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摘要】大学生是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的民族观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民族建设和团结进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也是无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民族观的实践活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民族意识的生成、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观念的教育和民族理论的接受等各方面。所以,只有系统调节各个方面的要素,才能促进大学生科学民族观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促进民族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作者简介】蓝波涛,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
2、师,法学博士,讲师,广西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29-05 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他们能否具有科学的民族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着我国民族建设和团结进步是否后继有人。而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民族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引导和发展。因此,要把对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而马克思主义民2族观是关于民族存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所以,要加强
3、对大学生的科学民族观教育。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新时期的时代课题 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由我国当前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改革开放 30 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尽管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族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经济方面,东西部社会发展差距在逐步扩大,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距明显;同时,民族地区内部差距的拉大,民族地区城乡“二元化”经济社会结构差异加大,现代化的大城市生活与落后的农牧区生活
4、并存,先进的现代能源开发和航空航天工业与落后的天然游牧原始农耕并存。这造成了民族问题的突出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政治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加强完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互动趋势增强,但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分配和具体的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民族认同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国家认同教育也相对滞后。文化社会方面,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文化卫生、医疗保险等社会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取到了较大进步。民族特色旅游更是空前繁荣。但还存在一些不法出版物,进行民族分裂宣传。伤害民族感情,引发民族矛盾。这些现实民族问题的存在,再加之“西藏独立” 、 “东突厥斯坦”等历史问题。被境
5、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三股势3力”所利用,不断地寻衅滋事,煽动和利用缺乏正确民族观的无辜群众,先后组织策划了 2008 年西藏的“314”事件和 2009 年新疆的“75”事件等。民族问题被极少数敌对分子激化。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团结。除了敌对势力的煽动滋事。我国民众民族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民众存在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自发民族意识。而科学的民族观是不会在民众中自发形成,这需要对民众进行科学民族观的教育和引导,把他们自发的民族意识提升到自觉状态,把非科学的民族观引导到科学轨道上来。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科学的无产阶级民族观
6、,是无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科学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道阳光射入无产阶级民族革命和运动的伟大实践领域,把人们的民族意识由自发状态转变成自觉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我国现有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而当前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相对落后,对大学生主要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课来完成的。所以,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是时代的课题。 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一是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观的科学性。大学生马
7、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就是探究“什么样”的民族观和“如何用”这样的民族观教育和武装人们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民族观的科学理论。而这种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在人们思想观念中自发形4成,那么就需要用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教育和灌输。 “要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确保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各民族人才。 ”脚这样才能把大学生自发的民族意识转变为科学的自觉地民族意识。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民族观的科学性。二是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状态不能解决民族的现实问题,但科学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
8、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掌握群众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可以通过人们的科学民族意识。自觉地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大民族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才能“使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从而自觉指导人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三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族问题也就是社会问题。民族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民族的团结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保证民族团结,抵制民族分裂,贯彻民族政策。这样可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中国
9、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自觉的民族意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关于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及其民族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民族观是处在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人。在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民族现象、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的根本观点。它是人们观察分析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民族观是民族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它包括民族心理、民族认知、民族理论等范畴的总和。民族心理在民族观中居于最低层次
10、,它是对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对待民族的情感、愿望和态度等。民族心理是以感性因素为主,还没有达到理性自觉地高度,但它对民族现象反映更为直接和生动,它是民族观的形成的心理基础。民族认知是在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待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民族认知是人们在长期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如对待民族事件的看法、对待民族团结的认识等,它们来源于长期的实践,自发地指导实践。民族理论是以民族认知为基础而形成的对民族现象的理性认识。它是部分具有理论能力的人在长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在接受良好的民族理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的关于民族问题较为系统、自
11、觉和抽象的理论体系,是民族观的最高层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 民族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观的形成要受到世界观的指导,不是受到无产阶级正确世界观的指导,就是受到错误世界观的指导,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观,不正确的世界观会导致民族观的偏颇。反之,一定的民族观也会反映一定的世界观。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带来了唯心主义的民族观,认为民族是由上帝或者法律制度等客观理性创造的。如美国的启蒙学者波令布鲁克认为民族直接是6由上帝创造的;德国的赫得把民族归结为神的意志;法国的卢梭则用法律制度代替了神的位置,认为不同民族源于不同的民族制度。而民族的天才、性格、嗜好、风俗等都是民族制度的组
12、成部分。这些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带来的唯心主义民族观。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才能科学地解读民族的起源和产生,正确地分析民族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进而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资产阶级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形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诞生。还有如论波兰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 反杜林论 、 自然辩证法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都分析了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资产阶级的民族压迫和无产阶级的民族
13、运动等问题。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坚持捍卫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民族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形成了列宁民族观、斯大林民族观、毛泽东民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等。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当然,列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范畴的理论都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一脉相承,先后相继,本质一致。而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它们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却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立场、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相悖。不属
14、7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抽象的民族平等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对民族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分析了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对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规定了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策略。一是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进行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民族发展的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部分,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单
15、一到融合的发展过程。二是民族问题的理论。提出了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和解决的途径。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国内民族剥削和压迫,国外的民族殖民等;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被压迫的民族也是不能自由的,所以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人对人的压迫和剥削才能真正地解决民族问题。三是民族解放的理论。各民族的联合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的前提条件,而民族联合的本质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形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民族独立和平等是保证民族联合实现的基础。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可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革命实践中跨入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实行
16、民主集中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才能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民族观的实践活8动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民族观念、民族意识。从而自觉形成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观是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它是政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就必须使其社会成员接受他们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而这个任务只有依靠民族观教育才能够完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17、和基本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观点和理论,提高人们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自觉遵守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民族观的实践活动。一是大学生的民族观的形成具有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民族观是民族心理、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总和,有其自身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它要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下才能形成科学的民族观。而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等内部因素是自发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也有相矛盾的。教
18、育的社会环境也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民族宗教活动等都会对教育对象的民族观形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民族观教育既要加强对内在因素的引导。又要对外在条件进行整合和优化。二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是内9化和外化的统一。教育对象的民族观是自发的,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教育,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转化为教育对象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知。形成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行为,才能真正地拥有科学的民族观。所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科学理论的“灌输”和大学生接受和“内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正确民族行为意志的培养过程,是“内化”和外化有机统一的过程。三是民族观教育的目的是促
19、进大学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行为。理论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关于科学的理论和意识,但它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民族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广大的教育对象在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情况,能够合理地处理民族问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一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观不仅包括国家政党观、民主法制观、自由平等观、公民人权观,而且包括民族观和宗教观,其中民族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观正确与否也
20、会影响到国家政党观等政治观的其它内容。所以,民族观教育也是政治观教育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是对国家认同的基础。不论是内地还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汉族聚居区,都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形成科学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民族问题,恰当地处理民族关系,才能树立各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10繁荣的思想理念。从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三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政治
21、观念、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从而促进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中民族观也是政治观念的一部分,所以,进行民族观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四、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有效实现教育需要其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正如阿尔蒙德认为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活动的完成取决于其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所以,要协调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过程。实现生产者、教育者、教育环境和教育途径等各方面。 (一)民族观生成主体的协调。执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从事制定法律、政策等政治行为,是政治输出结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民族意识形态,是我国先进的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输出,就要求从事民族政治输出机构的政治活动之间的协调。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具体的民族实际,通过各种民族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党和国家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所以,正确地处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