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市“解绑”只是第一步今年以来的棉花市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国家棉花政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该言论一出,无不叫好,更使得棉花市场解绑的呼声再次甚嚣尘上。 棉花市场改革势在必行。 “2014 年我国将不再实行现行的收放储办法,改为对棉农进行直补。 ”这一说法至今虽未经政府部门正式发布,但已经在行业内通过多个渠道吹风。棉花政策改革对于棉纺织企业摆脱当前困境,实现原料贸易自由公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千呼万唤始出来 “棉花直补”无疑是近年来棉花市场听到的
2、最悦耳的声音。收放储政策实行三年以来带给政府和企业的是近千万吨的储备棉库存和数千元的内外棉价差,而最弱势的棉农也只是得到了极其微薄的收益。 据了解,从 2011 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至今,国家已累计临时收储棉花 1000 万吨左右,国内外棉价倒挂日益严重。拿本轮棉花收放储为例,收储价为 20400 元/吨,抛储价按照 18000 元/吨来算,对比同期的国际棉价的 15000 元/吨,仍然每吨高出 3000 元左右, “想消耗数千元的价格,靠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是根本不可能消除的。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日前表示。 尽管如此,2013 年收放储政策已经执行。朱北娜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3、今年棉花产量大约 700 万吨,产量下降。有关部门预测今年的收储量将达到 550 万吨,现在的收储进程加快了,已经达到了 265 万吨,按照有关部门的预测已经过半,储备库的压力很大,是常年的近 20 倍。而在放储过程中政府亏损是 52 亿,今年收储结束国家资金将被占用 2400亿,虽然是控制价格,但是还是有很大问题。 ” 除了政府的压力,收放储对于棉纺织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内外价差的过大,造成了棉纺织企业国产棉用量的减少,进口棉花、纱线增多,产能利用不足,产业向外转移加快。 ”朱北娜说, “还造成了一个情况,一家统购统销,全部收进储备库,90%以上的企业都要从储备库购买,失去了竞争机制
4、,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增加,生产纯棉或常规产品肯定亏损,不可能挣钱。 ” 收放储政策已然从最初的保护伞无奈沦为了棉花市场的紧箍咒,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究竟怎么改,实行直补之后棉花市场还面临什么问题,棉花政策还需要为市场自由做出何样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需要一一解决,实行直补只是棉花市场改革的第一步。 方案待落地 根据中国棉花种植的分布地区和各地区的种植特点以及记者获悉的消息来看,明年实行的直补政策应该是在新疆先行试点,除此之外滨州、东营、射阳等地大规模成片种植地区,未来也有可能进行直补。 关于直补的具体方案,坊间也有许多讨论。有行业内媒体采访一河南棉农时他讲到:“现在国家只给我们棉农每亩 15
5、元的良种补贴,这对于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现在种一亩棉花,需要用到的人工、化肥、种子等费用一共需要近 2000 元。在不受自然灾害干扰的情况下,按照现在的棉花价格,一亩棉花收益只有 200300 元左右。这还是在好年景下,如果在收成不好的年景下,我们只有亏钱。如果国家真的实现棉农直补,每亩至少补贴 200 元左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棉农的收益。 ” 对于棉花直补以及每亩补贴额度,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表示, “棉花直补,也就在新疆以及东营、滨州成片种植地区可行。对于没有形成规模的棉农,即使一亩地补贴 200 元,种棉花还是不划算。” 而在新疆棉区,由于其产量超内地近 50%,植棉用工
6、、用时、农资等需求更高(物化成本高) ,业内分析直补的理论额度应在每亩 300 元以上。而疆内媒体日前报道,疆内棉农对于直补大多表示很期待,普遍认为幅度不应低于 350 元/亩,否则植棉吸引力并不大。同时希望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直补来保障农民利益和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有的棉农提出根据籽棉产量来进行补贴,但一方面籽棉交售统计非常繁琐、困难;另一方面存在棉贩和轧花厂联合做假的现象;南疆轧花企业认为一旦实行“直补” ,2014 年 3 月收储结束后棉花市场很可能大幅走软,因此 2013/14 年度收购加工将非常谨慎。 其实国家停止收放储政策,并非是对收放储政策本身的否定,只是在当前国情下对于棉花市场化
7、价格机制的不断推进。业内人士指出,棉花实现直补之后,最终还是要提高棉花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的小农经济式的棉花种植产业必须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方向发展,使我国的棉花产业具有竞争力。 另一道福音 棉花直补对于棉农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吸引力,对于棉花种植带来的积极作用究竟有多大,现在还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广大的棉纺织企业对于行业现状的改变已经看到了希望,直补的改革就是一个信号。除了直补之外,配额、高征低扣等体制引发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也都看到了希望。 朱北娜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家纺大会上表示:“配额体制改革的问题,商务部和协会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虽然很多部门不同意取消配额,但是我们还是积
8、极争取,对配额的管理提出了建议。另外就是高征抵扣,现在财政部同意在有关省市和地方政府试点,这对棉纺企业是非常好的消息,我们已经盼了 20 多年,如果能够试点,对将来的棉纺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帮助。 ” 所谓“高征低扣” ,是指货物销售上采用 17%增值税率的一般纳税人,由于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率是 13%,而形成的即使该企业将采购的货物原价卖出,没实现增值,也要支付 4%税率差的增值税的情形。这种现象在我国棉纺企业表现确实较为突出。棉纺织企业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 70%左右。有媒体算过一笔账,以一个小型棉纺企业为例,年用棉量为 2 万吨,每吨棉花按平均价 30000 元计算,全年棉花采购费用总计约 60000 万元,按 13%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 6903 万元,而如果按 17%税率计算进项税款为 8718 万元,税率差价高达 1815 万元,这对于属于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特别是新疆企业,本来在资金、人才、技术上就不如内地企业,再加上运输成本过高,更不利于新疆棉纺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收放储到直补的改变,从 20 多年的高征低扣到近日的松动,棉纺织行业由于其原料的特殊性,发展一直受政策限制,但是公告体现的改革决心对于行业来说意义非凡,未来棉纺织行业能否享受政策红利,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