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英语教学与母语的契合摘要: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母语对第二语言教学影响巨大。本文从英语教学同母语契合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设,提出如何更好把母语和英语教与学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输出假设;输入假设;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5-0103-03 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性研究肇始于国外,Lado(1957)最早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指出通过对比母语与目的语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恰当的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是 20 世纪 4060
2、年代普遍流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本文延续对比分析的研究路径,利用对比分析法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输入和输出假说、翻译教学法,提出以写促学的能够更好融汇母语因素的英语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对比分析法,更好地融合母语优势和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框架及方法 (一)对比分析理论和第二外语教学 对比分析是通过系统地对比两种语言找出母语和目标语的异同,进而找到有效的指导第二语言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方法。Charles Fries(1945)指出:“二语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目的语材料做细致2性描述,并把它同对母语的描述做平行式对比。 ”这种研究理念是来源于对比分析。Fires 的学生 Lado 和他的
3、同事详细地阐述了对比分析法的基本观点: 学习者在试图运用外语时或理解目的语母语使用者的语言使用时,会把自己母语的语法形式,词汇意义和这些形式与意义在自己母语中的分布状态移植到外语学习中。 (Gass&Selinker:1983) Lado(1957)进一步提出那些母语中与目的语相似的元素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掌握起来比那些相异的元素容易。Weinreich(1953)的观点和 Lado 相似,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差异越大,彼此相异的语言形式越多,二语习得者的学习障碍越大,产生干扰的区域就越多。用语言的差异性来预判学习困难就发展为对比分析假说(CAH) 。 对比分析假设是在行为主义结构语言学统治外语教
4、学的背景下提出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是习惯形成的产物。通过不断重复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以此加强这种联系,即习惯的形成。第二语言学习被看成是克服母语习惯并形成目的语新习惯的学习过程。对比分析假设对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比,预测目的语的学习难点,通过突出难点、反复训练克服母语的干扰,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本文采纳的对比分析法在关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的同时,把焦点放在如何去弥合其间的差异。 (二)输入与输出理论和第二外语教学 对比两种语言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找出异同点去预测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犯哪些错误。应该把对比分析看作是学习第二语言3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输入的方式
5、。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始终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他必须接受一定量的且适合他学习能力的语言输入。Karashen(1988)强调了经过调整的简单语码输入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输入假说。他认为语言的输入应该遵循 i+1 的模式,即输入的内容要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能力但不应该是 i+2,甚至更高。同时Karashen(1988)还提出了语言输入时所涉及的情感因素,如动机、态度、需要、情感状态对语言输入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他把这些称为语言输入的情感过滤器。 虽然 Ka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对语言习得产生了方法论变革性影响,但是还存在一些纰漏,如片面地强调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而忽略了语言输出,即
6、语言运用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于是 Swain(1983)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她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外语学习者达到较高水平,光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输出对于二语习得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多说多写目的语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二是迫使语言学习者从语义认知加工转向语义-句法-语用结合的认知加工;三是获得语言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检验。 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但是在二语教与学的实践中,如何选择输入材料以及输入的方式,如何把习得的语言知识输出是远远比理论更具有意义的讨论。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找到适合我国教育文化背景下
7、的英语教育方法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4二、问题与方法 (一)问题 我国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学了多年可是要用英语表达思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篇地道的英语文章还是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没有看清语言学习过程的实质,即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必然联系;学习的方式单一,只重视目的语学习,而忽视了目的语同母语的联系和区别;教材与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大学阶段非专业和专业英语教材的文章都选自国外的文献资料,虽然能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最直接地掌握英语知识,但是忽略了母语和英语学习的联系。中国人使用英语交际最大的障碍就是在交际中如何用英语把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传达给目的语社会群体。中国化思维和经验是
8、以母语语法和文化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生活实践内化的知识表征,而目的语的学习材料和这种表征形式关系甚微。因此在教材的编排和选材时,母语思维和文化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元素。 (二)对策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师普遍缺失对母语知识的重视,自身极度缺乏母语知识,对汉语语法和文化一知半解,难以做到把英语教学和母语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两种以母语促进英语教学的方法。 1 翻译法 传统翻译法也被称为语法翻译法,传统翻译教学法的几个特点:(1)对文本中的语言,尤其是文本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5研究;(2)将语法明确为学习的重点;(3)词汇的学习是通过双语词汇表来实现的;(4
9、)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翻译练习;(5)教学语言为母语。 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历史悠久,并在 19 世纪风靡一时,然而,过去几十年来由于交际教学方法和直接法的出现,翻译法逐渐被人们淡忘。在重视交际能力、交际法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再提翻译教学法是否过时呢?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翻译法同单纯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交际法和直接法相比较,更适合我国的英语教学。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之所以饱受诟病是因为单纯从语法和词汇学习的角度来指导外语教学。正确科学的翻译教学法应该把语法、词汇、篇章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通过翻译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英语文章的学习应该是母语式的学习,不只
10、注重词汇和语法,应以赏析的角度学习英语的文章,如修辞手法、意义表达的方式等。通过英语文章的翻译与翻译的回译熟练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和形式。 第二,不能忽略汉语文章的学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而英语的译本是最多的,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汉语文学的译本作为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比较中更好地学习英语。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学生可以掌握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国思维和文化。 第三,英汉语文章的选材要尽量做到覆盖面广,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都是我们在脱离真实交际环境学习语言交际的最佳材料。诗歌和散文可增加表达的感染力,戏剧和小说给我们以语
11、言交际的生活体验。6在学习两种语言不同体裁的文学时,我们既可以洞察语言间结构的差异,也可以体会表现在语言之上的社会文化差异。 第四,确保英汉语学习材料的比例和难度,应以语言输入理论为依据,选材不宜过难。 2 写作法 写作是对语言运用能力更高层次的要求,能不能写好、写得清不清楚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问题,还涉及是否可以用这种语言逻辑地表达头脑中思维的问题,即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英语写作的教学研究和讨论已屡见不鲜,本文讨论的是把写作当成一种促进英语学习的手段。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和实际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大学英语写作被看作大学英语精读课
12、的附庸,英语教师花费在讲授英语写作的课时少,学生练笔的机会少,考试前背诵作文模板,四、六级考试作文成绩差。从近些年吉林阅卷点四级作文成绩来看,学生写作成绩呈逐年下滑趋势。重视英语写作,用写作促学习,裨益颇多。首先,写作活动可以作为学生语言输出的最佳渠道,相对于口语,写作可以更全面地检验学生英语各方面技能,如词汇、语法、语篇架构、逻辑思维等能力,便于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查漏补遗;其次,写作活动可让学生把生活经验通过语言以书面形式表征出来,相对于口语表征更细致化,更加准确;最后,写作不受语言交际环境的影响,这是口语训练难以匹敌的方面,7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克服口语交际的紧张和焦虑,更易于把习得的
13、语言知识外化,使之更加牢固准确。 写作法教学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在写与学之间无目的地徘徊,要发挥写作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因才施写,不同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同,英语水平相同的学生,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有的同学母语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是英语水平差,可以先让这样的同学用汉语完成作文题目,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再翻译过来,然后教师给出译文,通过对比分析讲解写作时所产生的语言表达障碍。针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但是缺乏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同学,教师要着重语言逻辑思维训练,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到语言的形式上。 第二,比较汉语写作和英语写作的异同,从
14、语篇的角度作比较。既关注宏观语篇结构也重视微观语篇结构。宏观语篇是指主题与观点,观点与例证的组织结构;微观语篇是句子与段落的连接形式和表达形式。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上用英语表达思想,克服意义和形式上中式化表达 第三,改革英语写作的测试手段,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国内各种英语考试,如四、六级都是把写作、听力、阅读等融合在一起,且写作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暗示,英语写作不重要。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应该从测试手段下手,同国际大型英语考试,如托福、雅思、GRE 接轨,把写作部分作为单独的部分去考查。要把写作同其他英语技能测试项目摆在同等的地位上,首先体现在写
15、作8所占考试总分数的比例上。 第四,改革英语写作测试的评估手段,保证测试结果的反馈渠道畅通。改变只给出分数而没有评语的写作评估方式,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作文为什么分数低。做好学生写作成绩的反馈,教师应该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每次四、六级考试学生的成绩,通过对成绩的分析和研究更好地促进写作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 结语 母语和外语教与学的关系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论文多如牛毛。本文探讨的不是汉语对英语的教与学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是负面还是正面等问题。本文的焦点是如何在汉语的影响下,更好地利用汉语思维,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找到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现实情况的教与学的路径。 参考文献
16、1曹瑞明. 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外语学刊 2006, (3):67-68 2高翔. 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6):15-17 3李国英. Ka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设与我国外语教学J高教探索 2005 (1):75-76 4贺学贵. 语言输出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4):108-110 5徐海铭. 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4):7-13 96袁彩虹,郎红琴.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8):46-47 7Chomosky, C 1959. Review of Ver
17、bal Behavior by B.F.Skinner. LanguageJ 35: 26-58 8Cook,V. 1985.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6/12-18 9Dulay,H and M.Burt. 1973. Should we teach children syntax? J Language Learning 23: 245-58 10Diane Larsen-Freeman and Michael H.Long. 2000.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M北京:外语教学与
18、研究出版社 11Ellis,R. 1999.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2Ellis,R. 1999.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Gass,S and L.Selinker (eds). 1983.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CRowely, Mass: Newbury House 14Karashen ,S. 198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5Lado,R. 1957. Linguistics Acro
19、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6Swain,M. 1983. Understanding Input Through Output.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nt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0Conference on Applied Linguistics. 17Wardhaugh,R. 1970.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JTESOL Quarterly 4:123-30The Integr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to EFL Teaching XIE Gang, LI Lan (General Teaching Center, Agriculture Depart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2, Jilin, China) 责任编辑:黎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