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北京城墙的破坏与保护浅析摘要:明北京城经过多年修建,周长四十公里。在四重城墙上,各自建有城门。拆除城墙,对这座古城来说,造成是影响是多方位的,有利也有弊。从文化层面上讲,这是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破坏,从实用价值上来讲。城墙作为建筑,有着建筑本身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北京 城墙文化 城市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北京,一座延续了 3000 年的古都,在世界城池建设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北京的城市建设历史,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根植于北京这篇土地上的。北京的天,北京的地,北京的水,北京的林木,北京的土壤,北京的城镇,北京的村庄,北京的街
2、巷胡同,北京的街巷胡同,北京的道路桥梁等等,既是北京的文化载体,又是孕育北京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 1943 年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中,曾对北京做过如下评价:“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上遵循隋唐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 ”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明清以来北京城的规划。 1.明清北京城池规划与城墙文化 明清北京,是由四重城墙重重包裹起来的,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俗称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皇城是国家机构的集中区域,也是皇亲国戚的聚居地;内城自清朝以来,主要居住八旗子弟;而外城才是作为一般老百姓居
3、住的“京城” 。 明北京城经过多年修建,周长四十公里。内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外城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建起来的。 作为一座古都,明清北京城留给后人的,是文化的是沉淀,是建筑的精髓,同时,它虽留下的城市规划的原理、历年,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就拿街道布局来说,北京城的街巷大都正南正北,这是在地形条件和街坊的模数作用下形成的。在街道的设计上,又考虑到“城市美学” 。明清时代,走在北京城内,几乎每一条大陆的尽头都有一座门楼作为端景出现,除了城楼之外,还有钟楼,鼓楼,各式牌楼,这些景物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一种构图美。 2.城墙的拆除及其利弊 虽然古代的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跟
4、不上现代化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全盘否认古建筑存在的合理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城掀起了多次拆毁城门、城墙的浪潮,在经历群众运动式的拆除后,最后只剩下前门城楼、箭楼、东南角楼、德胜门箭楼以及两三段城墙,作为北京的标志。古都北京的“城市形态” ,就这样被全然破坏了。 拆除城墙,对这座古城来说,造成是影响是多方位的,有利也有弊。先说说利。首先,从城市格局上来说,北京已经不在作为一个有轮廓的都市出现在人们眼前了。以前,城墙内外的景致是截然不同的,人们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城墙和城门。人们的出行和居住,无不围绕着城墙展开。拆除城墙有利于交通的畅通,这是那个年代的城市规划学家所看到的层面。 其
5、次,拆除城墙可以消除本身的安全隐患。城墙的修筑已经有好几百年了,部分墙体已经出现开裂,城楼下车马穿行,极容易酿成祸患。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能够看到的利端,更多的还是交通方面。牺牲了城墙,换来了一个更便捷的交通环境。 但是,我更要指出的是拆除城墙的弊端。 首先,从文化层面上讲,这是对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破坏。北京是建筑的殿堂,是建筑师的家园,看看故宫、天坛这些先人之作,再看看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这些雨后春笋,就不难领略建筑师们那巧夺天工的智慧。但是,建筑只是北京城这座庞大身躯中的一串动点,而作为这一串动点的载体城墙,却是大家再也不能看到的了。京城的老百姓对城门城墙的感情之深,是从老一辈居
6、民心中体现出来的,可以说,城墙就像这座城市的母亲,用自己的双臂保护着这里的每一个人,不分贫富,不分长老;城墙总给人以踏实、稳重的感觉。城墙带给市民的文化,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确确实实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是与这里的人们密不可分的。拆除城墙,无疑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磨灭。显然,这是一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不可估量损失的,至今仍然留给人们诸多遗憾。 其次,从实用价值上来讲。城墙作为建筑,有着建筑本身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如下。 它是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出现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方位,同时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旅游资源。梁思成就曾经设想过要把北京的城墙改造成城市立体公园,人们可以在城墙上品茶、乘凉
7、,又可以登城楼眺望美景,然而他的方案最终没有被采纳;城墙又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管理设施,虽然现在已经失去军事上的优势,但是作为治安和交通管理的制高点,还是有很大功用的。 3.城墙的保护和发展 从长远的眼观来看,我们需要对城市的文物进行保护,对城市的文化进行呵护。2006 年,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永定门重新出现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南端,这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城门,它的复建工程的每一步都是模仿原先修建城楼时的步骤,每一根柱子,每一块城砖都极力恢复原貌;还有新世纪之初,修缮崇文门至东南角楼之间长一公里的城墙,使过去被棚户区包围的城墙变成今天的风景秀丽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这些举措是经过几十年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
8、的见证,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开始重视和尊重城市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摒弃。 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复建起所有的城墙,但是对城墙文化的宣传教育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不希望城市的文化因为现代化的建设而退位。我们建设一座城市,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 ,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上,应该以历史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去对待,让我们的城市既发展,又不遗失它固有的文化。 今天的北京,虽然那些记载着历史的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但值得庆幸的是,新北京城的格局还是基本依照旧城的轮廓,城市的肌理得以保留,依然还在延续。北京城的历史还在延续,北京城的未来不可估量,我们期待着日新月异的北京能有更大的辉煌,期盼着它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新京报.古都城门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田书和.北京市区主要街道景观导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3彭蓉.张永生.浅谈中国古城墙保护J.山西建筑,2005,7(13) 4徐彦文.中国古城墙保护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5郭文权.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