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625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论中国古人“和谐”观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简单陈述了中国古人关于“和谐”的解释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 古人 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出自国语.郑语 。西周末年,周幽王当政,任用了以虢石父为代表的奸佞小人,弄的朝政昏庸,统治岌岌可危。郑桓公是周王室的司徒,与史伯议论时政。史伯认为周王“去和而取同” ,故将衰,同时他认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 世界是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的,正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和谐搭配,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如 107 种化学元素的不同

2、组合组成了物质世界;油、盐、酱、醋各种不同的调料搭配才产生了不同的美味食物;不同的音符组合才有了美妙的音乐;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了精彩的七彩世界。而任何一个单一的元素简单迭加,世界就会失去原有的活力。如盐是调味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若一味地加盐,菜肴就不可食了;单一的音符制造的是噪声,而不是音乐;一味的奉承话使当政者看不到真实的社会矛盾的存在。由自然现象也可推演到人。世界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肤色、体貌特征、性格和才能等。 (1)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在合适的岗位上定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此,政府应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

3、每个公民的才能得到发挥,国家就能富强、社会才能安定。 (2)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才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有不同,因此人类社会才产生了不同的群体和阶级、阶层之分。但是,社会是多样的,任何一个群体不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财富或地位去打压、掠夺别的群体。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的人应该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减少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3)地球是由人和其他各种不同物种共同居住的家园,人不能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破坏地球、消灭其他物种。人类应该跟动物、跟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4)作为领导者不能一味地听奉承的、附和的话,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

4、决策给他人带来的不好影响。所以,领导者应该善于“兼听” ,团结各种持不同意见者。 (5)各种文化、各种风俗、各种思想流派,只要不是为恶于社会的,都应该允许其存在和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出论语.子路 ,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人们都喜欢听好话、听奉承的话,至少是喜欢听支持自己、跟自己意见相同的话,而对不同意见者总有一股反感、敌对的心理。作为统治者、长官,如果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必将造成小人当道,败坏社会风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对领导

5、、对朋友的意见,不仅仅是附和、赞同,而是更加全面地进行分析,肯定其是之处,否定其不是之处,使领导的意见和决策更科学、更有利于群众,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附和领导的意见,奉行“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 ,结果只能是造成领导的错误更大,其居心也是从奉承领导中得到个人的私利。这样的人就是小人。 对于一个英明的领导来说,要善于识别君子和小人(即要善于发现人才) 。领导要时刻有清醒的头脑,不被奉承话捧的飘飘然,不对不同的意见就给予打压。对于个人来说,加强自身修为,应善于接受不同意见和批评,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成熟、使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得到更大的发展,也才能与这世界上存在的不同人打交道

6、, “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新的智慧,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 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记录的孔子有关中庸思想的作品, 中庸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宋朝的程颐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儒家的中庸思想就是个人修养上要追求喜怒哀乐等个人情绪的隐忍和节制,同时执事应公正,不偏袒,而且要坚定不移,志向恒定。能做到如此,则为“大德”

7、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是儒家关于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从而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一)修身 (1)慎独。君子道德修养更在乎其在无人处的自我约束、自我鞭策与自我反省。 (2)过犹不及。凡事不能走极端。世上,所谓智者、贤者如过了头,就和愚者、不肖者是一样的了,也就是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 (3)隐恶扬善。 (4)对善行、善念应执著、坚持。 (5)宽恕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乐其道。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7)不怨天尤人 (8)不仗势欺人、不阿谀谄上。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9)明哲保身,当统治者昏庸的时候,君

8、子应保全自己从而保存实力,无谓的抗争和牺牲没有意义 (10)节制个人情绪,尤其是领导,不能放纵自己的喜好 (二)治人及天下 (1)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人,而选择人才的标准在其个人在道、仁方面的修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由上描述可看出,治理天下和个人修为密切相关,即在天下推行孝亲、尊贤,则天下能大治。 (2)推行教育、德政。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而对智、仁、勇的了解,则是“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毕竟生而知之的人少,需以教育来推动“学而知之” 。 (3)真诚待人。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