礼仪和节日,尤其是婚礼、割礼、葬礼等仪式都要隆重举行。虽然知道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不允许按照传统习俗来举行,当地的人就为了尊重和保护传统而欠债举行这些礼仪。 3.2.2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传统的流通习惯基本上堵住了畜产品获得较大资金收入的渠道,还保留和遵循着古老传统的游牧生产经营习俗进行畜牧业生产。 3.2.3 哈萨克族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哈萨克畜产品虽然品种多但加工的数量少,缺少能带动作加工业
6、,而且加工技术落后,缺乏对产品的深度加工能力,未形成对产品的深度加工能力,难以使产品形成经济势能,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哈萨克族传统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并进入市场。 3.2.4 市场竞争、商机意识薄弱 不了解市场信息,不注重市场规律,不考虑长远利益,饲养什么靠感觉,牲畜和生产的畜产品多了卖不出去,少了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3.2.5 劳动力分配和利用自然资源意识低 大部分牧民家庭男的外出放牧,妇女在家做家务有个别有商业意识的家庭妇女会从事加工业或手工来增加家庭收入。 畜牧业是齐巴尔吉迭社区的主导产业,为了更好的发展畜牧业和 牧民收入的增加,成立了畜牧业养殖办公室,提高了优质畜产品质量。小学校舍
7、饮食安全等安全隐患进行摸排整治。加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制度,解决广大牧民看医买药的困难。 4 促进哈萨克牧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调查中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对改善牧民民族经济的增长和牧民生活条件的工作力度很大,在物质条件和环境设施有了比以前很多大的变化,但当地的哈萨克牧民还是存在着问题,这主要是在牧民自身价值观的不同、自身素质差、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够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调查和查阅各种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资料总结出一下方面的改善牧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改善不良习俗来促进经济发展 牧民由于风俗习惯、宗教、思想观念等原因,外出经商和务工少,牧民收入中来源于家庭经营和工
8、资性收入比例较低。 4.2 转型哈萨克族传统经济经营方式 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而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谋取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方式。 4.3 转型消费方式与消费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牧民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技术,以适应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更多的资金运用到扩大再生产、科技学习和文化教育上积极走进市场,掌握信息,不断改变传统生产习俗中与现代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4.4 进一步展示民族特色、传统民俗活动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积极发挥天然草场、民族风情、绿色食品、自然风光等优势,将民族传统民俗融入到旅游业,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激发
9、旅游业的投入,以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习俗来吸引外界旅客,发扬草原牧民民族的精神,传播草原文化。 4.5 建立手工艺产业群,打造手工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5 结语 我们应该把这些又传统即独特的资源作为一种实现现代化的资源或工具来面向市场,就是通过发展旅游业的形式来实现牧区牧民们的文化开发、创新、振兴,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从而可以推动该民族经济的繁荣。【参考文献】 1娜拉.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分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苑利,颓军.中国民俗学教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3. 3韦苇,姚慧琴.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北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李忠斌.民族经济发展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