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日程,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中途分类号:TU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工程设计的实践中推广和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方案设计的水平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做好建筑抗震设计有极其重要意义,而慨念设计是其最重要的内容,
2、我们要加强沟通来保证建筑符合概念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免楼房在地震中倒塌。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1、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 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 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 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 。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 “准确” , 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 “正确” 了。据此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 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应
3、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 外伸翼块太长、 块体之间成 “缩颈”连接、 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 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 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 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 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 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 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2、屋面梁与配筋的问题 (1)屋面梁配筋太少。结构建模时,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
4、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2)受扭屋面梁缺少必要的腰筋。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钥筋骨架的刚度同时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措施为梁腹板高度大于 450mm 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 ,然后拉筋勾连。对于受扭构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5 条第二款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和梁截面短边长度。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 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的对策 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
5、的屈服易早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为了保证钢筋砼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延性和承载力,应按照“强柱弱梁” 、 “强剪弱弯” 、 “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进行设计,合理地选择柱截面尺寸,控制柱的轴压比,注意构造配筋要求,特别是要加强节点的构造措施。 从结构总体方案设计一开始,概念设计就运用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已有的正确知识去处理好结构设计中将遇到的问题,诸如: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等。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
6、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2.1 注意场地选择地震区的建筑物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建设。有利地段指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中硬土等;不利地段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山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或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等。危险地段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同一建筑单元不宜建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建筑单元不宜设在不均类型的基础上。 2.2 平立面布置 建筑物平立面布置基本原则是对称、规则、质量与刚度均匀变化。结构对称,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反应;而形状规则建筑物在地
7、震时结构各部分的振动宜于协调一致,避免抗震薄弱环节存在;质量与刚度均匀变化有两方面含义:结构平面方向,使结构刚心和质心重合;结构立面方向,结构质量或刚度均不宜有悬殊变化。 2.3 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结构体系 2.3.1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应具有明显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能力。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用局部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2.3.2 结构构件应符
8、合下列要求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放置钢筋砼圈梁和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砼结构构件应合理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砼的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锚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 钢结构构件应避免局部或总体失稳。 2.3.3 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构件粘结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装配式构件连接应能保证结构整体性。 2.3.4 利用结构的延性 延性结构有很大变形能力,又有较大的强度,发生地震时,延性结构吸收较多能量,从而结构倒塌率会大大降低。脆性结构尽管强度可以很高,但变形能力很低。因此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较低,抵抗地震能力较低。这
9、就要求我们选择地震区结构材料时,既要看重材料的强度高低,更要看材料变形能力大小,在地震区盲目采用高强材料是很不利于抗震的,因为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越高,则该材料的变形能力就会越低。 2.3.5 处理好非结构构件 现代建筑装修造价占很大比例,非结构构件破坏影响更大。附属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和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破坏,幕墙、装饰贴面与主体结构应可靠连接,避免脱落伤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师必须从主体上了解结构抗震特点,振动中结构的受力特征,抓住要点,突出主要矛盾,用正确的概念来指导概念设计,才会获得成功。由于概念设计包括的范围极广,因此不仅仅要分析总体方案确定的原则,还要顾及非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关键部位的细部构造。但是首先和最重要的还是结构总体概念设计、材料选型和细部构造等问题,这些设计原则和结构概念中,较为重要的是结构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惠渊峰.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经营管理者, 2011,(03) 2 高橙玥. 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及措施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5) 3 佟超博, 郝强.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