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水运科学谋划攻坚突破奋力开拓,2012 年湖北水运再创新业绩 回顾 2012 年,湖北水运工作呈现七大特点: 1、 “一港双园”助推综合运输 依托重点港区,优先建设与工业园、物流园联为一体的港口项目,坚持港口布局与综合运输通道相互衔接、港口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相互衔接、建设时序与经济发展重点相互衔接,形成港口开发、工业园和物流园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一港双园”驱动模式,推动 50 多个“港园一体”的项目日渐成型,聚集一批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临江而建。 2、 “四项制度”管控港航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实施目标考核制、在工程进度中实施督办检查制、在建设市场中实施信用评价制、在施工管理中实施标准
2、化管理制,对港航项目前期工作、工程进度、建设市场和质量、安全等进行全过程管控,保证了项目开工、建设投资等目标的全面超额完成,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无事故,交完工项目合格率 100% 。 3、 “三化”壮大水运市场 着力实施船型标准化、企业规模化和港口现代化,逐步壮大水路运输市场。全省千吨级以上船舶达到 1568 艘、553 万载重吨,货船平均吨位超过 1500 载重吨;90 家航运企业运力规模超过万吨,占全省总运力的3/4 以上。马士基、地中海等全球领先的航运企业入驻武汉,全球排名前16 位的航运企业有 14 家在我省设有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千吨级以上泊位达到 844 个。 4、 “双基建设”保障水运
3、安全 紧扣打基础、强基层,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稳定。建立安全责任状备案制度,实施目标考核和约谈制度,推进乡镇船舶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和海事机构全面履责;深入开展船舶治超、 “打非治违” 、客渡船乘客定额复查等专项活动,改善水上交通安全环境;推进船检资质建设,加强船舶建造、营运检验和吨位复核,提升船检工作质量;为基层站所配备 57 辆海事车、19 艘海巡艇,免费为汉江 120 艘客渡船安装 AIS 终端,为 16 个市州配备 130 余台微机,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5、 “双指标”保护岸线资源 港口建设严格按照“投资强度、产能强度”进行“双指标”审查,不达标的项目不得开展前期工作、不办理岸线审批。长江
4、、汉江每延米岸线投资强度、港口通过能力较“十一五”期分别提高 38%、150%,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6、 “四管齐下”收好管好港航资金 制度规范、现场稽查、审计监督、整改督办“四管齐下” ,逆势而上完成规费目标。编制湖北省港航海事系统依法征费工作指南 ,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强化现场稽查,保障源头规费征收,补征规费 968 万元;加强建设项目审计,开展专项资金检查,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采取通报、约谈、跟踪检查、重点督办等措施,查处一例、教育一方、规范一片。 7、 “三部曲”培育水运文化 出台水运文化建设指导意见,通过营造机关文化、争创示范窗口、打造行业品牌,将水运文化建设一步步推向纵深。
5、在省港航海事局机关开展“三抓一促”劳动竞赛,铸造效能型机关文化;在基层培育“六型”文明示范窗口,塑造崭新行业形象;在行业掀起热潮,举办半军事化培训,武汉、荆州、宜昌、十堰等地文化建设呈现“一地一品” 。 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湖北水运发展新思路 湖北水运多项指标在长江中上游五省一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三级以上航道仅 124 公里,港口通过能力仅为江苏的 20%、安徽的 70%,每亿元 GDP 产生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仅高于湖南。湖北省水路运输仍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 ,2011 年全省水路货运量仅占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总量的 17.3%,仅为公路货运量的 22.7%,与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还有
6、很大差距。 要坚持“水运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助推综合运输体系构建。推动长江中游深水航道整治,力争 2020 年武汉军山大桥以下航道水深达到 6 米;加快汉江航道整治和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设,推动雅口、新集、碾盘山枢纽建设,力争 2014 年建成长江-江汉运河-汉江 810 公里千吨级航道圈,2020 年 2000 吨级船舶直达襄阳;加快打造枢纽港口,着力将武汉新港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枢纽港,宜昌港建成功能完备的三峡枢纽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建成区域性枢纽港,做到长江、汉江沿线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码头;加快武汉航交所、阳逻保税港区建设,发展
7、航运专业服务、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加快港口物流的现代化建设。 需紧扣“美丽湖北”这一目标,加快“绿色水运”建设,提升湖北水运发展品质。提升高等级航道达标率、千吨级以上泊位比重、集装箱泊位通过能力和港口装卸作业机械化率。到 2015 年,高等级航道达标率、千吨级以上泊位比重、港口装卸作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 85%、80%、90%;加强重点岸线使用引导和控制,优先保障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港口项目使用岸线;加快长江船型标准化实施和汉江标准船型研究推广,打造绿色航运示范区,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有序推进滚装汽车运输改“甩挂运输” ;加大养护投入力度,严格维护标准,到 201
8、5 年三级以上航道昼夜通航率达到 85%。 把握“创新驱动”这一关键,加快“数字港航”建设,提升湖北水运现代化水平。构建以“一个数据中心、省市两级搜救平台、三大应用系统”为核心的综合性搜救应急系统,实现船港运行监测、事故搜救指挥、数据资源支持、安全信息发布,全面提升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和指挥协调能力;加快运政港政、船舶检验、船舶登记、船员管理、规费征稽等信息系统与搜救应急系统的整合,提高信息化管理在基层单位的应用率,提升基层人员信息化管理操作水平;开展汉江多枢纽航道运输船舶安全与货运船型标准化、汉江襄阳以下四级航道枢纽数字化调度管理等课题研究,并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实践应用。 围绕“均等服务”这一理
9、念,提升湖北水运服务质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求。将安全工作当作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依法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对公益性渡口渡船建设维护,财政支持解决乘客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学生渡救生衣行动,推进辖区渡船 GPS 定位全覆盖,设置并公布水上遇险求救专用电话;坚持用政策引导市场、用信息服务市场、用法规规范市场,做好水运市场统计和调查分析,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场运力供需状况,引导合理投放、选择运力。加快建立水运市场信用体系,推行行业诚信公约,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机制;探索在干线航道逐步设置水上服务区,为船舶提供加油、加气、岸电接用及物资补给等服务。 重点突破,努力推动湖北水运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3 年是全
10、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中期年,也是湖北水运“攻坚突破年” ,需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1、抓水运发展的同时,将构建综合运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充分融入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纲要 、 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编修中,要与公路、铁路的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做到港口与园区、集疏运通道配套。二是建设综合运输试点港区。试点选取工业园、物流园配套的主要港区,研究优化港口和工业园、物流园对接方案,争取上级优先支持试点港区、园区、集疏运通道的统筹建设。三是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铁路部门加快宜昌云池港、黄石棋盘洲港等主要港口重点港区的铁路通道建设,争取武汉新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纳入部示范建设项目
11、。 2、抓项目前期的同时,将建设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调整,力争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等 20 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已启动项目的实质性开工,加强在建项目的跟踪督办,力争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等 6个航道项目、荆州港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等 16 个港口项目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二是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五化”要求,全面推广、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做到“粗活细做” 、 “细活精做” 、 “精益求精” ,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三是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严格执行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履行建设市场监管职责
12、,加强对从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巩固招投标领域专项清理成果,督促从业单位诚信履约。 3、抓港航建设的同时,将养护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大汉江主通道维护力度。充实航道维护队伍技术力量,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航道设标密度并增设发光航标,提高巡航频率及设标改槽等航道维护水平。二是切实保护航道资源。依照航道规划、通航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涉航项目审批,积极做好项目审批管理的后续跟踪,杜绝临跨拦河建筑物违规建设。三是提升航道应急抢通能力。完善枯水期航道应急维护实施方案,研究切合实际的应急保通措施,重点解决船舶滞留与应急抢通工作的有效衔接问题,做好水情变化的预研预判工作。 4、抓规模提升的同时,将
13、低碳绿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快船型标准化。推进船舶结构调整,加快老旧船舶和高能耗、高污染船舶的更新、改造,鼓励研发建造清洁、高效、节能的标准船舶。二是打造绿色航运品牌。推进丹江库区、梁子湖绿色航运示范区建设,研究 LNG 等清洁燃料在示范区客船上的应用,建设绿色生态航道和水运示范线路。三是推进船舶和港口节能减排。支持船舶使用岸电,加强对重点水域库区流动污染源的监管,健全船舶油污和垃圾接收管理制度。四是注重工程环保。坚持环保理念贯穿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将环境保护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做到“施工时最小程度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恢复” 。 5、抓安全监管的同时,将服务民生摆在更加
14、突出的位置 一是抓安全责任落实。强化各项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尤其要进一步督促县乡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渡口渡船安全设施维护,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保证老百姓走的放心、走的舒心。二是抓隐患排查治理。针对“五船” “五区” (砂石运输船、客汽渡船、“三无”船、农用船、危险品船,客汽渡运区、水上水下活动区、通航密集区、干支交汇水域、事故多发区) ,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抓基层基础建设。严把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公司审核“三关” ,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船检精细化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整体推进现场执法、搜救应急、船舶助航导航“
15、三大装备”建设,不断提升安全惠民能力。 6、抓市场培育的同时,将行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做好法律法规宣贯工作。深入宣贯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等新法规,研究制定配套制度,层层落实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的措施。二是强化运政港政管理。加强水运企业经营资质核查及其经营行为监管,强化运政港政的现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港口法 、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的具体规定,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三是加强规费征收监管。坚持深入一线,加大现场稽查力度,进一步用活费收激励机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缴费义务人的合法权益,严禁对非省内港口起运船舶收取任何规费,绝不姑息违规、违纪行为。 7、抓港航海事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的同时,将软实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搜救应急系统二期工程,建成 16 个市州搜救应急指挥分中心,布设 49 个固定视频监控点和 32 个移动视频监控点,为 900 余艘客渡船安装定位及监控设备。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全国地方海事系统“五年轮训” ,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港航海事队伍。三是深化水运文化建设。以“同心同行、创新超越”港航海事精神为主题,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十堰、荆州、武汉、宜昌等地抓好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试点,全系统推进“六型”文明示范窗口创建。四是强化作风转变。营造勤俭、亲民、务实、高效的行业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