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来源【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辅导员队伍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客观的因素,包括职业角色因素、社会背景因素和学校管理因素,又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包括性格特征不完善和人际关系不和谐。更有来自处理不好主客观因素的关系所导致的内在冲突。 【关键词】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压力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这一对辅导员概念的官方界定揭示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定位的抽象性
2、、模糊性和宽泛性,给人的感觉是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情,都属于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范围,这就无形中使得辅导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高校在辅导员的使用上岗位职责不清,辅导员似乎成为高校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中间分子” ,成为“双肩挑”却又“双肩空”的尴尬角色。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整天忙于各类繁琐事务从而精疲力尽,而专业教师却错误地以为辅导员坐在办公室很清闲。正是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概念内涵的模糊导致了其工作范围的外延具有空洞而宽泛、繁琐而复杂的特性。这又进一步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非常之大,它严重影响了辅导员本人和高校大学生的健2康成长,更会影响到我国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辅导员职业
3、压力的概念界定及消极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的职业压力可以刺激人们不懈努力,能够拓展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辅导员个人、学生乃至整个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职业压力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一般认为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在个体身上造成的后果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以是行为方面的。职业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心血管疾病、胃肠失调、呼吸系统问题、癌症、关节炎、头痛、身体损伤、皮肤机能失调、过度疲劳以
4、及死亡。职业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则有:焦虑、沮丧、不满、厌倦、心理疲惫、不良情感、机能不全、自重程度低、自我疏忽、精神疾病、愤懑、压抑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职业压力引起的行为反应有: 频繁地就诊、使用或滥用麻醉药物或一般药物、饮食过度或厌食、放荡不羁、冒险、攻击、故意破坏他人财产、偷窃、人际关系紧张、自杀或企图自杀。所谓辅导员职业压力,它的承受者是辅导员,所以它首先对辅导员产生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也体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辅导员职业压力最深远的负面影响不在辅导员本身,而是这种压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传染性,因为辅导员是做学生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服务、最长效教育、最细心
5、帮助和指导的一支特殊的教育队伍,若职业压力导致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身体不健康、心理有问题或行为发生偏移,3必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原因探索 客观而言,诱发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外部的客观因素,具体包括:职业角色因素、社会背景因素和学校管理因素。二是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辅导员自身的原因。三是主客观因素的内在冲突。第一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辅导员乃至某位领导所能改变的,第二个因素则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来完善提高自己。第一个因素通过第二个因素发挥作用并体现出来。若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压力会减轻;若处理不好,
6、则第三个因素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一)外在的客观因素 1. 职业角色因素:俗语说: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意思就是:想要出人头地,获得成功并让别人高看你一眼,那么在成功的背后一定是要付出辛苦的。就是说对他人高度负责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性评价的角色都要经受非常多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不安全感,承受更大的职业角色压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特别是高等教育加速改革的步伐要求高校辅导员岗位必须适应这种变革。辅导员的角色也从过去单一的政治思想引路人(政治辅导员)转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信息咨询的服务者、心理困惑的疏导者、突发事件的处理者、校园危机的化解者和安全稳定的维护者。正是由于这些
7、职责特别是安全稳定工作的需要,辅导员就像是消防员,需要 24 小时待命,不能随便关闭通讯设备,思想上、精神上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许多人都有或轻4或重的“手机综合症”:不关手机焦虑,关了手机更焦虑。真是难煞了辅导员。辅导员这一角色的内在冲突性决定了这一职业的压力非常沉重。2. 社会背景因素:待遇差和地位低产生的压力。辅导员是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一般没有科研项目经费,职称评定要么没有,即使有的话,以笔者掌握的职称评定文件,辅导员评上讲师已经可以知足,副教授基本可望而不可及。加之辅导员需要专注于学生事务工作,精力有限,使得辅导员原有的专业水平受到影响,而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证对辅导员
8、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养,这就无形中耽误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使得研究能力逐步下降,在一个职称评定需要科研成果的现实环境下,晋升空间非常有限。没有较高的职称,薪酬很难有好的保证。因此辅导员的发展前景非常令人担忧,以笔者了解到的情况,许多辅导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都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在高校,辅导员基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与其他教师相比,可以称得上是“弱势群体” ,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相当多的脑力劳动,又要付出相当多的体力劳动,但往往又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认可,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辅导员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较大的劳动付出而没有得到相应
9、的劳动报酬和社会认同,压力自然会存在。社会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压力。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各界对教育都抱有很高的期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生源竞争的加剧,高等学校也处于社会的风口浪尖,大学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压力。各高校的领导都把5相当一部分压力转移释放到辅导员这一高校肩负特殊使命的特殊群体身上。由于价值观念的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不完全相同,这让辅导员赶到“众口难调” ,产生冲突,从而倍感压力。 3. 学校管理因素: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清晰。长期以来,高校对辅导员岗位究竟包含哪些工作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使有规定也是很宽泛。在高校
10、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甚至是高校领导中都存在这样一种看似合理的观点:只要是涉及学生的事情,或者是没有明确说明应该哪个部门要做的事情,找辅导员做错不了。而学校的所有事情都直接或间接和学生有关,这在无形中造成辅导员工作范围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听从学院领导的指示和学工部门的工作安排,还要应付学校其他部门的差遣。组织部门要辅导员做好党建工作,统战部门要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和港澳台学生;教务部门要辅导员抓好学生的课堂纪律;保卫部门要求辅导员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武装部要求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军训、征兵动员和政审;社区管理部要辅导员经常深入社区协助做好学生的卫生;后勤部门要求辅导员为学生代办
11、寒暑假火车票;校医院要求辅导员协助做好体检和献血工作凡此种种,造成辅导员身心疲惫,忙于奔命,压力十分巨大。辅导员的评价体系不科学。一方面,高校整体对辅导员的评价不合理。一般而言,高校比较看重的是教学和科研等学术带头人,辅导员的工作在大多数高校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即使认为存在某种必要性的话,辅导员也多被看作是做些杂七杂八事务的勤杂工,这些工作是边缘化的工作,真正有重要事件发生,需要辅导员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往往被派6往第一线,一旦重要事件结束,辅导员重又被打入“冷宫” ,造成辅导员缺乏地位和归属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感到十分迷茫。另一方面,高校本身对辅导员的评价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评价
12、标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评价辅导员主要靠领导、同事和学生的打分,评价的主观性太强,而且内部有不合理因素存在;评价结果和辅导员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得辅导员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工作压力。“问题学生”的日益增多。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来自父母长辈的万千宠爱,他们的集体观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后,由于失去父母亲人的全程监护,面对网络游戏、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等诱惑时有的学生控制力较差,容易导致学习上出现问题,目前延长学籍学生逐年增多的趋势就说明了这一点。当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之后,这一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而且“问题学生”大多从中学乃至小学都已经
13、有问题的萌芽,长期形成的问题和不良习惯想要在进入大学后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绝非易事。加之各高校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辅导员配备普遍没有达到相关文件的要求。带班人数太多,几百位学生,一年下来能把学生的名字叫上来就已经实属不易,何谈深入了解和细心指导。而部分高校在考评辅导员时采用的学生熟知度和满意度测试对带班人数较多的辅导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二)自身的主观因素 1. 性格特征的不完善。辅导员性格特征对其能否顺利工作以及工作效果的好坏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已经在工作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验证,也早已在学生中间达成了共识。本文所罗列的一些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压7力的客观因素,辅导员自身根本无法改变,甚至是某位领导想
14、要改变也是十分困难。但这些所谓的不能改变的客观因素是否真的对辅导员构成职业压力也必须要通过辅导员自身才能起作用,才能发酵。面对同样可能产生职业压力的客观因素,不同的辅导员感受到的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迥异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的辅导员也许能较快的化解压力,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一般而言,性格特征不完善的辅导员产生的职业压力会更大。 2.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客观而言,人际关系不和谐是任何职业、任何单位都会产生压力的一个因素。在辅导员这一职业上的体现就是处理不好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随着高等学校改革的逐步深化,在学校内部的平均主义做法也早就被打破,随着竞争的加剧,如各类荣誉的获得、评优和晋级等,辅导员之间要
15、做到相互肯定的认可、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支持并不容易,再加上部分领导武断的领导方式、不公正的处事方法,使得辅导员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同事关系的紧张自然会给辅导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工作中的压力往往不是体力消耗有多大,更多的是来自心理的不愉悦。 (三)主客观因素的内在冲突 1. 事业和职业的冲突。在当下,各个高校的辅导员通常是有极为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中共党员组成。正像上文中所说的,这些辅导员在自身接受教育时都是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毕业时,有相当部分的由于工作或家庭的压力,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被迫走上辅导员岗位。这一部分辅导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没有工作的幸福感,他们不清8楚作为一名辅导员最大的
16、成就来自哪里,更没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奋斗目标。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并没有把其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对待。一份缺少事业心的职业会让辅导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时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 2. 期望和现实的矛盾。现在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校的留校生,这些留校工作的学生一般在读书期间都是本校的优等生,他们头上戴着较多的光环,早已习惯了在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和领导的夸奖中生活,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工作中非常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和领导的赏识,继续他们在光环中过日子的生活,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然而就是这样一群所谓的优等生,由于经历的挫败感太少,往往具有较差的心理承
17、受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他们的不适应感会越来越强,进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自我的否定。自身的信心逐渐减弱。 3. 能力和要求的差距。所谓的职业压力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解读为工作岗位的需要超越了个人成功应对能力从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和自我焦虑感。当个人文化水平不高、职业能力有限、工作经历不丰富与岗位的要求产生差距时,自然会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现在的辅导员多数是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通过应聘和面试环节直接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整体的队伍非常年轻,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人生阅历,想要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通过努力还可以达到,而要想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面对能力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产生的差距自然也会导致辅导员职业压力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