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434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问题摘要:全球大学排名体系正逐渐成为世界大学市场的固有概念,大学排名体系对大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描述大学排名体系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参数、信息来源、隐性价值取向、整体评估结果四个方面对其公信度产生的影响及考验,认为大学排名体系应该在提升公信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排名;公信度;指标参数;隐性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2-0048-06 一、引言 随着 20 世纪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地的大规模扩展,大学排名系统已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家议程。哈泽尔科恩(Haze

2、lkorn.E.)指出,全球大学排名系统已渗透到每一个方面,诸如组织使命、治理和战略、人员招聘和公共关系。在国家层面上,许多国家的决策者优先建设那些会帮助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国家的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并迅速扩大本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每年大学领导者也在关注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排名。用以衡量学校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位置。为了在全球大学排名表中争取更靠前的位置,许多大学的校长、高等教育的高级管理人2员和金融投资分析师投入相当大的关注力和资源,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只要“每个人都希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 。全球大学排名系统“显然就可以留下来” , “将继续增

3、加出版量” 。本文在归纳大学排名体系与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其公信度与影响力问题。 二、大学排名体系:动态的变化 大学排名不是一个新现象,它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70 年由美国教育局发表的大学排名统计年度报告 。大学排名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在动态中形成的产物。 1 评估范围的广泛性 大学评估体系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各国评估走向世界评估。最初。各国大学排名都只限于本国范围。自 1983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全美大学排名之后,大学排名体系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包括大学管理者、申请者、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等。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英国社会学家哈尔

4、西(Halsey.A.H.)进行了学术调查,建立了英国大学排名。1992 年, 泰晤士报首次发表了前 100 个英国的优秀大学指南。1998 年,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发布了德国 250 所高等教育机构的排名。2004 年之后,排名榜的范围扩大,包括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大学。2004 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首次公布具有国际地位的澳大利亚大学的名单。随着各国大学排名体系的发展,区域性和全球性大学排名开始被关注。评估范围越来越广。1997年至 2000 年, 亚洲周刊 (Asiaweek)杂志公

5、布了亚洲地区的大学排名3(2000 年后终止) 。2003 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研究院较早公布全球大学排名,被称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 。在过去十年里,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全球性大学排名体系机构主要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研究室(Cybermetrics Lab)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所等。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公布大学排名数据。 (2)评估数量增加。例如,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单独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

6、调查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rvey,THES)在“20102011 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World Umvemity Rankings 2010-2011)中只列出前 200 名的大学。而在“2011-2012 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列出了前 400 名的大学。 (3)评估次数增多。例如,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研究室发布 Webometrics 大学网络排名(Ranking Web of University) ,2009年只在一月发布排行榜,从 2010 年开始改为每年两次,分别在每年的 1月和 7 月公布世界大学排名。 2 评估主体的灵活性 大学排名体

7、系的评估主体比较灵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媒体、私人机构、民间组织的多方参与。在大学排名体系的建构中,大学是参与最多的机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网络计量研究室、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其次是媒体的参与,包括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4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另外,还有私人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比如 Ouacquarelli Symonds 公司(QS)是英国专为学生提供高校教育和毕业生招聘信息的咨询机构:中国一些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也在参与大学排名,比如中国校友会、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等;还有大学与媒体联合参与,比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

8、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研发,对高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估。 (2)合作型、独立型相互配合。在建构大学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机构由开始的合作伙伴关系变为独立关系,比如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和英国私人机构 Qs 在 2004 年是合作伙伴关系,2010 年之后则各自单独统计结果;有些机构由独立型变为合作型,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 Report)开始只是对美国的大学进行排名,2012 年后与 QS 合作,对世界排名前 400 名的大学也进行了评估。 从评估范围和评估主体来看,大学排名体系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学排名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三、大学排名体系:公信

9、度的考验 公信度指公众的信任程度。大学排名数据是否科学、有效,能否得到公众认可,使之产生信任感,这就是大学排名体系涉及的公信度问题。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参数、信息来源、隐性价值取向、整体评估结果有所不同,会带来公众对大学排名公信度的考验。 1 公信度考验一: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参数 大学排名体系采用的指标参数不同,包括学校设施、师资结构、学生教育、科研力量、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等各个方面。大学排名体系的5情况详见表 1。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各种大学体系的参数指标有很大区别。大学排名体系的参数指标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各级指标设定不同,另一方面表现为指标权重不同。厄舍(Usher.A.)和萨维诺(Sav

10、ino.M.)认为,由于采用的指标内容、测量方式以及对“质量”的隐性定义不同,大学排名表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学排名体系的差异性对其公信度是一种考验。 (1)指标设定差异性的影响。表 1 中列出的大学排名体系一级指标不相同,更别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了。通过表 1 中的一级指标分析可知: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存在一元或多元的现象。有的体系为一元,只关注学术和论文发表的情况,比如世界大学网络计量学排名、莱顿排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发布的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其余体系均为多元指标。在所有大学排名指标中,科研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指标。科研指标在各大学排名体系的名称略有区别。分别为 TH

11、ES 中的“研究能力” 、QS 中的“学术声誉”及“论文引用” 、ARWU中的“科研成果”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本科学术声誉” 、中国校友会的“科学研究”等。不同机构的大学排名体系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机构将科研能力放在首位,比如 QS 学术声誉及论文引用可占到六成;有的机构同时关注教师指标,比如 THES 关注教学能力、ARWU 关注教师质量;有的机构同时关注学生指标,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全美大学排名时关注“新生录取” 、 “学生毕业和新生保持率” 、 “学生毕业率表现” ,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本科教育排行榜也关注到学生质量。迪尔(Dill.D.D.)等人对比了大学排名的学术质

12、量、排名表和公共政策,6认为排名体系会对大学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有学者对大学排名体系指标选择、权重分配和机构间的微小统计差异进行了批判。可见,大学排名体系指标设定差异性会引发人们对其公信度的质疑。 (2)指标权重差异性的影响。大学排名体系指标权重差异性可表现为两个方面。相同排名体系的指标权重发生变化。比如 THES 在“2010-2011 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论文引用”权重为 32.5%, “国际化程度”权重为 5%,而在“201 1-2012 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论文引用”权重为 30%, “国际化程度”权重为 7.5%。其他大学排名也存在指标权重发生变化的现象。而各个机构对于改变大学指标

13、权重并未说明理由及科学依据,从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公信度质疑。指标权重明显具有倾向性。若指标权重明显倾向于某一方面,同样容易引起人们对其公信度的质疑。ARWU 的大学排名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科研表现,它受到了来自媒体的广泛、猛烈地批评。比劳特(BiHaut.I.C)等人认为,ARWU 不是一种用来讨论学术排名的有效的、恰当的工具,更别说指导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谈不上能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此外,戴厚恩(Dehon.C.)等人采用稳健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学术研究:整体研究输出和一流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两种因素各自的

14、权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排名结果。QS 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同行审查,其结果会导致明显的区域偏见。原因在于它的同行审查员要求在他们自己的地区而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去评估大学,这一点常常会遭到批评。从以上研究可知,指标权重差异性会影响大学排名的公信度。 72 公信度考验二:大学排名体系的信息来源 大学排名体系的信息来源同样会引发公众对其公信度的考验。2010年 THES 发表大学排名之后不久。有学者马上就排名的缺失机构、透明度和有效性进行调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苏广宁教授认为,即使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在进行大学排名时也没有完全能够将最新的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纳入到指标中去,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基于

15、许多高校参与排名只是为了在宣传和吸引学生方面受益的事实,布埃拉一卡赛尔(Buela-Casal.G.)等人比较了四种大学国际学术排名,包括上海排名(Shanghai Ranking) 、泰晤士报增刊排名(Times supplement Ranking) 、瑞士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科学技量排名(CEST Scientometrics Ranking)和亚洲周刊 ,同时阿圭罗(Aguillo.I.F.)和他的同事们用相似的测量方法比较了上海排名、泰晤士报增刊排名、台湾排名(Taiwan Ranking) 、莱顿排名(Leiden Ranking)和网络计量研究室排名(Webometrics Rank

16、ing) ,他们发现,这些排名之间有合理的相似之处,尽管每一种排名都应用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发表论文和学术声誉。不同的排名体系由不同的目的所驱使,会考虑到不同的参数指标和取决于数据来源的可用性,这种情况最终归因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不同。信息来源未及时更新或者数据信息的可用性会造成了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存在缺陷。 3 公信度考验三:大学排名体系的隐性价值取向取舍 学者们对大学排名体系抱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态度实际上蕴含着学者对大学排名体系隐性价值取向的取舍。 8第一。排名榜前列的大学几乎都出自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 。2012 年 THES 公布的大学排名榜前 50

17、 位的国家(地区) ,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有 41 个(约占 82%) ,非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只有 9 个(约占 18%) ,前者约为后者的 4.5 倍。其中。英美国家共 36 个(约占72%):2012 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 ARWU 排名前 50 位的国家(地区) ,以英文为官方语言的有 43 个(约占 86%) ,非英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地区)只有 7 个(约占 14%) ,前者约为后者的 6 倍。其中,英美国家共 41 个(约占 82%) 。正如有学者提出的那样,大学排名绩效往往倾向于英语语言,倾向于提高以英文为主国家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地位。 第二,重视科技成果,忽视人文、艺术类

18、成果。荷兰莱顿排名在研究方法中指明是根据路透社科学网发表文章进行统计,只包括科学与社会科学类,不包括人文、艺术类。虽然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文、艺术类的指标体系不像科学与社会科学类那么清晰,不太容易被统计,但是人为地忽视人文、艺术类成果,造成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容易引起人们对大学排名体系公信度的质疑。 第三,悠久大学和年轻大学的博弈。泰勒(Taylor.P.)和布拉道克(Braddock.R.)认为相比 Qs,ARWU 是一种更好的大学排名体系。而唐宁(Downing.K.)则认为 ARWU 的特点在于主要研究历史悠久、得到公认的大学和研究型大学,QS 排名允许年轻大学有更多的展示雄心的机会。阿特巴赫

19、(Altbach.P.G.)认为,表面上看 ARWU 有着相对稳定大学排名,这些排名有一些外在有效性,但这种排名有可能忽视了游离于传统“知识中心”之外的雄心勃勃的年轻大学。在 ARWU 中,那些许多目前在亚洲9和中东世界的一流大学。几乎没有参与到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他们还没有达到可以吸引诺贝尔获奖者的阶段,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在全世界舞台上是年轻的和相对不知名的。与此相反,QS 提供一个平台,让这些大学在高等教育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阿特巴赫不认为 QS 是“最有疑问”统计方法的说法,他认为基于声誉度的排名完全忽略了排名给中东和亚洲的大学带来好处。也许事实是这些处于排名

20、前列的亚洲大学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美国一些大学,会在部分学者心里造成一些不适的感觉,竞争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4 公信度考验四:大学排名体系的整体评估结果 每种大学排名体系对同一个国家(地区)的大学整体评估结果几乎都不一样。这种整体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导致公众对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产生怀疑。2012 年 THES 公布的大学排名榜前 50 位的国家(地区)中,亚洲国家(地区)共有 5 位,分别为日本东京大学(第 27 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第 29 位) 、香港大学(第 35 位) 、北京大学(第 46 位) 、韩国浦项工科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21、echnology,第 50 位) 。而 2012 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 AKWU 排名前 50 位的国家(地区)中不不包含亚洲的大学。另外,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大学排名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往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在 2012 年大学排名体系中,分别处于第 46 位(THES) 、第 163 位(ARWU) 、第 123 位(WRWU) 、第 44 位(Qs) 、第 265 位(Leiden Ranking) 、第 44 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Top 400 Global Rankings) 。从统计结果来看,北京大学在各类大学排名体系占据的位置极为悬殊,最高可至 44 位,最低可至 265 位。

22、这些10现象反映出大学排名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排名都支持将大学作来一个整体来评估,否定了来自内部的所有差异性,而指标权重用于构建复合指数有关质量或绩效的各个方面可能是任意和偏颇的研究,同时几乎不能提供或很少提供关于教学质量方面的指导。可以说,大学排名体系的整体评估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公众对大学排名体系公信度的质疑。 由此可见,大学排名体系的指标参数、信息来源、隐性价值取向、整体评估结果四个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对大学排名体系的公信度产生影响。大学排名体系应该提倡一种更好的方法对大学进行排名,即一种“纯粹”的排名,这种排名透明、不涉及个人利益、条理清晰。 四、大学排名体系:在提升公信度的基础上前行 尽管大学排名被批评为肤浅的、任意的、缺乏任何真正意义的质量评估。关于大学排名的用途和有效性也一直被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大学排名在高等教育、政策和公共领域已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体制和政策方面也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全球知识经济中,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被视为国家业绩、信誉的象征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大学排名已经对美国高校高级管理人员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是到了对大学排名仔细选择的时候了,对于那些希望跻身于排名榜前列的有雄心的年轻大学来说,大学排名体系无疑对它们具有很强的正面影响力。事实上,大学排名正使得亚洲走出了西方同行带来的阴影。大学排名体系应该在提升公信度的基础上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