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882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研究内容摘要: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作为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去化解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政府生态危机管理提供了思路,政府应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维度构建全方位的生态危机管理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政府 生态危机 管理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阐释 (一)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在于维持生态平衡与协调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维持生态平衡和协调是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只有维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恩格斯曾经揭示了生态在人类发展中的意义。他认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

2、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 。 (二)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制度条件是改造不合理社会制度 自然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要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改变社会环境。因此,化解生态危机的条件之一就在于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一个制度合理的社会里,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 (三)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发展循环经济

3、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提出,但是他的观点中却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马克思认为, “一个生产部门的废料是另一个部门的原材料,反过来也一样最后,进入直接消费的产品,在离开消费本身时重新成为生产的原料,如自然过程中的肥料等等,用废布造纸等等” 。这段论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认为废弃物也可以循环再利用。马克思指出, “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 (四)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基本途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生态环

4、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所导致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条件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人们也不能盲目的崇拜自然。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 (五)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基本手段是依靠科技进步 马克思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充分利用资源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

5、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 。可见,马克思主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六)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政府角色和责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应该注重提前预防,积极环保,而不应该先污染后治理,消极环保。马克思认为:“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 。这意味着,政府作为社会的“大管

6、家” ,在化解生态危机方面的责任和作用重大。政府应该把资源所有和资源使用归为社会公共管理的范畴,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生态危机管理法律法规,向大众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类思想史的一次重大变革,系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全局性和辩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当代政府治理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生态危机现状及影响 (一)自然资源危机 自然资源危机是自然界的资源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地球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陆地、动物、矿产能源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7、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机。 (二)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产生“温室效应”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工业燃煤和尾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它们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还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自然界中的生物、水源、空气以及土壤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扩张,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经常

8、会出现雾霾天气。这说明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在加剧。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水污染。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污染最重要的原因。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种类多样。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而残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进而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城市水污染源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污染是土地因工业、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排泄物、生物残体以及大气沉降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当前

9、,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化解生态危机,已迫在眉睫。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掌握着治理生态危机所必需的公共权力资源,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化解生态危机。因此,政府应该构建有效的生态危机管理体系,自如地应对生态危机带给人们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政府进行生态危机管理提供了理论依

10、据和思路。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原则,构建了 360政府生态危机管理体系(见图 1) ,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管理。 (一)政治维度:构建生态型制度机制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也就是说,制度构建是政府生态危机管理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生态危机治理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制度规范的可行性。因此,要有效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制度。首先,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决策制度,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政治领导力。其次,完善法治管理制度,增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执行力。再次,建立健全政府的生态问责制度,让政府环境管理责任具有可操

11、作性、可执行性。最后,完善政府生态危机管理的协调机制,充分协调生态危机管理中不同的社会主体,从而有效地进行生态危机管理。 (二)经济维度:探索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 要化解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生态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循环经济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环保型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其次,要进行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次,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最后,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发展方式。 (三)社会维度:公民参与机制的建立 由于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生

12、态危机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民等。因而,治理生态危机,要紧紧依靠广大民众,充分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探索和优化公民的社会参与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为公民参与搭建一个良好的参与平台。如建立网上生态环境论坛、社区等,听取民众的心声。其次,要加强环保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生态危机管理的重要力量,它在环境科技学术交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法律维度:加强生态危机管理法制建设 强化法治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生态危机决策的执行力。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虽已基本成型,但需要进一

13、步完善。同时,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提升政府在引导规范企业行为中的作用。对于注重环境保护的产业和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低息贷款、政府补贴等;对于危害环境的产业和企业采取惩罚措施规范它们的行为,减少它们对环境的污染。 (五)文化维度:倡导全民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化解生态危机的思想武器,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因此,进行生态危机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树立生态危机意识。要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使人们意识到保护

14、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次,要构建公民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要逐步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六)科技维度:建立生态科技创新体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就难以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就难以化解人类的生态危机。因此,必须合理地应用科技,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科技体系。生态化科技是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以节能、利废和实现循环为特征的新兴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融入生态元素,走绿色技术发展之路,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进行生态危机管理,化解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作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政府需要协调好企业、市场、技术、公众等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以保证生态化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 25 卷M.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0 4.资本论.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M.人民出版社,19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