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06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阶级理论的价值意蕴摘 要: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对阶级社会极具批评精神和否定意识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它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社会公正是以共同富裕超越阶级分化,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阶级的逐步消亡是同一过程。在资本走向全球化的今天,阶级与剥削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象与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阶级理论;价值意蕴;人的解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49-04 马克思

2、基于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创立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对阶级社会极具批评精神和否定意识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它揭示了阶级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而不断演变、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的阶级观点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价值意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象与本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公正与阶级分化的扬弃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的范畴。历史

3、之初,由于生产的不发达以及没有剩余产品,不存在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劳动的可能性,因而不存在阶级。随着生产的发展、剥削及私有制的确立,阶级也随之形成,阶级的出现是生产相对发展而又不够发达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尽管阶级的表现形态存在殊异,但其本质就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剥削关系。为此,马克思将实现社会公正作为批判阶级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而这种社会公正的实质就是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超越基于阶级的社会分化。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 “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1443 只有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共同富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4、、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进,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可以更好地组织社会资源,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使生产资料所有权收归全社会共有,才能消灭剥削赖以存在的生产关系基础,才能使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财富归全体劳动者自己占有和享用。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则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深刻洞见,获得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对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研究,

5、这就是社会主义的3本质特征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从而真正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强烈谴责资本主义,并提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共产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在资本和劳动表面上的契约自由和买卖公平的名义下,资本家却用更为隐蔽的手段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在异化劳动中创造的越多,他就越贫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分化、政治上的分裂,正是源于阶级关系中的不公正待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为了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必

6、然将剩余价值资本化,进行资本积累。而一切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掘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如何,工人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趋于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的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用积累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 ”2708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无产者的状况,连封建制度下的农奴都不如。为此,他在爱化斐特的演说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当认真地和公正地处理社会问题应当尽一切努力使现代的奴隶得到与人相称的地位。 ”3582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消灭阶级剥削、政治特权和精神统治的设想,提出消灭人对人的掠夺、

7、征服和歧视的不正当行为,消除历史上的一切人对人以及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建立依靠个人自己的劳动生活、个人享用并支配自己劳动成果的4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公正观的实现,只能依托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认为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首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决了社会公正的核心问题平等自由。 “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4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在于社会的一切成员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享有人之为人的一切权

8、利。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历史上的专制、特权和官僚作风,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和谐进步。其次,共产主义解决了作为社会公正之根本问题的分配原则。当“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5243 因此生活在一个剥削制度的社会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公正可言,只有在消灭阶级和剥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才可能实现社会公正。 根据唯物史观,公正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上人们关于公正标准的尺度是

9、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永恒不变的、超越社会经济关系的公正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压迫,把事实上只对本阶级的社会公正说成是永恒的社会公正,本质上是带有欺骗性的阶级性的公正。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5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就此而言,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发展,但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公正相比,资本主义公正的真实性、广泛性和深刻性都是极其有限的。在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选择上,马克思认为,公正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公正,建立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担保。而这种制度或社会形态的演进不是从道德理想出发主观构建的,而是基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历史进程。实

10、现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马克思阶级学说内含的以共同富裕超越阶级分化的公正取向,尽管未穷尽社会公正的全部内容,却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贯彻和落实,维护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还是一种理想,追求平等和公正始终是其遵循的价值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变世界的精神武器,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物质武器。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

11、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阶级观点,又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历史使命。人类历史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获得发展的,这种矛盾的动力作用在阶级社会又是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为杠杆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阶级社会的特点时指出:“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剥削,所以它的6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的,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 ”6177-178 在人类的最后一个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

12、削和统治必然会激起他们的怨恨和反抗,而无产阶级作为灾难最深重的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进一步说,如果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作家,把这种开辟人类新纪元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归之于无产阶级,那不是由于纯粹精神的缘故或者无产阶级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在已经形成的无产阶级身上实际完全丧失了一切合乎人性的外观,由于无产阶级生活条件中现代社会的一切生活条件达到了违反人性的顶点,由于无产阶级身上失去了自己,同时他不仅在理论上意识到了这种损失,而且还直接由于不可避免的无法掩饰的、绝对不可抗拒的贫困必然性的这种实际表现的逼近,不得不愤怒地反对这种违反人性的现象。由于这一切,所以无产阶级觉醒而且必须自己

13、解放自己。在这里,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这个历史任务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因为它不是白白地经受了劳动那种严酷的但是能把人锻炼成钢铁的教育的。 ”745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的不仅是“贫困” ,这种贫困的生活条件使无产阶级经受了大工业生产的严酷磨练,使它看清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形成了远大的政治目标,又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所以说, “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历史上有些什么作为。它的目的和它的历史任务已由它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结果最明显地无7可辩驳地预示出来了。 ”745 这里,马克思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

14、世界历史作用的原理。列宁对马克思阶级观点所作的伟大贡献评价说:“马克思学说的主要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 ”8213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私有制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深入论证。无产阶级和富有者作为两个对立面,本身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世界产生的。作为他们共存的经济基础,私有制对无产者和富有者的意义是迥然不同的。私有制是富有者得到满足的私有制。为了保持自身存在,也就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的存在,他们也就必须维护私有制。相反,无产阶级为了消灭自身就必须消灭制约它而使它成为无产阶级的那个对立面私有制。虽然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

15、化,但前者在这种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自身强化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生存的“荣光” 。而后者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现实。这种现实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引起无产阶级与私有者的对立行动。就此而言,私有者是现存制度的保守方面,无产者是现有制度的破坏方面。 从根本上说,私有制是在自己的经济运动中自己把自己推向灭亡,但是它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产生才能做到。马克思说:“无产阶级执行着雇佣劳动因替别人生产财富、替自己生产贫困而给自己做出的判决,同样,它也执行着私有制因产生无产阶级而给自己做出的判决。 ”744无产阶级固有的历史使命就

16、是使其本身以及制约它的对立面私有制趋于8消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及其历史使命的论述是运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批判和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深刻预见的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在马克思无产阶级学说产生之后都受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直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运动的开展。 列宁指出,马克思提供的阶级学说使无产阶级能够透过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表象看到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为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

17、策略的基本任务的。正是基于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这一科学结论,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取得了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善了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状况。无产阶级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阶级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运用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依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使劳动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正确认识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特点,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原理,把“强

18、国富民”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目标,并开始注重社会阶层分析,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阶级的9逐步消亡 马克思的阶级学说揭示了阶级和阶级社会产生、发展和走向消亡的一般趋势。这一历史进程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阶级消亡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引起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改变现有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状况,而阶级的逐步消亡正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阶级学说蕴含的价值归宿,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是为了人的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就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185

19、71858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成相互联系、逐级进步的三大阶段:“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9104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理论表明,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当人类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改变了劳动和劳动交换的方式,由自然经

20、济发展到商品经济,由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人由人的依赖关系变成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相对丰裕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既为人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又造成了人的异化和片面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的10现代化,又造成了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阶级关系的异化,使人的本真自由被剥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奢望和神话。 在私有制社会中,异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劳动产品、商品、宗教、阶级、国家、意识形态等都摆脱了人的控制而变成支配人、奴役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对人发生着异化。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和人的物化发展到了顶峰。私有制和分工

21、所带有的固定性、强制性致使劳动成为奴役人的手段而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人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不是他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方式,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在体验创造的幸福,而是感到压抑的不幸;不是在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所以,工人在劳动中是以非人的方式存在,而在劳动之外才能寻找到人的自由和舒畅。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工人变成了畸形。这样的劳动生产了智慧,却使工人生产了愚昧和痴呆,个人才能不仅得不到自由全面发展,而劳动也没有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劳动成为他们简单的而且被动的谋生手段,其形式是单一而贫乏的,作为个人的能力发展是不全面的。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文明化” ,科技进步带来的是控制自然与资本对人的抽象统治的工具理性膨胀,技术成为资本追求利润和物欲的手段。人也因此成为物的奴隶。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马克思时代的生产社会进入到了后工业化的消费社会,消费成了当代社会的主导性逻辑。与传统的消费不同,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